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反思:黃帝神祕經文,漢朝人藏下寶貝,解密宇宙人生

一、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很多文明遊著遊著就沉迷在時光浪花中,為什麼中華文明能穿過時空迷霧笑到了最後?

中國象形文字立了大功!

象形文字相隔幾千年也能品讀,後來者隨時可以讀幾千年前的文章,如同U盤插到電腦上一樣,方便地接駁前賢往聖智慧,仔細想來太幸福了。


經典反思:黃帝神秘經文,漢朝人藏下寶貝,解密宇宙人生

​沒有這種厲害的文明傳承,可能很快忘記了昨天。有了傳承,中國人知道了遠古有黃帝時代,可惜的是很多遠古典籍消失了。

漢朝時司馬遷寫下《史記》很有價值,往前查春秋戰國以前,記載了黃帝征戰四方事蹟,打蚩尤遊四海,當年官位都用雲來命名,很灑脫帥氣啊,稱為雲師。

我們來看司馬遷的《史記》,在字裡行間發現他對黃帝很崇敬,認為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可惜沒說黃帝寫過什麼書,留給後人什麼文字,有點遺憾。

1973年,在中國的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了很多寶物,其中的《黃帝四經》很神秘,在此之前從未出現過。

比如這樣的經文內容讓人眼前一亮:恆先之初,迥同太虛。虛同為一,恆一而止。溼溼夢夢,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靜不熙。古未有以。萬物莫以。

這是講宇宙級大事件,在天地之初,還沒分出光明黑暗時,混沌之中的道充塞於整個宇宙之中,如夢如幻不知因何而生卻變化莫測……

看起來與《道德經》一樣高妙,又有不同。那這樣的經文為什麼藏在古墓中呢?


經典反思:黃帝神秘經文,漢朝人藏下寶貝,解密宇宙人生

二、

這個墓主人是西漢長沙王丞相利蒼的兒子,根據出土的文字木版記載看,是於公元前168年下葬的。只有特別寶貴的東西才會喪葬,這是大型王侯將相古墓的慣例,《黃帝四經》被珍重地埋入地下,等待著兩千年以後重見天日。

從那時起再沒有發現過同樣的經文,直到古墓打開之際《黃帝四經》讓人目眩神迷,這樣看來長沙馬王堆古墓埋下的《黃帝四經》成了傳世孤本。古代寫書不容易,保存古籍更不容易。

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有很多周朝的藏書散失在民間,“黃老學說”盛行,“老“指的是老子思想,也就是《道德經》。“黃”指的就是黃帝學說。

很多人偷偷研究,偷偷藏下秘籍,比如說《黃帝四經》。公元前168年很遙遠,《黃帝四經》已經入土。司馬遷出生於公元前145年,也就是說司馬遷也沒看過,不然他在寫《史記》時會把黃帝寫得更立體真實。記載中國歷史大事件的司馬遷還沒有出生,而黃老學說卻要走下坡路了,這是為什麼?

經典反思:黃帝神秘經文,漢朝人藏下寶貝,解密宇宙人生

三、

我們推想西漢年代,當司馬遷奔走考察歷史古蹟時,趕上了漢武帝吊打匈奴開拓西域的興盛時代,需要統一天下人思想集權做事,而黃老學說好像不合漢武帝胃口,而儒家經典正合他的心意。恐怕漢武帝也沒讀過《黃帝四經》,不然漢朝運行得會更穩健。

漢武帝那個年代,也是經歷了漢朝的變革沸騰時期,司馬遷見證了黃老學說轉向獨尊儒術的變革時期。

那《黃帝四經》都說了什麼?是否真是黃帝所著?

《黃帝四經》分為四部:《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

光聽名字覺得高古,其實也很耐讀,我們再選一段看看:鳥得而蜚,魚得而流,獸得而走。萬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見其刑。

因為有了道的存在,主導著宇宙變化,鳥得以飛,魚得以遊,獸得以走,萬事萬物得以生存變化成就。人因道而生卻不知其名,順從道做事,卻看不見道的形象。

如此追本溯源的思維,只有獨具慧根的中國人方有此感悟,才能寫下如此的文字。或許你已經有了答案,不管是不是黃帝所寫,《黃帝四經》都耐人追憶回味……

如需要可以聯繫我查看《黃帝四經》原文,方便讀者觀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