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後軍統為何改制?

種業怪


1943年8月,蔣介石突然任命“委員長侍從室六組組長”唐縱為軍統局幫辦,這對戴笠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妙的信號。唐縱在軍統的資格甚老 ,早在“復興社特務處”初建時期,就是該處主任秘書,與處長戴笠、副處長鄭介民是並駕齊驅的三元老。

(唐縱任警政署長期間)

抗日戰爭爆發後,戴笠逐漸在軍統局已經一手遮天,而唐縱也已成為蔣介石身邊的核心情報幕僚,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連掛名局長賀耀祖、主任秘書鄭介民都不來軍統局上班。現在唐縱突然經常光顧羅家灣局本部,監視和掣肘之意,已經非常明顯。

蔣介石同時設立了特務工作年度彙報和月度彙報的制度,自己多半出席,而召集人和主持人就是唐縱,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唐縱的地位,方便他限制軍統權力,一方面也使軍統的活動在內部處於基本透明狀態,以免戴笠揹著自己胡作非為,所有這些手段,戴笠都準確地感知到了,兀自嘆息不止。

(戴笠)

狡猾的戴笠於是把軍統內部日常事務交給“代理主任秘書”毛人鳳去打理,由他來牽制和對付唐縱,自己開始積極進行外圍實力擴充:第一,加強與美方合作,以便“挾洋自重”,“中美合作所”就是此間成立的。第二,加強與胡宗南、湯恩伯等軍事實力派的政治結盟,鞏固自己的地位。第三,全力策反和控制汪偽政府的軍政要員,通過掌握大批偽軍壯大軍統實力。

他甚至有了把軍統改組為“政黨”的打算,所以蔣戴鬥法的結果是,戴笠的勢力反而更大了,因為他經營的領域唐縱根本插不上手。蔣介石終於發現,鄭介民、唐縱已被架空,而中統也不是戴笠的對手,並且有被打垮的危險,有違他“力量平衡”的原則,更為可怕的還是身邊可能存在的危險。



因為戴笠的勢力已經無孔不入,連“侍從室特別警衛組”理論上都是軍統的公開單位,在蔣介石身邊的侍從和警衛人員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戴笠的內線甚至殺手,是蔣介石無法弄清也不敢想象的,而戴笠非但不自我削權反而壯大實力的舉動,讓蔣介石不得不採取了斷然措施。

首先成立了由他自己領導,成員有錢大鈞、胡宗南、宣鐵吾、唐縱的“五人小組”,秘密監控戴笠和軍統。同時指示陳誠、陳立夫等軍政要員,在合適的時機提出“整頓和裁減”軍統局的提案。抗戰勝利後,軍統剛剛在上海進行劫收,蔣介石一口氣連續下達命令:錢大鈞為上海市長、宣鐵吾為上海警察局長。



軍統特務們第一次發現,上海警察局的警察居然敢在接收“工作”中與他們發生衝突,甚至多次差點動武,這明顯是背後有人撐腰。而在不久後召開的所謂“政協大會”上,二陳正式提出了改組軍統局的建議案,在全國人民反對特務統治的浪潮中,提案得到廣泛支持,蔣介石就坡下驢,宣佈對軍統局進行改制和裁減。

也就是說,戴笠還沒死呢,軍統局改制已經是板上釘釘,並且在蔣介石的主導下成為不可逆的工程。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具體負責軍統改制工作的“八人小組”,裡面雖然也有戴笠的名字,但是陳立夫、唐縱等人赫然在內,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八人小組”會議多次要求戴笠回重慶正式討論改組事宜,試圖掙扎的戴笠推託不歸。



他忙著在北平部置對抗,忙著在青島會見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忙著去上海見胡蝶,總之藉故拖延軍統改制的時間。1946年3月14日,在各地奔波就是不肯回重慶的戴笠終於機毀人亡,至於死因眾說紛紜,不過,他的死倒真的使軍統改制進入了快車道,因為不再有較大的障礙。

戴笠死後,軍統局由唐縱出任代理局長,改組為保密局後,由鄭介民兼任局長。50000多人的原軍統內外勤特務,被削減到不足6000,雖然換了招牌繼續做壞事,但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軍統”至此壽終正寢。

(戴笠葬禮)


度度狼gg


不是因為戴笠死要改制。

早在1940年代初,國內就對軍統中統很不滿,只是因為抗戰時期不好處置。

實際上,常凱申很早就對戴笠有所忌諱。抗戰結束時,軍統具備公開身份的特工就有5萬,公開的正式武裝力量,如忠義救國軍、軍委會別動軍,交通警察部隊,中美合編教導營等已經超過10萬。同時,軍統在全國的幾乎每一個城市,每一所大學甚至中學,國軍每個旅甚至很多團都有派遣特工和不公開身份的情報員。當時服務於軍統者約已超過30萬人。是能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克格勃並列的龐大特務機構。

此外,軍統還控制著警政部,交警總局等正式機構,戴笠並企圖在美國人的支持下競爭海軍總司令職務。

這樣龐大而且半數是秘密人員的機構,令常凱申都有些害怕。而在1946年3月死亡前,戴笠已通過各種跡象判斷常凱申要借民意將軍統全部拆散,戴笠的意外死亡則只是延遲了這個時間而已。

事實也如此,軍統改組後實力大減。綜合能力遠比不上抗戰中的表現。


四川達州


軍統局是國民黨最重要的特務機構之一,其前身是成立於南京的復興社特務處,1938年4 月,蔣介石將中華復興社特務處擴編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簡稱軍統局,局長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賀耀祖兼任,原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以副局長職務主持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是軍統局的全盛時代,期間軍統局曾多次刺殺日偽軍政人員,如暗殺張嘯林、汪精衛等,對打擊日軍和漢奸起了不小的震懾作用。1946年3 月17日,戴笠從北平乘機返回上海途中飛機發生故障,在南京附近墜機身死。

戴笠死後不久,軍統局核心單位和人員縮編為國防部保密局,由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擔任局長(1948年前由鄭介民代理局長,毛人鳳以副局長身份主持工作),繼承了原軍統局的衣缽。其他人員和一些公開單位合併到國防部第二廳和內政部警察總署,這兩家單位分別由原軍統局幫辦鄭介民和唐縱擔任廳長和署長。

國防部次長、第二廳廳長鄭介民

內政部次長、警察總署署長 唐縱

戴笠死後軍統局之所以縮編、改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規模龐大,無力維持。

抗戰結束時,軍統已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機構健全的特務組織,除內部機構有八處、十室和一個設計委員會外,還下轄中英特種技術合作所、中蘇特種技術合作所、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軍事委員會水陸交通統一檢查處、軍事委員會航空郵電檢查處、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六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特別警衛組、軍令部第二廳、內政部警務司、財政部緝私署、財政部戰時貨物運輸管理局、財政部直接稅務局、外交部護照科、陸軍總司令部調查室、航空委員會政治部調查室、兵工總署警衛稽查處、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等十幾處公開機關和忠義救國軍、別動軍兩支武裝部隊,另外軍統局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幾十家辦事機構。此時,軍統僅內外勤特務(不包括武裝特務部隊)便有50000人左右,其中直接在軍統局領薪的有25000多人,其餘半數分散在各公開單位。

國防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

戴笠在世時,對軍統局實行家長式管理,由於戴的威望和資歷,他在軍統內部可以說一不二 。戴笠還利用各種資源,安排軍統內部人員,讓他們也有個好的出路。戴笠死前,還曾積極謀取海軍總司令和全國警察總監之職,以便安插軍統各級人員。

而戴笠死後,面對如此龐大的機構和人員,軍統內部可能接班的鄭介民、毛人鳳和唐縱都無能力繼續維持,最後只好縮編、改制。

二、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後,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強烈要求國民黨政府取消特務統治,解散特務機構,迫於這些壓力,蔣介石將軍統局和中統局改組。

三、戴笠在世時,由於得到蔣介石青睞,所以在處理某些事情時飛揚跋扈,得罪了國民黨內一些高官要員,比如陳誠、何應欽等人,他們要求改組軍統局,限制其權力,這也是軍統局改組的一個重要原因。

戴笠其實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人,在本文結束之際,發幾張戴笠的生活照片,供大家欣賞:

戴笠(後排中)與家人及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樂斯(前排左一)等人合影

戴笠(右一)與上海聞人杜月笙(中)在一起

戴笠與母親合影

戴笠在庭院小憩

戴笠與好友梅樂斯在一起


民國年間那些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BIS),是國民黨最重要的情報機關之一。

軍統1938年正式成立,1950年解散。早期的領導人為戴笠,戴笠飛機失事摔死後,1946年由毛人鳳繼任。
軍統局的起源為復興社和力行社第一處。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與國民黨內一批青年少壯軍官,模仿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黨組織形式,成立一個秘密組織。

在黃埔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所謂“十三太保”的策劃下,組成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又叫藍衣社。1932年,為了統一事權,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設有一個專門進行諜報活動的特務處,它是軍統局的最前身,戴笠為處長。

1937年底,抗戰全面開始之後,為了適應大量的情報需求,力行社特務處、特工總部、1927年成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密查組合並改組,正式成立了軍統。

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熱烈期盼建設國家,永享和平,輿論呼籲取消特務機關,蔣介石迫於形勢和壓力,不得不表面同意。

戴笠也似乎有自知之明,打算改組一下軍統,化整為零,打算繼續效忠蔣介石,但是這個計劃還沒有執行,戴笠就摔死了。戴笠死後,國民黨內部戴笠軍統生前的死對頭就開始提出裁減軍統組織,以洩私恨,乘機來撈一把。

陳誠一向與戴笠不和,作軍政部長時就一向在經費上為難戴笠,希望趁此良機,兼併戴笠的軍統系統,擴大其特務機構。

CC系陳氏兄弟則一直排斥軍統,希望整垮軍統而擴大中統勢力,孔祥熙忌恨戴笠殺死了自己的心腹林世良,也想報復軍統。

軍統已處於風雨飄搖中,關鍵是這塊牌子實在是太臭了,不能再繼續使用,所以1946年夏,軍統被撤銷。

但是還要維持特務系統,採用什麼名字呢,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特務統治更要加強,於是只是偷樑換柱,把軍統改為中央黨員通訊局,下設保密局,交通部警察總局、內政部警察總署、國防部二廳四個部分。但實質上,還是歸保密局領導,其實現在蔣介石不是關注採用什麼牌子和名稱,而是戴笠死後,誰是戴笠的繼承人,能否承接戴笠的攤子,繼續為自己服務。

然而在軍統內部,關係也是複雜微妙的,戴笠在世,懾於其淫威,沒人敢有非分之想,戴笠一死,軍統內部馬上爭權奪利,分為了三派:

鄭介民的廣東派、毛人鳳的浙江派、唐縱的湖南派,各派互相利用,互相拉攏,並沒有什麼組織形式。鄭介民只想借軍統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升官發財,唐縱一向謹慎,希望軍統縮小目標,不喜歡兼任軍統公開職務。

而毛人鳳一生篤定幹特務工作,倒也實事求是,戴笠生前也向蔣介石推薦過,所以最終繼承戴笠的事業,保留軍統。

最後,軍統雖然改名保密局,納入正規編制,附設在國民政府國防部,但隨著戰爭的發展,其組織又開始膨脹起來。

蔣介石為了維護其統治,竟然用特務監視人民,必將會引起人們的反感,註定要完。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老蔣善玩權謀,成立了二陳為頭子的中統,又建立了戴笠為頭子的軍統,使二者之間相互制衡,以確保自己的絕對掌控。

軍統的發展很猛,尤其是抗戰勝利後,借接收日偽財產為名,擴張更快,等蔣介石摸清底細時,軍統的隊伍已是遍插軍中及要害部門的三十多萬。心中倒收涼氣,隱憂及多疑的性格,產生了拿掉戴笠,壓縮軍統的打算。

戴笠已感覺到了這一點,曾託好友美國海軍中將去遊說蔣介石,以安置幾十萬軍統弟兄為名,讓自己當海軍司令。

就在這當口,戴笠乘坐的飛機在濃濃的大雨中撞向了岱山,命喪在此。

戴笠,字雨濃,在濃雨中命喪岱山,是天意還是暗殺,誰也說不清。老蔣的心情很複雜,一聲嘆息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倒是真的。

隨機壓縮降格中統為黨通局,軍統為保密局,任野心不足、平庸無能的毛人鳳當局長。與昔日的軍統不可同日而語。

這還不算,仍不放心,敗退臺灣不久,讓兒子蔣經國接管了兩個單位,重新組合成新的情治部門。


晚亭與落霞同暉


軍統是蔣介石基於抗戰需要,於1938年下令成立的,其前身是復興社特務處。在抗戰中,軍統確實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刺殺日偽人員,刺探日軍情報等,甚至特工們組成行動隊,親赴前線作戰。

1946年3月戴笠因飛機失事去世,不久軍統即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為局長。其實軍統改為保密局在抗戰勝利時就已經有計劃了,即便戴笠不死 ,改組也照樣會進行。

軍統之所以改組,一是因為抗戰時招收的人員太多,機構繁雜,僅登記在冊的特工就多達四五萬人之多,下轄機構包括八處、十室、中美合作所、中蘇合作所、運輸隊、稅務處等幾十個單位,抗戰後軍統的任務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就不再需要這麼多人了,在《潛伏》中就有軍統天津站裁員的類似情節。

其次是戴笠掌握的機密太多,得罪的人也太多,抗戰時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抗戰後就該秋後算賬了,當時不光國民黨外部,就連內部的陳誠、何應欽等都強烈要求改組軍統,限制他們的特務行動。

於是,抗戰後不久,蔣介石就打算著手改組軍統了,只是當時戴笠還在,改組行動進行的很緩慢,結果3月份戴笠一死,改組工作明顯加快,6月就宣告完成,正式改名保密局。


漁樵侃史


軍統改成保密局,主要是因為軍統觸動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即使戴笠沒有去世,軍統改革也已經成為定局。


在戴笠去世之前,國民黨內部改革軍統的呼聲就已經非常高了,蔣介石迫於各界壓力,也要求戴笠對軍統進行一次換湯不換藥的改革。戴笠表面上答應了改革,卻一直沒有實際行動,一直到了戴笠去世,軍統才被拆分削減成為保密局。

戴笠是蔣介石的老朋友,黃埔軍校六期畢業生。


在成為蔣介石的左膀右臂之前,戴笠長期混跡於三教九流之中,在民國社會擁有豐富的人脈網絡,斧頭幫大佬王亞樵,青幫大佬杜月笙都是戴笠的好兄弟,1928年從黃埔軍校畢業的戴笠開始從事特務工作,戴笠對於特務工作很有天賦,他幫助蔣介石剷除異己,殺害進步人士逐漸得到了蔣介石的信賴。抗日戰爭爆發後,戴笠成為軍統局副局長,實際控制軍統局的一切工作。

戴笠採用家長制控制特務,軍統局的特務都對戴笠唯命是從,只要戴笠一聲令下,他們敢於刺殺任何軍政要員。


抗日戰爭時期,軍統局以暗殺手段除掉了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青幫大佬張嘯林等漢奸,為抗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除殺漢奸的同時,軍統局也殺害了很多和蔣介石有不同政見的人,因為戴笠殺人都是得到了蔣介石的授意,很多人都稱戴笠為“蔣介石的佩劍”。

珍珠港事件爆發前,軍統局通過內線獲得了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消息,羅斯福認為戴笠是故意挑撥離間,沒有相信戴笠的情報,最終釀成大禍。


事後羅斯福提出想要見一見戴笠,很多外國媒體聽說了戴笠的故事,稱他是“中國最神秘的人”。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戴笠再次發揮作用,讓蔣介石提前幾個小時獲得了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

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軍統發展到了巔峰狀態,戴笠擁有5萬多名訓練有素的特務,還有數萬人的公開武裝力量,實力絲毫不亞於一些地方實力派軍閥。


而且軍統特務殺人無數,國民黨內部的很多要員都對戴笠畏懼不已。從抗戰結束到內戰爆發,是國內各個黨派和平談判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軍統經常殺害進步人士,很多民主黨派都十分不滿戴笠,要求國民政府裁撤掉軍統。

戴笠活著的時候,國民黨內部要求削弱軍統的呼聲已經非常高,只是很多人畏懼戴笠的手段,不敢公開同戴笠翻臉而已。


國民黨內部黨派紛爭嚴重,蔣介石為了穩固自身的地位,也勸說戴笠改革軍統,不要給別人留下話柄。實際上當時的蔣介石也開始擔憂戴笠的勢力過大,畢竟軍統的人都是戴笠的心腹,假如戴笠被其他人收買利用,蔣介石的處境也將十分危險。

在戴笠去世之後,軍統內部出現了分裂,蔣介石將原屬於軍統的武裝力量和憲兵分走,只留下了保密局管理軍統的秘密特務。


經過這次改革後,軍統的實力大大削弱,掌握保密局的毛人鳳只進行特務工作,地位遠不如當年的戴笠。


歷史總探長


軍統並不是因為戴笠死後而改制,在戴笠還活著時,就面臨改制的壓力了。

抗戰勝利後,國內國際的形勢是要求和平,國共也進行了和談達成了雙十協定,雖說這個協定很快被國民黨撕毀了,但是面子上該做的總是要做的。這個協定裡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對於政府的改制,軍隊的改編以及對於特務機構的限制。

軍統隸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而軍事委員會是一個戰時軍事機構,按照協定,這個機構是要被撤銷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軍統自然也就需要順應的改制。

根據協定達成的內容,全國所有的武裝力量都要進行改編。當時屬於軍統體系的武裝力量也非常龐大,除了自身的情報與刺殺組織,聽從戴笠指揮的武裝人員,數量高達十幾萬,其中包括七萬游擊隊,兩萬別動隊,一萬五千人的忠義救國軍,還有將近四萬人的武裝海盜。這些都是需要被改編的對象。為了便於安置和繼續指揮這些人,戴笠一直在謀求海軍部長或者全國警察總監的職位。

由於戴笠在抗戰期間實行的家長制管理,軍統內部所有人都只聽命於戴笠本人。如此龐大的力量,如果改編後依然只聽命於戴笠,這種威脅是驚人的。因此戴笠的敵人非常多,甚至包括蔣介石,也會感到戴笠已經尾大不掉了。也因為這一點,戴笠的死才疑雲重重。

不管怎樣,戴笠死後,他一手締造的龐大力量瓦解了,軍統的改制進行得很順利,保密局的編制被大大壓縮了。


迷蝶夢文史社




第一,軍統有功,但過亦不少,它實際上是蔣介石鞏固獨裁統治的一把刀子,殺日本人和漢奸,也殺反對蔣家王朝的共產黨和民主進步人士,總幹一些背地裡見不得光的勾當,確實也做了很多魑魅魍魎的事情,因此臭名昭著。1946年,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強烈要求國名黨撤銷軍統等特務機構,蔣介石迫於輿論壓力,不得已改組軍統,其公開武裝部分劃分到國民黨第二廳,核心秘密特務部分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依然從事諜報工作,換湯不換藥。

第二,戴笠能力出眾,善於揣摩老蔣的心思,行事果斷狠辣,深得老蔣器重和青睞,被稱為“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可到後期,戴笠的軍統勢力範圍急速發展,幾乎涵蓋了當時的各個領域,功高震主,隻手遮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不得不引起了老蔣的恐慌和不安。國共兩黨“雙十協定”之後,老蔣一方面迫於壓力,一方面由於戴笠的軍統樹大根深,盤枝錯節,以免尾大不掉,改組軍統勢在必行。



第三,戴笠生前得罪的人太多,國民黨很多大員如陳果夫兄弟、陳誠、李士珍等,幾乎沒有一個不厭惡、痛恨戴笠和他的軍統,有的出於黨國大計,有的出於和戴笠的私人恩怨,戴笠和其軍統一時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所以,軍統的改制,和戴笠死沒死沒有關係,戴笠就是不死,軍統也非改制不可。湊巧的是,戴笠恰逢在這個節骨眼上飛機失事,倒省去了老蔣不少麻煩,不然如何處置他的佩劍戴笠,也是一件棘手之事。戴機撞岱山,雨農死雨中,這其中究竟有沒有貓膩,老蔣是不是幕後黑手,也是迷霧重重,成為了一樁歷史懸案。


西嶽頑石


軍統之所以在戴笠死後被蔣介石改制成了保密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抗日戰爭結束後軍統早已經達到了一種尾大不掉的狀態了。


蔣介石的發跡雖然與他個人的能力很重要,但是他能在一開始時擊敗國民黨內的大佬,最後榮登寶位,最重要的原因跟他的權謀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他的身上有著很多封建帝皇的影子,當戴笠的軍統部門已經發展到一種能威脅到他地位的程度時,自然就遭受到了蔣介石的忌憚。

戴笠可以說得上是蔣介石最忠誠的手下了,他自稱為蔣介石的手中尖刀,在他的主掌下軍統部門成為了當時全中國最大的特務組織,威風與名頭一度超過了陳立夫等人主持的中統部門。



軍統為蔣介石監視著手下的將領們,以防他們造反,更多的軍統人員則分佈在敵佔區裡面打探著日本敵軍的情報,除了情報工作之外,軍統在很多時候都有著刺殺的任務,他們竭盡一切所能的刺殺一些影響力極大的漢奸以及日軍的首領們。

抗日戰爭中雖然無數的強力軍隊才是抵抗日本人的力量中堅,但是其中軍統部門刺探到的情報同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戴笠與軍統為蔣介石和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與此同時,戴笠也很會做人,他知道他的一切都是蔣介石給他的,如果沒有蔣介石他還是當年上海的一個小混混,所以他誓死的效忠蔣介石,他在很多時候貫徹了這個理念,蔣介石曾經多次邀請戴笠擔任國民黨的黨內高層時都被戴笠拒絕了

這個時候戴笠向蔣介石表明的就是誓死效忠的精神,他不在乎什麼龐大的權力,他唯一的追求就是跟隨在蔣介石的背後,為蔣介石鞠躬盡瘁的付出自己的汗水,戴笠的忠心也讓蔣介石很是的感動。


但是蔣介石感動歸感動,在涉及到自己的權力面前他可不會馬虎,軍統的編制雖然只有2萬到5萬人左右,但是實際上被戴笠掌控在手中的外圍人數其實達到了30多萬人,其中有不少是裝備精良的武裝部隊。

他們平常都是以土匪或者是平民百姓的身份出現的,對於他們的身份蔣介石毫無所知,未知的東西總是讓人感到恐懼的,這30多萬秘密人員的存在,對蔣介石來說簡直是如芒在背。

所以在抗日戰爭中軍統的勢力達到高峰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產生了要對軍統改制的想法,但是軍統對抗戰的作用非常大,所以蔣介石暫時壓下了這個想法,當抗戰結束,蔣介石這才打算提起這個隱藏在腦海中已久的想法。

在戴笠飛機失事前的時間裡,蔣介石就準備開一個八人的會議,打算對戴笠和軍統削權,但是還沒等及戴笠歸來,戴笠就因為飛機失事撞到了岱山上,化為了一具焦屍。

戴笠死亡前雖然受到了蔣介石的顧忌,但是他對蔣介石的作用卻是無法比擬的,所以蔣介石邊悲痛不已邊趁著這個機會對軍統進行了改制,軍統的權力及範圍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最終被蔣介石改制成了保密局,毛人鳳擔任局長。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在戴笠死後軍統會被改制成保密局的原因,軍統就是蔣介石養的一隻虎,在老虎小的時候還可以放心的驅使,當某一天這隻老虎強壯到能威脅到自己的性命時,這個時候蔣介石就開始對軍統產生了強烈的忌憚,軍統的改制、削權與戴笠的死沒有必要的聯繫,即便戴笠不死軍統也是會被蔣介石改制的,只不過戴笠的死讓蔣介石少了很多的顧忌與阻礙,對蔣介石來說是既喜又悲的一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