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提升中心城市软实力

“客户办电1环节,简单工程1天完成送电,办电0资料、0成本。”这些办电业务的便利措施,是国家电网郑州供电公司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1100”办电新模式。得益于这一便民利民措施,河南省郑州市的广大小微企业不仅享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的办电服务,还降低了运营成本,累计减少投资3300余万元。

郑州以推进“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抓手,积极探索具有郑州特色的政务服务模式。

统一标准“马上办”。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名称、条件、流程、环节、申请材料、办结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核心要素全部“十统一”,让群众在市域内所有大厅办事的标准相同、材料相同、流程相同、时间相同,实现合法合规事项办理“零等待”。

服务下沉“就近办”。利用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构建三级联网、四级联办的审批服务格局,推动老年优待证办理、生育登记办理等48个审批服务受理端口前移至村(社区),特别是形成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社保办理15分钟便民圈,有效破解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梗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高频事项“一次办”。以群众眼中的“一件事”为标准,探索开展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流程的“四减一优”专项行动,社保卡办理、公积金提取等30个高频事项从申请到办结,全过程跑一次或零跑腿。

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形成了“1+10+44”的闭环政策体系(即1个总体实施方案,10类流程图,44个配套制度文件),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30-74天。

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市场监管的效能,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畅通省、市、县三级信息共享渠道,信用信息指标征集范围扩展到53个部门、12个县(市、区)及4个开发区,征集类型共136类1180项,推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水电气暖供应等领域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各类信用信息分为ABCD四个等级可供社会查询。联合奖惩系统已嵌入郑州市政务服务四级联动审批系统。

推进纳税申报方式改革,全方位便捷纳税人。全面推行“一厅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从原来的“办税往返跑”变为“到一个厅,办所有事”,将纳税人驻厅办税等候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办理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通过整合窗口服务职能,全市共有743 个服务窗口实现“一窗通办”,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原国地税的300多项业务;整合原国税地税“网上税务局”功能,全市纳税人网上申报率达99.26%。

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一次办妥,及全程电子化EMS送达不见面备案,实现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受理”。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全市中小企业总数12万家左右,从业人员210万人,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郑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郑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理念相对滞后,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一网通办”尚未完全实现……

据了解,下一步,郑州市将围绕以下重点工作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工作不断优化。“首先,在压缩时间上下功夫。围绕减审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五减”等,继续挖潜,精简环节、压缩时限;其次,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上下功夫,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再者,在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上下功夫。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同时,继续加大对县(市)区、开发区和相关单位的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倒逼各单位不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这位负责人表示,力争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接轨、国内领先、中部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