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人原本不姓張,姓姬!

當別人問起我們姓什麼的時候,我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姓張。”實際上,如果按照傳統姓氏意義來講,這個回答是不對的。我們張家人,不是姓張,我們姓姬!張,是氏。連起來講應該說“姬姓張氏”。

張家人原本不姓張,姓姬!
張家人原本不姓張,姓姬!

在先秦時代,姓與氏是有嚴格區分的。《通志·氏族略》曰: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所以在先秦時代,張氏族人必須說自己姓姬。

從目前,張姓族譜來看。幾乎沒有一家族譜不說張氏出自姬姓。天下張氏之正宗,必須是出自姬姓。姓氏合二為一的話,說姬姓張氏,是成立的。

有很多張氏族人會說,張出自姬姓沒錯,但是張的確是姓,黃帝之子揮是得姓始祖。這個說法,流傳甚廣。但是,我認為這個說法有若干漏洞存在。

首先,根據現有古文獻記載,並沒有黃帝子得張姓的記載存在。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這兩處,均未有“張姓”的存在。

再者,既然張出自姬姓,那麼張作為姓氏,其產生時間,必然要晚於姬姓的產生時間。因此,張作為姓氏的出現時間,最上限也只能是黃帝的孫輩時代。要不然張出自姬姓,就站不住腳。但是,有人會說黃帝本人因住姬水之濱,因而以姬為姓。故而黃帝子得張姓,張出自姬自然是成立的。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黃帝本人就姓姬,何來黃帝子得姬姓一說呢?何謂得姓?得姓即應為該姓的起源,之前沒有該姓存在,始有之,故曰得姓。直接從黃帝本人繼承了姬姓,怎麼能說得姓呢?黃帝子得姓十四人,有姬姓。則說明黃帝本人不姓姬。因此,張必須晚於姬姓產生時間,最上限也只能是黃帝孫輩,應屬於姬姓衍生出的氏。

第三,假定張為姓,也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孫輩,那麼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張姓,為何沒有再分衍出大量的氏呢?姓氏專家研究發現,今日所見古姓族名號如姬、姜、姒、媯等皆帶女旁,雖造字時間不早,但從女可能表明其本原與母系姓族有關。其最初必形成於母系氏族社會中,即夫從妻居,子女屬於母族,世系以母方計。氏則產生於父系社會中,因官職、名號、居地、封邑、爵位、昆仲等,而接續其後。如:司馬氏、段氏、侯氏、叔孫氏等。眾所周知,當今的姓氏,絕大部分是從上古的姓裡面繁衍分支出來的氏。春秋戰國時期,是氏的爆發期,大量的氏即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由姬姓演支出411個氏,佔《百家姓》總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了。既然張是姓,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為何就沒有衍化出一批氏來呢?除東方氏出自張以外,似乎難得找到幾個由張衍化而來的。因此,張作為姓,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綜上所述,張家人原本不姓張,本姓姬。秦漢以後,姓氏合二為一,張逐漸被成為張姓,而不稱姬姓。按傳統姓氏意義來講,張家人稱姓氏的時候,應該講“姬姓張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