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一開始讀到韋莊的這首《思帝鄉》的時候,覺得詩中的女主人公天真爛漫,熱情大膽,勇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

可是這樣一見鍾情,飛蛾撲火的愛情真的可靠嗎?

如果遇上渣男,那麼這個女子不顧一切地付出,豈不是會釀成悲劇?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就像白居易一首詩中的女主人公,原本是爛漫無憂的閨中女子,卻因為所遇非人,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這首詩名為《井底引銀瓶》,全文如下: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

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

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

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

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這首詩在白居易的一眾作品中不算有名,甚至有些冷門,但是卻被改編成元雜劇,挽救了不少迷失少女。

白居易在詩的序言裡曾言“止淫奔也”

封建社會“聘為妻奔為妾”,“男女私奔”說的好聽點是追求自由和愛情,但卻為世俗、輿論所不容。

即使是今天仍然如此,白居易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女子私奔後為夫家、孃家所不容的悲劇下場,具有很強的警示意味,值得一讀再讀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詩歌開頭三句以“銀瓶”和“玉簪”起興,瓶沉簪折正是女子被拋棄後的真實寫照。

用繩子將沉到井底的瓶子拉上來,銀瓶快到井口,繩子卻斷裂了。

在石頭上磨玉做簪子,簪子快要做成的時候,卻突然從中間斷裂。

這沉井的銀瓶、斷裂的簪子,就像她和情人分別,是那樣的令人無可奈何。

都說“好事多磨”,若最後能夠長相廝守,對於女子來說,也許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可惜縱然她百般委曲求全,最後依然和心上人分別,這樣的悲痛令人傷感不已。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接下來的三句寫的是還未和情人相遇的閨中生活,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那時的她頭上的髮髻就像秋蟬之翼,雙眉如遠山婉轉別緻,人人都說她形容舉止美麗多姿。

她經常和婢女在後花園嬉戲玩鬧,多麼快活。

這幾句將小女兒的天真爛漫,美麗活潑寫到了極致,而當初的她有多快樂無憂,私奔後就有多屈辱痛苦,被拋棄後就有多淒涼悲慘。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接著的四句寫的是兩人的相遇和私奔。

那日她靠著短牆玩弄著梅花的枝椏,抬頭突然看見牆外騎著白馬立在垂楊邊上的他。

一個在牆頭,一個在馬上,遙遙相望,一眼萬年。

男子指著南邊的松柏樹,女子一看就就明白了他的心意,於是當天便與他私奔了。

在古代“松柏”象徵著愛情的忠貞,在《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和劉蘭芝合葬的墓旁種的就是松柏,“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而這女子也是天真大膽,想當初卓文君好歹是聽了一曲《鳳求凰》,才與司馬相如私奔,可是這女子僅僅憑著男子所謂的“松柏之心”就以身相許,這種缺乏瞭解的愛情也是造成她悲劇下場的原因之一吧。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接下來的三句寫的就是她到男子家中的所受的屈辱待遇。

她在男子家中侍奉公婆五六年,卻始終得不到認可。

他們認為“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私奔的女子連妾都不如,不僅不能參加家中的祭祀,就是她所生下的孩子也無法成為家族的繼承人。

想當初她也是好人家的女兒,如今卻淪落到這樣的境地,她的心中忿忿不平,卻又無可奈何。

終於她下定決心離開這個令她痛苦的地方,可是天大地大,她該何去何從?

家鄉的父母親人都還健在,可是她又有什麼面目回去見她們呢?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最後的她發出了“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的感慨。

只是因為當初的那一見鍾情,卻誤了她一生的幸福。

對於男子而言,他還能再娶妻,可是女子的一生就這樣葬送了。

想到這裡,她向世間的女子發出了痛徹心扉的警告“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她用自己一生悲慘的經歷告訴那些痴情小女兒,千萬不要將終身輕易許給她人。

全文到此結束,女子最後的結局到底如何,詩人並沒有交代。

封建社會,夫家不容,孃家回不了,她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白居易寫給女子的一首詩,“慎勿將身輕許人”,值得一讀再讀

後來這首詩被改變為元代的白樸改編成雜劇《牆頭馬上》,這是一個喜劇,故事的結局是裴少俊進士及第高中狀元,帶著父母孩子接回李千金,夫妻團圓。

可是這樣的結局別說是古代,就是如今也是不太可能的。

白居易的這首詩結局雖然很悲,卻很符合實際,警醒了很多女子,值得一讀再讀。

不知你是否贊成白居易“慎勿將身輕許人”的觀點呢?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