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裡,有一種無償的幫忙叫——“攛忙”

以前,在鄉村,誰家裡有了自己做不了的事情,需要別人來幫忙,根本就不用打招呼,街坊鄰居會自告奮勇來幫忙,人情味很濃。鄉親們把這種幫忙叫做“攛忙”,彷彿需要幫的事情有多麼急。

鄰里之間需要攛忙的事情太多了,婚喪嫁娶,修房建屋,一是需要出力,二是需要裝點門面,都是約定俗成的必須去攛忙。


鄉村裡,有一種無償的幫忙叫——“攛忙”



比如某一家的老人忽然去世了,聽到哭聲,街坊四鄰都會停下正在做著的活兒,趕過去幫助料理。自己的事情再忙也不行,老人去世是天大的事情,過去攛忙是一條不成文的鄉規民約。

報喪、祭奠、做飯、下葬等一切繁瑣的應酬,喪主只管聽指揮就是了,全部由攛忙的人來張羅。直到喪主家的事情辦妥了,設宴款待對攛忙的人表示答謝,而攛忙的人大多會拒絕的,說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誰家門前也沒掛著沒事兒的牌子,這樣的事情誰家裡也會發生的,鄰里之間需要相互幫襯,相互攛忙。

如果是喜事兒,事主只管招呼一聲,或者在院子裡掛上高音喇叭,聽到喜慶的唱腔,大家就會跑過來攛忙。幫著佈置新房,分頭派人準備招待客人的桌椅板凳,直到喜事兒當天,一大早來幫著盤灶做飯,接送客人。直到曲終人散才算完成使命。這樣的過程往往是一場熱鬧的聚會,大家在幾天的時間裡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鄉村裡,有一種無償的幫忙叫——“攛忙”


攛忙的重體力勞動,比如蓋房子、脫坯、打牆,雖然不像婚喪嫁娶那麼重要,鄰居聽說了,也會來攛忙,低頭不見抬頭見,不來攛忙覺著沒面子。我小時候,村裡的一戶人家自己燒窯,需要在半天時間內把幾萬塊磚坯搬進窯內,全村人出動,都去攛忙。我們家也有急事需要做,可是父親卻說,人家燒窯不容易,一輩子才攤上一兩次,咱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儘管攛忙累得七死八活,也是不會要報酬的,而是一種義務。如果給攛忙的人開工錢,攛忙的人會拒絕,甚至跟你著急,把眼睛一瞪,說,你把我當成外人了?

是啊,既然是鄰居,就要相互照應,相互幫忙,這樣才顯得親如一家。人活著圖的是啥?吃飽穿暖了,還需要鄰里之間這份情。

鄉村裡,有一種無償的幫忙叫——“攛忙”


這種鄉村道德在民間默默傳承著,儘管市場經濟價值觀步步入侵,而攛忙的行動毫不動搖。人與人之間,靠這種質樸的民風來支撐著,日子才有了光澤,有了味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