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三國人物裡,最受人們崇拜的非關羽莫屬)

三國人物家喻戶曉,但要論及後世的風光程度,可以說舍關羽其誰。這位爺從一個普通的歷史人物(還是橫死的)發展為整個社會都信奉的忠義勇化身!關羽是唯一的受到儒釋道三教共同敬仰的人物,儒家認為“文聖孔子以言論傳世,武聖關公以行為立身。”,把關羽尊崇為“武聖”,和孔子相比並論(但其實關羽在民間所受尊崇程度要遠遠超過孔子,別的不說,單從文廟和武廟的數量就能看出來,一句老話叫“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說明普通百姓們更加信奉關二爺)。在佛家裡關羽是迦藍菩薩、護法尊者(關羽和佛教扯上關係最初是隋朝的智者大師,隨後關羽就作為護法神被中土佛教體系所吸納,其實咱們去看很多廟宇裡就有迦藍殿,裡面供奉的就是關二爺)。在道教裡關羽的名位更高,道士們認為關羽前身乃雷首山老龍(額,就是說關二爺乃是神龍降世咯),所以尊二爺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還有的也管關羽叫“關聖帝君”,真可謂是彪炳千秋,載於史冊。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連財神殿裡供奉的都是關羽,可見在百姓們心中二爺簡直是無所不能)

而在民間信仰裡關二爺遠不止於護法除魔,治病消災、驅邪辟惡甚至是招財進寶都能祈求二爺護佑(古代認關羽為祖師爺的行業都有幾十個),可以說關羽是民間最有影響力的神柢之一。

但您別看現在關二爺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尊崇,但在他死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個普通的武將,甚至連蜀漢自家都不怎麼待見他,對關羽的評價甚至以負面居多!

這是什麼個情況?關羽又是怎麼鹹魚翻身的?您聽我慢慢給您解釋。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不但不得好死,死後的諡號也不咋地)

首先是關羽戰死後劉備並沒有給他追加任何諡號,這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所謂諡號,《逸周書·諡法解》說:“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說白了就是後人對死者的蓋棺定論,一般給出一個字或幾個字來確定他一生的功績。不過這個評價有好有壞,所以諡號也分種類:美諡、平諡、惡諡。所謂美諡,比如說文、武、宣(漢文帝,漢武帝,周宣王)這些都是肯定、積極的諡號,像厲、靈、幽這種惡諡(陳靈公,周厲王)就代表你小子一輩子沒幹過啥好事,死了算是為人民做貢獻了!平諡則不好不壞,大多代表後世對死者的同情和憐惜(比如漢獻帝,漢哀帝)。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夷陵之戰讓新生的季漢政權搖搖欲墜,關羽的諡號也就不了了之)

關羽作為劉備的鐵桿心腹,親信大將,死後竟然連個諡號都沒有,是不是劉備對關羽有很大的怨氣?其實是因為二爺死後身首異處,劉備沒辦法體面的安葬他,而且關羽死後劉備鉚足精神打算伐吳為他報仇,估計是想著替關羽雪恨之後再風光大葬,定個美諡。可惜劉備慘敗夷陵,自己又愧又憤一病不起,這事兒就只能擱置了。而且劉備時期不單是關羽一人沒諡號,已逝的黃忠、張飛都沒諡號,只有法正有,您總不能說劉備對黃忠、張飛都有怨氣吧?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對比其他幾位,關羽的諡號實在算不上有多好)

但這諡號一等就是四十年,直到季漢景耀三年劉禪才慢慢悠悠給二爺加了個“壯繆”,這事非但沒有蓋棺定論,爭議反而更大了。從諡號看“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啥意思?其實就是吐槽二爺名不副實(名與實爽),雖然本領不小但也沒成大事(武而不遂),怎麼看都不是個美諡。壯字還好說,畢竟“戰功卓著諡為壯,克敵制勝為壯”,二爺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用“壯”來形容還說的過去,但“繆”字就是個大大的惡諡了,這個字很少用(甚至幾乎就不怎麼用)。咱們再來看看歷史上哪位老兄和關羽一樣享受了“繆”字呢?南宋大奸臣秦檜!這貨死後諡號被定為“繆醜”.....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誰也沒想到關羽的諡號竟然和秦檜類似)

大奸臣秦檜何德何能與忠義無雙的關二爺相提並論?再一看同時期蜀漢其他將領的諡號:張飛為桓,馬超為威,黃忠為剛,趙雲為順平,看來劉禪朝廷對關羽的評價非常不高啊!

也有人仔細分析過“壯繆”這個諡號,認為雖不是美諡但也不能算惡諡,“壯繆”二字是對關羽一生功績肯定的同時帶著惋惜,算是一個平諡,不好不壞。還有人認為後世以訛傳訛的把“穆”說成了“繆”,“壯穆”這個諡號就是個非常明顯的美諡了。不過咱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不是二爺的諡號具體的含義,主要來談談後世的皇帝們對關羽的態度和看法。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被佛教吸納為迦藍菩薩的關羽)

由於不得善終,關二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定義為怨鬼,直到唐時才被佛教吸納享受人間煙火。唐宋歷代皇帝更看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對關羽也談不上有多喜愛,所以二爺一直作為添頭在武廟的配享名單中(注意,這個時候的武聖還是姜太公)。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徽宗時期,關羽好歹從侯變王)

一直到了北宋末年,由於幫助道教真人“殺妖”恢復山西鹽池有功,宋徽宗追諡關羽為“義勇武安王”。從侯到王,起碼朝廷對關羽的評價要高了許多,不過諡號的全稱仍然是“壯繆義勇武安王”,雖然“義勇武安”是美稱,但前面加上了“壯繆”看上去總是美中不足。南宋孝宗時期繼續對關羽進行了追諡,在“義勇武安”後頭還加了一個“英濟”。“英”者,英豪也,“濟”者,濟世也,所以二爺的諡號全稱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等於誇讚二爺忠義勇敢,英雄濟世,定國安邦。可見從宋朝開始,關羽的在朝廷和百姓們的地位逐步增加,諡號也逐漸變長變好。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萬曆年間,關羽正式成為神祗)

可能覺得“壯繆”這兩個字實在是太扎眼了,元朝時期元文宗乾脆換成了“顯靈”,即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儘管史書上對關羽的諡號仍為“壯繆”,但元朝統治者打了個哈哈,把可能影響關羽威望的“壯繆”一詞給換了,這下二爺的諡號就是正經的美諡,而“顯靈”二字又讓關羽充滿了神靈氣息(不過此時還是半人半神的狀態)。

關羽是啥時候變成真神的呢?那就得感謝《三國演義》的傳播,感謝羅貫中老爺子等人。二爺在《三國演義》的形象實在是太高大、太出彩了,以至於很多文人讀到走麥城時都“心中慼慼然”(有外國網友讀到這一段感覺世界崩塌)。於是關羽忠義的形象很快火遍大江南北,在萬曆年間關羽先是由人成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徹底走上道教的神壇,又在崇禎時期被追封為“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關羽可能想不到最崇拜他的竟然是清朝的滿人)

真正奠定關羽在咱們中國人心中地位的是在清朝。明末清初,滿清的統治者們以《三國演義》為兵法教科書,什麼“偷襲”、“十面埋伏”、“反間計”等都從小說中學來,“萬人敵”關羽更成了滿請人崇拜的對象。關羽被他們稱為“關瑪法”(就是關爺爺),在出徵前要向關瑪法祈禱戰爭順利,打了大勝仗後又要虔誠感謝關瑪法保佑,毫不誇張的說關羽已經成為早年滿洲軍人們的心靈支撐,崇拜偶像。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順治入關後馬上封關羽為大帝,以示對關羽的無限尊崇)

順治帝在入關後就迫不及待的追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所謂大帝,第一代表皇帝,《逸周書·諡法解》說“則天法堯曰大。”您看李唐皇室追封自己的老祖宗李耳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第二大帝是道教中級別最高的神,什麼三清大帝,東嶽大帝等。關羽被封為大帝,也就說明在人間,他受到滿清皇帝們祖先一般的崇拜,地位尊貴如同皇帝。而在道教,他也成了最頂端的神祗受到崇拜。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為了關帝爺乾隆連歷史都能改)

誰是關羽最熱烈的腦殘粉呢?非乾隆莫屬,宋朝皇帝不避諱“壯繆”,元朝皇帝隱藏了“壯繆”,乾隆呢?“壯繆”不好聽,給我改了!人家直接篡改歷史!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四庫全書銷燬了不少古籍,同時對很多史料做了刪減和更改)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在史書中把“壯繆”改為“神勇”。但可能還是不過癮,乾隆又在十六年後把“神勇”改為“忠義”。不過人家乾隆理由可非常充分,在命令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時就這樣解釋:“關帝在當時力扶炎漢,志節凜然。乃史書所諡並非嘉名。陳壽於蜀漢有嫌,所撰《三國志》多存私見,遂不為之論定,豈得謂公?從前世祖章皇帝曾降諭旨,封為忠義神武大帝,以褒揚盛烈;朕復於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靈佑二字,用示尊崇……今當鈔錄《四庫全書》,不可相沿陋習,所有《志》內關帝之諡,應改為忠義……其官板及內府陳設書籍,並著改刊。”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乾隆乾脆連三國志都給改了)

啥意思呢?就是在乾隆看來這個“繆”字簡直是對關羽的莫大侮辱,關帝爺鐵血丹心護佑漢朝,只不過是陳壽這個無恥文人對蜀漢抱有偏見,在《三國志》裡給關羽加了這麼個惡諡,所以不但要給關羽增加美諡,就連史書裡那個錯誤的諡號也要改!於是在《三國志》一書中,關羽的諡號由“壯繆”變成了忠義。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乾隆為了關羽篡改歷史這事兒在後世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四庫全書固然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體現了乾隆的不朽功績,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同時滿清政府還趁機銷燬了至少10萬部書,只要是不符合滿清統治者的價值觀通通焚燬!所以魯迅先生辛辣的點評“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除了銷燬外《四庫全書》裡還有不少書籍被人為篡改(像關羽就是這麼個鮮明的例子),可以說是另一種對百姓的洗腦。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對關羽的崇拜甚至形成了一種文化)

不過關於乾隆為關羽篡改歷史這個事兒吧,很多人分析是為了統治人數更多的漢人,滿清統治者們需要從漢人中找到一個忠君典範好讓臣民們效仿。而關羽赤膽忠心不事二主,簡直是絕配,因此乾隆只不過是把他當成維護皇權的工具而已,為關羽修改諡號更不過是籠絡人心,維護統治,向百姓們強調忠義!這算是一針見血的揭露了統治者的嘴臉,但滿清對關羽真的只是利用麼?恐怕也未必。

歷史上改諡號並不止關羽一家,秦檜(對,又是他)就是這麼個倒黴蛋,高宗時期秦檜病死,他的諡號被定為“忠獻”,算是大大的美諡了。但過了五十年繼位的宋寧宗極為厭惡秦檜,所以把他的諡號改為“謬醜”。可見對死去的大臣賜諡甚至改諡都是帝王權術的一種,皇帝要求的是臣子們對他竭誠盡忠,死後就能萬載留名,但關羽作為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古人,乾隆還如此費盡心思的去給他改諡號,除了深沉的熱愛恐怕也沒有更好的理由。畢竟這幾百年各代帝王都玩命的給他加各種榮譽稱號(雍正時期還追封關羽祖輩三代),關羽早已成神成聖,一個小小的“壯繆”根本就構不成什麼影響,不然其他皇帝早就動手了,哪還輪得上乾隆?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如果說關羽是滿清用來給百姓洗腦的工具,那麼在洗腦過程中統治者們自己也被洗腦了)

其實乾隆就是關羽的腦殘粉,作為一名狂熱的粉絲,只要是任何對關羽的名聲有一點點影響的因素他都覺得不舒服,所以他不惜去篡改歷史,就是要在百姓和士大夫心中打造關羽“完人”的形象。看到這您可能會說乾隆中毒不輕,實際上晚清的皇帝們都是關羽的狂熱支持者,他們對關羽尊崇有多誇張?晚清時期看京劇,只要是關二爺演員一出場,連慈禧太后也要離席起身以示對關聖帝君的尊敬,您就知道關羽在他們心裡是個什麼地位了。如果說關羽是滿清統治者用來對百姓洗腦的工具,那麼毫不誇張的說在給百姓洗腦的過程中他們也成了被洗腦的對象。光緒末年,關羽的諡號達到了二十六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劉禪對關羽評價不高,乾隆看了不滿意,一怒之下把歷史都給改了

(洛陽關林:慈禧和光緒親自留下墨寶)

洛陽關林(據說是埋葬關羽頭顱的地方,清朝統治者為關羽修建了不遜於皇陵的陵墓)的牌匾都由光緒和慈禧書寫,光緒書寫“光照日月”,慈禧書寫“威揚六合、氣壯嵩高。”這也成了封建王朝對關羽最後的崇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