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鏡頭一: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晚圖裡琛陪同康熙行走,撞上太子和康熙妃子春華幽會,還有一個放風的太監正在打盹。當這個太監發現皇帝一行人的時候,企圖發聲提醒太子,被圖裡琛失手打死;

鏡頭二:在查辦諾敏時,為了給田文靜爭取時間,已經成為欽差大臣的圖裡琛故意拖延諾敏等人,諾敏一怒之下讓府內官兵起事、抓捕圖裡琛,圖裡琛解開衣服露出渾身刀疤,聲色俱厲,才嚇退了一眾官兵;

鏡頭三:八皇子將一位太子屬下寫的供狀交給康熙後,康熙為保太子周全,密令圖裡琛親自將這名官員押解到寧古塔;

......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你看,圖裡琛忙不忙,押解犯人有他,打死太監有他,甚至還能以欽差身份去和朝廷重臣叫板,仔細想想,他也無非是一個侍衛而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權利呢?其實,圖裡琛只是一個特例,能在康熙、雍正兩朝得寵,除了張廷玉,也就他了,這是萬分之一的幾率。當然,今天的重點不是圖裡琛,而是以圖裡琛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一下清朝的侍衛制度

要求

大清的侍衛制度追溯起來要前推至努爾哈赤時期。努爾哈赤為了籠絡人心,會將很多部族首領的後人任命為近侍、親兵、扈從、侍衛等人,而他當時的侍衛陣容也十分強大,像額亦都,19歲就成為他的侍衛;扈爾漢,13歲起就是努爾哈赤養大的,長大後就成為努爾哈赤的侍衛,後來只要努爾哈赤出征,前鋒也都是扈爾漢;還有蘇拜、博爾晉等人,都是當時的佼佼者。額亦都和扈爾漢成為後來參政的“五大臣”;皇太極時期也湧現出不少著名侍衛,像喀蘭圖、沙爾布等都是顯赫一時。

從努爾哈赤到大清滅亡,對於侍衛的要求就一點,那就是忠心,主子指哪你打哪,圖裡琛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選拔

整體來說,在順治帝之前,雖然有侍衛的存在,但還未形成規模,也沒有統一的制度進行約束;定都北京之後,出於守衛紫禁城的需要,侍衛的數量開始大增,為了便於管理,侍衛制度才被推出、並逐步健全,而侍衛也開始有了明確的等級劃分:設領侍衛大臣六人,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各兩人,內大臣六人,無定員!這是官員的劃分,侍衛又分為四等:

一等侍衛,正三品,60人,上三旗各20人;

二等侍衛,正四品,150人,上三旗各50人;

三等侍衛,正五品,270人,上三旗各90人;

四等侍衛,從五品,沒有定額;

藍翎侍衛,正六品,90人,上三旗各30人;

(記載於《清史稿 ·職官志》)

除此之外,還有親軍校、署親軍校等隨侍衛行走;其中以御前侍衛、御前行走、乾清門行走最為顯赫,這幾個職務對侍衛的誘惑一點也不亞於科舉對士子們的誘惑。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康熙十九年,在漢文化的衝擊下,康熙皇帝為了延續滿洲騎射的傳統,定武進士嫻騎射者為侍衛,附於滿洲上三旗;雍正四年,以武進士一甲一名為授一等侍衛,二、三名授二等侍衛,二甲選三等,三甲選藍翎。可見,清朝的科舉制度和侍衛制度還是有些共同點的,士子們中進士可以入朝為官,叫做“翰林”;習武者中進士也可以入朝為官被譽為“侍衛”,兩者的選拔程序幾乎是一樣的,萬中挑一,文人的嘴皮子有多厲害,侍衛的拳腳就有多厲害,“大內高手”可一點都不是蓋的。而且一旦成為“武狀元”,就會列入上三旗,這是“文狀元”都沒有的待遇,也是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唯一方法,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習武之風比較盛行的原因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職責

侍衛因等級不同,所承擔的職責也會不同。以《雍正王朝》為例,有的侍衛永遠就是站崗守護,而皇帝身邊的侍衛卻在政務的實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像圖裡琛,簡直就是全才,可以押解犯人,還可以以“欽差”身份外出為皇帝辦事,甚至還可以為皇帝執行一些秘密的特殊任務。

在古代,皇帝的恩寵那可是無上的榮耀,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侍衛在向皇帝盡忠時也絕對不會含糊,而他們的職責範圍幾乎覆蓋了所有方面:

一,守衛

侍衛的天職就是守衛,要麼守衛紫禁城,要麼守衛皇帝,保障皇宮、皇帝安全就是他們的第一要務;

二:傳旨

有人說“不是有太監”嗎?其實,太監傳旨只是輔助,侍衛才是主導。就像《雍正帝國》裡,康熙總是“李德全,傳旨”,然後李德全就扯開公鴨嗓開始吼叫。不是這樣的,皇帝讓太監傳旨,是讓他們傳到南書房,由大學士們擬旨後交給侍衛去傳(諭旨除外)

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師地震,康熙命令大學士以下、副都御使以上官員齊聚左翼門,讓一等侍衛費耀色、郎坦、對親三人傳旨,隨後他們還宣讀了康熙指責當時官員徇私舞弊的幾道聖旨。可能有人說這是大事,侍衛去傳比較嚴肅,那再來看看小事,同樣康熙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因身體不適讓通知內閣將奏摺送至索額圖那,傳旨的都是三等侍衛爾格和敦柱(《東華錄》),如果平時都是太監傳旨,那這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皇帝出巡也是侍衛傳旨,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南巡至杭州,讓幾個意大利傳教士覲見,傳旨的也是侍衛;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三:奏事

清朝有個部門叫“奏事處”,專門負責轉送奏摺的,內用太監,外用侍衛,而且還規定,任何官員都不得和太監談話,轉送奏摺的事就是由太監和侍衛共同完成;

除此之外,有一定身份的侍衛還可以轉奏,就像《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中記載,雍正五年,當時逮捕曹家的奏摺就是經多位官員之手,最後交由一等侍衛納蘇圖轉奏;

到乾隆帝時,出了個和珅,控制了軍機處,奏摺多被和珅攔下,所以,不少官員為了讓乾隆看到摺子,不得不給和珅“孝敬錢”。嘉慶扳倒和珅後就迅速扭轉這個局面,利用侍衛牢固地控制著奏事處,連《南京條約》簽訂的奏摺也是由侍衛鹹齡遞呈

四:出使

侍衛的職責並不限於“傳旨”這樣的小跑腿,有時甚至會以“使者”的身份外出,這也充分說明皇帝對侍衛的信任:

皇太極時,天聰二年對蒙古作戰,因科爾沁部未到,皇太極下令侍衛前往斥責;

順治元年,多爾袞拿下北京後,順治派來送聖旨的也是侍衛巴泰賚;

順治六年,攝政王多爾袞以侍衛撒爾岱出使朝鮮,冊封朝鮮的世子和王妃;

康熙十二年,康熙派一等侍衛吳丹、塞扈裡到雲南賞賜吳三桂御用貂帽;派一等侍衛古德、二等侍衛米哈納到廣東為尚可喜賜封;

康熙二十八年,去簽訂《尼布楚條約》的全權代表是領侍衛大臣索額圖,副使也是侍衛出身的佟國綱;

由此可見,侍衛在政事的處理上也承擔了不少重任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五:征戰

努爾哈赤時期的幾個侍衛都是能征善戰之人,額亦都不但曾率軍攻破九部聯軍,在撫順戰役中更是擊敗杜松部;而另一位侍衛楊古利,因為作戰勇猛,努爾哈赤把女兒都嫁給他;

皇太極時期額亦都之子伊爾登,也是侍衛出身,後任議政大臣兼內大臣,但是,在松山戰役時,自帶一部伏擊明軍,取得大勝;

順治時期的侍衛瑪拉,以三等侍衛的身份帶兵攻打舟山,在泉州打敗鄭成功部;另外一位侍衛大臣愛星阿被任命為定西將軍,在順治去世時依然征戰於邊境,最終迫使緬甸交出桂王,氣死了李定國;

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更是讓無數侍衛揚名立萬,任命侍衛內大臣阿米達為揚威將軍,侍衛坤巴圖魯為振威將軍;平定葛爾丹時,任命侍衛大臣費揚古為安北將軍,任命侍衛大臣馬斯喀為昭武將軍,任命傅爾丹為振武將軍。在戰亂時期的將領任命中,康熙總是以親王抑制將帥,又以侍衛制約親王;

雍正時期為了監控年羹堯,雍正帝更是直接任命一名侍衛前去年羹堯營中效力,結果,年羹堯什麼事都不讓他參與,最後這也成為年羹堯的一條罪狀;

乾隆時期最出名的人物福康安也是一等侍衛出身;乾隆三十九年鎮壓王倫的起義中,乾隆直接派出了侍衛親軍,結果,損失慘重,前後共有近400餘名侍衛死於戰事,其中一、二品侍衛人數達到30餘人(記載於《聖武記》39卷)

也不得不服當時的侍衛,下馬鎮皇宮,上馬定江山!!!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六:秘密任務

這主要表現在處置人犯和官員上

康熙剷除鰲拜就是最好的例子;乾隆去世時,和珅還是權傾一時,可嘉慶就是憑侍衛就將他拿下;

乾隆十三年,大學士納親督師金川、貽誤戰機,乾隆命侍衛鄂實前往賜死;二十二年雲貴總督恆文也是被侍衛三泰宣諭賜自盡;

當然,還包括開頭康熙密令圖裡琛將人犯押解到寧古塔;雍正帝時除了“粘杆處”,雍正還經常派侍衛對官員進行嚴密監視;

這些都是侍衛的一種特殊使命

​待遇

侍衛的職責範圍實在太廣,幾乎覆蓋所有領域,也正是由於侍衛的重要性,所以,侍衛在朝廷的地位也十分尊崇,在廟堂和日常都有體現:

康熙朝起居注官,常把侍衛列在大學士之上;到了乾隆朝二年更是規定:“大學士入殿坐領侍衛內大臣之上,協辦大學士事務尚書在領侍衛內大臣之下”(《嘯亭雜錄》卷2),侍衛的地位可見一斑。

至於侍衛的待遇,也十分優厚。《東華錄》中記載:

上三旗內班侍衛,每人日給飯銀二兩、月有馬乾制錢,奉差有幫貼銀。節日、巡幸、校獵多有賞賜。

看看,當時侍衛都已經有加班補助、伙食補助和獎金了,而且每天都是二兩銀子。當時二兩銀子什麼概念?平常人家有5兩銀子就可以解決一個月的溫飽,而且人家的二兩還是每天哦,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然而,很多侍衛並不滿足於此,利用可以接近皇帝的機會大肆斂財,索賄、受賄時有發生,這為歷朝所痛斥,但是依然難以杜絕

當然,咱們能點到名的這些人都是侍衛中“幸運兒”的代表,是極少數的存在,大多數侍衛可能會默默無名一輩子,《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記載,有三等侍衛海存,當差22年,方有機會補放為驍騎參領。

從《雍正王朝》圖裡琛為切入點,淺析清朝的侍衛制度

尾話

從努爾哈赤到乾隆,侍衛有一個明顯的演變——日漸衰退,這就像大清的國運一樣,一代不如一代。努爾哈赤時期,隨便拉出個侍衛就能統兵出戰、大殺四方,可到了乾隆年間,由於天下太平,侍衛們也不再進取,開始走上腐化之路;因為侍衛都是上三旗出身,這種出身在大清等於生來就有了一個“鐵飯碗”,長期的安逸必定會抹去他們的鋒芒,這和八旗軍的墮落幾乎一模一樣。

清代侍衛制度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宦官制度,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迎合當權者的產物,更多的是為皇帝服務,但是宏觀來說,侍衛制度的存在也為維護政局的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