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電影,在大眾傳播領域是一門結合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

方言電影,作為國產電影的一種,近年來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備受矚目。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大方言區的行程是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如今全球化的語境下,大部分人出國在外,對家鄉話都會產生一種懷念,這樣的情緒反映到電影產業上促進了國產方言電影的出現,其實我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四川方言電影《抓壯丁》,方言在電影中的亮相逐漸在減少,很多年輕人都慢慢接觸不到家鄉方言,還記得看《天天向上》的時候,聽汪涵說保護方言,保護家鄉話,讓人覺得還是有人在默默守護“方言”的。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方言電影

自2006年《瘋狂的石頭》熱映以來,方言電影的熱度就只增不減,《一個也不能少》、《讓子彈飛》、《1942》、《白鹿原》等都是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方言電影,如今方言可以成為電影的主題,關於方言電影的研究,可以分成方言電影的興起、發展和方言使用的功能意義。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由於我國電影起步較晚,藝術創作受到西方的影響,將方言藝術與電影藝術結合起來的藝術作品在中國是一種探索性的發展,沒有成熟的模板可以參照。那麼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方言電影帶來了那些變化呢?

電影《老炮兒》以高票房、好口碑的姿態成為了2015年度中國國產電影市場中的一匹黑馬,片中使用的方言元素就是一大亮點,首先電影名字《老炮兒》就京味兒十足,老炮兒原為老泡兒,北京俚語,指得是把監獄中不停進出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類社會階層,過去老百姓口中的“老泡兒”,常常指性格暴躁、行為混蛋的混混。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現在所指的“老炮兒”則是在某一行業曾經輝煌過的中老年人,他們至今仍然保持著自尊和技藝,受人尊重。而電影中的老炮兒,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代人的代表,這代人敢愛敢恨,仗義執言,有底線有規矩,同時“老炮兒”也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文化,是在這個鋼筋鐵骨,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中飽含善良的俠骨柔情。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音

普通話是官方權威的,方言是大眾邊緣的,地域性的語言形式取代普通話出現在大銀幕上,反映的是主流文化之外的地域邊緣文化,外國人瞭解中國不只是在表面上,方言電影也是新媒體時代外國人瞭解中國的一個最好媒介。

文化輸出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2010年,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躋身進全球十大電影市場,雖然中國電影文化走向海外的步伐日益加快,但是相比於歐美國家的大片,中國電影的出口情況並不樂觀,電影《老炮兒》在獲得國內大獎後,在中英電影節上斬獲三項大獎,還作為威尼斯電影節的閉幕影片,在公開放映後,獲得中外媒體的一致讚賞。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電影中不乏京味兒十足的方言和粗話,但似乎並沒有影響國外觀眾對影片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巴伯拉說這部電影真實地展現了“中國當下的狀況”,是對新舊價值觀、兩代人之間衝突的展現。

權威雜誌“Sereen”認為:馮小剛塑造的六爺非常成功。無論是在倫敦、巴黎還是芝加哥,都有六爺這樣的人。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外國人從電影中感受到了獨特的中國文化,並深有體會,除了方言的展現還有演員的演繹,幕後字幕翻譯也是功不可沒。儘管髒話不屬於文明用語的範疇,但卻是一種客觀存在,是“語言人際功能的又一種表現形式”說白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

那腿傷得跟王八蛋似的。

My injured leg left me useless.

在翻譯生態環境進行了多維度的適應,然後適應性地從語言維度上優化選擇了合理恰當的詞彙譯文,從而讓外國觀眾理解影片臺詞的含義,還能領略到電影中的語言風格。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還有:

真把自己當駱駝祥子了!?

You think this is a fucking period piece!?

國內觀眾都知道“駱駝祥子”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人物,祥子來自農村,本身就是一個老實、肯吃苦的人,六爺用駱駝祥子來諷刺那些蹬三輪的車伕,伺候人還那麼任勞任怨。知道這個典故的人很好理解,對於外國觀眾來說,如果直譯成人物姓名,就不能有效地向他們傳遞語境和信息了。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丹尼爾·貝爾曾說:“大眾文化的花招很簡單——就是盡一切辦法讓大夥兒高興。”

新媒體成為大眾創造與體驗快樂的途徑,總之全球化的蔓延給中國社會帶來了變化,也給電影內容帶來了變化,關於國外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自問自答:

有人會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我猜我的答案會是:它正在蓬勃發展之中,為觀眾提供各式各樣的作品,如果你想看那種大量CG場景的高預算大片,建議你去看好萊塢,雖然我更喜歡《老炮兒》。

結語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其實電影中的方言是一個牽涉地域、文化、歷史等諸多方面的課題,在表現上有著巨大的潛力,語言是交際工具,在大眾傳播中具有溝通和交流的功能,作為文化的載體具有傳統和發揚的功能,電影《老炮兒》即沒有把方言看作是地方性語言,也沒有進行純粹的方言化走向,而是將方言和中國文化相連,從而使得方言電影的概念具有持久、富有活力的內涵。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炸貓兒”、“兩把刷子”、“號兒裡”、“搓火”、“結樑子”等特色詞彙,也被譯者處理的十分傳神,這是一件很值得關注和探討的事情,便於為影視字幕翻譯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經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Everyone has its weakness”

這句話出自《楚辭·卜居》,指人各有長處和短處,其語言形式整齊劃一,語音順耳動聽,翻譯時提取出了習語的本義,簡明扼要,流暢自然。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

希望“中國電影”都可以走出去

方言電影也為中國文化的跨語言、跨國界提供了新方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