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腸癌當成痔瘡,如何識別腸癌,你怎麼看?

小魚大魚看世界


大腸癌和痔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大腸癌是消化內科腫瘤疾病,痔瘡是肛腸外科疾病,所以可以從很多方面可分辨出大腸癌,具體如下:

1、症狀:大腸癌是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病症主要以惡性病變症狀為主,因此患者常會出現便秘、腹瀉、裡急後重感、粘液血性便等症狀,而且還會引發消瘦、貧血、營養不良、疲乏無力等症狀。所以雖然痔瘡也會引發便血癥狀,但是痔瘡是良性病變,危害沒有大腸癌嚴重,症狀較輕。

2、診斷:確診病情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進行疾病診斷。大腸癌可通過直腸指診、腸鏡檢查來確診病情,痔瘡的診斷就相對簡單。



早幾天我就遇到這麼一個患者,說是痔瘡出血來的,在院外治療好長一段時間效果不佳。然而入院常規做了直腸指檢,我卻摸到了不同尋常的東西,估計是直腸癌。後來花了3天時間檢查,基本上已經明確是直腸癌了,就等著病理檢查結果明確。但是這個病人脾氣比較暴躁,很不耐煩,怪我們拖延病情,把小病搞成大病……對於這樣不信任的病人,依從性差,如果勸說無效,我不會強留,免得落人口舌。後來依他意思,給他簽字走人了……

直腸癌和痔瘡,在症狀上有一定的相似點,如便後出血、腫物突出等,鑑別上需要一定的技巧。

如何識別直腸癌和痔瘡?

①體格檢查:做肛門指檢,直腸癌可以觸摸到硬質的腫塊,用力觸摸會引起腫瘤表面出血;痔瘡為軟性痔塊,邊界清晰,可以推動。

②症狀:直腸癌早期症狀可有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感、便中帶血、解粘液便、下腹脹痛、大便變細等;痔瘡一般表現為便後出血、滴血、肛門瘙癢感、痔塊凸出肛門外等。

③實驗室檢查:直腸癌患者查腫瘤標誌物,大部分會出現腫瘤標誌物升高,有一定的貧血表現;痔瘡患者無明顯改變。

④影像學檢查:直腸超聲內鏡、下腹部CT或MR等都可以看到直腸腫瘤佔位;痔瘡檢查無明顯特殊性。

⑤內鏡檢查:腸癌患者首選腸鏡檢查,可以直觀看到腫瘤的大小,有無腸腔狹窄等,還可以在內鏡下夾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肛門鏡檢查可以看到明確的痔塊,表面光滑,邊界清晰。

哪一類患者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如果40歲以上患者有以下危險因素,則需要做腸鏡檢查。

①結直腸癌有家族遺傳性,如果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需要提高警惕。

②有癌症病史或腸腺瘤、腸息肉病史。

③大便常規檢查隱血陽性或有便血、解粘液便病史者。

④體檢腫瘤標誌物升高患者,特別是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升高者。

⑤有不明原因腹痛的患者,且腹痛定位不明確。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痔瘡和直腸癌確實很容易混淆,因為直腸癌和痔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便血,很多人一直以為便血是痔瘡發作,不去醫院看病,導致延誤診斷。實際上痔瘡和直腸癌有以下區別:

(1)便血的性質不一樣

直腸癌和痔瘡一般都是鮮血便,但是痔瘡的便血,一般與大便不混合,常常表現為大便後滴血或者擦手紙上面有血。而直腸癌或者是乙狀結腸癌,便血的時候,血液可以與大便混合,常伴有粘液或者膿液,粘液膿血便。

(2)伴隨的症狀不一樣

直腸癌常見於中老年人,一般伴隨為腹痛、排便習慣改變,例如出現腹瀉、便秘,或者腹瀉與便秘相交替,還可能出現排便困難,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腸梗阻的症狀,直腸癌還可以出現體重下降,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

痔瘡常見於年輕人,常常是由於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喝酒,便秘等誘發便血。痔瘡的患者,在排便或者用力的時候,有時候可以看見內痔的從直腸脫出,有些嚴重的患者,脫出後需要用手才能塞回去,或者塞不回去。痔瘡還可以伴隨肛周潮溼,瘙癢,異物感等等。

(3)直腸指檢

通過直腸指檢或者肛門鏡檢查,很容易區分痔瘡和直腸癌,痔瘡的患者,可以看見直腸末端柔軟的血管團,而直腸癌患者,可以看見菜花樣腫物,直腸指檢可以摸到質硬的腫物,指套可有血染。

(4)腸鏡檢查

對於高位的直腸癌,手指摸不到,肛門指診可能會漏診,這時候就需要做乙狀結腸鏡或者腸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是最主要的檢查。

總而言之,大家不要被痔瘡矇蔽了,小心痔瘡和直腸癌同時都有,這樣就非常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


普外科曾醫生


痔瘡和腸癌,看似都是發生於肛門直腸周圍的疾病,然而它們也有共同的臨床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便血,不少直腸癌的患者,誤以為是痔瘡出血而發生的延誤診斷和治療的情況。所以,別把腸癌當成痔瘡,正確的識別腸癌很重要,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腸癌的檢查方式有哪些呢?

1,大便常規

早期腸癌出現少量出血的血便,通常情況下肉眼是看不到的,但顯微鏡下看是可以看到的,據統計,50%~60%大腸癌患者、30%大腸息肉患者的FOBT試驗均呈陽性。如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2,腫瘤標誌物的檢測

癌胚抗原(CEA)是腸癌檢測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於評價治療效果和預後有價值,連續測定血清CEA可用於觀察手術或化學治療效果。手如果在進行相關的治療手CEA明顯降低,表示治療效果良好;而當血清CEA持續升高,如手術後CEA下降至正常復又升高常提示腫瘤復發,表明治療效果效果不好,則應該儘早改換治療方案。

3,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大部分腸癌的金標準,也是診斷腸癌的檢查方式的常用方式,由於腸癌80%是由腺瘤性息肉惡變而來,這個過程需要5~15年時間,儘早做腸鏡檢查可在早期就能篩查出息肉,儘早切除有效防止癌變。對於40歲以上人群,如果有便血、排便習慣和次數改變,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4,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也就是醫生用手指伸入受檢者肛門,通過觸診瞭解肛門及直腸的功能狀態和疾病情況,是肛腸部位疾病檢查、治療的第一步。可初步判斷距離肛門7~250px的直腸及周圍器官是否有病變,而很多人羞於進行指檢,而造成很多腸癌的漏診。

5,糞便脫落細胞及其基因檢測(sDNA)

脫落細胞檢測為收集糞便中大腸脫落的上皮細胞進行病理檢測,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但是這項檢測費用較高,臨床上應用很少。

以上就是腸癌的檢查方式常用的手段,對於出現便血、長時間腹瀉或者便秘交替、有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有其他腸道病變史的人群,應該定期進行相關的檢測,以便發現疾病儘早治療。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科普一下,腸癌屬於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而痔瘡初期是良性病變。他們的區別有以下3大不同:

1、發病年齡不同,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2、痔瘡患者大便有血,多是排便時擦傷患處後滴下來,所以不會與糞便混合。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中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濃液,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增多,還伴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倘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便應該特別留意了。

3、自查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用手指伸入肛門內檢查。大部分的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於手指可以觸及的部位。如果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則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並發現腸腔狹窄得僅能容納一個手指;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濃液和粘液者,則極可能患上了直腸癌,應該快去醫院就診,以免錯失治療機會。

清淡的飲食、少食用高脂肪食品、多補充蛋白質和粗糧,都是腸道喜歡的,生命更在於運動,堅持體育鍛煉會增強體質抵禦疾病。








壹華源基因


痔瘡是最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一半以上的人,一輩子可能在某一時間患痔瘡。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而一半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在最初的時候,會認為他們是患的痔瘡,從而延誤治療。大腸癌和痔瘡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痔瘡的本質是位於肛門和直腸區域的靜脈腫脹,以肛門的齒狀線為界,裡面的稱為內痔,外面的稱為外痔。內痔一般不會有疼痛,外痔可能會有疼痛,但最主要的是都可以引起大便帶血。而大便帶血又是大腸癌的最常見症狀,除了大便帶血是痔瘡和大腸癌的共同症狀以外,他們共同的症狀還有裡急後重、肛門墜脹等,那麼如何區分呢?

首先關於血便,痔瘡的症狀是不穩定的。可能有一天你可能會在你的糞便或衛生紙上找到血,但很可能第二天就沒有了。痔瘡的便血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但是結腸癌或直腸癌的便血,一般會頻繁很多,而且通常不會出現較長時間的症狀消失。

另外,除了血便的區別,如果有以下的一些症狀,那麼就需要考慮結直腸癌,這些症狀通常在痔瘡不會出現。

1、突然的體重減輕,這通常是癌症的表現。表現為不存在節食、減肥的情況下,體重減輕在半年內減輕4-5kg以上。由於癌細胞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免疫系統與癌細胞作鬥爭也使用能量都使得人體能量消耗更多。此外,癌細胞可以將生物活性物質釋放到體內,改變食物轉化為能量的方式,這些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

2、疲勞和虛弱。人們很容易將疲勞與疲倦混淆。在工作繁忙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到疲倦。正常人忙碌後的疲倦,休息後會好轉,比如睡一個懶覺起來又精神滿滿。如果在充分的休息以後仍然不能恢復精力,那麼就是疲勞,這種疲勞可能是慢性病的表現。當然,除了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症以外,糖尿病,貧血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也可以引起疲勞。癌症發生疲勞的原因與體重減輕的原因相似,癌細胞會消耗體內的能量,從而引起疲勞。有時結腸癌會因較多的出血,引起貧血,而導致疲勞。

3、腹痛。腹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所有人都會經歷腹痛,包括胃腸炎、腸易激綜合徵等疾病都會引起腹痛。但是如果當痙攣,腹痛症狀持續出現並伴隨著血便的症狀的時候,那麼就有可能是結腸癌的表現。

4、大便習慣的改變。正常人排便的頻率不一樣,有些人一天兩次,一些人兩天一次,這些都是正常的頻率。但如果平時很規律的大便頻率變得不規律了,比如本來一天一次,最近變為有時候一天兩次,有時候兩天一次,那麼就有可能有問題。大便的乾溼程度、粗細、性狀等的改變,也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

雖然上面這些症狀都展示了大腸癌和痔瘡的症狀是有一些區別的,但是這些症狀通常也是不典型的,很容易被忽略掉。一般人對醫學知識並不熟悉,是難以區分這些細微的症狀變化的。所以對於大便帶血的情況,至少應該去醫院做一次檢查,明確原因。對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尤其是有結直腸癌發病風險的人群,應該定期做結腸鏡檢查。畢竟如果是早期的腸癌,治療效果還是比較理想。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以及飲食作息習慣的改變,直腸癌的發病已經越來越普遍,而且大多數腸癌患者一旦被發現就已經是中晚期呢?這是為什麼呢?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儘早識別腸癌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首先,相信大家都知道痔瘡的存在,痔瘡的發病更為普遍,幾乎每2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得痔瘡,而且腸癌早期的便血癥狀與痔瘡十分相似,導致很多人把早期腸癌當做痔瘡自行用藥處理,等到發現惡化的時候已經晚了。但其實痔瘡的便血和腸癌的便血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痔瘡患者的便血顏色較紅,隨大便排出時滴出;而直腸癌患者的血液是和大便混在一起的,血便中還可能帶有黏液和膿液。

其次,直腸癌患者早期即可出現大便變細,大便次數變多(一天3-4次甚至十幾次),而且這些症狀一般不會自行緩解,且呈進行性加重,還有一些便秘與腹瀉交替症狀,這其實是身體發出的最後警告,也是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

另外,早期識別腸癌,還可以在身體出現異常症狀時,及時去醫院做這些檢查。

1、腸鏡檢查

結直腸鏡檢查是發現大部分結直腸疾病的金標準,其優勢在於可觀察整個腸道。一旦感覺腸道異常,立即做個腸鏡是最保險的措施。

2、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也叫肛門指檢,是指醫生用手指深入受檢者肛門,通過觸診來了解肛門及直腸的功能狀態及疾病情況,是肛腸部位疾病檢查、治療的第一步。但對於高位結腸病變,沒有什麼意義,準確性不高。

3、糞便潛血檢測

據統計,50%~60%的大腸癌患者、30%大腸息肉患者的FOBT實驗均呈現陽性,如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黃志豔大夫


目前國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趨勢,在最近統計中在所有腫瘤中位於第5位,多數發現已是中晚期。


腸癌中直腸癌比較容易與痔瘡混淆,臨床上出現不及時診治的病例在於很多患者僅憑藉症狀(血便,排便時疼痛,既往有多次疑似痔瘡表現,症狀時好時壞)及大便化驗而判斷,未進行及時的肛門指檢和直腸鏡、結腸鏡檢查。

所以,一般對於下列病人主張推薦腸鏡檢查1.多次糞便隱血陽性2.不明原因消瘦、貧血3.家族上有腸癌或家族性息肉病4.大便形態改變,尤其是變細或帶血5.40歲以上的人群至少做一次


穆赫蘭道123


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人會把腸癌的出血當做痔瘡。原因是,痔瘡發病率太高了,十人九痔。另外,發生便血的時候,人們往往不自覺的往好處想,自行診斷。

筆者曾經在2年多前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過這種病例。

究其原因,是大家對於便血這個症狀認識不充分,痔瘡的便血多為鮮紅色,而結腸癌的便血則各不相同,多為暗紅色的。但是,直腸癌和肛管癌,由於位置比較低,其出血也完全可以類似痔瘡的顏色。因此,自己絕對不可根據出血的顏色就輕易給自己診斷為痔瘡。

小腸的癌臨床比較少見,其出血也很難跟痔瘡一樣。

腸癌出現肉眼所見的便血,往往意味著出血量比較大,病人甚至可出現貧血等症狀。少量的出血,大便顏色是不會變化的,除非進行大便潛血檢查。當然,除了便血,腸癌還可能出現食慾不振,乏力,體重減輕,梗阻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或者因為發生轉移,而出現相應的症狀,比如肝轉移而導致的黃疸,肺轉移導致的咳嗽,骨轉移導致的骨頭痛等,但一旦出現後面這些情況,都意味著已是晚期。

全世界範圍內,結直腸癌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是環境、飲食結構、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

一般建議普通人群50歲開始進行結直腸癌篩查,而高危人群則需要提前到40歲,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史結直腸癌病史,家族有遺傳性非息肉性腸病,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等等。篩查方式很多:大便潛血檢查、結腸鏡、CT結腸造影等等。

所以,簡言之,發現了便血,一定要去醫院看,去普外科看病,讓大夫給你建議,到底是否痔瘡,是否有腫瘤或其他導致出血的疾病。甚至,很多時候,病人可痔瘡和並腸癌,就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病人一樣。


放射科楊大夫


主要是鑑別直腸癌和痔瘡。因直腸癌和痔瘡均發生在直腸。它們大便均變細,區別在於便血,痔瘡便血,血比較鮮紅,而腸癌便血,血較暗淡,伴黏液和膿血。手指探入肛門觸摸,腸癌囊腫堅硬,而痔瘡囊腫較柔軟,兩者是有區別的。另外,治療方面,痔瘡抗菌消腫冶療,效果明顯。而腸癌療效不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