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國的空軍實力?

判官am


首先祝賀中國空軍在二十一世紀取得成就,讓空軍在作戰實力和裝備層次獲得提升,而且在世界空軍指標超越俄羅斯,整體實力達到全球第二位置。不得不說,取得這種成就也是離不開我國工程師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目前,中國空軍也是世界上最完備的空軍體系,放眼全球也只有中俄美三國擁有這種實力。而且,中美俄三國在戰機研發和製造都相對完善,並且在六代機領域也處在世界第一梯隊。因此,我國空軍用短短三十年時間,逐漸超越英法等西方強國。而空軍作為新時代的戰略兵種,在維護國家利益和保衛領海和領空起到決定性作用。

現在,中國空軍裝備著殲-20、運-20、殲-16、殲-10C和轟-6K、空警-500,以及紅旗-9防空導彈等新型武器裝備,這對我國空軍在維護領海領空是保障的基石。而我國空軍正在利用新裝備和新技術加速推進戰略預警、空天防禦和空天戰略打擊等重任。特別是在國慶節閱兵上,我國空軍梯隊直接讓軍迷領略到空軍的強大,直-20武裝直升機,三劍客殲-20、殲-16、殲-10C等戰機,殲-15戰機飛越天空,轟-6N橫空出世。

經過更新換代,我國空軍正在逐漸淘汰殲-7、殲8等二代戰機,逐漸換上四代戰機。如今,我國龐大的四代機群正在縮短跟美國的差距。目前,我國空軍裝備著四代和五代戰機超過1000多架,正在形成以殲-20戰機為核心,殲-11和殲-16、殲-11戰機為主力的現代化空軍強國。在我國空軍裝備的戰機超過2700多架,其中接近一半是現代化戰機。

在戰機方面,我國空軍裝備著50架左右的殲-20戰機,600架左右的殲10系列戰鬥機,再加上俄製蘇-27戰機和蘇-30戰機接近150架,殲-11戰機和殲-16戰機總數在700架左右。因此,中國空軍在四代機戰機數量超越俄羅斯。

在戰略轟炸機方面,我國空軍跟美俄戰略轟炸機存在明顯差距。美俄兩國都裝備洲際戰略轟炸機,其中俄軍白天鵝圖160戰略轟炸機可執行垮洲作戰,而美軍裝備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更是先進。而我國空軍裝備只是裝備百架轟-6系列轟炸機。雖然,經過近三十年的改裝,最新型號轟-6N也亮相,具體作戰性能不知。而轟-6K在航程和載彈量上都獲得提升,而且也也可以掛載6枚長劍10巡航導彈,執行2000公里的遠距離攻擊。但是,跟美俄戰略轟炸機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在預警機和運輸機,目前我國空軍裝備著三款預警機,分別為空警-2000戰略預警機,空警-500和空警-200戰術預警機。

雖然,在大型預警機跟美軍存在差距,受限於機體本身,空警2000只裝備四架,而空警-500裝備總量很可能超過百架。

而運輸機運-20已經量產,全部採用國產化,未來以運-20為基礎,研發多種型號的運輸機,預警機和加油機不在話下。因此,裝備數量很可能超過200架。

雖然,中國空軍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空軍在戰略運輸機、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機依然存在差距。但是,隨著運-20亮相和加入空軍,假以時日在戰略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逐步得到改善,這也將伴隨著空軍改變作戰思維。但是,戰略轟炸機依然遲遲不見影子,跟我國空軍強國身份不符。因此,我國目前必須狠下功夫,在短板上進行彌補,逐漸由空軍大國邁向空軍強國。


沐風談兵論道


我國空軍實力到底如何?實際上,根本不用看國內的評價,要麼是過分誇大,純屬是吹牛或者說是臆淫,要麼就是別有用心、惡意貶低。能夠客觀看待這一問題的比較少,即便是有,也不為人喜——假話比真話更願意有人去聽,無論是好的、壞的,都一樣。美國的“全球火力指數”、英國的簡氏防務週刊等搞的2017年世界各國常規軍力排名,我國位居美、俄之後。

就空軍而言,2017年我國的排名仍是世界第三,居美、俄之後。儒道之主認為原因有這麼幾個方面:一、2017年,我國的四代機(我軍方劃代標準)殲20、三代改進型的殲10C等尚未正式服役。二、老舊戰機所佔比例仍然很高,現役仍有大量的二代改進型戰機,包括引進的俄製蘇27戰機等著退役、約有700架殲7、殲8改進型急著替換。三、戰略運輸能力、戰略打擊能力等,仍有很大不足。

單從裝備方面來說,其它的如空中預警、地面防空、戰略運輸等不提,我國現在的主戰裝備或者說空戰的主力就是三代及其改進型戰機。四代機殲20服役的數量不過約20架,屬於真正的“尖刀”或者說是“拳頭”。三代戰機及其改進型就是殲10、殲11、蘇27、蘇30、殲16、蘇35,總數在800架左右。毫無疑問,相比世界第一的美國相差的還很遠,但是與俄羅斯卻在伯仲之間。不過,有一點俄羅斯卻比我們有很大的優勢,那就是戰略轟炸機。



拋開美國、俄羅斯不提,相比其它國家的空軍來說,我們現在可以完勝任何一個國家的空軍——說是吊打,也不算過分。常說的“體系化作戰”,目前也只有美國、俄羅斯、我們建成了體系化作戰模式,其它國家差的還遠,缺少遠程轟炸機是其難以彌補的問題,這就是現實。我國空軍的發展戰略目標:空天一體,攻防兼備。這八個字,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從整個世界上來看,除了美、俄之外,其它國家還沒這個資格把這八個字作為發展戰略目標。


其它的不提,單說空軍的遠程精準打擊能力,只有美、俄、中具備,而我們只是剛剛具備這種能力不久。支援作戰飛機如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我國也已經全部具備,但是我們在數量上還差很多。比如說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只有4架,空警500性能雖然先進,但畢竟是中型預警機,下一代的空警3000預警機已在研製。殲16D電子戰機服役數量未知,但根據其首次曝光時間來看,數量上也存在著不足的問題。這些差距只是相對美軍而言,如果與其它國家相比,足矣。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防禦有餘,進攻不足——這就是我國空軍的現狀。從武器裝備上來說,我們有世界最先進戰機之一的殲20四代隱身戰鬥機,有與F15E戰力相當的殲16,也有號稱“三代機最強者的蘇35”,更有三代改進型(三代半)的中型多用途戰機殲10C。這些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戰機,但同時我們也有殲7、殲8的改進型,還有數量龐大的殲轟7A(現在只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我們重啟殲11B的生產線,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二代改進型等戰機急需換代,空軍等著用戰機。


儒道之主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即將迎來成立70週年的慶典。

經歷了近70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空軍已經成長為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據2018年的統計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空軍 各類機型加起來總共3036架,數量排在第三位。

中國空軍機型大致可分為,殲擊機,轟炸機,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偵察機等。

殲擊機

目前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可分成三個梯隊。

第三梯隊機型,殲7、殲8、構成目前裝備將近1000架,屬於二代機。

第二梯隊機型主要是三代機及三點半戰機,包含蘇27、蘇30MKK/MKK2、殲11A/B、殲15、殲16、、蘇35、殲10A/B/C,總數應該達到900架以上。另外算上飛豹系列戰鬥轟炸機200架以上,這些戰機構成了中國殲擊機的殲擊機的中堅力量。


第一梯隊機型,殲20,屬第4代隱身戰機 ,具備隱身性,超音速巡航,優越的機動能力,以及超視距打擊。是我國最先進的戰機。但是目前裝備數量較少,未能形成戰鬥力。


轟炸機

轟炸機機型,主要是轟6K、以及老舊的轟6

預警機

有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等預警機,都由我國自主研發近些年才裝備的新型預警機。旗艦機 ,空警200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全天候、多傳感器空中預警與指揮控制飛機。目前裝備數量較少。


運輸機

運8、運9、運20、伊爾76等運輸機,目前運輸機裝備數量較少。

加油機

加油機現在只有轟油6和伊爾78等空中加油機這兩款機型。目前伊爾78只有3架 轟油6,20來架。真是少的可憐。不過未來有可能把運20改成加油機。



以上這些是我國空軍主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們通過一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空軍還存在著短版,比如我們的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裝備數量都比較少 ,還有就是 ,目前我們還沒有裝備大航程的戰略轟炸機。這些都是中國空軍未來需要加速追趕的。不過就整體而言,我國空軍在這幾十年來的發展,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日益強大的空中力量,為我國的國土防空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漫談世紀風雲


我國空軍現在是與世界第一差距巨大的世界第二或第三,戰術空軍世界第二,戰略空軍世界第三。

論空中戰鬥,世界上只有美國能真正打敗中國


在空軍領域,世界上基本分為四個檔次。

第一檔:美國

第二檔:中國、俄羅斯

第三檔: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

第四檔:其他國家

劃分的標準是什麼呢?

美國空軍不用說了,肯定是世界第一,要啥有啥。說說中國和俄羅斯。

中國和俄羅斯的戰鬥機和先進戰鬥機的數量,都遠超除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英國全國的可作戰飛機居然只有區區56架,甚至還不如日本。而日本也不過只有一兩百架三代機而已,跟中俄也不是一個水平。

另外,日本和英法印的空軍基本都“缺胳膊少腿”,或者沒有預警機,或者沒有運輸機,或者沒有轟炸機,而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一個擁有戰略轟炸機,所以只能把他們列位中俄之下的一檔。

那麼中國和俄羅斯誰更厲害呢?

從戰術上看,中國更強。

中國和俄羅斯的戰鬥機數量分別是世界第二(3900架)和第三(3000架)。但由於各國的戰鬥機數量中都擁有大量的老舊的二代機,我們評價戰鬥力不能以戰鬥機數量為依據,畢竟朝鮮戰鬥機也有一千多架,可是沒人認為朝鮮空軍有戰鬥力。

比三代機數量,中國略遜於俄羅斯。

2018年,中國擁有961架三代及三代半戰鬥機,俄羅斯擁有1005架三代及三代半戰鬥機,從數量上看,是俄羅斯多一點。

但中國的三代機質量要明顯好於俄羅斯,中國的戰機整體很新,機齡短。新服役的殲11和殲16系列就佔了超過三分之一。而俄羅斯的三代機普遍型號老舊,老式的米格29系列和原始型號的蘇27系列就佔了將近一半的份額。

而且,由於兩國經濟實力的差距,中國還在以飛快的速度更新裝備,而俄羅斯的新增戰機很少,也許在明年,他們的三代機數量就會被中國超過。

最重要的是,中國是除美國之外唯一一個擁有五代隱形戰機的國家。

我國的五代機殲20和殲31已經完全服役,在空戰中,裝備有著代際差距會帶來巨大的優勢。俄羅斯雖然很早以前就號稱要研發自己的五代機T50,但至今沒有試飛跡象,服役列裝遙遙無期。

從戰略上看,俄羅斯更強。

中國空軍戰鬥力雖然強於俄羅斯,但是從戰略能力上看,跟俄羅斯仍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具體的說,是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和戰略運輸力量遠強於中國。

中國雖然也擁有戰略轟炸機,但中國的轟6K是根據轟6進行改裝的轟炸機,雖然能發射核彈,但航程非常有限,只有兩三千公里,對於美國來說,基本沒有威脅。

而俄羅斯則不同,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比起美國毫不遜色。


俄羅斯的圖160(北約代號“海盜旗”)戰略轟炸機,是蘇聯在八十年代設計製造的產品。能攜帶九噸彈藥進行超音速突襲。這種飛機的最大航程能達到驚人的一萬六千公里!地球上基本沒有打不到的地方。這種級別的戰略轟炸機俄羅斯有幾十架,這是普京動輒敢威脅西方的最硬的家底之一。

而戰略運輸能力,中俄也差距巨大。

中國的
重型運輸機運20,剛剛列裝部隊,數量很少,只有不到十架,加上伊爾76的改型,中國只有二十餘架重型運輸機。


但俄羅斯擁有伊爾76系列的重型運輸機87架,安系列的重型運輸機18架,總數超過了一百架。尤其是安22和安124等重型運輸機,航程遠載重大,是連美國人都羨慕的重型運輸力量。

不過隨著中國運20的服役,中國戰略運輸力量有望追上俄羅斯。而戰略轟炸機嘛,,暫時還看不到太大希望。

不過無論中國還是俄羅斯,都和美國空軍實力差距巨大。

但擺在中國和俄羅斯面前的,是美國空軍。僅僅在戰機數量上看,美國就有一萬三千架各型飛機,比中俄之和的一倍還多。

中國和俄羅斯捆在一起,也很難打過美國空軍。

美國空軍擁有近一千架F16戰鬥機,還有五百架左右的F15戰鬥機,光是三代機,美國就擁有一千五百架左右。

但這也無所謂,畢竟三代機中國和俄羅斯都有,我們與美國差距最大的,是四代機。

中國的四代機已經服役的只有殲20(海軍貌似還有殲31?),剛剛列裝數量很少。而美國空軍擁有200架比中國更先進的F22,還有220架F35,這個力量可以保證他們對中俄擁有碾壓級優勢。

如果再比較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的話,那就沒眼看了。美國有664架各型運輸機,157架戰略轟炸機,而且型號頗為先進。

但是大家知道最變態的是什麼嗎?

美國空軍並不是美國唯一的空中力量,美國還有一支實力略遜於空軍一點的空中力量,叫美國海軍……

任重道遠啊任重道遠。


小約翰


目前世界上的第一空中作戰力量,那毫無疑問是美國空軍莫屬,而我國空軍的實力大概與俄羅斯並列排名在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檔次,而排名在第三個檔次的是另外7個軍事力量排名在世界前10的國家。

如果真的要直面評價我國的空軍力量,那麼就有點微妙的說不清楚了,有人說比俄羅斯空軍強,也有人說比俄羅斯空軍弱。

下面咱們就列舉一下,中美俄三國的空軍力量,也好做個對比!


美國空軍不僅僅是排名在第一而已,它的作戰實力可要比排名在第2、3位的中俄兩國高出太多了,所以把它列為世界第一空軍那是毫無爭論的。

美國空軍所裝備的作戰飛機,無論是在數量規模、科技先進程度等方面都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

比如美國空軍所裝備的B2隱身轟炸機、F22隱身戰機,這兩款戰機到目前為止,都還可以稱之為“黑科技”。可以說美國空軍無論在戰略、或是戰術層面,都遠遠甩開其他國家好遠的距離。

而相比於中俄兩國的空軍來說
,由於近些年來中國空軍陸續發展的多型的一流戰鬥機,在空戰能力上那是要優於俄羅斯的。

目前的中俄兩國空中作戰的主力軍是“三代機”,中國空軍的三代機數量要略低於俄羅斯,不過數量可不能決定一切。



中國空軍現在裝備的三代機在質量上可要遠高於俄羅斯,畢竟許多三代機的航電設備都經過了中國的多方面技術升級。還有中國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兩個服役第4代戰機的國家,可以說中國空軍在戰術層面上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不過,如果從戰略層面上來看,中國空軍還是

“落魄”了許多。

目前中國空軍能稱之為戰略轟炸機的,僅僅就是老舊“轟6”的幾個改進型,作戰航程只有不到3000公里。而在戰略運輸投送能力上,中國空軍僅僅只裝備了20架左右的重型運輸機。
而反觀俄羅斯空軍的戰略力量,其不僅僅裝備了
航程近2萬公里的圖95戰略轟炸機,更是還裝備了遠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圖160”。

而在戰略投送能力上,俄羅斯總共裝備了超過100架包括安22、安124在內的各型重型運輸機,這兩款重型運輸機載重與航程甚至連美國人都羨慕不已。

可以說在戰略層面上,無論是戰略轟炸機,還是運輸機等,中國空軍想要追趕上俄羅斯,那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空軍是一整個體系,除了航空兵以外,雷達偵查、防空、空降等都屬於空軍的範疇,不過遇到這樣的題目,大家感興趣的一般都是對比航空兵實力,也就是通過飛機的數量跟質量來評價一個國家的空軍實力,不過不管是整個體系對比還是單純對比航空兵,我們國家在全世界來講,還是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那種,比上當然就是跟美國空軍比了,兩者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說句不客氣的話,但從數據上看可能會被美國空軍吊錘,然後跟毛子比應該還是五五開,至於美俄之外的其他國家,還是說句不客氣的話,可以吊錘任何一個!


但是沒辦法啊,我們必須跟美國比,只有跟美國佬比才有意義,這樣一來,我們的空軍就顯得很弱了,所以,還是要繼續打錢。回到正題,我國空軍在新千年以來的建設成果還是很大的,尤其是近10年的發展,大家應該有目共睹了,截止至目前2018年,我國空軍的飛機總數大概有5200多架次,其中有3750+的飛機都是各種戰鬥機、攻擊機以及轟炸機,三代機我們國家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000+,數量僅次於美國,其中殲10系列戰機500+、殲11系列戰機350+、殲16戰機100+、蘇35戰機24架、蘇30戰機73架以及數量不明的殲20戰機,當然除了這些先進戰機以外,7爺、8爺以及殲轟7的數量也不少。


以上所列出的數據均是明面上的數據,網絡上可查的,除了這些作戰飛機以外,我們還有一定數量的電子支援機、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無人機等一系列機種,僅僅從這明面上的數據來講,我們國家的空軍規模是僅次於美國的,像殲10、殲11、蘇35這些,都是性能很不錯的空優戰鬥機,加上我們新開發的各種空空導彈,比如PL15、PL21等,我們空軍的制空能力目前應該是僅次於美軍的,短板還是在轟炸機方面,沒有上得了檯面的戰略轟炸機使得我們跟美國的戰略轟炸能力起碼差距20年,還有就是空中加油能力,跟美軍一對比,也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美軍的“大象漫步”

所以,綜合評價我國空軍的話,具有僅次於美軍的制空能力和對海、對地打擊能力,可以說除去美俄不看,我們空軍在這些方面的實力是可以吊打任何一個國家的,不過在轟炸機、加油機等一些方面我們跟美國的差距仍然很大,雖然不比美國我們已經很強了,但是我們必須要跟美國比啊,畢竟號稱藍星第一戰力的美軍,才是我們需要忌憚的對手,幹不贏美國佬,一切都等於零好吧,總結一些就是,我們空軍正在慢慢補齊以前欠下的各種短板,拉近與美國空軍的實力,每時每刻都有著巨大的進步,是一支連美軍都不能忽視的強大力量!


哨兵ZH


殲-20戰鬥機

“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就如何評價我國的空軍實力,我認為我國空軍優勢突出,同時也存在明顯的短板。說我國空軍優勢突出,是指我國空軍的戰鬥機經歷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尤其是殲-20的服役,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研發出批量裝備四代機的國家,宣佈中國的空軍開始跨入“20時代”。但是由於中國奉行的防禦為主的戰略等原因的影響,中國在轟炸機以及運輸機方面的發展就相對落後了,所以說中國空軍也存在明顯的短板,接下來我們就這兩方面具體聊聊。

殲-10戰鬥機

首先就來說說我國空軍比較強勢的戰鬥機,首先必須要說的自然就是殲-20了,現在中國空軍已經擁有24架殲-20戰鬥機,雖然在數量上肯定還是和美國空軍的F22和F35機群相差甚遠,但是既然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那數量應該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就世界範圍來說,能裝備四代機的空軍絕對是鳳毛麟角。四代機相對於三代機的優勢大家應該非常清楚,從美國軍演中F22對戰F15、F16打出144:0的戰損比就可見一斑,所以說殲-20的服役就已經給中國空軍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只要未來生產數量上去了,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又將有質的提升。

殲-11戰鬥機

除開最先進的殲-20,我國空軍的主力戰機就是500餘架殲-10以及300餘架殲-11,這兩款戰鬥機大家應該也不陌生。殲-10是成飛自行研發的單座單發第三代戰鬥機,主要型號包括殲-10A/B/C,一般認為其性能介於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和瑞典的“鷹獅”戰鬥機之間。殲-10的性能達到了主流中型三代機的水準,再加上500餘架的數量,無疑是當前中國空軍的中流砥柱。殲-11是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蘇-27SK戰鬥機的專利授權後在國內進行生產的雙發重型戰鬥機,其中殲-11A就可以視作是蘇-27SK,而殲-11B則是在進行了國產化改裝的版本,雖然氣動外形沒有改變,但是對俄羅斯不太擅長的電子系統方面進行了升級,裝備了中國國產的雷達、航電武器系統、全玻璃化座艙以及四餘度數字式電傳早從系統等,使其綜合作戰能力相比於蘇-27SK有了明顯提升,我國空軍現在也主要裝備的是殲-11B。中國空軍裝備有350架左右的殲-11,無疑其在中國空軍中承擔著中堅力量的重任。

空警-2000預警機

除了殲-10、殲-11之外,中國空軍還裝備有24架進口的蘇-35,70餘架蘇-30,以及100餘架殲-16。這些算得上是中國空軍除了殲-20以外的精銳力量,其中殲-16就可以看作是蘇-30MKK的中國改進版。把這些戰機一起算上,中國擁有1000架左右的三代戰鬥機,這個數量已經相當不錯了,雖然比不上美國,但是已經超過了俄羅斯裝備的三代機數量,所以中國空軍在戰鬥機方面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再加上空警-200、空警-500以及空警-2000的戰鬥力加成,中國空軍在奪取制空權上還是有相當的實力的,這也是我國奉行的防禦戰略的發展結果,空軍首先目的是保證中國上空的制空權,就現在來看,只要不是美國空軍傾巢出動,中國上空的制空權還是有保障的。

運-20運輸機

說完了中國空軍的佔優勢的戰鬥機,接下來就要說說尚存不足的運輸機以及轟炸機了。

在運輸機方面,雖然最近國產戰略運輸機運-20已經服役,但是這也只是最近的事情,中國的運輸機隊的主力運-8、運-9以及10餘架進口的伊爾-76,運輸機總數僅180架左右。橫向對比,美國的運輸機多達950餘架,不虧是擁有強大戰略投送能力的空軍,世界排名第二的俄羅斯也有接近400架運輸機,就連印度都有240架左右的運輸機,可見中國空軍的運輸機數量實在是有些難看。而且中國空軍運輸機主力的運-8、運-9僅僅算是中程戰術運輸機,其性能比不上美國的C-130J,運輸能力更是無法和C-17等戰略運輸機相比。所以中國想要通過運輸機實現大規模的兵力投送還尚有困難,這就是中國空軍的短板之一,不過這也情有可原,畢竟中國以防禦戰略為主,使用運輸機進行兵力投送似乎更多地使用在攻勢行動中,所以發展稍微慢一些可以理解,運-20的研發服役也正在逐步補充中國空軍在運輸機上的劣勢。

運-9運輸機

在轟炸機方面,中國空軍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性能不高,數量也不多。目前中國空軍最主要的轟炸機就是轟-6,同時也是我軍戰略轟炸力量的核心,其中最先進的型號為轟-6K。轟-6是我國仿製蘇聯的圖-16轟炸機而來的,這個平臺就比較老舊,雖然我國對其進行了多次改進,使其作戰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其畢竟會受到平臺潛力的限制,無法和俄羅斯的圖-22、圖-95以及圖-160相比,也更是比不上美國的B-52、B-1以及B-2轟炸機了。所以雖然中國擁有戰略轟炸機,並且以此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但是其實空基核力量還是存在缺陷的,主要就是沒有先進的轟炸機。

轟-6K轟炸機

綜上所述,中國空軍在奪取制空權方面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的,但是戰略投送以及戰略轟炸就是中國空軍的短板,這樣的表現總結來說,就是防禦有餘而進攻不足。不過我國近年來在軍事方面的進步是相當明顯的,所以期望中國空軍的這些短板能夠在之後被補齊,建設一支全能高效的中國空軍。


桌面戰爭兵棋


這是很多軍迷們一直有爭議的一個問題,很多人都認為目前我們國家的空軍的實力位居世界第三的位置,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還有人認為目前我國的空軍的實力是全球第二的水平,排在俄羅斯前面,僅次於美國空軍。

評價一個國家一個戰鬥體系的水平一般是要從幾個方面去衡量的,例如人員素質和技術還有裝備數量和兵種部署等等。中國空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目前已經發展起來了,中國空軍是一支有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等等兵種組成,主要是由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多種機種組成的現代化高技術軍種。

我國的空軍經歷了創建時期(1949.1到1953.12)在此期間最出名的一次戰績是擊落了入侵上海的美軍B-29型轟炸機。再到後面的全面發展時期(1954.1到1966.4)最好的一次戰績是擊落美國和臺灣當局飛機51架,擊傷49架。再到“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5到1976.10)中國民航劃歸空軍組成部分,實行企業化管理。最後到現代化建設時期(1976.10至今),共擊落敵機1017架,擊傷634架。

以上內容是有關中國空軍的發展歷程的簡介。如果要評價現在的中國空軍的實力情況,可以從現在的現役戰機來說。假定人員素質不考慮的情況下,我們來看下中國戰機的最強戰力情況。

一、殲-20(十幾架)

殲-20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之一,作為我國空軍的先行部隊,它是我國空軍的一把“利劍”。殲20目前也是我國最有威懾力的武器之一。

二、殲-10系列(五百多架)

目前殲-10系列戰機是我國空軍的中堅力量,從2004年第一批殲-10開始在空軍中裝備,再到2018年11月,殲-10B推力矢量發動機表演,這充分的展現了我國空軍的實力強大。從殲-9的嘗試到殲-10的完善,我國空軍在戰機的技術上一步步向更高的方向邁進,殲-10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這於多年來的積累是有很大關係。而殲10的性能應該是在陣風戰鬥機和鷹獅戰鬥機之間,在武器評分上也是在中間檔。而殲-10B首次亮相則是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多次完成了眼鏡蛇機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架可以完成眼鏡蛇機動的鴨式佈局單發戰機。

三、殲-11系列(三百多架)

殲-11是中國空軍單座多發多功能重型噴氣式戰鬥機,這是中國從蘇聯購買的國產組裝機,也是中國的第三代戰機之一。殲-11有著蘇-27的優異點,1992年首次交付,再到2003殲-11B和殲-11BH和殲-11BS試飛成功。

四、殲-16(一百多架)

殲-16裝備了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能夠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這一百多架戰機是中國空軍的重要轟炸力量。和殲轟-7相比殲-16戰鬥力更足,其性能和美國的F-15E想當。

五、24架蘇-35和70多架蘇-30

六、運輸機:運-20(國產)已經服役,還有運-8、運-9等等,總數180架左右。

在戰鬥機方面,中國空軍已經超越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運輸機以及戰略轟炸機方面仍然不及俄羅斯。但論空軍綜合實力而言,筆者認為中國空軍已經超越俄羅斯僅次於美國位於世界第二的位置。本文如有問題,還請斧正。


四十五度軍報




殲20的入列將我國空軍近年來的井噴式發展節奏推到高潮,網絡上對於我國空軍實力褒貶不一,我只想用一句話概括:“今天的中國空軍不再是昨天的中國空軍,明天的中國空軍還需上下求索”。

先回顧一下中國空軍的辛酸史

我國在引進蘇27的時候,俄開出一萬件狗皮大衣換一架蘇27,而18條狗才能做出一件狗皮大衣。

2001年4月1日,美國EP3電子偵察機抵近海南島上空偵察,我國派出兩架殲8Ⅱ進行攔截監視,其中一架僚機在海南島東南70海里與美偵察機發生碰撞,飛行員王偉犧牲。至今每當聽到“81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重複,你們繼續前進”語音回放不由潸然淚下。

建國初期,美軍和臺灣肆無忌憚地派遣各型偵察機進入中國腹地偵察,我國通過引進前蘇聯薩姆2防空導彈才得以有效遏制。

1994年中國與俄羅斯、以色列達成三方合作協議,中國購買4架俄製伊爾76運輸機,由以色列在其基礎上改裝為“費爾康”預警機,並支付了1.9億美元的前期費用;2000年由於美國的施壓以色列單方面撕毀協議,並扣押3架接收改裝的預警機,退還前期費用又賠償違約金1.6億美元,引進預警機項目流產。

逐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裝備體系,部分領域依舊存在短板

十八大以來,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空軍轉型,以殲20為代表的國之重器闊步邁入20時代,中國空軍戰略轉型開啟加速跑。逐步形成了以四代機為骨幹、三代機為主體和二代機為輔助的裝備體系。

作戰飛機裝備體系多代並存、系列化特徵明顯,整體發展最快


殲20主要擔負“踹門”任務,跨入世界航空發展第一梯隊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形殲擊機,也是繼美國F22和F35之後第三款實際列裝部隊的第四代隱形飛機(參照我國劃分標準),已初步形成作戰能力。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 隱身性。隱身性是當前世界航空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殲20採用我國首創的鴨翼式隱形氣動佈局,在隱身性和機動性上取得有效配平。
  2. 超敏捷機動能力。超敏捷機動意味著殲20可以完成輕鬆諸多飛行特技動作,以及當前大多三代機無法完成的機動動作。業內飛行員表示,殲20具有明顯的代差性能,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

重型殲擊機呈家族系列發展特徵,遠程制空作戰的主力


殲11系列重型空優殲擊機目前現役主要有殲11和殲11B兩個型號。殲11是我國在引進蘇27SK的基礎上進行國產化的雙發重型空優殲擊機,繼承了蘇27優異的氣動佈局,具有航程遠、機動性好、空戰火力強等優點。

殲11B是我國在殲11的基礎上換裝國產先進航電、雷達系統以及國產發動機,同時大量採用鈦合金等複合材料,進一步降低了空重,使其具備更加優秀的機動能力和掛載能力。


殲16多用途重型殲擊機嚴格意義上講也屬於殲11家族,只不過其彌補了殲11對面攻擊能力不足的缺陷,多用途性能優異從而單獨分割出來。殲16在殲11基礎上換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改善航電系統發展而來,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可以掛載當前空軍現役所有空對面武器;具有看的遠、打的準的特點。

殲10系列化改進多功能性突出,與重型殲擊機形成高低搭配裝備體系

殲1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天候、超音速、多用途殲擊機,設計使用大量新設計、新技術和新材料,採用短間距、鴨翼式氣動佈局、腹部進氣道融合於機身設計,機動性、靈活性、穩定性優異。經過十年發展改進,先後發展了A、B、C和S四個改進型號;尤其是去年殲10B矢量推力驗證機在珠海航展展示落葉飄過失速動作驚豔四方;殲10C作為最新改進型,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火控系統,看的更遠、打的更遠、對面武器種類更加豐富,多功能性相較原型愈發突出。殲10是我國空軍中近距制空作戰及對地對海精確打擊的核心裝備之一。



二代機逐步退居二線,在其他領域繼續發揮餘熱

殲8系列是我國自主設計、研發裝備部隊的高空高速殲擊機,對其性能概括:“三個‘二’”,即:雙倍音速、20噸重量和兩萬米升限。服役之初,綜合性能優於米格21和F4,且空空導彈射程在同類機中打的最遠,一度被稱為“二代巔峰”。隨著三代機的大批量入列,殲8逐步退居二線,更多的承擔起戰術偵察任務,充分發揮高空高速優勢。


殲7系列殲擊機依舊在二線服役,制空作戰任務大部分被三代機替代,主要遂行一些對地近距火力支援任務,在局部地區承擔部分制空作戰任務,畢竟我國周邊依舊有大量二代機服役。

殲轟機逐步將被多用途殲擊機替代

強五爺的退役,中國空軍殲轟機只剩殲轟7一枝獨秀。殲轟7是我國設計研製的第一種雙座、雙發、超音速殲轟機,主要用於戰役縱深攻擊以及對海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其航程、載彈量和作戰半徑基本接近國外同類機型,雖然有較好的空對面打擊能力,到空戰能力成為與生俱來的詬病。當前隨著殲16和殲10C的批量列裝,殲轟7的部分對面打擊任務將得到前兩者的有效補充和擴大。



特種作戰支援保障飛機技術發展較快,功能基本齊備,數量遠遠不足

空中預警機發展迅猛,總體性能指標接近局部技術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空警2000、空警500和空警200是我國空中指揮所的三大主力。空警2000是我國以俄製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載體安裝國產固體有源相控陣雷達研發成功並裝備部隊,有“爭氣機”之稱,空警2000和空警200從服役之初便在九個領域創造了世界第一。


空警500是第一種採用國產載體平臺和新型相控陣雷達的機型,其任務定位為預警指揮機,雷達採用了更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可有效過濾海上雜波,對低空特別是海上目標探測能力優異,主要承擔空中巡邏警戒和指揮控制任務。

指揮通信機與預警機搭配使用體系建設完善

運8中型指揮通信機是我國空軍指揮通信的中堅機型,主要用於擴大通信覆蓋範圍並形成對作戰飛機的輔助指揮和延伸指揮。

空中加油機機型老舊、載油量少、航程短以及數量嚴重不足

轟油6是我國空軍空中加油的中堅力量,由轟6轟炸機改裝而來,全機載油37噸,輸油18.5噸,一次只能為4-5架殲10提供加油;基本上解決了國產加油機有無的問題。

有網絡消息稱,我國引進了3架俄製伊爾78空中加油機,無論性能如何,數量僅僅是杯水車薪。隨著運20和C919大飛機項目成功,未來改裝加油機我國將擁有性能指標更好、數量也將滿足中國空海軍需求。

轟炸機家族轟6一枝獨秀,通過不斷改進彌補當前戰略打擊空缺

我國長期缺乏大飛機研發製造能力,轟炸機依靠轟6支撐近60年,作為一款中型轟炸機,已難以滿足我國空軍需求。在新型戰略轟炸機尚未服役之前,只能通過不斷對轟6進行動力、航電以及機載武器升級,來彌補戰略打擊能力不足的欠缺。轟6K通過升級動力系統、改善氣動佈局和雷達航電系統,進一步增加了作戰航程和作戰半徑,同時具備了掛載KDA20空射巡航導彈的能力,使得我國首次具備了一定的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

戰略投送能力有所提升,數量不足還需一定的時間來彌補

在運20服役之前,我國遠程投送主要依靠引進數量有限的俄製伊爾76大型運輸機,戰略投射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空軍運輸裝備體系呈現出以中型運輸機為主體、大型運輸機為輔助的特點。大量裝備運8系列戰術運輸機、運7戰術運輸機和運12輕型運輸機;貨倉尺寸、載重能力以及運輸航程都顯得不足。近年來國產運20戰略運輸機和新型運9中型運輸機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但是數量依舊難以滿足中國空軍日子增長的戰略投送需求。

空軍防空部隊構建了射程銜接、遠中近結合的防空反導體系,滿足當前國土防空需求。



綜合而言,我國空軍發展成就顯著,部分領域接近或領先世界水平;但總體發展不平衡,諸多領域存在短板,仍需要找準差距、佔據後發優勢“彎道超車”。總得而言,今天的空軍絕不再是昨天的空軍,明天的空軍還需同志努力。


鷹鴿分析


以目前我國空軍裝備技術水平和規模來說,整體實力已達到世界第二。我國空軍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整體裝備實力大幅提升,不僅三代以上現代化戰鬥機總量超過1500架,躍居世界第二,而且包括運-20運輸機、轟-6K等型號轟炸機、空警2000/500系列預警機以及“高新”系列反潛機、電子戰機等配套機型也蓬勃發展,此外,包括紅旗-9防空導彈、JY-26型反隱身雷達等防空裝備也躍居世界最前列,人民空軍實力“世界第二”名副其實!但同時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與空軍強國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戰略運輸機、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機等大型裝備方面的缺陷依然明顯。

科幻感十足的殲20雙機編隊,是我國軍用航空裝備發展的標誌性機型之一!

媒體推測的我國空軍三代以上戰鬥機型號及規模

戰鬥機方面,以殲20戰鬥機為代表的先進機型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具推測,目前我國空軍裝備的三代以上戰鬥機包括約40架殲20戰鬥機、600架左右的殲-10系列戰鬥機、600架左右的殲-11系列戰鬥機、100架左右的殲-16戰鬥機、100架左右的Su-30MKK/MKK2戰鬥機、24架Su-35戰鬥機以及80架左右的殲轟-7B戰鬥轟炸機等,總數量達到了1500架以上,規模和質量上僅次於美國。

我國主要軍用戰鬥機圖譜

殲-10C戰鬥機雙機編隊

Su-30MKK與殲16戰鬥機對比

其他機型方面,轟-6K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的專用遠程轟炸機,雖然機體設計上還沒有完全脫離Tu-16“獾式”轟炸機,但是機體裝備和作戰性能已遠超原型,具備了9000公里航程和16噸左右的最大載彈量,目前裝備數量在120架左右;運輸重量60噸級的運-20運輸機目前也在滿負荷生產,估計目前裝備數量在30架以上,每年產量也在15架左右;空警2000、空警500的總數量在20架左右;以轟-6為基礎改造的轟油-6的總數量估計在20架以上(還有)。整體上來說非作戰軍用機的類型已基本齊全,單機性能和規模上仍有較大不足,但不影響“世界第二”的定位。

運-20運輸機機群轟-6k轟炸機機群

空警2000預警機

對於空軍目前的狀況,還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缺陷,其中最為顯著的是戰略轟炸機、重型空中加油機兩個方面。轟-6K的性能客觀上來說還稱不上“戰略轟炸機”,航程不足以進行洲際航行、載彈量也不夠,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麵臨的國防挑戰並不匹配,待“傳說中“正在研發的“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服役後,這樣的窘境才會徹底改善;轟油-6的性能更是“差強人意”,其只能在近海滿足2-3架戰鬥機的加油需求,並不具備遠程支援加油的能力,針對目前的情況,之前網絡上也有消息指出基於運-20運輸改進的運油-20加油機正在研發中,如果屬實,那麼也能夠解決遠程加油機方面的缺口。

運油-20加油機空中加油效果圖轟-20戰略轟炸機效果圖

空軍實力並不單純看裝備的軍用作戰飛機的型號與規模,說到底還要看本國掌握了多少先進的軍用航空技術、有什麼要的裝備製造能力和有多少研發人才隊伍。可喜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積累,我國軍用航空技術、產能和人才隊伍都已經有了較為深厚的基礎,先進型號戰機、導彈、雷達層出不窮。雖然從目前空軍的任務定位來說還只是一支國土防衛型空軍,但是相信隨著不斷髮展和形勢的演變,我國空軍的任務範圍肯定不會一直侷限於現有空間,繼續奮進吧。人民空軍裝備會越來越先進人民空軍的航跡也將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