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裡,自己給自己點讚的人是什麼心態?

車打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起初,我對這個觀點深以為然。

但後來我發現:

有知己一二固然讓人歡喜,但有三千點贊亦足以使人歡愉。

朋友林娟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大賽獲得了二等獎。

然後她把領獎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

照片上,林娟一手拿著證書,一手持著獎盃,笑容滿面。

我看到後自然也是點了贊。

沒想到剛點完贊,林娟就截圖得意地跟我炫耀說有將近百人給她點贊,那股開心勁兒隔著屏幕都可以感受得到。

作為她的最佳損友,我嗤之以鼻地打擊道:

這有什麼好嘚瑟的。也許人家只是興之所至,“舉手之勞”而已。並沒有覺得你多厲害。

這一下子,林娟就不樂意了,她反問了我一句:

換成是你,你會給不在乎甚至不喜歡的人點贊嗎?

我不由得一時語塞。

的確如此,對我而言,點贊無非就是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本就是是非常熟絡的人,經常在各自的朋友圈點贊或戲謔,比如像林娟這樣的損友。

另外一種人,我欣賞他,他亦認可我。雖然平時沒有交集,難以有進一步交流的機會,但並不妨礙我們時不時地給對方點一個贊。

至於那些甚是討厭的人,無論他發多麼有趣的朋友圈,一個贊都不會點,一句話都不會評論。

我不由得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句話:

給你的朋友圈點贊,有時不僅僅是因為你發的那條朋友圈,而是因為你這個人。

點贊之交併不流於形式,對於某些人來說,在某種意義上說,猶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點贊之交亦不流於膚淺,給你點讚的人,往往都是認可你的人。

孤獨是什麼嗎?

有人說,是你瞅見有好幾條信息,打開一看卻是10086的欠費信息或者是某個銀行邀你開戶的信息。

有人說,是你發了一條朋友圈,看見小紅點提示,趕忙打開,卻發現那個是別人和你一起為同個好友點的贊,而自己發的那條朋友圈仍孤零零的一個贊都沒有。

……

人都是感性的,或多或少都會尋求外界對自身的認可。

就如在《局外人》這本書中所說的:

我們與人往來,只是希望在前進的道路上,受到憐憫和鼓勵。

無論是發美景、美食,還是分享好事壞事,每一條朋友圈的每一個點贊,都會使我們心中泛起漣漪。

在一期《奇葩說》裡,柏邦妮曾感嘆:

“心裡全是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啊。”

馬東卻說:

“你錯了,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有時,對於一個人來說,快樂是很簡單的。

網上曾有一個問題:

你會因為生活中的什麼小事感到開心?

有一位匿名網友答道:

如果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有人點贊,這就足以讓我樂呵半天。

也許你們覺得卑微,覺得可笑,但真的會讓我感到莫名的開心。

我能理解這位網友的感受。

一句簡單的問候,可以讓人如沐春風;一個善意的舉動,可以讓人的世界裡草長鶯飛。

能給我們點讚的人,也在傳遞著溫暖,無論是隨手一點還是真心實意,都讓我們彌足感激。

好朋友之間的相處模式因人而異,各有不同。

有的閨蜜之間喜隔三岔五就得跟對方鬧騰下,把生活裡的事一件不落地抖給對方。

另外,一些知心好友的相處模式是可以大半年不聯繫,千言萬語中都在“點贊”中,但真正需要幫助時,從不曾推辭。

我和我的死黨陳凱就是第二種相處模式。

因為畢業時的第一份工作,我認識了陳凱。

那時,我們一起上下班,一起有說有笑,連宿舍都特地合租在一塊。

但後來我換了工作來到另外一座城市,一方面整天忙得腳不沾地,另外一方面,也有了新的交際圈,聯繫不可避免地減少了。

從無話不說,到現在的寥寥幾句;

從以前的形影不離,到現在一年只能見一兩次面。

……

但聯繫的減少,不意味著感情的疏遠。

每每對方發個朋友圈,我們都會彼此相點贊或評論,偶爾還會趁機閒聊幾句。

這種種無非就是告訴對方:我仍在意你

三毛說:“朋友中的極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澀,清香但不撲鼻,緩緩飄來,似水流長。”

那種濃烈的友情讓人憧憬,可生活中總有那麼身不由己,沒法投入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維持一段關係。

所以,真正能長久的關係,反而是彼此獨立,互不打擾,又互相掛念,有事挺身而出。

點贊之交,看似如蜻蜓點水,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是感情的聯結點。

它讓你我即使無暇聯繫,也不會在春秋輪迴裡走散了

它讓你我即使分隔兩地,也不會在山高水長中疏遠了。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受:

如果是喜歡的人給你點贊,你會欣喜若狂,甚至讓你胡思亂想一整天;

如果是你的朋友給你點贊,你會覺得不孤單,心裡暖暖的。

如果是萍水相逢的人給你點贊,你也會感到莫名的親近,好像冥冥中有條線把你們連接起來了。

讓我們不屑的點贊之交,卻常常使我們的感情或是靜水流深或是波濤洶湧。

細節見真情。

不給你點讚的人可能只是社交習慣的不同。

但會給你點讚的人,其中一些肯定是認可和接納你的人。

所以,珍惜那些給你點讚的人,他們有些人一直關注著你,以這樣簡單的方式。


十點讀書


其實朋友圈已經風靡這麼多年了吧,大家上微信刷朋友圈已經是個習慣了。心知肚明,朋友圈上發的東西都是經過自己審核才發出來的,確保所有人都能看,要是要發家長不能看的東西就設組屏蔽。

但是發朋友圈最尷尬的情況就是沒有人搭理啊,朋友圈發出去半天都沒有人點贊評論的話真的是非常尷尬啊,明明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大家都一直保持沉默,這時候自己都覺得尷尬了,看到孤孤單單地在那裡可能就會自己給自己點個贊。

還有一種就是覺得自己發的內容很好很值得點贊,但是我覺得這種應該比較少吧。我不是那種自己給自己點讚的人所以這個行為我也挺不能理解的吧。


柯柯說


可能是這樣幾種情況:

1-未獲得心理預期的關注。

比如今天戴了一塊新手錶,但是沒人注意,所以有時會故意晃動胳膊,甚至用手錶輕輕敲打桌面。


2-自戀

比如今天戴了一塊新手錶,臥槽,越看越爽,不禁時時拿出來看看,但是一般自我欣賞的人不太需要別人認可,他們讓你看到他們的朋友圈已經是對你莫大的賞賜,不太需要通過讚自己這種多餘的舉動來表達什麼。


3-暗示

比如今天戴了一塊新手錶,大家也都看到了,但是tm一句也不說,我就自己開始誇自己的手錶贊……你們繼續……


數碼淘客


我自己發的,都是我贊同的觀點,所以我自己點贊。

事實上,我不給自己點贊也不給別人點贊。不是不值得贊,而是我喜歡默默關注大家。而不喜歡去驚擾對方。

點不點贊,都不要太在意。自己開心就好。我們不是為了別人而活著,更不是為了別人的贊而發朋友圈。

有時沒時間瀏覽朋友圈。通訊錄那麼多好友,說不定會看到誰的,看不到誰的。





芳菲文藝


在微信朋友圈裡,可能每一個人的策劃方式不同,有的會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一些日記、發一些旅遊照片或飲食照片;有的會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一些心靈雞湯;有的人會轉發一些文章或新聞,而後有感而發寫兩三句評論。至於有的人從來不發微信朋友圈,但習慣給朋友圈的朋友點贊。除此以外,還有部分人,既不看朋友圈、也不給朋友點贊,同時也甚少看微信。總而言之,在微信朋友圈的世界裡,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人,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尊重對方的自主權,尊重對方的處理方式。對於微信朋友圈中,有的喜歡給別人點贊,有的喜歡給自己點贊,這都沒問題,關鍵是自己尋找到樂趣,而又不影響、不騷擾到別人即可。對於每一個人的選擇,只要沒有影響到別人,都可以尊重對方的選擇權利。


郭施亮


我就自己給自己點贊。隨手一點是對自己發的東西特別認可。當做將來的美好回憶、記錄自己生活點滴,至於別人麼點不點贊無所謂、我不在乎的!多累呀!


陳愛光


我放個屁都是對的,就隨手點了唄,就像我們這種愛發朋友圈的,其實什麼都不想表達,想表達都直接私發了,就是發個唄,一會可能就刪了哈哈,其實什麼想法都沒有,我覺得我們這種人就挺單純😂


小燕子O0o


給自己點贊,這個我還真沒有做過呢!不過從今天開始,我也試著給自己點點贊。人有時候,是需要點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

一直都沒有注意朋友圈給自己點讚的現象。這個可能與自己的心態有關吧。朋友圈發的信息自己想看就看,覺得好就點贊。喜歡看正能量的,對自己有提高的內容。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予評價。

就還真沒有覺得自己給自己點讚的有什麼很不一樣的心態。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

直接,簡單,明瞭!

就像曲妖精喜歡趙醫生…


花妖呀


自己給自己點讚的,心態不一。有自我欣賞,有的是轉發了別人的文章之類的,覺的特別好,點個贊,以引起朋友的注意,和人分享的情結特別重。這是個有愛心,善良的人,生活樂觀,對人生充滿了正能量。因為覺得好,才會去點贊。我覺得在微信裡,不管為自己,還是為別人,好的東西,不要吝嗇一個小小的點贊,是美的東西還要多多分享。


4279香香


這種人特別愛炫耀,也特別虛榮,在朋友圈可以看人的性質,其他的看不出,但虛榮和愛炫的一看一個準,那就是先自贊的人。



認識兩夫妻並且同時加有他倆的微信,有時是兩夫妻先贊,有時是自贊,發出來的絕對是第一個贊,還有一大堆模似禮物,夫如此妻也如此。



曬小孩,曬吃,曬新衣,曬車的配置和功能,反正樣樣都要炫出來,並且馬上自贊。去年供了一套房,從落訂金開始一直曬到今年裝修完畢,入住後曬傢俱和舒適生活。其實熟人都知道是他父母的錢供著房子,裝修是丈母孃家出的全款,哎,這樣的夫妻不知怎麼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