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熟知張燕姝的人,都說她堪稱高知女性的典範。她從東莞中學畢業,在清華大學和倫敦大學巴特雷特建築學院學成歸來後,投入到東莞的城市建設中,在這座她熟悉和熱愛的城市中,揮灑著青春與智慧。

從小喜歡畫畫,因為老師的一句"你可以讀建築系"而受啟發,選擇了建築學這個在一般人看來不那麼"女性化"的專業。而在未來多年的工作中,張燕姝一直都很慶幸當初的無心之選成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

也許是從事建築設計的原因,在她身上,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談及專業時的冷靜、理性和專業,以及與人相處時的溫柔、誠懇和天真。對美的傾慕,對理性的追求,對他人的關懷——這三種特質,讓張燕姝在建築和城市設計的道路上,走得投入又堅定。

高考往事:報考清華建築系,選擇一生的事業

1993年初,張燕姝隨著父母從重慶遷居到東莞,入讀東莞中學。成績優異的她很快適應了全新的學習生活,學會粵語,融入集體,參加各種比賽和校園活動,還當上了學生會副主席。

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在莞中讀書的四年半,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而最重要的,則是她高考的時候,選擇了建築學作為自己的未來學習方向。

那個年代,東莞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而剛落成不久的體育館建築群,算得上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標誌性建築了。張燕姝回憶說,在東莞體育場看足球賽的那個夜晚,站在外圍的平臺上,看著華燈初上的城市,不遠處游泳館、籃球館的輪廓在暮色中鮮明又宏偉,讓她感受到一種震撼。從此,"未來我能否學建築"這個念頭便在她腦海裡揮之不去。高二下學期的一天,她在草稿紙上隨手畫的塗鴉被物理老師看到,"你畫畫得挺好的,可以讀建築系!"老師一句有意無意地鼓勵,卻為她指明瞭未來的方向。

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那一年,清華大學的建築系在廣東只招收2個學生。"早知道這麼難,我肯定不報了。"張燕姝開玩笑說,那時候,高考還不像現在這麼受關注,報考志願也沒有這麼多海量信息可參考。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填寫了志願,經過一番考場上的廝殺,夢想終於成真。

很多人都問過她,作為一個女生,為什麼要讀建築系?張燕姝說,"女生一般不學建築"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建築學不是搬磚,而更多的是設計、是美的感受和傳遞。"我們班27個人,女生就有12個,在清華里算是性別非常平衡了。建築學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是工科,在歐美的傳統教育體系中卻往往屬於藝術學院,因為優秀的建築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我們設計實用的、舒適的空間,同時給使用者以美的體驗。物質的部分,需要力學、材料學、水電氣聲光多種技術的支持,但在精神的層面,對空間的認知、對流線的把握,對體量、顏色的掌控以及對精神場所的塑造等等,都需要用到更偏藝術的思維。"張燕姝說,這兩方面剛好都是她喜歡的內容。

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張燕姝設計建築作品效果圖)

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張燕姝設計建築作品效果圖)

從事建築設計工作越久,她就越熱愛這個行業,因為她更深刻地感受到技術、藝術和人的關係:"從圖紙到現實,我們關注的不能僅僅是穩固的結構和好看的外觀,建築師還需要處理各種關係:設計師與業主的關係,建築空間與人的關係,建築物和社會的關係。"每次設計作品時,她都會花很多時間去溝通、觀察,儘量瞭解每一位和這個建築相關的人的需求。比如一間學校,要考慮到每一個建築物使用者的感受,校長、老師、學生、清潔工和食堂阿姨,每個人的需求如何去滿足,以及這個建築對周邊的影響。

雛燕反哺,多年後為母校設計學生宿舍

2005年,張燕姝回到東莞,進入了東莞市城建規劃設計院,成為一名建築師。在工作的日子裡,她考取了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的執業資格,還獲得了建築學高級工程師職稱,以專業的態度積極地投身到這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中去。

她負責的的工程大部分是公共建築,也有不少民生工程。衛生學校、萬江中學、南城初級中學、教師進修學校、雅園新村等都是她的作品。或許你開車時曾經看到,又或者你正在工作、學習或生活在其中。她負責的工程,曾多次獲得東莞市年度優秀建築工程設計方案獎。

而讓張燕姝感到最有意義的,是能夠為母校東莞中學設計學生宿舍。"雖然這個項目只是一棟普通的學生宿舍,但為母校設計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張燕姝說,為了方便實用,她和校長、負責老師和學生都進行了很詳盡的溝通。一位老師提出宿舍和衛生間的吸頂燈,晚上熄燈會有安全隱患,不熄燈又會影響學生的休息。經過深思熟慮,張燕姝在宿舍衛生間和走廊的側牆上,設計了距離地面20公分的小夜燈,這樣既滿足了夜晚照明的需求,又不會影響上鋪學生的休息;她還在宿舍每個床位的側牆上做了凹槽,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裡可以放一些書籍和生活用品;宿舍外面本來做陽臺的位置,做成了凸窗的形式,窗臺下面外側可以放置空調室外機,寬敞的窗臺可以放置洗浴用品,同時,為了安全,又增加了隱形防墜網。

"在很多細節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建成後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響,都說非常好用。"對建築師來說,能讓使用者滿意,是對她最好的褒獎。

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城市設計,讓城市和生活更美好

讓每一棟建築變得實用且美好,是建築師張燕姝的夢想。而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她的夢想內容也慢慢發生了細微的變化,變得更宏大也更豐富。

在做了將近十年的建築師之後,她的工作重點逐漸從建築設計轉向規劃技術管理和城市設計。

接觸一個新的領域,張燕姝開始從各方面學習新知識,同時考取了國家註冊規劃師的證書。"與建築設計相比,城市規劃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整個城市,通過對空間和土地資源的調控來推動城市的合理發展。"張燕姝說,"而城市設計則是位於傳統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之間的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大到一個城市的總體風貌,小到一步臺階一個坐凳,都可能與城市設計有關。"但在東莞,城市設計體系還尚未搭建起來,需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艱難過程。張燕姝很高興自己作為一個擁有註冊建築師和註冊規劃師雙重專業背景的技術人員,能夠在東莞的城市設計工作打基礎、搭框架的階段,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通過城市設計工作的推進,我們能擁有更吸引人、更具代表性的城市風貌和更舒適更宜人的公共空間。"張燕姝說,在存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對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張燕姝在工作中要考慮更多的東西,既要保證充分發揮土地的價值,也要考慮可持續發展和維護公眾的利益,而不僅僅是隻考慮其中一方面。

對張燕姝來說,城市是一個有機體,有著生長和發展的過程。她期待著東莞未來的城市面貌將更美好,既面向未來,又能延續歷史文脈,在大步向前的過程中也能體現出對細節的追求和人文關懷。她是夢想者,更是夢想的實踐者。

當自己是小螞蟻,一點點推動社會進步

在建築師、規劃師的身份之外,張燕姝還連續兩屆被選為人大代表,現任東莞市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法制委員會委員和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2017年3月,張燕姝作為無黨派人士,加入了東莞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後擔任理事和參政議政專委會執行主任。

從東莞中學畢業,這位清華女生有個建築師夢想

人大代表履職和知聯會的參政議政工作,讓張燕姝在專業之外,找到了另一個可以為她生活的這個城市服務的領域。

2016年,東莞市的一些小學校因校舍不足而停止向在校的學生提供午間託管服務。這個消息一出來,民營接送站服務火爆興起,但民營託管機構良莠不齊、消防隱患令人擔憂的問題頻現。細心的張燕姝注意到家長的擔憂,對此她進行了深入調研,撰寫了一份十分"接地氣"的人大建議。呼籲教育部門引導學校提供午間託管服務,還家長一份安心,予學生一片安全成長的環境。

這些年來,張燕姝還就養老機構的設置、社區服務、人才培養、垃圾分類等民情民生問題提出了不少建議。"越是深入調研,越是能瞭解到事情的複雜性,解決起來不像想象中那麼容易。"張燕姝坦言,她也曾經不那麼自信,覺得建議寫得不夠專業,所提的解決方案缺乏操作性。但她後來想明白了,人大代表不必是所提建議內容的專業人士,而是聯繫選民,聽取和反映民情民意的人,是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橋樑,重要的不是提供解決方案,而是反映群眾的呼聲。同時,她也欣喜地看到,很多來自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正在政府各個部門的努力下,逐步得以落實。

"我就當自己是小螞蟻,雖然力量微薄,但也以積極的心態去推動,因為環顧四周,身邊還有許許多多跟我一樣努力的小螞蟻。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很多人一起的持續努力,終究會有用的。"張燕姝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她將繼續全心全意履職,傾聽群眾訴求,並形成建議,把每一件實事完善下去。

在未來的日子裡,張燕姝希望與市知聯會這個大家庭裡的所有成員共同成長,一起為東莞美好的明天添磚加瓦、出謀劃策,為東莞的高品質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