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潔瑛說:"這個世界沒有多少人值得自己信任,除了他"

有人說,生個孩子就知道你嫁的是人是鬼,還有人說,經歷一場苦難就知道你結交的都是些什麼人,狐朋狗友還是人生至交。

有時候,現實會“真實到讓你哭”。

藍潔瑛說:

01

遇到人生摯友的幸

在網上看到女孩"瘋帽子"的傾訴。

"八年前,我在西安,窘迫到只有十塊錢,還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在哪裡,下個月房租怎麼辦。

有一個姑娘,沒有問過我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能找到工作,就收留了我。她身上有一百塊,會分我五十塊。後來,我精神狀態很不好,身體也出問題,她會打錢給我,催我去看醫生。

時隔八年,現在、包括以後,她有任何問題我都會幫,只要她說需要錢,我會毫不猶豫打給她,不會讓她還。因為她給我的,不止是金錢,是患難時候的心理支撐。

沒有她,我可能就死在08年那個夏夜,割脈,南門,護城河邊。

藍潔瑛說:

網友的傾訴平淡剋制,可是能想象到那個夏夜,孤獨、無助和絕望排山倒海向她襲去,幾乎可以瞬間擊毀一個蒼涼冰冷的靈魂。

可是何其有幸,她能在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得友相助。並且朋友不計較自己的付出能否"收回成本"甚至得到回報。放在今天,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

因為慈悲,所以懂得

那個能在她極度窘迫,被生活逼到懸崖邊的時候選擇拉她一把的姑娘,一定是個溫暖良善、悲憫善渡的女孩。人性的光輝在那個夏夜體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於"瘋帽子"而言,患難時刻見證的,不止溫情還有朋友的人品。

藍潔瑛說:

02

華仔的真實人品

藍潔瑛曾是香港影壇的佼佼者。跟華仔也因為多部合作成為好友。

花開正盛時,藍潔瑛有無數好友。呼朋引伴,好不熱鬧。

可是後來,藍潔瑛因生活中發生諸多重大變故而精神失常,整個人頹喪很多。一度落魄到在便利店喝涼水、在垃圾桶翻找食物、靠內地影迷的資助過日子,經常無家可歸。人生失意到極點。

在一次採訪中,她說精神狀態好時,她拿起電話簿給以前的好友挨個打電話求助,無一例外都被掛斷電話。令她備嘗冷落心酸。

想來也是不勝唏噓了。一代名伶,凋零至此。

藍潔瑛說:

而華仔知道後,迅速聯繫心理醫生幫她治病、資助她改善生活、幫她爭取到九龍最高救濟金。且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幫助她。

甚至在影迷得知斯人已逝,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請華仔幫忙安排她的後事。所以藍潔瑛生前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值得自己信任,除了劉德華。"

李成用說:擇友如淘金,沙盡不得寶。

這世上多的是錦上添花的人,卻鮮少雪中送炭的真君子人。遭逢人生低谷,除了看透世事,更可以看透人品。

華仔重情重義、謙謙佳公子的名號實在"實至名歸"了。

藍潔瑛說:


03

普通人裡的佼佼者

朋友大飛今年34歲,會一門養家餬口的小手藝,一家4口的小日子平淡而溫馨。

然而結婚時,岳父母一百個不樂意。彼時,大飛其貌不揚又沒有顯赫家世和安身立命的本事。

所以婚前婚後,岳父都沒高看過他一眼,一直保持著疏離冷漠的姿態。

直到前年岳父突然查出癌症晚期,大飛第一時間把老人接到省會最好的醫院,託關係找熟人安排床位、專家會診和手術。

白天,他去工地幹活,晚上下班就著急忙慌的趕去醫院伺候老人。晚上大多數時候也是他頂替媳婦兒在醫院陪護。那段時間,他忙成了陀螺,真心實意地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照顧,一點兒不計前嫌。

反倒是唯一的小舅子,在父親重病期間只來過醫院寥寥兩趟,老岳父心酸流淚過數次。

藍潔瑛說:

癌症治療極其花錢老人又已是晚期,家裡姐弟都推說沒錢不願意兌錢出來。看到媳婦兒悲痛欲絕,大飛咬牙拿出這些年家裡積攢的所有錢一共13萬給岳父治病。

哪怕知道這些錢極有可能打水漂,只要老人能好過一點點,他也在所不惜。岳父回到家最後的日子裡,也是大飛忙前忙後的買這幹那。

老人油盡燈枯的彌留階段,一直拉著大飛的手不肯鬆開。臨終,更是囑託大飛自己走後,就把老伴兒交給他了。

人常說:"患難識人,泥濘識馬"。時間未必會檢驗出一個人的真正人品,但患難一定會。

絕望寒冷中,暖透人心的,一定是那些自帶光芒的真品質。溫暖別人,映紅自己。

藍潔瑛說:

04

有人說,自己身處低谷時,別人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話雖如此,可是在那些四野皆黑的時刻,我們難道不渴望淤泥裡透出的微光嗎?

紀伯倫說:"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

諸事順遂時,很多人呼朋引伴、觥籌交錯,好不熱鬧。有朝一日自己遭逢大難,"樹倒猢猻散"的悲涼倒可能真實發生。

藍潔瑛說:

而最終讓我們走出困境、重拾信心、繼續以愛之名活下去的,一定是暗夜裡給過我們光和暖,堅定伸來的那雙手。

畢竟,能在一個人最落魄、最低迷的時候還能伸出援手的人,一定是因為他心中的善戰勝了一切世俗的東西。

所以,人生有幸能遇到這樣的貴人,就好好珍視、珍藏吧!他們值得我們在心裡永久妥帖安放。

藍潔瑛說:

兔媽Sandy,一個熱騰騰,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熱愛碼字的85後媽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