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小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馮太后經歷了什麼?她對北魏有何影響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不缺乏垂簾聽政的女政治家,秦惠文王之妾宣太后,戰國趙惠文王之妻趙太后,漢高祖皇后呂雉,更有稱帝登基的武則天......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卻是一個從一介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的奇女子,她就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馮太后。

從小小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馮太后經歷了什麼?她對北魏有何影響

皇族後裔,國亡為奴

馮太后,五胡十六國時期北燕皇族後裔,北燕最後一任皇帝昭成皇帝馮弘孫女。當時馮弘所統治的北燕被太武帝拓跋燾所統治的北魏打敗,434年,馮弘求和北魏不成後,一部分馮氏子孫跟著馮弘去了高句麗後被高句麗全部殺掉。馮弘的另外幾個兒子各奔東西,其中有一個兒子投降北魏成為名門,馮弘的這個兒子就是馮太后的父親馮朗。

歸順北魏的馮朗,官至遼西郡公,馮朗的妻子王氏,跟隨馮朗來到北魏後,438年,生兒子馮熙,441年,生女兒馮氏,即後來的馮太后。馮氏出生不久,北魏認為馮朗有罪,竟將其誅殺,馮氏也因此沒入北魏宮廷為婢。縱觀歷史,但凡這種入宮為婢後又一步登天的奇人,大多是皇帝看其貌若天仙而封嬪封妃,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腦瓜子夠使喚。馮氏的宮升職記也大致如此。只不過她還有當時在宮中是昭儀的姑姑——馮昭儀。馮昭儀是馮弘的女兒,也就是馮太后的親姑姑,434年北燕被北魏打敗後,她便被父親馮弘送到北魏皇宮中求和,被當時北魏皇帝拓跋燾封為左昭儀。這個昭儀在當時後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所以入宮為奴的馮氏有姑姑的關照,日子也過得不錯。姑姑像慈母般的照顧她,教她學問識字,所以,從小在宮中長大的馮氏,對宮中的禮儀和宮廷內部形式及政治態度都有很深的理解,這也為她後來執掌北魏數年而打下根基。

452年,逐漸長大的馮氏因才貌出眾,又懂宮中禮儀,被當時剛剛繼位的13歲的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年)冊封為貴人,此時的馮氏也只有12歲。

從小小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馮太后經歷了什麼?她對北魏有何影響

才貌出色封后,帝后夫妻恩愛

馮氏和文成帝的感情很好,她一直陪伴在文成帝的身邊,將文成帝的生活照顧得很好。文成帝很有作為,知人善用,一改往日少數民族政權排斥漢人的做法,只要是有才有德之人,他都不拘一格啟用,所以文成帝在位期間有大量的漢人被朝廷委以重任,馮氏對丈夫很是欽佩和崇拜。

從小小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馮太后經歷了什麼?她對北魏有何影響

456年初,文成帝將他寵愛的馮氏冊封為皇后,這一年,文成帝17歲,馮氏16歲。瞭解北魏歷史的人,都有看過,北魏立後有個規矩,"魏人立後,皆鑄像以卜之。""已成者為吉",也就是說北魏皇帝立後,只有能鑄造金人成功的人才可以被立為皇后,這可能與鮮卑族舊俗有關吧。馮氏從小生活在宮中,鑄造金人屬手藝活,她應該是研究過,所以一次成功,被立為皇后。

成為後宮之主的馮氏,把後宮打理的很好,從來沒有讓文成帝為後宮之事煩憂。每每文成帝從外征戰歸來,馮氏都會讓文成帝感覺到家的溫暖。

456年二月,也就是馮氏被冊封為皇后的第二個月,文成帝的妃子李氏所生的皇子,3歲的拓跋弘(即後來的獻文帝)被立為太子,拓跋弘生母李氏也因"子貴母死"而被賜死。自然,撫養太子的人物就落到了馮氏身上。雖說不是他的親生兒子,但馮氏對他視如已出,非常疼愛。這使得文成帝對她更加寵愛。

帝后陰陽相隔,馮氏一度臨朝

馮氏在後宮做了將近10年的皇后,夫妻恩愛,兒子建康,她很幸福。可是,465年,年僅26歲的文成帝病逝了。喪夫之哀,令馮後痛不欲生。在焚燒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時,馮氏竟然撲向了熊熊大火,幸虧周圍人反應快,將其拉出大火。當馮氏醒來之後,就跟換了一個人一樣,或許在她撲向大火時,她的心已經跟文成帝死過一次了。她明白,皇帝年幼,這泱泱大國的擔子得她來扛。

從小小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馮太后經歷了什麼?她對北魏有何影響

獻文帝拓跋弘繼位後,馮氏被尊為太后,由於獻文帝從小在馮太后身邊長大,所以起初兩個人的關係很好。面對權臣乙渾的欺凌,馮太后一度臨朝,恩威並施,很快就將乙渾等人一網打盡。馮太后這次臨朝聽政,前後僅有十八個月的時間。她憑藉多年宮中生活的閱歷和非凡的膽識,穩定了北魏動盪的政局。

從小小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馮太后經歷了什麼?她對北魏有何影響

殺子掌權,二度臨朝

467年,獻文帝之妃李氏誕下一名皇子(即孝文帝拓跋宏),27歲的馮太后喜得皇孫,於是她決定歸還朝政,專心撫養皇孫。此時,獻文帝拓跋弘14歲,親政後的他,就來了個大換血,凡是太后所親近的人全部換掉,更嚴重的是,他還殺掉了太后的一名很受寵的男寵——李奕。這使得馮太后對當朝天子很不滿意。她逼迫拓跋弘禪位給拓跋宏,就這樣,拓跋弘於471年禪位給年僅5歲的兒子拓跋宏,自己退居為太上皇。

雖為太上皇,但朝政大權依然掌握在拓跋弘手中。朝廷大小國務皆親自處理,還屢屢頒佈詔書行使大權,甚至多次親自率兵北征南討,取得大勝,頗有世祖太武皇帝之風。475年冬十月,已為太上皇的獻文帝在平城北郊舉行了大閱儀式,天下震動。這一切,使馮太后想,自己需要先下手為強,即使這個兒子是自己養大的也得想對策應對,以防他對自己不利。就這樣,476年六月的一天,太上皇拜見馮太后時,被伏兵擒住,強行軟禁起來。隨後,死於平城永安殿。時人多言獻文為馮太后殺害。

獻文帝去世後,太皇太后馮氏便以皇帝年幼而二度臨朝聽政。

馮氏再次掌權之後,野心更大。她恩威並施,充分施展了她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幹。首先,她殺掉了李欣(舉報李奕之人);為了大權獨攬,又以謀反罪殺掉了孝文帝拓跋宏的外祖父全家;對那些沒有野心的人,加以重用;重用獻文帝拓跋弘的親信婁提,安撫其他朝臣,化解潛在危機;同時,她還注意培養自己的親信,組成一支誓死效忠她的政治核心力量,這個集團中,有拓跋家族的人,也有漢族,還有宦官及她寵幸的人;此外,她還重用宦官,形成了"中官用事"的局面,但是在這期間,並沒有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這可能跟馮太后對他們有明確的限制有關係吧。

從小小宮婢到兩度臨朝聽政,馮太后經歷了什麼?她對北魏有何影響

大權在握的馮太后,並沒有將天下當作是她自己的,在她對國家進行全面改革實踐中,都會帶著孝文帝,以便他得到鍛鍊。孝文帝從小過於聰慧,以至於馮太后擔心其將來親政對付自己,所以曾經有換天子的想法,也受到挑撥離間體罰過孝文帝,但無論馮太后如何,年幼的小皇帝對她沒有任何怨恨,或許是小皇帝對馮氏的態度,再加上馮太后親信的勸諫,使馮太后扮演成為一名慈祥的祖母,孝文帝也逐漸成為馮太后心中理想的皇帝。

486年,孝文帝20歲,馮太后有意讓他參與朝廷事務,培養他的政治才幹,當然,孝文帝的行動並沒有超越馮太后允許的界限,所謂"優遊恭己,玄覽獨得,著不自言",從不過多發表意見,更談不上大事參決。此時的孝文帝還不可能擺脫馮太后而獨當一面。馮太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將孝文帝培養成了一代帝王,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

不甘寂寞,私找男寵

馮氏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但她終究也只是個女人。在兒子殺掉李奕後,她的私生活依然毫無顧及。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王叡,李衝,並對他們委以重任,尤其是王叡,在被馮氏臨幸時,是個有家室的人,馮氏不僅對王叡很好,對待他的女兒也一樣好,正因為如此,馮太后去世後,這些人依然效忠於孝文帝。

晚年逝世

490年,50歲的馮太后病逝,她輔佐三代帝王,為北魏王朝的政局穩定做出重大貢獻。在她執政期間,實施了官員俸祿、均田制度、三長制度,這些重大改革措施,對於促進北魏由鮮卑族落後的生產方式向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方式的過渡,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為了使鮮卑族逐漸適應漢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禮儀制度,馮太后大興教育,尊崇儒法,禁斷卜筮、讖緯之學,從而開始了鮮卑族的漢化過程。為後來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大規模的漢化措施打下了基礎,清除了障礙,對北魏歷史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