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圈有三不借三不問三不準的原則,你知道嗎?

戶外運動追求的是一種單純的輕鬆和快樂,遠離市區的喧囂和塵世俗事的纏繞,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興趣愛好相同的驢友之所以能聚在一起,最終靠的還是人品,逐漸形成了圈內的“三不借”“三不問”“三不準”原則。戶外提倡的是追求自我,是放鬆身心,是不干涉他人的一種活動,自覺遵守規則 ,不斷髮展壯大這個朋友圈!

驢圈裡的三不借

1、驢圈裡的“水不借”

戶外活動中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何種地步,電影、小說裡常常有所闡述:那口渴的表情,那乾裂的嘴唇,那傳遞著誰也捨不得喝的一壺水,那危急時刻像甘露般珍貴的一口水。

因為重要,因此一般情況下,每一位老驢都會根據路程來控制自己水壺的水量,永遠不讓自己的水壺斷水。而菜驢(新驢)就缺少經驗了,有的竟然敢不帶水壺就上路,有的上路沒喘氣多久就猛灌水,有的乾脆自己的喝完了就向別人討水喝:“大哥,水借我喝一口…”。

借水不是不衛生一方面的事情,除你的口水我不想品嚐外,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深山老林裡是買不到礦泉水的!礦泉水的水瓶經不起開水燙,到營地時是需要補給開水的,一燙就癟,很不好用。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都會帶上自己的專業水壺(硬塑、鋁製或不鏽鋼水壺),並非常注意自控自己水壺內的水量,很少會缺水斷水!

2、驢圈裡的“光不借”

戶外活動中的光源包括:手電、頭燈、蠟燭、火柴、化學熱力帶和罐裝點熱器等,這些都是消耗品。除公用裝備外,一般情況下是不外借的。菜驢就缺少經驗了,白天覺得手電多餘,夜晚一來事就向別人借:“大哥,我急死了急死了,手電快借我用一下……” 。

為減少戶外出行的負重,通常下出行自備的物品只是滿足個人使用,消耗完了野外是買不到電的,有人說“買不到電就充電嘛。”去你的大頭鬼吧,插到你的鼻孔裡去充電哦!

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務必要帶上自己的專業光源(手電、頭燈、電池),而且開關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無意打開。

3、驢圈裡的“睡袋不借”

睡袋不借。不是有老驢笑說嘛:過去我是書不外借、老婆不外借,現在我鄭重加一條,睡袋不外借。問他為什麼?他說:非常不衛生。是啊,暴走一天了,常常沒有水擦一擦身子、洗一洗腳,就得鑽進睡袋裡挺屍了,自己的汗臭體臭腳臭就算了,別人的那還了得?而菜驢就缺少經驗了,覺得買個睡袋划不來,就向別人借:“大哥,我是小麗,明天我去野營,睡袋借我用一下……”。

睡袋一旦借出還能還其本來面目嗎?還給我時多了臭氣不會好,燻得我老作惡夢!多了香氣也不好呀,燻得我老做邪夢!再說了,誰知道你那臭體、香體的有什麼傳染病、皮膚病、艾艾病,那的確是非常不衛生的。

所以,每一位驢友出行時,務必要帶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帶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種雙面絨睡袋也行,這樣把別人的被褥、大衣壓在上面,別人也就不生悶氣了。

戶外 “三不問”

1、不問年齡和工作

年齡在現實裡,普遍會當“隱私”看待,並且諱言年老。西方的白領麗人們更講究這一點。為生而作,工作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職業的好與壞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於的位置,在不熟悉下問的過多,你或他人有時會感到很尷尬。

2、不問收入和住址

收入實際上與個人的能力相關,事關個人臉面。交談時一旦涉及這些問題,便會讓交談人沒有平等與尊嚴可言。家庭住址被現代人看作是個人穩私是個人領地,故,對不熟悉的人是不會公開的,即便是私宅的電話號碼,也通常情況下不會對外界公開。

3、不問婚姻和健康

談論婚戀問題,在現代人看來不僅會誤認為無聊,而且還有可能被視為成心令人難堪,或是對交談對象進行“性騷 擾”。健康問題,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均為其立足於社會的重要“資本”,所以輕易不會將其實情告之於人。別人都不願告訴你了,你還要問什麼?

戶外“三不準”

1不準在沒有經過驢友同意的情況下,突然到驢友家中打擾他的正常生活。

2不準找驢友借錢借物。

3不準隨便公開驢友的電話和家庭住址以及個人隱私(當然在驢友的允許下也就另當別論)。

驢友圈有三不借三不問三不準的原則,你知道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