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浦上,四個殺手為什麼不對武松動手而是選擇任由武松宰殺?

TseHowy


飛雲浦之戰並不是四個殺手不對武松動手,實際上恰恰相反,在飛雲浦對武松暗下毒手是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策劃已久,經過反覆密謀、推演之後制定的行動。只不過張督監等人高估了自己殺手的實力,低估了武松的本事,原以為武松刑枷鐐銬在身,在四個殺手面前定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待宰羔羊,武松插翅難逃,必死無疑。只不過劇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飛雲浦不但四個殺手刺殺武松未能得手,反倒是被武松將四個人反殺,然後原路返回又在鴛鴦樓將張督監等主謀殺掉。張督監等人真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我們以事實為依據,按照《水滸傳》原著還原下在飛雲浦發生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搏鬥。走到飛雲浦,前面有兩個提朴刀的殺手與兩個公差匯合,武松意識到了危險,因此先下手為強,在橋上:

那兩個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卻被武松叫聲:“下去!”一飛腳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這一個急待轉身,武松右腳早起,撲通地也踢下水裡去。


那兩個公人見事情敗露,慌了神,望橋下便走。武松天生神力,又剛剛吃過兩隻熟鵝,正是體能狀態最佳的時候,輕鬆將刑枷鎖扭斷:

那兩個先自驚倒了一個。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個走的後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邊拿起朴刀來,趕上去,搠上幾朴刀,死在地下,卻轉身回來,把那個驚倒的,也搠幾刀。

四個殺手解決了一半,那兩個踢下水去的見勢不妙,掙扎著要逃走,武松追上砍倒一個,活捉一個,那人道供出了蔣門神、張團練、張督監訂計害武松的經過,再看武松:

手起刀落,也把這人殺了。解下他腰刀來,揀好的帶了一把。將兩個屍首,都攛在浦裡,又怕那兩個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又搠了幾刀。


武松輕鬆殺死四個殺手宣告王者歸來!事實證明武松超強的戰力無愧陸地戰神風采!另一方面說明了張督監等人太不瞭解武松的能力,沒能派出高水平的殺手。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瞭解對手方面張督監之流表現的實在太差。


鄭非夢妙文


飛雲浦上,四個殺手並沒有任由武松追殺,只不過他們與武松不是一個級別,他們剛要動手,武松動做更快,被武松嚇破了膽,根本就沒有出手的機會了。

四個殺手,即兩名公差和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原來就定在飛雲浦除掉武松,他們太大意,認為武松戴著枷,不過是待宰的羔羊,想怎麼殺就怎麼殺,只不過武粉雲平 松出手更快,更狠辣,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拔刀就被武松殺死了。

從原著可以看出,武松臨行前,施恩給兩個公差送銀子他們不要,請他們喝酒,也不喝,表現反常,已引起施恩的懷疑,讓武松小心,到了飛雲浦的橋上,看見兩個帶刀的人以後,互相寸齊眉弄眼,武松就明白了了,於是對兩名公差說:“我要淨手”,要求公差打開自己脖子上的鐵枷,兩個公差沒有理會,反而橋上兩名帶刀的靠近武松,不用說,這二人過來是殺武松的,剛到跟前,武松一腳把其中一名踢下水去,另一名想跑,也被踢下水,用力扭開鐵枷,兩名公差,武松先追上一個,一拳打倒,用刀殺死,然後把他們四個都殺死了。

從原著中看,這種事,他們做了不是一次兩次了,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沒想到這次碰到的是武松,根本沒有給他們機會。


南極冰火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請聽聽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答:“我覺得武松在飛雲浦上,是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我們來看武松在飛雲浦能夠脫身的幾個客觀條件:


1知府兩頭收錢,又有葉孔目關照。所以武松在牢裡沒有受到虐待,打的二十脊杖僅是皮肉傷,沒有傷筋動骨。


2施恩的關照:兩隻燒鵝掛在枷板上。為什麼說這條很關鍵呢?因為這條引出來至關重要的第三條——


3枷鎖上只有右手被釘住,左手為了要吃燒鵝,沒有受到束縛。所以我非常想不通第三條,既然兩個公人明知有人要武松的命,施恩給錢也不要,居然還鬆了武松的一隻手。

應該說這麼多客觀條件裡,這條是最致命的。這麼低級的錯誤,兩個公人為什麼會犯呢?

原因有二:一,兩隻燒鵝。監獄裡一直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死刑犯在臨刑前,要飽餐一頓,不然餓死鬼會纏上你。公人知道武松必死,所以就解開他一隻手,讓他自己拿燒鵝吃個飽。



二,信息不通。公人只知道,有專業的殺手會在路上解決了這個“小偷”,至於武松的真實水平和底細他倆未必清楚。他倆也不想知道太多……公人不清楚,但是蔣門神應該心裡有數,公人不專業,但是殺手應該專業。可惜殺手也是二把刀,兩個蔣門神的徒弟非常不靠譜。所以我以前就說飛雲浦是施耐庵強行讓蔣門神張都監等人智商下線,官方出了幾個bug,讓武松大殺四方。當然,這也可以理解成是權力的傲慢,捏死的螞蟻多了,碰到一頭猛虎就被吃得連骨頭也剩不下。


主觀上,武松有兩點很突出。


1早有防備,施恩提醒武松時,武松說心裡有數。這與林沖形成對比,林沖也是有人提醒,卻被兩個公人害得連路也走不動。所以,施耐庵雖然沒寫公人坑武松的手段,但是未必沒有,只是武松沒有上當罷了。甚至於說,一個手沒有上枷,都有可能是憑武松的巧舌得來的。



2戰鬥意志高昂。武松的意志力是水滸最強的,他認準的事,就是天然正義,義無反顧的,沒有猶豫,沒有前怕狼後怕虎,爛命一條,奉陪到底。3武松打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不出手則已,一擊必中。飛雲浦就是個典型案例,看到飛雲浦這樣的狹窄地形,有利於單挑,不利於群毆,就主動出擊了。武松先是藉口要撒尿,後背甩開了兩個公人,非專業殺手上來,一腳一個。這時枷還沒開呢,公人就先跑了,也就是說武松不用手,光是用腳就能夠脫身。這裡再次吐槽蔣門神,你是親身領教過武松本事的人,自己徒弟幾斤幾兩你心裡沒數?

歡迎關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裡流淌


你的朋友夜航船


飛雲浦上,四個殺手為什麼不對武松動手而是選擇任由武松宰殺?

且先看原著,如何描述這一精彩片段:
五個人行至浦邊,一條闊板橋,一座牌樓上有牌額,寫著道:“飛雲浦”三字。
武松見了,假意問道:“這裡地名喚做什麼去處?”
兩個公人應道:“你又不眼瞎,須見橋邊牌額主寫道:‘飛雲浦’!”
武松踅住道:“我要淨手則個。”
那一個公人走近一步,卻被武松叫聲:“下去!”一飛腳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裡去。
這一個急待轉身,武松右腳早起,撲嗵地也踢下水裡去。那兩個提朴刀的漢子,望橋下便走。
武松喝一聲:“那裡去!”把枷只一扭,折做兩半個,扯開封皮,將來撇在水裡。
趕將下橋來。那兩個先自驚倒了一個。
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個走的後心上,只一拳打翻,便奪過朴刀來,搠上幾朴刀,死在地上。卻轉身回來。這個才掙得起,正待要走。
武松追著,劈頭揪住,喝道:“你這廝實說,我便饒你性命。”
那人道:“小人兩個是蔣門神徒弟。今被師父和張團練定計,使小人兩個來相幫防送公人,一處來害好漢。”


武松道:“你師父蔣門神今在何處?”
那人道:“小人臨來時,和張團練都在張都監家裡後堂鴛鴦樓上吃酒。專等小人回報。”武松道:“原來恁地,卻饒你不得。”
手起刀落,也把這人殺了。
解下他腰刀來,揀好的帶了一把。將兩個屍首都攛在浦裡。
又怕那兩個公人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搠了幾朴刀。

我們來看,武都頭早已嗅到了危險的味道,只是路上一直提防他們動手。到了飛雲浦,武松非常警覺,他決定先給敵人制造“機會”,就問“這是哪兒,我想上廁所”。人有三急,其中一個公人上前幫忙,不知道是解鏈子還是趁機控制武松,總之是給了武都頭分化敵人力量的好時機,當時就把兩個公差踢下水去,這兩腳踢的極重,以便騰出時間對付蔣門兩個弟子。

武松一發神威,當時就嚇到了一個,另一個轉身就跑。武松隨手就把枷鎖扭開,一個人在自身被禁錮的時候很不好用力,沒有驚人的掌力和腕力根本做不到,武松輕易完成這個動作,說明他隨時都有反抗的機會,只是一直沒有動手而已。

有道是跑得越早、死得越快,江湖人士最是瞧不起的就是“臨陣脫逃”的膽小鬼,一拳就打倒在地,登時朴刀捅死,然後回身再收拾那個嚇軟了的,劈頭揪住,簡單利落問明情由(得知仇人信息),然後手起刀落。這裡表現出武松的高超戰略思維,由遠及近,由強到弱,逆向決策,迅速制敵取勝。

這時候,再描寫武松“斬盡殺絕”的好手段,他把兩個蔣門弟子扔到浦裡,中國字浦的解釋,是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因此應當是淺水區。他把兩個屍首都扔在水裡,然後又提起朴刀,朝著兩個公差(至少是踢昏過去,甚至已經踢死了)身上紮了幾刀,怕他們倆沒死透,一點不留後患,這種思維模式,也不是常人能有的。

所以,從這段文字看,武松的身手屬於近戰搏殺的手段,就是如今的特種兵近身格鬥技藝,絕對的一招殺人技,就是類似殺手和刺客的擊技。題主大人的說法不夠確切,不是四個殺手不對武松動手,而是根本沒有動手的機會。整個水滸傳來看,飛雲浦也是很經典的一折。這一段,很成功的表現出武松的高超戰技和無敵力量,用腳直接把人踹飛,乾脆利落秒殺四人,最後補刀確保無虞。兩個公差一定是常做這種事的老手,蔣門兩個弟子執行這樣的任務,應該也不是無能之輩,可是面對這種強大的敵人,又如何能有動手的機會呢?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武松早就知道押送他的四個人要結果他性命,因此在飛雲浦武松先發制人,痛下殺手,出手既快且狠,四人本想虐殺武松卻不想反被虐殺。押送武松的共有四人,其中兩名是公差,受張都監指派半路擊殺武松;另外兩人是蔣門神的徒弟,奉師命來結果了武松性命。只不過這四人都是武功平平之輩,欺負一般的老實人可以,要對付藝高人膽大的武松顯然力有不及。

武松武藝高強,曾經雙拳打死過猛虎,又殺過潘金蓮、西門慶等人,在施恩那裡又當打手,擊敗過武藝較高的蔣門神,因此武松可謂實戰經驗豐富,打架殺人是輕車熟路。兩位官差雖然生得比較健壯,但是平時也就是欺負一下沒有反抗能力的犯人或者平民百姓,本身並沒有武功,武器也僅僅是水火棍。蔣門神的兩個徒弟有一點武功,平時也就是看家護院,欺負一下老實人,仗著蔣門神的威風為非作歹罷了,他們使用的兵器是朴刀。四人雖然人多勢眾,但是論實力皆不及武松一人,此四人去打虎必然被猛虎吃掉,因此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打鬥。

四名殺手如果能使計先暗算武松,然後趁武松虛弱之際時再殺之,那麼武松必然命喪飛雲浦;奈何四名殺手經驗太差,又十分自負能擊殺受傷戴枷鎖的武松,因此他們路上沒有暗算武松,比如投毒什麼的。武松快到飛雲浦時就已經在準備擊殺這四名殺手,他把一隻燒鵝全部吃下,就是在蓄足氣力,準備奮力一搏。武松在四人還沒有動手之前藉口要大小便,等拿朴刀的人靠近後,兩腳就將兩人全部踢到水中去了,然後他趁兩名公人發楞之際,全力掙脫枷鎖,解放了手腳。武松從水中撿起朴刀,兩刀就將兩個驚魂未定的公差殺死,可謂下手幹淨利落,一點不拖泥帶水。

四名殺手之所以被武松虐殺,原因有兩點:其一、武功不高而經驗不足;其二、武松具有主角光環,是一個實力碾壓四人的狠角色。這四人如果想殺武松,一定不能力敵而要智取,比如投毒或者暗殺,或者遠遠的用強弓勁弩射殺武松,萬不能正面迎敵,更不能讓武松先下手。武松是何等的英雄過人,他擊殺四人後立馬返回孟州城,將張團練、張都監、蔣門神等幕後黑手一一擊殺。但是武松也殺人過了火,他把張都監全家老小盡數殺光,夫人、丫鬟、僕人無一倖免,玉蘭也被他數刀捅死。由此可見武松雖然是好漢,但也有濫殺無辜之實,張都監的丫鬟、僕人何罪,競都成了武松的刀下亡魂!


大秦鐵鷹劍士


在飛雲浦,武松之所以能夠乾淨利落的反殺對手,而本來想要在此結果武松性命的四人反而像砧板上的豬肉一樣任其宰殺,緣於以下三點因素:

一、兩個公差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押送武松的這兩名公差肯定不是第一次幹這種缺德事,他們應該和大名府的董超,薛霸在野豬林要對林沖乾的勾當一樣,在押送武松之前不知在飛雲浦這個地方結果了多少好漢的性命。一個帶著長枷的犯人,在他們眼裡就如同一隻待宰的羔羊,到了飛雲浦這個猛惡的地方,就等於在等著引頸受戮,這種活兒對他倆而言就如家常便飯一樣手輕鬆。他們肯定本想再往前走一段路再動手,這樣活兒顯得更漂亮,哪知經驗主義有時候真的會害死人。

二、武松先下手為強,對四人造成了心理威懾。

出發之前,施恩提醒過武松要提防這兩個賊男女,而武松也已心知肚明,開始做準備。在去飛雲浦的路上,他對兩名公差的風言風語毫不在意,只顧把施恩送給他的兩隻燒鵝全部吃掉,好蓄足氣力。而到了飛雲浦,他就是想出其不意,先下手為強,打亂這兩個鳥人的節奏,如果再跟著他倆一步步帶進他們熟悉的區域,可能就會麻煩一些。所以剛進飛雲浦,武松再沒有猶豫,直接開幹,一腳先踢翻了一個公差。

三、兵敗如山倒。

剩下的一名公差和蔣門神派來協助他倆完成任務的兩名殺手被突如其來的情況搞懵圈了,那名公差見同伴被踢下河去,本能的就轉身想跑,又被武松一腳踢下去。這一下,恐懼迅速蔓延到另外兩個人身上,不由自主的就會做逃命的打算,也讓武松追上,三下五除二就解決掉。打過群架的基本都有這感覺,對方陣營中突然出現一個猛人,上來二話不說就開幹,而且一下打倒一個,剩下的人基本就會四散奔逃,當然,也有狠茬子就是死磕。但是面對天神下凡般的武松,這幾個人就像被嚇破了膽一樣,幾乎沒有還手就被反殺了。


越是身處險惡的絕境,越是能激發武松的鬥志,他在飛雲浦逃出生天後,一不做二不休,又返回孟州,血濺鴛鴦樓,從而義無反顧的走上了一條江湖路。


田獲三狐


四個殺手不是不動手,是小瞧了武松,以致被武松先發制人,輕鬆搞定。<strong>

兩個公差太過託大,不夠謹慎

上路之前,施恩拿兩隻熟鵝賄賂公差。公差收了蔣門神的好處,只想早點了結武松完事,不耐煩的給拒絕了。施恩就把熟鵝給了武松。

武松的心倒是挺大,明知道有人要對自己不利,該吃吃該喝喝,沒一點畏懼之心,完全不動生色。兩個公差也懶得管,他們大概想,你個賊廝鳥,死掉臨頭還有心思吃喝,讓你得意一會無妨,反正以後也沒機會吃了。

兩個公差偷偷商議對策的時候都不知道迴避,給武松聽了去,

兩個公人悄悄地商議道:“不見那兩個來?”武松聽了,自暗暗地尋思,冷笑道:“沒你娘鳥興!那廝倒來撲復老爺!”。——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他們以為自己吃定了武松,不加掩飾,有恃無恐。

武松提前得知蔣門神要害自己的消息,知己知彼

臨行前,施恩悄悄告知武松要提防兩個公差。武松何等機警,此事已在他意料之中。

只是要路上仔細提防,這兩個賊男女不懷好意!”武松點頭道:“不須分付,我已省得了,再著兩個來也不懼他。你自回去將息,且請放心。我自有措置。”——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所謂有備無患,武松有所提防,變被動為主動。他首先搞清了對方的虛實。然後就是等待時機,一舉將四人全部殺死。

武松機智過人,出手果斷,有心算無心

武松發現飛雲浦是個適合動手的地方,他沒有絲毫猶豫,假裝方便。公差也想利用這個時機動手,但是被早有防備的武松一腳揣入河中。剩下的一個公差和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平日裡是欺軟怕硬的主兒,看到武松驚人武藝和天人般的氣勢,心理崩潰,轉身就跑,被武松趕上,輕鬆擊殺。

幾個人本以為這是一趟輕鬆的活計,卻沒想到對手武松比他們精明萬分,他們為自大付出了代價。


西堤君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覺得好玩,這四個人根本算不上什麼殺手。兩個是蔣門神的徒弟,兩個就是尋常押送犯人的衙役,都沒什麼本事。張都監、張團練還有蔣門神都以為武松在牢裡受了大刑,而且還上著腳鐐、枷鎖,在這種情況下,四個人結果了武松跟玩一樣!

01 原著內容複習一下

 武松在胡梯口聽。只聽得蔣門神口裡稱讚不了,只說:“虧了相公與小人報了冤仇!再當重重的報答恩相!”這張都監道:“不是看我兄弟張團練面上,誰肯幹這等的事!你雖費用了些錢財,卻也安排得那廝好!這早晚多是在那裡下手,那廝敢是死了。只教在飛雲浦結果他。待那四人明早回來,便見分曉。”張團練道:“這四個對付他一個有甚麼不了!——再有幾個性命也沒了!”蔣門神道:“小人也分付徒弟來,只教就那裡下手結果了快來回報。”


這個是原著裡面的內容,在張團練看來,四個打一個,而且四個人還都有傢伙。武松還被綁著,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再有幾個也都是如砍瓜切菜一般。

02 兩個公差底氣不足,沒有抓住機會

在原著裡寫道,此二人小聲抱怨蔣門神的兩個徒弟怎麼還不出現,很明顯他們兩個不好下手,打不過武松。

但是這個時候武松聽見了他們的談話,所以就明白還有兩個人同時出現的時候,他們才好動手。武松索性就把施恩送他的燒鵝拿起來吃,反正吃飽了才有力氣打架嘛!

其實,在這個時候,如果搶先下手,兩個人也許會有機會,但是因為底氣不足,不敢動手!

03 武松早有防備,吃飽喝足搶先下手

對於武松這種武林高手來說,從兩個公人的身形步法就可以看出這兩個的水平了。所以武松並不著急,而是先給自己補充能量。

這個其實就是在做準備了,等到蔣門神的兩個徒弟開始過來的時候,因為要掩人耳目,所以不敢在大路上動手,只好跟隨著一起往前走。

在快到飛雲浦的時候,武松早已看見他們擠眉弄眼使暗號了,知道他們要開始在飛雲浦動手了。所以,武松就搶先下手,殺死四人。

所以說,這個題目應該是提問者並沒有認真讀過原著。或者說是為了誇張一些,讓大家多多關注吧!


愛讀書的獅子


因為武松沒等到他們動手,就先下手為強了。

武松在梁山眾好漢中,算是比較精細的。早在發配上路之初,施恩提醒他小心解差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了:“不須吩咐,我已省得了”。所以一路之上,他獨自吃掉施恩送的兩隻熟鵝,絲毫沒有讓一讓解差,就是為了汲取營養、保持體力。

等到又來了兩個帶刀的,與他們一起走路,“武松早睃見,自瞧了八分尷尬,只安在肚裡,卻且只做不見”,完全做到了心裡有底。

一共走了十幾里路,來到飛雲浦,注意!飛雲浦不同於林沖的野豬林,在野豬林中,兩個解差把林沖捆在樹上,說明了“明年今日是你祭日”之後,魯智深才出來解救。而在飛雲浦,卻是武松假稱要解手,騙解差來到跟前,主動出手,殺了四人。

武松本來勇力驚人,並且一路吃東西,補充體力。解差等四人則是空著肚子走了十幾里路(臨行時施恩送行,要請解差進酒肆,解差不肯),體力消耗嚴重,再加上毫無防備(他們應該就準備在飛雲浦下手的,張都監也等著第二天聽回信,但他們沒想到武松會主動出手),就遭了武松的毒手。

飛雲浦與野豬林相比,主、客兩方面條件都完全不同,結果自然也大有差異。


棲鴻看紅樓


武松大鬧飛雲浦成功脫險,不是四個殺手不對武松下手,而是他們還沒有下手,武松就先發制人結果了這幾位。

說白了,就是機會都不給他們,原本四個殺手(兩個官差,兩個蔣門神的徒弟),這四位是奉命在半路上要武松命的人。可是沒想到還沒等到機會,就在半路被武松宰殺,張都監和蔣門神精心佈置的一場陰謀最終沒有得逞。

其實這四個殺手根本就不是武松的對手,就算武松事先沒有察覺到危機,這幾位要動手的話,武松也很可能反敗為勝,更何況武松早已發現他們圖謀不軌,所以根本就不給他們下手的機會。武松是個精明人,他認識到了自己將面臨什麼,於是借解手的機會開始反攻,好漢不吃眼前虧,先下手為強。四個人還好多付,萬一在那塊在冒出來幾個殺手,豈不是在劫難逃。



所以,武松必須選擇在適當的機會提前下手反敗為勝,這樣才能給自己爭取時間,順利逃脫。四位殺手的動機雖然明確,可是他們心理還是沒有底,畢竟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打死過猛虎,獅子樓上鬥殺過西門慶,快活林酒店醉打過蔣門神,這樣一個力大無比且武功高強的壯漢,他們能不顧忌嗎?


所以,這幾位必須要找個可以制武松於死地的機會,可是這個機會還沒等到自己卻掛了。這就是命,憑武松的性格是絕不可能坐以待斃,而且事先武松也是有所戒備的,所以武松才能順利的打敗四個所謂的殺手。

終其原因,四個殺手不動手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一,沒有機會不敢先下手,武松心中有數,早在出發之前就已經得知,此次發配凶多吉少。而且為了保存體力,還吃下了施恩送的燒鵝隨時防備著這四位殺手,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機會殺掉武松。

二,他們懼怕武松,不敢貿然行動,萬一失手自己小命不保。只是受命與張都監,蔣門神等人沒有辦法,一路押送而已。迫於對武松的懼怕,他們大概是這麼想的:“有機會則下手,沒機會則聽天由命”。


說實話,就是這幾位殺手武功不行,本來就對武松膽戰心驚的,加上武松早有準備,所以想殺了武松談何容易,假如換作四個武林高手押送武松,那武松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以逃脫。所以說武松是命不該絕,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武松真的被殺死了,那就沒有後來的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聚義水泊梁山等故事。所以作者施耐庵也絕不會把武松往死裡寫。

把武松寫活了,這樣才有看點,好漢武二郎的故事才能被世人熟知。這就是作者寫書的微妙之處,故事不在多少,在於精闢。因此《水滸傳》一書,成了經久不衰的古典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