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2019年如今過了一大半,如今學生娃門迷戀手機的樣子,還頗有阿青當年迷戀電視劇的風采呢,作為曾經的電視迷,我想和我一般大的青海的80後們,都應該看過《西遊記》和《封神榜》吧,當然不是中美合拍的那種嘍,那好,我問問你們,人厲害還是神厲害?

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事實上,阿青認為,人還是比神厲害那麼一丟丟!

道理很簡單,在厲害的神仙都是人封的嘛,神話故事是人編的,廟宇是人蓋的,連給神仙們燒的香,都是人制作的。其實所謂的神啊,都是基於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青海湖自然也有海神。阿青今天就聊聊,歷史上針對青海湖的“祭海”是怎麼一回事!

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從歷史上來說,青海湖的“祭海”活動始於民間,每年四月八左右,百姓們都要到青海湖,求神仙保佑他們能風調雨順,幸福安康。時間一長呢,這一傳統習俗逐漸延續下來。逐漸成為官方的活動,而歷史上官方的“祭海”活動,除了大規模的儀式之外,古代皇帝還喜歡給海神“賜名”。

  • 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曾賜封西海之神為“廣潤公”。
  • 後來北宋的宋仁宗又加封為“通聖廣潤公”。
  • 雍正帝在1726年(清雍正四年)三月,正式封青海水神為“靈顯宣威青海神”。
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出於對大自然的崇拜,關於青海湖的傳說,也是有很多的版本。

關於青海湖祭海有關的傳說和故事,阿青就不在這裡贅述了,百度一下,忽略前排莆田的廣告,你就知道了,不過有歷史記載的,還是這個可信度比較高:

清雍正二年,四川提督嶽鍾琪在青海作戰,有次迫擊敵軍一天一夜,人馬乾渴,但找不到水。嶽鍾琪便禱告西海神,請求賜水,然後令軍士在沙漠中往下挖,不意真的挖出了清水。嶽認為這是“青海神顯靈”,於是上奏朝廷,要求封神例祭。雍正帝恩准,並在湖邊立碑,並築碑亭,派官員祭祀。

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對於祭海的日期,本來是沒有固定時間的,結果雍正皇帝一拍板,正式規定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祭海並會盟,主持者為欽差大臣,青海蒙古諸王公一律參加。名為祭海,實則是朝廷頒佈本年度的一些政策和規劃,後來又有環海藏族千百戶也參加,儀式搞的很隆重,祭祀地點在湖東。

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明文規定一出來,就顯得有點形式主義了,不過也算有利有弊吧,當時祭海的儀式是:欽差大臣主祭,蒙古王公陪祭,供奉三牲、香燭、帛等,上香,誦讀祭文,行三跪九叩禮,

其中有個“搶宴”的習俗很有意思。

主祭完畢,蒙古王公們爭著割獻祭的牛羊肉,把這一儀式叫“搶宴”。然後,他們一起東去湟源東科爾寺會盟,宣讀皇帝詔令,處理部落間糾紛,安排來年有關事宜。在那裡,欽差大臣代表皇帝擺宴招待蒙古王公,所以叫“賜宴”。

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民國26年青海東科寺,祭海會盟照片

這樣的習俗,一週到民國的時候還有呢,由國民政府官員主持,會集蒙藏王公祭海。青海湖主祭官員先後有宋子文、朱紹良、馬步芳等人呢。

歷史總是過得很快,一些習俗也就慢慢淡了,10年前,青海省海北申報的青海湖祭海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年後,你在這裡看阿青寫下的這段文字,在過10年,我們還會記得青海人的“祭海”習俗嗎?

青海湖的“祭海”活動,連古代皇帝都很重視,還給海神“賜名”

我想不管過多久,無論山神海神的是否存在,大自然,始終是需要我們去敬畏的!(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