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射鵰三部一直被翻拍,卻沒什麼人願意拍《雲海玉弓緣》?

妖僧


一部經典作品翻拍與否,主要還是基於對市場的預測,市場不好,再多的情懷也支撐不起來!

金庸的作品無疑是近年翻拍市場的大戶,笑傲江湖、射鵰、神鵰,被炒剩飯一般翻過來炒過去,大有生生不息、連綿不絕之勢,在老先生已經駕鶴西去、玄幻魔幻大行其道的今天,還能守住傳統武俠一畝三分地,著實不易。反觀同時代其他幾位武林前輩,作品卻逐漸被遺忘。

日慕鄉關從小就愛看武俠小說,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便是大名鼎鼎的《天龍八部》,無論文筆還是故事都是上乘之作,後來再看《笑傲江湖》《射鵰》三部曲,真是本本精彩,筆筆生輝,尤其是《神鵰俠侶》,看的我如痴如醉,時至今日,許多情節依然可以張口就來。

同時代還有幾位武俠作家的書也經常看,這其中就包括梁羽生,有種普遍的說法,認為梁羽生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金庸是大宗師,古龍是一代鬼才,當然,後來又有了新派的溫瑞安和黃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梁羽生的小說紅極一時,許多都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例如《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江湖三女俠》,《白髮魔女傳》等等,其中的《七劍》,因為磅礴的氣勢,複雜的人物關係,多次被翻拍,徐克版本更是紅極一時,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相當不錯。

但在這些小說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雲海玉弓緣》,金世遺、厲勝男、谷之華,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和武俠正邪之爭,時不時從我腦海中跳出來,尤其是近兩年碼格子,常常想起這本書,如果不是俗務太多,十分想重讀一遍。

在日慕鄉關看來,梁羽生老先生在古文方面的功底十分深厚,每本小說前都要來段詞牌,就連每回的題目,也都構思的十分考究,深厚的文化底蘊暴露無遺,同時代其他作家無人可以匹敵,《七劍下天山》中卓一航想念練霓裳的情詩我至今依舊能夠背誦,文筆清秀,感情雋永,可謂傳統七言詩的精品。

但在故事構思和文筆方面卻略遜一籌,人物大多木訥,劇情也較死板,武功落得太實,正邪設定過分,就像是爬樓梯,雖然大廈高聳入雲,但只要按部就班,就能一步步爬上去,較之金庸筆下的峰迴路轉、旖旎風光,古龍的別出機杼、天馬行空,總感覺差點意思。

但《雲海玉弓緣》是個例外,三人相愛相殺、矛盾至極的心理被老先生刻畫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厲勝男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魔女,在梁羽生的筆下橫空出世,此前雖有《白髮魔女傳》,但人物描寫方面明顯有所不足,這些不足都在厲勝男身上得到彌補,可以說,厲勝男是集梁羽生之大成的一女奇女子,怎能不好看!

反倒是男主金世遺和女二谷之華,畏畏縮縮,令人生厭,又恢復了梁羽生傳統的人物設定,變得蒼白起來。

《雲海玉弓緣》1961年~1963年在《新晚報.天方夜譚》連載,此後被多次改編,名氣最大的當是TVB2002年所拍攝的林峰、葉璇版本,此片曾在內地多家電視臺播放,收穫了大批粉絲,自此以後,雖屢有翻拍消息傳出,但總是光打雷不下雨,不了了之。

而《雲海玉弓緣》這部小說,也正被新一代讀者遺忘,作為一名老書蟲,看到這種情形,當然有些唏噓,比起新一代的網文小說,傳統武俠無論是在弘揚傳統文化,還是文學水平方面都高出許多,卻因為時代發展被淡化甚至遺忘,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當然,這裡邊還有一些商業原因,近年來,眾多影視公司開始炒作IP概念,所謂的IP,其實就是個名字,互聯網時代,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就意味著大筆的流量,而流量就是收視率,就是金錢。而傳統武俠因為時代關係,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再,IP價值自然也大大下降,無人問津就在所難免。

資本逐利本是天性,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文化的塑造和傳承卻不能全部依賴市場的自然選擇,既不科學也不可靠,好的文化文學作品需要得到一定的宣傳和流量扶持,才能避免出現酒香巷深、明珠蒙塵的糟糕處境,才能讓更多人知道、喜歡、學習、傳承。

壯志欲酬湖海願,知音誰識坎坷人!希望《雲海玉弓緣》能夠為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傳統武俠愛好者所知曉,所喜歡!



日慕鄉關


《雲海玉弓緣》作為梁羽生的巔峰力作,以其恢弘的氣勢,磅礴的場面,感人的愛情,深受廣大書迷的喜愛,看過該書的無不拍案叫絕,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看完《雲海玉弓緣》,評價該書是“成年人的童話”。

《雲海玉弓緣》電視劇香港TVB曾拍過,由林峰、葉璇主演,但對原著改動太大,拍成了一個搞怪版,葉璇飾演的厲勝男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最後一集,葉璇演得入戲了,很多人看流淚了。

眾所周知,梁羽生的天山系列是連在一起的,一部接著一部,《雲海玉弓緣》前接《冰川天女傳》,後接《冰河洗劍錄》。現在要拍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有相當難度:

1,沒有合格的導演。現在有合格的導演嗎?

2,沒有合格的演員。現在的小鮮肉演床戲還行,演其他的只能說是渣了,現在哪能找到老一輩那樣出色的演員,像黃日華,翁美玲,陳玉蓮,古天樂,劉德華,李若彤這樣的演員,再也找不到了。

張紀中曾拍過樑羽生的《大唐遊俠傳》,總的來說,視覺效果還可以,演員也選對了,但對原著全改了。

我還真有點希望張紀中能盡心盡責找一些有氣質有實力的演員來拍一下,儘量忠於原著。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中,拍得最好的是劉松仁、米雪版的《萍蹤俠影錄》。


泉水流啊流


《雲海玉弓緣》是連載於新晚報·天方夜譚的武俠小說,作者是梁羽生。主要講述了清朝中期,江湖浪子金世遺的傳奇經歷和與厲勝男、谷之華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是梁氏武俠天山系列最出名的兩部小說之一(故事發生在清朝中期。主要是厲勝男向魔頭孟神通復仇並藉此成為另一個“女魔頭”的故事。



其中,“雲”是指李沁梅,“海”是指金世遺,“玉”是指谷之華,“弓”是指厲勝男。

這個故事1966年曾經拍過一個電影,由陳思思,傅奇,王葆真,平凡,蘇秦,李次玉等人出演。導演為傅奇,張鑫炎。

1984年也曾出過電視劇,由曾偉權,馬敏兒,劉紅芳,蔡倩兒,尹天照,楊雅潔主演。


然後便是2002年tvb版,由林峰,葉璇,李彩樺主演。

說實話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相對較少,可能就白髮魔女傳多一些,而且改編的幅度都特別大,有時候正邪也都會變化。這可能和他小說的風格有關吧,有一種書生氣息,工整的詩詞對聯畢竟不能排出影視作品。


無人翻拍可能還是作者名氣大小的原因,梁羽生影響力要比金庸古龍差的太多,金庸古龍的作品基本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你要抓一個人問梁羽生寫過啥,絕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了。甚至象溫瑞安的《四大名捕》,黃易的《尋秦記》知道的人還多些。

不過去年不是說於正要翻拍了嗎,女主是那個吳謹言還是誰來著,不過,這樣的話,還不如不拍呢!浪費錢財!


用戶59585060814


《雲海玉弓緣》這書看過的人太少,在梁羽生的作品裡也算名氣比較小的,遠不能和萍蹤俠影、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相比,你可以打聽一下多數中國人都沒聽說過《雲海玉弓緣》這部書,拍這樣的書風險還是很大的,遠不如拍那些名氣比較大的作品。個人認為《雲海玉弓緣》實在沒多大意思,天山系的作品寫到這裡基本上是狗尾續貂,當年如果不是下決心看完梁羽生全部著作,根本不想看這個,對厲勝男這種人沒有同情,只有憎恨,被這種女人愛上也實在倒黴,《雲海玉弓緣》還有後傳,更沒意思了讓厲勝男出來個侄子給他姑出氣了,厲勝男下場就是自作自受。拍這樣的片子觀眾會不會喜歡很難講。如果把厲勝男演得太好,又會影響男主角形象,金世遺谷之華本來是很好的戀人,冒出這個妖女,太歷害了誰也打不過,金世遺最後等於是賣身救這個世界,這個妖女是演好的了就會把男主角變成花心,金世遺一點都不喜歡這個妖女,喜歡的是正經人的谷之華。


海中巖haha


看過原著,和梁羽生其他作品不一樣。梁羽生的作品人物比較面譜化,但是雲海卻大大不一樣。

可能看港漫的朋友都聽過一招神功叫做天魔解體大法,出處就是梁羽生的小說,雲海也有,是不是源頭就不敢說。

雲海的色調很壓抑,裡面各種虐戀,情節跌宕,推薦朋友們可以看看原著。

電視劇不敢說,畢竟要考慮觀眾能看懂,所以很容易出現拍得越多的拍得越多。梁羽生的萍蹤俠影很不錯,但是電視劇也是遠遠不如金庸。更加別說改編難度更大的雲海。

簡單來說,雲海玉弓緣講述江湖浪子金世遺的傳奇經歷和厲勝男,谷之華之間愛恨情仇。厲勝男從向魔頭復仇並藉此成為了女魔頭。後來在天山之上,厲勝男為了遵祖師的遺言打敗張丹楓傳人,不惜使出自殘身體的天魔解體大法。回來,金世遺為求解藥被迫娶厲勝男,但是厲勝男已經油盡燈枯。臨死,厲勝男叮囑金世遺三件事,好好保重自己,娶谷之華,成為武學大師,並把武功秘籍送他,最後滿足地在愛人懷裡死去


硬派偏執狂


首先,雲海玉弓緣是拍成過電視劇的。

TVB葉璇和林峰的版本。

其次 ,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為什麼金庸的小說比梁羽生和古龍的更容易收到青睞拍成電視劇。

因為不止是射鵰三部曲,金庸的其他作品被拍成電視劇的概率也相對更多。

我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金庸的小說更“寫實”,更“雅俗共賞”,這就決定了他的小說更容易被翻拍。

大家都知道,金庸的小說會將一定的歷史背景合理化嵌入,人物也更有血有肉,甚至有歷史原型,對招式的描寫也更寫實,情節也更易於影視化。

除了這幾年於大媽的翻拍,把情節整得七零八落,你去看看90年代的大批港版的經典,幾乎是終於原著情節就是精彩的故事,即使你沒看過書也能被吸引。

而梁羽生的小說,有的時候寫的比較“虛化”,很難具象化。

另外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問題,越是翻拍,IP越值錢,越會被再次選中


翦翦楓杏兒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代表作,當年在《明報》上連載,香港媒體盡呼″真命天子己出″,《射鵰》三部曲,以及《碧血劍》在選題上,都體現金庸作品之特點,那就是朝代更替的歷史背景(宋金之戰,宋蒙之戰,元明之戰,明清之戰),在宏大壯闊歷史背景之下,製造劇烈的矛盾衝突,凸現″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家國情懷,而《雲海玉弓緣》格局主旨不夠,在氣勢上輸了一大截。lP強不強關鍵看故事之結構。若以才華論金庸是天才是國士,梁羽生是人才是隱士。金庸絕世才情如李白蘇軾之汪洋浩瀚,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大江東去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梁羽生驚才絕豔如杜甫黃庭堅之錦繡文章。

金庸經典奇幻探險傳奇《新碧血劍:南洋傳》小說連載中

金庸經典奇幻探險版本,一日四更,精彩不斷!擬連載原創同人作品《新碧血劍:南洋傳》《新鹿鼎記:明夷傳》《新神鵰俠侶:軒轅傳》《新倚天屠龍記:天穹傳》,超時空奇幻探險小說,超長篇百萬字連載,坑深,慎入!~[求贊互粉]

《新碧血劍:南洋傳》全本一共12卷,上承《新倚天屠龍記:永樂傳》,下啟《新鹿鼎記:明夷傳》,從袁崇煥初出道,與金蛇郎君、孫元化、鄭芝龍、傅青主結交,尋找建文帝寶藏與西洋人火炮秘技,到他們的子女袁承志、夏青青、孫和靖(混血王子)、鄭成功、李定國、傅明月等人率船隊遠征海外,在南洋建立烏托邦群島之國,袁承志成為南洋大總長,收陳近南為關門弟子,成立天地會重返中原,命吳六奇韋小寶(桂敏)林興珠,混入清廷為官,助華夷混血兒玄燁成為清朝康熙皇帝,(《新鹿鼎記》故事),化解滿漢之血仇,留存華夏文明之脈,直至400年後重歸中原。

時間跨度400多年,以網友喜愛的盜墓、懸疑、探險、涉案、推理、奇幻,等等英美劇創作手法,重構金庸經典史詩作品,抒寫17世紀明清戰爭背景下,中西合璧之文化碰撞,波瀾壯闊之海洋探險傳奇。

故事開頭是穿越回憶式,以″一帶一路″為時代背景,描寫″海上絲綢之路″論壇開幕,東南亞聯盟爪哇峰會,馬六甲海盜集團走私襲擊案,引出一個神秘的南洋華裔家族,追憶400年前之傳奇故事。

目前在網上連載的是最初的續貂之作,10年前寫的《碧血劍之遠征海外》初稿,也是我的小說處女作,雖然結構簡單文筆幼稚,然而故事脈絡初現,主要人物也悉數登場。

《新碧血劍:南洋傳》總綱,全本故事大綱,此處先睹為快。

引子

1 爪哇風雲​

2 安南秘史

3 金蛇狂舞

4 傾國傾城

5 問鼎中原

6 遠征海外

7 叢林秘境

8 混血王子

9 渤泥劍冢

10 海墓天穹

11 鄭和寶藏

12 霧鎖南洋

大結局


印象金庸


1.受眾原因。金庸作品流傳深廣,射鵰三部曲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本身小說情節曲折,內涵豐富,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群眾心中活靈活現,非常熟悉了。翻拍的作品能引起公眾的關注。

(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

而《雲海玉弓緣》,很遺憾的說,連我的輸入法都顯示了這一點,相對金庸小說來說知名度稍低。《射鵰英雄傳》我這五個字我是打首拼就出來了,而《雲海玉弓緣》我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打的。

當然每個人輸入法有各自習慣,僅個人看法。



梁羽生的的作品我有看過,慚愧的是,我對這部作品的印象停留在知道書名,知道有一個主角叫金世遺的層面上。

至於其他人的偏好,我是不知道的。但就總體來說,金庸小說流傳度更廣,這點是無需質疑的。

2.可能和小說本身有關。

神鵰三部曲,涉及到武林紛爭,恩怨情仇,民族大義,個人成長,情節跌宕起伏,可以有很多好的切入點。



(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

而這部《雲海玉弓緣》,我沒看過。如果妄下定論也是不對的。我只能說,看到這書名,大概瞭解一下內容,給我個人的印象是“書生氣略重,江湖味稍缺”吧。

當然,並不是要否認該書的文學成就。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3.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暫時想不出了。

其實我也很反感不停的翻拍金庸先生的作品,尤其是神鵰三部曲,簡直無語。太多版本了。但是為了利益,那些人怎會輕易放棄呢?

只能笑笑不說話。

但願也有用心的翻拍,能拍出經典吧。

胡歌林依晨版《射鵰英雄傳》


那一年燭花正紅


從作品引入的時間和接受程度看,梁羽生的書因為大多貼近當時中國主流思想,是較早引入的,83年還是84年底,羊城晚報副刊開始連載《七劍下天山》大受歡迎,連載期間花城還是哪個出版社就正式出版了。當年春節,書店櫃檯都被搶購的人濟爆。之後一年《萍蹤俠影》,《冰川天女傳》,《白髮魔女傳》,《雲海玉弓緣》等書也相繼出版。梁羽生的著作雖多,但人物和情節都面譜化,模板化,程式化,值得細品的也只有《七劍》,《雲海》,《萍蹤》,《江湖三女俠》等幾部。而金庸的作品人物生動豐滿,情節曲折起伏,可以說是部部精品,更受歡迎。不過因為暗瘋時弊,要到85,86年才有《書劍恩仇錄》,射鵰三部等正式出版,之前射鵰,天龍等都只有盜版商印發,但即便如此,金庸的作品也迅速得到讀者認可並取代了梁羽生的地位。

在改編難道看,梁羽生作品多是平鋪直進,很多場景都觀前知後,即便是《雲海玉弓緣》也有這樣的問題,而且人物正邪涇渭分明,改編不大無吸引力,改編太大讀者又不會賣賬,所以梁羽生的幾部作品翻拍的次數卻很少。拍得最多的應該是《白髮魔女傳》了,但多數都改動極大,認可度不高。


nhlzb


射鵰三部曲一直被翻拍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作者本身名氣太大,作品知名度夠高

2、射鵰三部曲的劇本本身夠紮實,即使放到今天它的故事性(家國天下的情懷、江湖兒女的痴纏、建功立業之後大團圓結局)絲豪不落伍,完全符合中國人的主流價值觀;

3、射鵰三部曲最初被改編翻拍的時候很幸運的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所以又一次的在整個華人世界造成了空前的影響力;

4、後續不斷的翻拍只不過是資本的偷懶而已,在武俠已經整體失勢的今天,還有人不斷的翻拍只是因為這個IP它夠紅,不管是從立項到選角到拍攝到播出,能免費的收割一波兒又一波兒的熱度,不管成品怎麼樣,它是捧新人的最穩最快最優方案,比如今年播出的《倚天屠龍記》從劇情到演員都被批,但不可否認它讓新人祝緒丹和陳鈺琪露頭,讓老臘肉林雨申翻紅,這就夠了。

《雲海玉弓緣》沒什麼人願意拍恰恰也可以用以上的標準來衡量。

橫向比較梁羽生在武俠世界的知名度就不如金庸;

縱向比較《雲海玉弓緣》在梁羽生的作品中也不是知名度最高的遠比不上七劍下天山和白髮魔女傳等;

再者《雲海》的故事性也不符合今天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了,男主角磨磨唧唧,女主角苦大仇深,最後還陰陽兩隔,這樣的人設和劇本非常不討喜。現代社會壓力越來愈大,大家更傾向於去看一些輕鬆愉悅減壓的作品,所以宋小寶和岳雲鵬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還有大環境的因素,願意吃苦的武戲演員、導演、武指幾乎絕跡,明明綠幕拍攝後期摳圖拍幾個玄幻激光片就可以撈錢,誰還願意費這個功夫,武俠已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