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壇經內容

《六祖壇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壇經內容

一般來說,只有宗教的創始人,他們的言教可以被稱之為經。比如說儒家的“四書五經”、老子的《道德經》、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在佛教只有釋迦牟尼佛的言教被稱之為“經”。從古到今,從印度到中國,只有一個人例外,他的言教被稱為經,這個人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六祖惠能大師不識字,後人把他的隨機開示蒐集整理,稱為《六祖壇經》。唐朝的時候,人們就認同六祖惠能大師的這種開示,從那個時候至今一千多年,所有的中外佛教徒都認同這部經。

六祖惠能大師被尊稱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與孔子、老子、蘇格拉底、釋迦牟尼並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六祖壇經》在整個中國哲學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錢穆是國學大師,錢穆說中國人有九本書必須要讀,上古六本,是孔孟老莊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南華經》。近古是朱子編的《近思錄》,這是宋明理學最核心的一本書。王陽明寫的《傳習錄》是陸王心學的核心。從隋唐到宋的前一部分,只有一部書是中國人必須要讀的,就是《六祖壇經》,可見《六祖壇經》它不僅僅是佛教的一本經,這本經典傳承了中華文脈。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六祖壇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壇經內容

不可不讀的《六祖壇經》

不讀《六祖壇經》就很難理解中國的法統,它在整個中國文化的傳承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六祖壇經》以佛教的思想為依據,融合了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大融合的集大成的一本書。“啟下”就是說《六祖壇經》影響了宋、元、明、清中國文化的走向,比如說講朱熹、王陽明他們的理學和心學,深受《六祖壇經》的影響。作為一箇中國人,《六祖壇經》不可不讀。《六祖壇經》很美,有人讀了《六祖壇經》聽說都不用睡覺了,就好像看金庸的武俠小說一樣,所以古人有一句話,人生最大幸福是“夜半挑燈讀壇經”。

《六祖壇經》融合了佛教所有宗派的思想,換句話說,如果不瞭解佛教的唯識宗、天台宗、三論宗,你很難讀懂《六祖壇經》。更妙的是,六祖惠能大師沒有去過泰國、斯里蘭卡,但是在《六祖壇經》裡面,它的大量思想跟南傳佛教不謀而合。換句話說,不瞭解南傳佛教的人,很難讀懂《六祖壇經》。比如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就是講佛法在現實生活中間,這對後來的劈柴擔水都是禪的生活禪,有著深厚的影響。把佛法融入生活,指導生活,提升人生,這是佛法的精髓,更是南傳佛教強調的教義,這也是《六祖壇經》所代表的禪宗的一個最大的亮點。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六祖壇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壇經內容

《六祖壇經》十品的內容

隋唐以來,佛教其它的宗派慢慢消亡了,禪宗為什麼卻一直生生不息?這跟它強調佛法生活化有關係。《六祖壇經》的內容極為豐富,我用最簡單的方法介紹《六祖壇經》,集中講這部著作跟我們禪七有關係的內容。

第一品《行由品》

講六祖惠能大師的一生。一個家庭貧寒的砍柴樵夫,卻成了萬世敬仰的宗師;一個劈柴舂米的下人,卻成為得到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傳人;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卻說出了一部智慧寶典《六祖壇經》;一個剛剛離開獵人隊的俗人,卻讓一代宗師印宗大和尚佩服得五體投地,心甘情願的拜一個還沒出家的獵人為老師;一個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農民,卻說出了“道由心悟”的千古名言。《行由品》就是講六祖惠能大師傳奇的一生。

第二品《般若品》

是六祖惠能大師告訴人們開悟的方法,就是要悟空性,通過般若性空的這種工具,讓人們看破放下,並且以金剛經為依據,引導人們心無所住,心無掛礙,一塵不染,你就開悟了。這正是我們在禪堂“唸佛是誰”要達到的高度。

第三品《決疑品》

這一品回答了當時最流行的問題,譬如說梁武帝有關功德和福德的問題;在這一品討論了淨土宗,可見禪宗跟淨土宗的關係深厚。禪宗特別強調“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禪堂裡強調起疑情,然後叫我們照顧話頭,去追問答案。我個人認為,“唸佛是誰”的佛,應該是阿彌陀佛,從《六祖壇經》對淨土的重視也能證明這個觀點。

第四品《定慧品》

佛教要想學習,它是講究次第的,其中戒定慧是通行所有宗派,就這一點,解說了佛家修定跟智慧之間的關係,提出定慧一體,是一不是二。

第五品《妙行品》

也稱坐禪品。因為禪宗開悟是通過坐禪來達到的,掌握了這個方法,如果你真想修行,從哪兒修?怎麼樣禪修,禪修會出現什麼問題?在這一品有詳細解讀。

《六祖壇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壇經內容

第六品《懺悔品》

告訴我們修行方法,為什麼要修行?因為我們不完美、不完善、有缺點。修是修正自己的不足,那麼修行從哪兒開始呢?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開始。修的意思,比如我的手機壞了,我送去修,我的電腦壞了,我送去修。如果手機電腦好好的你修它幹什麼?真正修行的人首先必須反思,然後瞭解自己的不足,不斷地通過修行,使自己完善完美,而這一點非得要從內心的懺悔開始。如果不意識到自己有問題,你根本不知道從哪兒入手修行。修行不是修樣子,修行是意識到自己脾氣不好了,心眼小了,嫉妒了,或者煩惱多了,或者糾結了,修行是一種方法,化解我們的煩惱。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第七品《機緣品》

這一品很重要,是《六祖壇經》最長的一品,至少有六千字,詳細記述了惠能大師怎麼樣去調教他的學生和弟子,他們的故事非常精彩。它講的是解決接班人的問題。一個人的事業要想發揚光大跟接班人有關係。孔子比較成功的弟子,賢者72人,釋迦牟尼佛成功的常隨眾有1250人。惠能大師依照各種各樣的機緣,花很多精力調教他的弟子,最有名的有無盡藏、法海、法達、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懷讓、永嘉、智隍、方辯等大弟子。不要以為學《六祖壇經》好像跟我們沒有關係,培養成功的接班人,是使自己的生命事業延續的重要保障,我們要好好進行子女教育,教他怎麼做人做事,這就是培養接班人最重要的地方。

第八品叫《頓漸品》

在當時禪宗裡面有南頓、北漸兩種修行的方式。南邊是惠能大師,主張頓悟法門;北方是神秀大師,主張漸悟法門,他們都很有影響,弟子會互相爭吵,惠能大師不得不表明態度。頓漸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在這一品有詳細的論述。

第九品《護法品》

這一品講述了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他們來向惠能大師請法,他的教法讓三朝的皇帝都非常推崇。它暗含了一層含意:皇家、國家是最大的護法。

第十品《付囑品》

六祖臨終預知時至,他咐囑弟子教育的方法,這種教法的心要就是說出了“道由心悟”的理念,而不是坐禪的樣子。我們參話頭禪主要在心裡用功,而不是老想著腿子很痛,真正是心裡的功夫,所以“道由心悟”成為流轉後世的千古名言。

《六祖壇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壇經內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