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是對還是錯?

潤楊的紅樓筆記


溥儀在紫禁城一天,那麼他依然還是一個皇帝,儘管這個皇帝的權威只限於大內宮禁。

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作用,但他依然可以成為一片旗幟,只要他沒有離開象徵皇權之一的紫禁城,那麼權天下那些想著要復辟,或者野心勃勃之輩,就會蠢蠢欲動,張勳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有朋友舉例子說日本有天皇、英國有女皇,皇室依然存在,為什麼中國不能容下清王室?這種看法是極其荒謬的。因為從中國革命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跟清王朝決裂了,並沒有說大家要走上君主立憲制的道路,而是民主共和的路子。有誰見過民主共和國家存在“君主”的?

民主共和政治的憲法基於人民,而君主立憲制國家的憲法最初是從限制王權開始闡述的,那麼到了今天,英女皇貌似就是個吉祥物,但憲法之中她依然擁有極大的權力,比如任命首相,(議會選出首相後,需要國王批准後方能正式就職)解散議會。但遵循三百年的政治傳統,她並沒有使用這種權力而已。

民國存在皇室,這本身就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而且從長遠看來,這個小朝廷也不太可能長久的存在下去。遜清皇室受到優待仍居紫禁城中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其消極影響的大小也主要取決於民國政府對清室的控制程度,當然,從長遠看來,民國首都的中心保留皇帝及其小朝廷無疑是不正常的,結束這一局面是必然的,但必須在法制的軌道上妥善解決,無論如何必須承認溥儀地位的特殊性,因為這個特殊地位是歷史遺留的,必須尊重歷史,通過不同程度的優待來控制遜清皇室,這一做對保證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不給中外野心家以可乘之機都是有利的。

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這件事情,實際上而言是缺少深思熟慮的輕率之舉。當時北京政變的矛頭並不是指向遜清皇室,驅逐溥儀只是政變的副產品。馮玉祥雖然素來主張剷除遜清皇室,但從其與清室的來往材料中看到,他也曾接受過清室的“慰勞”。政變發生後,清室的王公們幾次召開會議,商討對策,多數王公還存僥倖心理,並勸阻了溥儀出宮的要求。

直到北京政變發生半個月後,馮玉祥才想起驅逐溥儀,此間,他已漸入舊勢力的包圍之中,“革命”舉措已經難以施行,遂決定對清室採取行動,顯得十分急於求成、

以溥儀為首的遜清皇室表面上已經是死老虎,拿它作為“革命”的目標既能博得一般人的讚譽,又不費吹灰之力,但是,溥儀又是中國舊勢力的代表和象徵,是帝國主義野心家所矚目的“奇貨”。在這種形式下處理遜清皇室問題就要十分慎重。顯然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並不具備解決這一問題的條件,而馮玉祥也不具備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

北京政變很快以失敗告終,對前途感到渺茫的馮玉祥也“辭職”而去。昔日的盟友如張作霖、段祺瑞等也成了勢同水火的敵人,北方一時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面中。而僅僅被驅逐出宮24天的溥儀,立即就逃到了日本公使館內。

當然,溥儀逃入日本使館的原因確實是避難,當時社會上流傳著要殺掉溥儀以除後患的消息。但他逃到日本使館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從此,日本帝國主義圈養他成為侵略中國的工具,溥儀也視日本人為恢復祖業的靠山,二者互為利用,最終禍害了東北人民14年之久。

綜上,溥儀的小朝廷確實應該予以取締,但問題是馮玉祥的行動也過於草率了,畢竟溥儀是一個在當時很重要的政治符號,處理遜清皇室的問題,必然要從法制角度著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避免野心家們的覬覦。顯然馮玉祥只是為了“革命”做了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全然沒有考慮溥儀這個身份特殊的人,在那樣一個時代,被利用的可能性。


坍塌的歷史觀


有人批判馮玉祥沒有“契約精神”,這是一種“對人不對事”的說法,並不可取。有人甚至以此為藉口,認為溥儀投靠日軍當偽滿洲國皇帝情有可原,更是無稽之談。

評價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到底是對是錯,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環境。

溥儀退位的歷史背景

溥儀退位時,其實清朝還是擁有相當實力的,革命黨人的武裝力量不足以在短時間內降之徹底擊潰,但革命黨人帶來的革命思想卻在掀起一片革命浪潮,當時全國各省紛紛宣告獨立,脫離清廷控制,讓清廷認識到了革命力量的強大。

儘管清廷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統治地位,但猛烈的革命浪潮讓其無法招架,雙方都不具備壓倒性優勢,無法取得對另一方的徹底性擊潰,為了尋求“利益最大化”,找到“最大公約數”,最終協商確定大清皇帝“主動”退位,退位之後可享受如下優待條件:

1,大清皇帝尊號不廢,國家以待“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每年撥給大清皇帝400萬兩白銀的經費(後改為400萬元新幣)。

3,大清皇帝仍可暫居宮禁,日後再移居頤和園。

4,大清皇室的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國家派部隊保護。

5,宮內所有工作人員(太監、宮女等)仍可留用,但以後不能再招太監。

6,大清皇帝的私產,仍由國家給予特別保護。

7,大清皇帝的禁衛軍收歸國家陸軍,工資待遇不變。

……

有人天真的認為,這是一種君主立憲制政體,可與英國媲美,這無疑是自欺欺人。“大清皇帝尊號不廢,國家以待'外國君主'之禮相待”這一條就戳破了這個謊言。

2,溥儀對故宮文物的盜竊

民國政府對清朝皇室特別是溥儀個人的優待條件不可謂不豐厚,而且履行十分到位,從不無故拖欠該支付的經費,溥儀的生活原本可以很滋潤。

但溥儀當皇帝時大手大腳慣了,短時間內無法適應,所以花錢特別沒數,國家撥給他的400萬經費根本就不夠用,又不會給他隨便追加。

為了解決經費不足問題,溥儀想出了一個歪點子——盜賣故宮文物。

當時故宮裡的文物,除了少數明確是溥儀的私產外,大多數都已經屬於國家,但由於疏於管理,實際控制權還在溥儀手中。

溥儀藉助居住在故宮裡的便利條件,使用“賞賜”、“攜帶”等方式,讓皇弟溥傑、堂弟溥佳等人帶著大量珍貴文物出宮,對故宮文物實施了有預謀、有計劃、有組織的盜竊活動。

被溥儀盜竊的故宮文物,數量有多少?很難精確統計。據溥傑、溥佳等後來回憶,這些文物至少能裝七八十大木箱,大小有數千件,價值無法估量。

抗戰勝利後,經過幾十年顛沛流離的溥儀被蘇聯逮捕,一些珍貴文物隨之流落在蘇聯,後來在烏克蘭基輔的一次文物展出中,一次就展出了400多件溥儀流出的文物!

馮玉祥驅逐溥儀的歷史背景

袁世凱死後,國內陷入軍閥混戰,你方鬥罷我登場,中央舞臺的主演經常換人。

1924年10月23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佩孚為首的直係軍閥和張作霖為首奉系軍閥的戰爭)中,馮玉祥作為直係軍閥的重要成員,突然前線倒戈,率部返回北京,迫使直係軍閥領袖吳佩孚下令停戰,還直接監禁了屬於直係軍閥的總統曹錕。

這次政變只是無數次軍閥混戰中的一個段落,無所謂誰對誰錯,誰是誰非,一切都是圍繞權力的激烈爭奪,但這次清朝皇室也受到了牽連。

馮玉祥認為清朝皇室不應該享受之前那麼好的優待條件,於是授權修改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佈廢除溥儀的皇帝號,清朝皇室遷出紫禁城,並驅逐溥儀出宮,同時下令清點和保護故宮文物,防止了珍貴文物的進一步流失。

馮玉祥為什麼要驅逐溥儀?真像有些人說的是為了搶奪故宮珍寶嗎?

非也非也。

讓我們回到幾百年前,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把蒙古人趕出大都,打回了老家。

辛亥革命提出的口號同樣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受制於雙方力量對比,革命黨人對清廷進行了妥協,並未真正實現這個目標。

然而,滿清遺老遺少甚多,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復辟的夢想,張勳的辮子軍入京復辟,強有力證明了滿清絕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而袁世凱稱帝的舉動,也說明封建帝制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隨時可能死灰復燃。


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實際上是完成了辛亥革命未竟之任務,徹底剷除了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至於那些說馮玉祥趕跑溥儀才導致他倒向日本人的說法,無疑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他們的出發點是站在溥儀一方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日本可以世代敬奉天皇,泰國,柬埔寨,可以保留國王,英國,荷蘭等國女王可以世襲,為什麼中國不能容忍曾經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收復失地,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清朝皇室。明朝滅亡時只留下3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清朝皇帝堅持不懈的東伐西討南征北戰,使國土面積猛增數倍,最終交給民國1100萬平方公里國土,今天新中國的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也是繼承了清朝留下的法理國土,沒有清朝,何來東三省,新疆,西藏,青海,臺灣,內蒙遼闊的土地和富饒的寶藏。因此,清朝對於中華民族具有永恆的不朽的貢獻,理應尊崇並優待清朝皇室,馮玉祥大老粗狗屁不懂,胡作非為,最終死於非命,豈非報應?


約定006


馮玉祥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兩個雅號“倒戈將軍“、“盜寶將軍“。馮氏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入駐陝西,民間有很多傳說,小時候聽大人們講,陝西軍閥郭堅秀才出身,曾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楹聯在陝流傳,是當時很有影響的人物。馮氏入駐陝西后邀郭堅面談收編事宜,郭堅欣然前往。馮氏站廳前迎候,當郭堅一行入內面見之際,馮氏突然變臉,大喝一聲“拿下“!郭堅侍衛欲拔槍卻被早已埋伏殺郭之兵士亂槍擊斃在當埸。

言歸正題。馮玉祥將未代清帝驅逐出宮是對是錯?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涇渭難得分明。筆者不願陷入一時一事之爭,只在宏觀上談點一斑之見。本人在8月30日應答“大清亡國一百多年了,還有懷念大清的人嗎“一文中表明瞭“最厭惡的是大清 “的態度。但一碼歸一碼,馮氏此舉卻令人不齒。

辛亥革命後,清庭順應歷史潮流,以遜位方式和平解決內戰之憂,化干戈為玉帛,避免生靈塗炭,在國際上成為歷史亮點,難能可貴。至於遜清皇室有違約之嫌,但民國政府不能及的應約供養卻也違約在先,談不上原則上的誰對誰錯。而馮氏貪圖以故宮之寶填充其軍費以私利驅逐未代清帝,又不以約妥善安置,以致清室流離失所轉投外邦。馮氏錯在那裡?孔子云,人若無信,不知其可也!錯在破壞、打碎了契約精神。聯糸馮氏人品倒也見怪不怪,這個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被燒死在黑海,屍骨無存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雙樵\n


如果從結果來看,絕對是錯誤的,至少當時不是做驅逐溥儀這件事的時候。

馮玉祥的舉動,也許在表面上贏得了“共和”的面子,卻最終輸掉了國家利益的裡子,是為得不償失。

1924年,馮玉祥北京政變。

同年11月5日,馮玉祥率軍包圍紫禁城,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的文件,宣稱要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如果溥儀拒絕,那麼馮玉祥就要炮轟紫禁城。這件事最終以溥儀的屈服為結果。


1925年,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的協助下,逃到日本大使館,然後前往天津的日租界。

1928年,孫殿英盜取清東陵,溥儀要求國民政府追究,但毫無結果。

………………

這些事件,最終把溥儀推向了日本人的身邊,成為後來滿洲國的一大助力。

在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曾試圖聯絡溥儀,並提出條件:

  • 願意恢復《清室優待條件》,恢復溥儀帝號,每年照付優待費等條件,以求阻止溥儀去東北。


這就說明,蔣介石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溥儀,雖然已經沒有皇帝的權力了。但他是一個重要的砝碼,如果落入日本人手裡就糟糕了。

可惜的是,為時已晚!

馮玉祥的行為,或許徹底革除了早已灰飛煙滅的帝制,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HuiNanHistory


1911年,大清皇帝溥儀退位,根據《皇室優待條例》規定,暫時居住在紫禁城,稍後移居頤和園。可溥儀住在紫禁城一直沒走,1924年,北京政變發生,馮玉祥領軍佔據北京,囚禁了賄選大總統曹錕,把溥儀驅逐出了紫禁城。馮玉祥驅逐溥儀在當時來說是歷史的進步,現在來看也是對的。(馮玉祥像)

溥儀退位後的待遇和復辟。

我們先看一看辛亥革命爆發後,民國政府給溥儀皇室的優待條例的主要內容:

一,清帝辭位後尊號不變;二,每年由民國政府撥給銀四百萬兩;三,暫居宮城日後移居頤和園,四,宮內的執事人員照常留用,以後不得再招閹人;五,原有之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溥儀的日子過得還是蠻滋潤的,在紫禁城內弄了個小朝廷,也有自己的武裝。

1917年,張勳復辟了12天,轟然倒臺。1922年,溥儀大婚,北京的警察護衛為其護衛,儼然仍是皇帝,黎元洪、張作霖、吳佩孚等都贈送了厚禮,這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可是不小,滿清遺風猶在。(溥儀像)

馮玉祥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

1917年,打擊張勳復辟時,馮玉祥是旅長,他當時就主張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段祺瑞卻不予批准,認為馮玉祥是胡鬧。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吳佩孚的部隊和張作霖的部隊在山海關大戰,馮玉祥前往前線的途中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包圍總統府,並監禁了大總統曹錕,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解除吳佩孚的職務並且停戰。(鹿鍾麟像)

曹錕被監禁後,清朝皇室的遺老遺少以及保皇黨四處造謠,宣揚溥儀即將復辟,搞得北京城人心惶惶,這促使馮玉祥下決心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1924年11月4日,馮玉祥召集北京衛戍部隊司令鹿鍾麟和北京警察總監張壁,指示他們和臨時內閣商量,儘快制定新的皇室優待條例,將溥儀趕出紫禁城。

內閣總理黃郛緊急召開臨時內閣會議,重新審定了條例:

一、大清宣統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五十萬元,另撥兩百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三、清室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可自由選擇住居。四、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五、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斷絕溥儀等人復辟的後路。

1924年11月5日,李煜瀛(清朝大臣李鴻藻的兒子)陪同鹿鍾麟(清朝大臣鹿傳霖的兒子)來到紫禁城。為了更快的驅逐溥儀,鹿鍾麟派部隊繳械了原來駐紮在紫禁城和景山的1200人保護部隊,把紫禁城的電線也切斷了,把大炮架設在景山,瞄準紫禁城。

清室總管內務府大臣紹英和鹿鍾麟交涉,鹿鍾麟出示了新的國務院公文——新的清室優待條例,要求溥儀簽字,並且限期3個小時搬出紫禁城。溥儀急了,連續開了兩次御前會議,最後決定先將一切物品保管起來,溥儀必須在11月5日當天離開紫禁城。當時宮內有太監470人,宮女100多人,溥儀命人每個太監發銀元10塊,宮女每人8元的遣散費用。

溥儀決定暫時遷移到得勝橋的醇王府,由鹿鍾麟、張壁、李煜瀛等護送到地點。下車後,

鹿鍾麟問道:“溥先生,你今後是打算做皇帝,還是要當個平民?”溥儀答道:“我願意從今天起就當個平民。”鹿笑著說:“好!那麼我就保護你。”

溥儀出宮後的交接和各界反響

一、紫禁城交接。根據新的優待條例,溥儀已經不是黃帝,傳國玉璽是要上交的,鹿鍾麟護送傳國玉璽轉交給國務院保管,並且組成了清室善後委員會,對紫禁城的歷史文物進行清點造冊,防止遺失和損毀。由鹿鍾麟負責紫禁城的警衛工作,撤走後交由內務部負責。

1924年11月8日,馮玉祥以攝政內閣國務院的名義,通電全國說明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的理由。(孫中山照)

二、贊同的聲音。溥儀離開紫禁城的第二日,北京城沿街掛滿了民國的國旗,以表示慶祝。全國各界人士紛紛表示贊同,孫中山更是致電馮玉祥,大加讚揚馮玉祥的這一政治舉動。(段祺瑞照片)

三、反對聲音。清朝的遺老遺少紛紛反對,段祺瑞也致電馮玉祥,贊同北京政變的做法,唯獨對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一事,表示欠妥。馮玉祥馬上致電段祺瑞:

“此次班師回京,可說未辦一事,只有驅逐溥儀,才真是對得住國家對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後話。

1959年,溥儀被特赦回到北京,參加政治協商會議時遇到了鹿鍾麟,並要求合影留念,他說還是做一個平民踏實。(鹿鍾麟、溥儀、熊秉坤合影)


穿越再現彼岸


1922年夏之即,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將軍率部出陝援直,直係軍閥取得了勝利,控制了北洋政府。

在孫中山先生的號召下,馮玉祥積極支持孫中山的政治主張,產生了倒戈反直的想法,在1923年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於1924年10月宣佈倒戈計劃,將所屬部隊更名為國民軍,旋即指揮部隊控制了北京全城。

馮玉祥率部佔領北京後,立即監禁了賄選總統曹錕,有效地掌控了政府,緊急召開了內閣會議,修改了對清室的優待條例,決定廢除遜帝溥儀的帝號,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驅逐溥儀的行動交給了新任命的京都警備司令鹿鍾麟執行。

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根據對《清廷優待條件》,清室小朝廷並沒解散,遜帝溥儀依然在紫禁城裡稱孤道寡,滿清皇室和舊貴族也還做著復辟大清的美夢,為了革命的徹底性,斬斷舊有勢力的念想,鹿鍾麟遵照馮玉祥的指示,和警察總監張壁各率20人的衛隊與社會名人李煜瀛一同,於1924年11月5日上午9時前往宮中執行驅逐溥儀的任務。

進宮之前鹿鍾麟己在宮外做了必要的佈置,解除了宮外的守衛,全部更換成了國民軍,並在景山上架起了大炮用以威懾,當三人進宮後向清室總管紹英宣佈了來意,即時廢除帝號,交出玉璽,限三個小時整理好私產,清室搬出紫禁城,還將修改後的《清室優待條件》的公文一件交給紹英,並慎重其事地警告紹英,如果三個小時還不撤出將炮轟紫禁城。


此時的溥儀正在儲秀宮和皇后婉容吃著蘋果聊天,婉容擔憂地說“宮外似有兵馬調動,恐發生變動”,溥儀若無其事地道“清室與政府有協議在手,不會有什麼事的,兵荒馬亂時節,一切都屬正常”,話音未落,紹英就氣喘吁吁地來稟告“皇上,不好了,馮玉祥的軍隊進宮了,限我們三小時出宮,不然就要炮轟了”,說著將一張紙遞給溥儀,溥儀嚇的半個蘋果滾落於地,雙手哆哆嗦嗦,戰戰競競地接過公文,一邊看一邊囁嚅“難道先前籤的都不算數了嗎?這下如何是好?”,看著看著溥儀的心好像有點平靜了“還好,還好,只要不要命就行,優待金是少了點,可總比沒有強,皇宮是不允許住了,趕快通知太后們整理東西,我們先開個最後的御前會議,把剩下的太監,宮女召集一下,各分點安置費打發掉”,溥儀慌里慌張地吩咐著身邊人去執行。等到會議開完,太監,宮女都打發走,三個小時快過去了,此時要太后們整理好私物出宮時間根本來不及,紹英只好跌趺撞撞地再去找鹿鍾麟等人交涉,請求寬限點時間,鹿鍾麟一看,清室沒有牴觸情緒,是真的在準備搬遷,也就放心了,先前的炮轟只不過嚇呼嚇呼而已,即然目的達到,時間長點也就無所謂了,於是答應太后們可以暫住慢慢整理,但溥儀當日必須離宮,帶不走的私產可以以後有時間回來再取,到此時為止,國中之國的封建小朝廷才算真正地結束了。



應該說馮玉祥將軍驅逐溥儀出宮,代表的是一種進步力量,中國實行的是共和制,不是君主立憲制,小朝廷的存在有悖於國體,不符合人民的利益,當時允許小朝廷存在,一方面體現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另一方面也是當時的臨時政府為了不爆發內戰,南北議和妥協的結果,十二年的歷史證明,它的存在不利於國家的穩定,使人民的思想上產生了混亂,繼而動搖了國體,給舊有勢力已復辭的妄想。

從當時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來講,清室只是暫居皇宮,辭位後因遷居新建住所,可清室每年拿著四百萬的優待金不是主動地尋找新居,而是盡情揮霍,懶著皇宮不走,這是違約再先,本來規定不得再招新的太監,宮女進宮,可是小清室仍然一意孤行。

更大的隱患是清室的存在動搖了國體,1917年張勳的辮子軍復辭,就差一點讓封建王朝死灰復燃,事實證明“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我們再來想一想,假如清室存在到抗戰,那就會被日本帝國主義利用,全國的抗日統一戰線就很難實現,恐怕漢奸賣國賊還會成倍增加,看看31年東北淪陷,溥儀不就被日本狠狠利用了一下嗎?如果當初能斬草除根,那何來滿洲的康德皇帝?日本人又何能在東北站穩腳跟?日本又怎麼能欺騙世界的輿論?

從以上幾點分析,馮玉祥把溥儀趕出宮是完全正確的,他當時即使不做,今後也會有別人去做,反正清室小朝廷決不會廷伸至今。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題主問了一個已經有答案的問題。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這件事,暫且不論真實原因是為何,就這件事情而言,無論是當時,還是經過歷史證明是對的。

雖然根據當初退位條約,民國政府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後,改為400萬元,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

蝸居在故宮的溥儀,雖然失去了對外面的統治,但在紫禁城的紅牆內依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皇帝生活,被稱為“遜清小朝廷”。其御茶膳房仍保留,在用膳的奢侈,排場程度上毫不遜色從前皇帝生活。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當時被孫中山稱為最徹底的革命。雖然段祺瑞、張作霖等人譴責馮玉祥此舉野蠻,違背了優待清室的條約;但是後來他們無論那個主政北京,都沒有將紫禁城還給溥儀;在他們心目中樂的讓馮玉祥作個惡人。



假如馮玉祥不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那麼後來還會出來一個王玉祥、張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否則就不會有今天我們可以自由出入昔日帝王皇宮進行參觀了。

另外有人說,正是由於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才導致溥儀投靠日本人,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這裡要說此觀點太絕對了,即使溥儀在紫禁城中過著無憂無慮的帝王生活,小日本要侵佔東北依舊能夠建立傀儡政權,而且保不準溥儀為了恢復他的帝王夢,逃出紫禁城前往東北,畢竟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蘇紀龍讀史


馮玉祥驅逐溥儀是整個北京政變一段小插曲,北京政變是與非不去討論,這裡只聊聊驅逐溥儀出宮的對與錯。當年普遍觀點,包括孫中山都認為,馮玉祥此舉剷除了封建帝制毒瘤,具有歷史

意義,但驅逐後沒妥善安置留下巨大隱患,包括整個首都革命,進行的虎頭蛇尾,忙活了半天,政權從直系落到皖系手裡,沒什麼兩樣,溥儀也是,他本是個身份極其特殊的人,既然驅逐了

必須妥善安置,但馮玉祥等人什麼也沒做,溥儀輾轉被日本人收留,埋下了更大禍根,國人都知道。

圖為1924年的馮玉祥肖像。

先強調一遍,溥儀退位後留住紫禁城是合法合規的,退位條款裡清楚的寫的有,各方承認的,紫禁城就是溥儀的家,在裡面搗鼓小朝廷自娛自樂也沒人說什麼,只要安分守己即可。另外溥儀

在紫禁城裡也依然遵守祖制,清帝是不能隨便出宮的,換個角度講,溥儀貓在紫禁城想出也出不來,雖然1917年鬧了一出復辟笑話,想杜絕類事件也簡單,派軍隊長期看守就完事了。

圖為溥儀出宮後,馮玉祥部將鹿鍾麟在清室代表紹英陪同下,檢查永壽宮。

按溥儀後人的說法,溥儀被趕出宮的原因實在可笑,馮玉祥部隊開到北京,軍餉不夠,一方面看溥儀不爽,另一方面眼紅溥儀每年豐厚的卹金,於是派人進宮找溥儀,說好聽點是借點軍餉支

持革命,說難聽點就是勒索,派來的副官又趾高氣昂,雙方吵起來,溥儀沒給錢,馮玉祥一怒之下以紫禁城收歸國有為名,下令把溥儀驅逐出宮,而在2年前溥儀大婚時,馮玉祥還趕來道賀,

送上玉如意,溥儀賞了馮玉祥紫禁城騎馬,馮感激乞謝,現如今大變樣了。

太監宮女也在監視下離開紫禁城。

馮玉祥是有著漢人味道、愛國情懷的軍人,信奉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對清室小朝廷一直視為眼中釘,特別是1917年那場復辟鬧劇發生後,認為必須剷除帝制復辟禍根,修

改優待清室條件,於是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包括驅逐溥儀,都是頂著民族大義進行的,《灤平班師聯名通電》中說“國亂民愁,餘本早下決定為國除害”。

圖為溥儀躲進日本公使館後,日本名流前來探望合影。

所以,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從大的方面講,完成了辛亥革命最後一步,有進步意義,組成清室善後委員會,接收了紫禁城,改名“故宮”,收歸國有,也是大功一件,段祺瑞、張作霖等人

表面斥責馮玉祥野蠻行為,段說要保護溥儀財產,張說要接溥儀到自己莊子里居住,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後來北京政府相繼在段、張手裡時,也沒見迎溥儀回宮,而在溥儀眼中,這些軍閥

都是舔著狗臉只顧自己利益,跟著他們小命不保,於是秘密出逃東交民巷,躲進日本公使館。


圖文繪歷史


誠邀,如題。萬事有利也有弊,要說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是對還是錯?小編以為可以對比一下這件事情產生的利弊就知道了。

不過話說回來,馮玉祥為什麼非要將溥儀趕出皇宮呢?


實際上辛亥革命是一場很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不但沒有幹掉滿清皇室,為了得到名義上的革命,資產階級還與清朝簽訂了《關於清帝優待條件》以交換溥儀和隆裕太后的退位詔書。協議規定,民國保證“一,清帝辭位後尊號不變;二,每年由民國政府撥給銀四百萬兩;三,暫居宮城日後移居頤和園,四,宮內的執事人員照常留用,以後不得再招閹人;五,原有之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按理說這個條件很優厚了,大清皇室啥威脅都不用管,直接老老實實享福就好。但是滿清遺老遺少不甘心,在張勳武力支持下發動了宣統復辟。這就讓支持民國的人不高興了,溥儀不安分,那就把把溥儀從紫禁城裡面趕出去,把他復辟的辮子給剪斷。馮玉祥就是基於此以及優待條件第三條,才下令趕走了溥儀。

扯遠了,言歸正傳說說溥儀出宮的利弊吧。

溥儀出宮的好處其實前面已經提過了,雖然溥儀已經退位,但是其大清皇帝的身份還是有著巨大的號召力,溥儀在宮裡呆一天,遺老遺少和忠臣孝子就會多一天期盼大清復辟,這對於民國是極為不利的。

那麼溥儀出宮有什麼弊端嗎?

一些朋友可能已經想到了,溥儀出宮過後,民國對其的看管鬆懈了很多,直接導致溥儀在日本人的慫恿下逃離天津來到東北,以皇帝的名義建立偽滿洲國,幫助日本帝國主義毒害數千萬東三省同胞。

那麼問題來了,您認為馮玉祥趕溥儀出宮,是對是錯呢?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