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悟性:決定升遷快慢的核心祕密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在我的幹部朋友裡面,有幾個年輕點的提拔得比較快,他們受到命運的格外垂青,都有一個共同點:悟性較高。

悟性高,常常能讓人脫穎而出。同是幹事,有的吃虧,有的能夠事半功倍,關鍵是有沒有對上領導的路。因此,任何事在幹之前,必須悟得上級的意圖,誰把領導的思想付諸行動,提供了範例,誰的工作也就在面上具有了指導意義。

官場悟性:決定升遷快慢的核心秘密

悟性高的便利

悟性也常讓這種人,獲得“德性好”的美名。有的人喜歡當面吹捧,顯示上級的威勢,可大多當事人失掉了氣節,也讓受捧者的英名貶值。悟性高的不這樣,不在面前張揚,卻默默地擴大領導的影響,把其一言一行往功德無量處闡釋,真正夯實群眾基礎。

悟性高還體現在協調上的勝勢,細微處的善解人意。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領導辦公室談話,來了客人如何安排,悟性可見一斑。來的是其同級、領導,或者是異性,得知趣告辭,他們的事不是能摻和的。而來的人如果不受歡迎,得留下來,讓來人感到你們有事,不能打擾,無形中幫領導推卻了麻煩,甚至唱唱雙簧,將來人打發了事。

有時,來的人一般化或是圈中人,知道聽聽無所謂,也必須客氣迴避,千萬別自我抬舉,這時領導會說:“急什麼,沒什麼聽不得的。”領導體現了氣量和關愛,你也體現了分量。

悟性高的人,還會成為給領導撐門面的人。領導下去檢查工作,會帶他去,座談會上也讓他亮相。他們逐漸由走進視野到走入領導的圈子,由工作圈子又到生活圈子,交往的頻率越來越高。這就形成良性循環,他們耳濡目染,會得到更多的啟示,悟性更高。

先是一點即通

領導不點,不是水平;點得太多,也就沒了餘味,也沒耐心。這時領導會誇:“有悟性。”說此話時,領導也有種自得,發現悟性也是一種品位,一種享受。你得馬上回話:“還需要點化。”該知足了,領導這話說出來不容易,這是一種對成熟的嘉許,對前景的暗示。

後是不點即通

這才能進入領導信任的層面,搞行政工作,要的是順暢、和諧,很多時候需要心領神會,心照不宣,說穿了誰都尷尬。某次,領導身邊的朋友,透露一個重要的人事信息,叫我大吃一驚,這人一向嚴謹,難道不怕洩密?他笑了笑:“領導告訴時,秘密已經洩了。”那笑意味深長,有些秘密嘴裡說不能洩,也許真意並非如此。

以人事而言,思想不統一時,必要的輿論,可以讓人看清風向,而於提拔的當事人而言,又知道了真正是誰幫的忙,洩之利大於弊,只是一般人,悟不得這麼深。這還不算什麼,還有許多麻煩事不便啟齒,能辦好,又讓領導有退路,這種放心是真正踏實的放心。

點也不好,不點也好,都還是停留在簡單的上下級關係。再發展下去,有悟得深的,不光領會,還能給領導當參謀,成為知音,共同品析一些從政的妙法,這時的情感會更進一步,更多的是欣賞、歎服,這種感情是由衷的、健康的、高尚的,領導會排除一切困難重用這種人,否則,認為是一種罪過,浪費了人才。

官場上要悟到這種程度,需要相當的努力,有一個朋友在這方面,簡直有點痴迷,每次見面,總是問:“有什麼情況沒有?”一答沒有,他又追問:“瞞啥,我請客。”這樣讓我們佔了許多便宜。

有悟性的人,領先一步必成事實,至於能走多遠,還在於更多的悟了。悟到了,並不一定說。並不一定做,假裝糊塗。鄭板橋“難得糊塗”,有人看到的是消極抗爭,更有人看到的是一種官場學問。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如果不詮釋“雞肋”的口令,自然不會得到那樣的下場。

聰明到領導前頭去,你的悟性會報廢,領導往往反其道而用之,給你個灰頭灰臉。所以,怎麼悟法,要先求自我保護,再求進取。這一點很難,悟到了不說很辛苦,總想炫耀小聰明,即使忍住了,又容易頹廢,好像世人皆醉唯我獨醒。

不該悟的別去悟

悟性最高的境界,是不該悟的不去悟。曾國藩在同治五年寫給曾紀澤、曾紀鴻的信中勸諭:澤兒天資聰穎,但嫌過於玲瓏剔透,宜從渾字上用些工夫。這“渾”字意蘊深長,為人做官都值得玩味,全面理解就不說了,但其間必含有粗放之意。假裝糊塗,還沒真糊塗好。

別太辛苦了,生活中到處是題目,畢竟要留一些去思考去解答。嘗試著為別人的聰明而快樂,那是一種聰明的快樂、輕鬆,可以毫無顧忌,而且是一種無私,還能快樂出一種美好的德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