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圍觀群眾們,備好瓜子,今天咱們來聊聊梵高。

提起這位老哥,那絕對是一位很有故事的男同學。他是拍賣行的財神爺,作品的收藏價值妥妥地是扛把子級別,例如他的《加歇醫生》、《藍色鷲尾花》、《沒有鬍子的自畫像》分別以8250萬美元、5390萬美元、715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嗯,這些錢排起來能繞地球好幾圈。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加歇醫生》、《藍色鷲尾花》、《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可遺憾的是,梵高卻不能親眼看到自己打下的江山,畢竟這些追捧與榮光都屬於身後事。而他活著的時候,幾乎把各種大寫加粗的慘都集齊了:

被奇葩原生家庭搞瘋的小白菜、一生窮困潦倒的loser、精神病院的頭號釘子戶、手刃耳朵的自殘重度患者、法國南部的妓女之友、麥田裡舉槍自殺的絕望者……

在他所有的自畫像中,沒有一張笑臉。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自畫像

生前,這世界對他愛答不理;死後,他的出生地荷蘭和自殺地法國卻都爭著說梵高是自己國度的人,給他修漂亮的紀念館。

所謂諷刺和遺憾,大抵便是這般了吧。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梵高。他是狂躁的、憂鬱的、孤獨的、缺愛的、熾熱的、偏執的、天賦異稟的。無論他是哪一種樣子,一直以來,他都是世人心中那個“遙遠的”藝術家,他彷彿是星辰,是皓月,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與我等凡人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可坦白講,梵高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當你走近他的生平,你會在其中打撈出一份熟悉感,並發現他簡直就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位活在教科書與博物館中的老哥雖然和你隔著150年,可你們之間卻在冥冥之中存在著很多共性。擼完今天這篇文章,你就能自豪得拍著胸脯對別人說:“老子可是跟梵高有點兒關係的人!”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囚禁式社交”裡的孤獨症晚期患者

黃磊曾說:“多少人的恥辱感,是父母給的。”

關於這一點,梵高弱弱地舉起雙手,並流下了一把辛酸淚。常識告訴我們,天才總是孤立地降生,有著悲慘的命運。而梵高的不幸,是從孃胎就開始的。梵高出生前有個哥哥早早死去了,難以走出痛苦的父母決定用一種形式紀念那個死去的孩子:再生一個崽。

哎,很明顯,這兩口子腦子有坑。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和母親

於是乎,梵高從出生開始,就一直頂著“哥哥替代品”的標籤,他不但被取了和哥哥一樣的名字,還隔三差五地被母親拉去哥哥的墳墓前陪哭。

梵高不是沒有抗爭過,為了爭奪母愛,他畫了許多母親最愛的樺樹,可都被這位親媽以“不學無術”的名義撕毀扔掉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媽,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母親肖像畫

長此以往,梵高變得越來越古怪,也越來越孤僻,這直接導致了他這一生都學不會為人處世,以至於直到死前都沒有什麼朋友。梵高的一生,是把人生孤獨宣洩到極致的一生,他簡直就是“孤獨精本精”了。

當然,梵高的生命裡有過兩次溫暖的回憶,一個是他的弟弟提奧,一個是相處週期只有兩個月,睡在他隔壁的兄弟——高更。

梵高雖然爹不疼娘不愛,可和弟弟提奧的關係尤其好。按現在的話來說,梵高沒能力做“扶弟魔”,只能暗戳戳地當起了“啃弟族”。身為畫商的提奧不但每月給他寄生活費,還常年擔任知心老弟,開解梵高在來信中“隔壁咖啡館老闆娘剛剛給了我一個白眼,伐開心哭唧唧”等花式抱怨嘮叨。

沒錯,這些“告狀信”最後被編撰成書,賣得那叫一個火。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與弟弟的信件被編纂成集

梵高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畫畫機器,他一直渴望朋友,於是他租下一棟二層小樓,並取名“黃色小屋”,作為畫家交流的藝術家樂園,向周遭的年輕畫家們發著各種“求交友”的小廣告。結局很骨感,所有人都hin簡單hin粗暴地拒絕了他,只有高更傻呵呵地來參加梵高的“大趴體”。

成功打破交友荒的梵高,喜提人生中的第一個朋友,為了表達自己滔滔不絕的喜悅之情,他用濃烈的黃色畫了他最得意的一幅作品——《向日葵》,並掛在了高更的房間。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向日葵》

燃燒一般的花朵把旺盛的生命力表達的淋漓盡致,那黃黃火火恍恍惚惚的色調太過洗腦,以至於14年後高更還坦言:“我的腦殼裡裝的全是向日葵。”

兩個好友一起喝大酒吹牛逼,偶爾組團做點大保健,剩下所有的時間都湊在一塊兒畫畫,可他們的“蜜月期”還沒到兩個月,倆人就撕逼絕交了。究其原因,在於梵高性格和情商上的缺陷太過明顯,說白了就是直男主義,對於高更的作品總是指手畫腳並提出各種批評建議。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高更

眾所周知,搞藝術的人都很自負,對於作品有著強烈的護犢子情懷,梵高這種行為對於高更的傷害無外乎奪妻之恨、殺子之仇,於是兩人爭吵頻率越來越高。而梵高也不懂得如何道歉,處理冷戰的方式又極其怪異,高更曾回憶道:“那時候晚上我半夜醒來,總是看到梵高站在我的床前看著我一句話不說,然後轉身就走。”

不怪高更的心理陰影面積太大,畢竟誰碰見這種事都會嚇到神經衰弱。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阿爾的黃色小屋》

最後高更與梵高老死不相往來,唯一與梵高互粉的好友還特麼取關了,萬般崩潰下的梵高則做出了割掉耳朵的過激行為。

剩下的時光中,梵高一直都是獨自一人抱著畫板,在田埂裡畫陽光和草地,像個孤僻怪人一般過著餘生。

到了這個時代,孤獨也是最刺痛的一個詞彙。我們許多人都能找到和梵高相似的經歷,例如被原生家庭支配的性格缺失,始終找不到知己好友的孤單感。前段時間網絡上有個hot詞:“囚禁式社交”,意為都市人把自己束縛在兩點一線或三點一線的囚籠裡,不問世事,不諳社交,唯一表達出的善意就只有點贊,每天活得相當閉塞,如同將自己拋在一片孤島上。

孤獨嗎?當然。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割耳自畫像

我們得承認,也須得接受,也許人生的後半段時光依舊會延續孤獨,這是人生的宿命。可我們既然改變不了人生,卻可以與自我何解。也許現實給不了你靈魂的出口,但是藝術卻能種下一片宇宙的星空。例如梵高就用激情和色彩編織了全新的世界,他筆下的太陽、麥田、樹木和道路在發瘋般的扭曲,五彩斑斕的光線在它們的表面流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把一切都席捲了進去。那一刻,所有的焦慮與孤獨都變得渺小。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星空下的絲柏路》

梵高可以用畫畫治癒孤獨,你也可以,既然逃脫不了都市的枷鎖,那就在藝術的精神宿地裡盡情徜徉吧。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愛情對我打了烊”的鋼鐵直男

除了社交焦慮與社交障礙,梵高還展現了現代都市青年的另一圖鑑:“注孤生”。

曾幾何時,你開始醒悟原來童話裡都是騙人的,與愛情不期而遇的幾率越來越小。例如梵高,愛情就對他永久地打了烊。

愛情中不只有玫瑰和浪漫,還有屈辱感與刺痛感,例如三種愛情,就堪稱人生三大殺器:舔狗式的暗戀、不被世俗祝福的戀愛、被物質和麵包打倒的愛情。

可憐見兒的梵高,一不留神把這三種殺器集齊了。

1869年,16歲的梵高還是個懵懂處男,經人介紹到一家美術行當小職員,顏控黨的他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一眼,就成功一見鍾情,感慨自己遇到了全世界最美的菇涼。可那時的梵高堪稱屌絲本絲,他常年佝僂著背,長得也不咋地,還十分沉默不愛說話,而他也意識到自己的癩蛤蟆屬性,要追女神簡直是道阻且長。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暗戀的力量是偉大的,為了縮短與女神的距離,梵高開始奮發圖強了,他不但努力調整駝背,試著打理頭髮,還學會了不少幽默段子,專為找機會博美人一笑。

嘖嘖,這一幕像極了多少人青春時代暗戀男神女神時的樣子。

年輕的梵高一股腦地陷進了愛情的幻想,可最終卻被女神拒絕得分外徹底,他那青澀的處男心也終於碎成了一地雞毛。

1881年,28歲的梵高回家探親,見到了剛成為寡婦的表姐,表姐溫柔熱情又大方,讓從小缺乏母愛的梵高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他也終於再次動了心。但在19世紀的荷蘭,和表親結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禁忌,更別提這還是段姐弟戀,可梵高擰得很,為了愛情他決定不顧一切。

直男癌的梵高這次追愛時依舊很笨拙,他甚至在焦急下用煤油燈燒自己的手,只希望能夠見表姐一眼,結果當然是失敗的。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自畫像

當梵高對愛情失去信心時,他認識了妓女克里斯蒂娜,也許同是天涯淪落人,兩個需要安慰的人相愛了。她給他當模特,他給她畫畫像,她給他做飯洗衣,他給她一個家。梵高說,他掙夠每月150法郎就娶她,類似攢夠了首付就扯證。可這樣的二人依然逃不過“細節打敗愛情”那句鐵律,熱愛畫畫的梵高把收入都用來買顏料,為此克里斯蒂娜覺得梵高並不想為了二人的未來努力,於是他們天天干仗大吵。

最終這份愛情,被始終攢不到的150法郎打倒了。

梵高的感情經歷,也是許多人的感情經歷。年少時失敗的暗戀讓人一夜長大,成年時難得勇敢一次卻不被祝福,中年時所有的浪漫與諾言也被物質壓力磨平,三段情感讓男孩變成男人,亦窺見愛情與人生的真面目。

也許正是因為與梵高有著一樣的感悟,這個都市裡許多的人才寧願保持“自殺式單身”的狀態。我們相信愛情,但也相信愛情會死,它很重要,卻不是人生的全部。也許求而不得很痛苦,但這其實是人生的常態,與其將安全感與幸福感寄託在別人身上,不如多花點時間給自己,畢竟人這一生,陪伴自己最長的還是自己。

梵高失敗的三段愛情都是他的經歷,而這些心境也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成就了他的曠世之才。梵高在給弟弟的信中寫過一句這樣的話:“實際上我們穿越大地,我們只是經歷生活。”

生活也許帶給他秋葉般的凋零,可他卻用極端的藍、極端的黃,極端的純度去展現夏花般的絢爛。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星空》

眾生皆苦,所以要多填充一份色彩的生命力。與其原地糾結,不如走出來去仰望,你會在他的星空下讀到他對生命的熱愛,一份原始衝動以及純真透亮的心。看吧,人生本該恣意度過。

相比梵高的經歷,想必世人最為關注的還是他的作品。其實自古以來存在著太多的藝術大師,但梵高卻是最特別的那一個,因為他有著獨有的一份偏執。

陳丹青曾說:“梵高最吸引我的,是他的憨。”

在他那個時代,主流繪畫風格是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派,用短促明快的筆觸去再現“光與色彩”。身為畫畫小白的梵高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溫吞的畫面讓他覺得喘不過氣,冷靜客觀的色彩表現讓他看不到熱情。所以他要用流動的色彩與鮮明的個性去顛覆當時的審美觀念,用撲面而來的強烈色彩去訴說他的內心聲音。

他的畫面變得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正如一位英國評論家所說: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

梵高創造了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並把能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照亮這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

你呢,感受到光落在你臉上了嗎?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梵高《麥田》

梵高曾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這就是梵高作品帶給現代都市人群的彩蛋,那些惶恐不安的靈魂都因這百年後的相逢而變得沉靜灑脫。

這是藝術的魅力,也是文創的力量。

在這個車水馬龍的時代,我們需要精神上的引領,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斷追逐高調性的生活與文化。一個人的精深廣度比宇宙還要寬廣,在洞察世人的需求後,相信你能梵高的世界中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梵高:說來慚愧,我其實是一部行走的當代都市青年圖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