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1964年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與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白求恩大夫》是新中國銀幕上第一部以外國人為主角的人物傳記片,講述了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貢獻出生命的故事。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諾爾曼·白求恩

早在解放之初,文化部就有拍白求恩傳記片的想法,但被時任中宣部電影處處長江青的一句話給否了,江青說,“中國人民的鬥爭生活還拍不過來,為什麼要去拍外國人的故事”。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直到1963年,海燕電影製片廠才重新提出要拍白求恩的故事,為慎重起見拉上了八一電影製片廠,這是歷史上上海的電影廠與八一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拍電影。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譚寧邦與馮喆《英雄趕派克》

片中飾演白求恩的是在上海宋慶齡福利會工作的美國人譚寧邦,他最早在馮喆主演的《英雄趕派克》中扮演美國記者,後來參加過《林則徐》和《停戰以後》等片的演出。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該片基本是沿著白求恩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真實路線拍攝的,其中包括陝西延安、山西忻州市五臺縣、河北石家莊市靈壽縣、保定市順平縣、唐縣(原完縣)、清苑縣冉莊等地,主要外景地則安排在北京房山區十渡風景區和門頭溝區王平鎮色樹墳村。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在房山拍攝期間,劇組需要一個手執紅纓槍把守村口、向白求恩索要路條的小演員。當時八一廠的意見是在本廠的子弟中尋找,以前他們都是這麼做的,但擔任總導演的張駿祥是個十分認真的人,堅持要派負責演員的副導演梁波羅和李農在當地農村物色。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梁波羅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我們從先圍觀的孩子中尋找,當年山村的孩子畢竟閉塞,不似如今的孩子見多識廣,你若是趨前找他談話,一群孩子轉眼就會溜得一個不剩,更不要說找他談演戲了。為此,我和李農一籌莫展,半響也沒個結果。那天下午,我們兩個頂著烈日踏上村路,憑藉村民的推薦去看幾個對象。村路蜿蜒且無標誌,七轉八拐已不認識路徑。趕路間,一個頑童從小路上行走過來,幾乎與我撞個滿懷。只見他大眼小嘴,一派傳統年畫中的喜娃摸樣,我一看來了勁,忙攔截問路,他口齒伶俐,毫無懼色,虎頭虎腦地瞧著我們,活脫一頭小虎。真是天助我也。我與大農對視一笑,當即將他‘押’回大本營交給導演‘複審’。一試下來,居然順利通過,一致叫好。”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這個虎頭虎腦的孩子名叫姜志遠,也就是後來的姜昆,當時他已經14歲,因為個子小,腦袋大,看上去只有七八歲的模樣。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姜昆小時候

姜昆的祖籍是山東黃縣,他爺爺為擺脫貧困,沿鐵路來到新城高碑店落戶,雖然後來舉家前往北京,但老家還有親戚,姜昆正是隨母親回老家探親才碰上了這次上銀幕的機會。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在片中,姜昆是第一個出場亮相的演員,他天真的神態和那股機靈勁兒無不顯示出一個童星的潛質。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可惜的是,影片拍出來後又一次遭到江青的阻撓。1965年1月,江青看了樣片說,“這個題材根本不能拍。毛主席已經寫了文章了,你們還想怎麼樣?”就這樣,該片被一直束之高閣。

姜昆小時候演過《白求恩大夫》,卻遺憾沒當上童星

姜昆《如此照相》

12年後,也就是1977年,《白求恩大夫》成為文革結束後第一部上映的“禁片”,得到一片稱讚聲,片中飾演小虎的演員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而此時的姜昆已被調進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師從馬季當起了相聲演員,不久便以反映文革時期極左風氣的諷刺力作《如此照相》聲名鵲起,開啟了在相聲舞臺的姜昆時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