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在南陽市民主街,坐落著一座高宅深院,明清時期,它是南陽府衙響噹噹的官住機構,整個南陽府也只有這條街可以經常看到戴著”烏紗帽“的官員,然而這條街當時並不叫民主街,而稱之為”察院街“,民主街也是在1925年之後,人們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的名字。今天再次從所謂的“察院街”經過,只想看到它過去的舊影,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但是這裡現在經過擴大規模,搖身變成了河南省南陽經濟貿易學校。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南陽察院,是明清時期朝廷及省府派駐地方的監察機構,清初,曾改察院為分守道署,後來改為南陽試院,康熙年間及以後,有上級官員來南陽多以此處為行臺。當年清廷的欽差大臣、巡察御史等高級官員到了南陽之後都住在察院,其性質就像現在的招待所。因為來此下榻的都是高官,吃喝招待都很高檔,什麼六指餃子、謝頂大果子、楊老四胡辣湯、長春軒滷肉、復興昌醬菜等深討高官所愛,久而久之,這條街就變馬了名副其實的“察院街”,演繹和留存著老南陽最為精彩的美食傳奇。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當時的所謂欽差大臣、巡察御史等高官,到了南陽以後,一般都住在察院,它們來這裡幹什麼的?當然是巡察公幹,看一看南陽的地方工作開展的怎麼樣?老百姓有什麼民情?農業經濟情況景氣麼?等等。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抓教育,因為每隔一年在這裡都要舉辦一次秀才考試,南陽府二州十三縣的考生都集中到這裡,先預習後考試。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所史料記載,南陽察院最早建於元代,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知府朱璘創建南陽書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知府任愷重建。南陽書院初創時,大堂名“經正堂”,二堂為講堂,東西齋房名存誠、主敬,門廡庖湢皆備,主講人襄城李來章,學者有500餘人。主要講《四書五經》《史記》《漢書》等。到了清朝,書院改察院,察院改道署,道署改試院,到了民國又改宛南中學,抗戰時改為“河南省立戰區中學”,解放後變為南陽軍分區、南陽房產處招待所。20世紀80年代初期,這裡又變成南陽財經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南陽地區商業學校,現更名為南陽經濟貿易學校。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現在走進南陽經濟貿易學校校園,察院被擠在校院的東北角,只留三座青磚灰瓦的古老建築,周圍全是一式的現代化教學樓。雖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察院的輝煌早已不覆存在,除了幾棵鬱鬱蔥蔥的梧桐樹,綠蔭鋪滿整個院落,剩下的就是那些曾經為高級官員居住的小單間,一張張紅漆綠皮剝落,現在成為學校的圖書館、教材室和閱覽室。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這張圓形的院門,是官員們進出的必經之處,古色古香,雖然經過新式學校的粉飾刷新,其形狀還是保留了舊式建築的格局。透過院門,可以看到裡面那一排排古舊房屋,矮矮的,似是經歷了百年的風雨滄桑。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南陽察院曾主掌知府一級的監察、彈劾及建議,厚重的老式門板,雕花廊簷以及格子窗欞見證著明清官衙的莊嚴。南陽察院街,正是因為這些高高在上的官員的蒞臨,才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一時間,這條老街飯館酒肆林立,車馬喧囂,各種南陽名吃聚攏而來,形成了老南陽的“察院街八絕”,逛南陽府,只逛繁華蓋世的察院街,南陽小城,百年盛景可見一斑。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但是,光陰如梭,察院經過改朝換代,正漸漸失去原有的光彩。這些保留下來的年久失修的古老建築,經歷了風雨的洗禮,牆瓦開始脫落,屋頂裂縫。每年夏季雨水沖刷,室內漏雨積水,居住在這裡的老人們,不得不自己動手,自行修繕,有的用塑料布包住頂棚,有的一年四季在老屋的周圍種上青藤。歲月如歌,只有這些無聲的生命,靜靜地記錄著那些難以忘懷的歷史。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從察院,到試院,再到書院、民國中學,乃至現在的經貿學校,在人們的印象中,南陽察院都似與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記憶。很多曾經在察院戰鬥過的老一輩人,都對民主街50號這所建築發生著不可磨滅的記憶。不能忘懷的是那些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曾經在這裡戰鬥和生活過的英雄人物,也在冥冥之中關心和記憶著察院的歷史,其中有不少人晚年還來南陽祭拜,尋訪英雄足跡。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作為歷史的書寫者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察院在用它古老的建築魅力詮釋著一段光陰,留下一段曾經的輝煌歷史,教育子孫後代不要輕易忘記它的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開始時都是新的,會被人不霄一顧,之後才會漸漸地變老。也只有老了,時間才會記起那些奮鬥過的足跡,那些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日子。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從這些厚重的古牆,光滑的屋簷,還有複雜的雕飾上,可以想象,察院不是一般的階層所擁有,也不是普通人所能建築。我們今天創新居住的高樓大廈,是歷史的進步,是建築界的昇華。但是在百餘年前,察院以這樣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也是一創新,為人們所景仰!請不要忘記歷史,歷史一直留下人們最智慧的足跡!

南陽察院:風雨百年,誰曾記得你往日的輝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