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詠麟與張國榮,你更喜歡誰的歌?

我的財源滾滾ok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歌壇譚張梅齊名,三足鼎立。

相對而言,譚詠麟的經典作品更多一點,《水中花》風靡東南亞,又在央視春晚現場演唱,大陸也傳唱一時。《愛在深秋》人稱“校歌”,也是經典中之經典。另外,《講不出再見》、《一生中最愛》也在譚詠麟歌曲中排名靠前。我個人比較偏愛《難捨難分》,感覺百聽不厭。其他經典作品如《像我這樣的朋友》、《半夢半醒》、《夜未央》、《朋友》…實在數不過來。

而張國榮《沉默是金》最為經典,另外《風再起時》、《風繼續吹》、《有誰共鳴》、《倩女幽魂》等等,經典作品也很多。

總體而言,譚詠麟的歌曲更親切、溫暖,更平民化,象一位知心大哥;而張國榮顯得更高貴,孤傲,讓人可望不可及。風格不同,勢均力敵,很難說誰更強一些。我個人聽譚的歌更多一點。

至於梅豔芳,《親密愛人》、《女人花》、《似是故人來》是我最喜歡的三首歌曲。


車家愛思


要問小編究竟是譚詠麟的歌好聽?還是張國榮的歌更好聽?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兩個人的歌都好聽。

也許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還會記得在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的“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但是在“四大天王”沒有成名前,“譚張”10年之爭的激烈程度並不亞於“四大天王”時代的競爭。


對於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歌來說,如果單從國內的傳唱度來看的話,或許譚詠麟的歌的傳唱度會比張國榮的歌更高些,在譚詠麟已經稱霸樂壇時張國榮還在蟄伏期,不過後面經過他的努力下竟成為譚詠麟真正的競爭對手。但這兩個人的歌小編一樣喜歡,在這裡小編想說說張國榮的歌。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 以《風繼續吹》成名,憑藉歌曲《Monica》奠定了他歌壇巨星的地位,曾榮獲過: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和勁歌金曲金獎,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是華語唱片在韓國銷量紀錄保持者,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獎金針獎,亞洲最傑出藝人獎,美國CNN評出的“過去五十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或者樂團” ,美國CNN評為“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之一等獎項。

張國榮是以嗓音渾厚、注重感情的投入而著稱的歌手,是一個能真正做到聲情並茂的歌手,聽他的歌唱就好像聽他在講故事一樣,非常讓人動容。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如:«風繼續吹»、«Monica»、«沉默是金»、«倩女幽魂»等等。


客聊音樂


不提電影,單說歌曲的話,我更喜歡譚詠麟的歌。當然,張國榮的歌曲也很經典,但從數量和流傳度上看,我認為譚詠麟的經典作品更多、流傳度也更廣。



張國榮和譚詠麟都是香港娛樂業發展頂峰時期的代表性人物,而且是同期的。在四大天王之前,他倆形成“譚張爭霸”之勢,可見二人在圈內的實力和地位。

如果比影視作品,張國榮在電影領域取得的成就是譚詠麟無法企及的。但是如果比音樂,就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了,從獎項到專輯銷量,以及最能衡量歌手影響力的開辦演唱會情況,能作比較的硬件指標很多。

不過,這個問題不是要分高低、輪長短,說到更喜歡,主要看的還是個人情結,我感覺譚詠麟的聲線是獨一無二的,充滿了磁性外加些許的鼻音,搭配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富貴音。除非天生嗓音像他,否則很難模仿。並非貶低哥哥,但我確實對譚詠麟的聲音更喜歡一些。

作品上也是覺得譚詠麟的歌曲更上口,傳唱度也要高一些。其實,不光是跟張國榮比,跟華語歌壇任何一位歌手比,譚詠麟的傳唱曲目也不會落下風,像《水中花》《愛在深秋》《半夢半醒之間》《朋友》《講不出再見》《卡拉永遠OK》《一生中的最愛》等,真的是太多了。

您更喜歡他倆中的哪一位?更喜歡哪一位的歌?


捕魚小分隊


張國榮和譚詠麟作為80年代後期香港樂壇的左膀右臂,實力在外界看來是難分伯仲。然而作為後來者居上的張國榮,之所以能趕超譚詠麟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歌曲的傳唱度和經典曲目數量上,張國榮確實要稍遜於譚詠麟。譚詠麟有《水中花》《朋友》《愛情陷阱》《講不出再見》等數十首經典,而張國榮的則只有《風繼續吹》《我》《沉默是金》《倩女幽魂》等十來首傳唱度較高的曲目。但是張國榮的歌相比譚詠麟的優勢在於,經得起反覆聽。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沉迷於張國榮的歌聲難以自拔。譚詠麟的歌聲陽剛激情,張國榮的聲音低沉醇厚,卻更入聽眾心扉。聽張國榮唱歌,更像是聽他在低聲訴說一個故事,一段對白,沒有聒噪喧囂的叫喊,就這樣慢慢地唱給你聽,感覺十分溫暖。聽他唱歌,的確是一種享受。

張國榮這麼多歌裡面,我最喜歡的一首就是《似水流年》。這首翻唱自梅豔芳的歌曲,唱得卻比原創還要動聽,還要經典。《似水流年》歌詞感嘆流年消失飛快,在懷念舊日時光的同時,亦不忘當日對情人的那份情意,絕妙的歌詞配上張國榮渾厚悠長的聲音,聽完既感覺美好又有點淡淡的傷感。歌曲的美妙,我想大抵不過如此吧?

歲月不可回頭,我們也只能在歌聲中追尋張國榮的魅力,如果他還在世的話,真想去現場聽一場他的演唱會。和一大群有著共同喜好的朋友在一起度過幾小時,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吧?

關注頭條號“娛樂八卦掌櫃”,看更多精彩點評!

娛樂八卦掌櫃


譚詠麟跟張國榮都是早期香港樂壇的一代傳奇人物,譚詠麟被人稱為 “譚校長”從八十年代的溫拿樂隊到現在,至今仍不時開演唱會,活躍在綜藝節目,可謂流行樂壇的一顆常青樹,出道至今發表專輯無數,經典金曲數不勝數,如《水中花》,《叫不出再見》,《朋友》等,偶像與實力並存的全能藝人,在當年的譚張爭霸中到底誰贏了,自己沒有定論,或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在電影方面偶爾也有客串,比較熟悉的有跟劉德華合作的《至尊無上》,《江湖情》,跟成龍大哥主演的《龍兄虎弟》等。

至於哥哥張國榮音樂方面的成就也是相當了得,作品無數次獲得香港樂壇勁歌金曲獎項,主唱並主演的電影《倩女幽魂》三部曲奠定了影視歌三棲明星的地位,與周潤發,狄龍合作的《英雄本色》,在《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表現驚豔了眾人,還有那首最經典的《沉默是金》,感悟到了許多做人的生活指引。

要論他們兩個的喜歡程度,我個人感覺基本五五開吧,論喜歡聽誰的歌,我感覺還是譚詠麟,因為最早我是接觸到《朋友》這首歌才開始關注譚詠麟開始喜歡他的音樂的。





緩緩飄落的楓葉


對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人的許多優秀作品我都是一樣喜歡,但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我更喜歡和欣賞張國榮的歌,因為聽張國榮的歌,就好似飲一壺陳年的老酒,又似品一杯醇厚的香茶,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音韻中富有舞蹈般的跳躍,旋律中富有波濤般的起伏,他的中低音音質淳厚,富有質感,他的高音,亮麗而又絲毫沒有刺耳的感覺。長期以來,他以其特有的成熟質樸演唱風格和一流的演唱技巧為人們詮釋了無數經典作品。在粵港兩地,喜歡譚詠麟的歌的歌迷或許會比喜歡張國榮的歌迷要多一些,因為譚詠麟的歌通俗易唱,歌曲調子不算高,音域起伏小,這就更能迎合粵港兩地眾多講粵語而又發音低調的歌迷。但當你如果是一名有欣賞鑑別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就會喜歡張國榮的歌比譚詠麟的歌更多一些。譚詠麟在歌迷中煽情和鼓動的功力要比張國榮高很多,但唱功就比張國榮差一些,因為譚詠麟的音域有限且較窄,只侷限於中低音範圍,由於粵語的發音相比較南嶺粵北以上地區的音調要低,因而說粵語的人更愛唱譚詠麟的歌,更容易朗朗上口。而張國榮的音域聲線範圍比譚詠麟的要廣闊和強大厚實得多,唱功的難度也比譚詠麟的要高,因而在粵港兩地不是所有講粵語的人都能輕易唱得上來。而對於音樂人來說,講得難聽點就是譚詠麟的音域聲線只停留在中低音區域,聲音雖有磁性但不夠厚實,音色有點浮,缺少一點藝術含量,當你聽得多美聲唱法,孰好孰差就會有一定的鑑別能力了。除了粵港兩地,南嶺以外地區的歌迷就更喜歡唱和更容易接受張國榮的歌。大家也可在微信公眾號《每日音樂》裡翻聽一下陳慧嫻的《千千闕歌》裡,其中內裡有張國榮與譚詠麟都曾翻唱過陳慧嫻這首《千千闕歌》的歌曲,也希望大家能從這首翻唱歌中能領悟到兩人各自的演唱藝術,同時也可鑑別出譚張這兩人的演唱造詣水平究竟是誰高誰低。

(因有部分讀者持不同觀點以及對譚張兩人有著不同的各自喜愛,因而就出現了一些崇拜某個人又或是去貶低某個人的一部分歌迷,在這本人就專門寫一段已過去了有據可查的歷史來以供大家參閱。請看一下他們兩人在粵港兩地以外所獲任何獎項就可見一斑了。

1、張國榮是首位打開韓國音樂市場的香港歌手(80年代後期成功打開韓國音樂市場)。

2、張國榮是首位讓粵語歌曲在韓國流行的香港歌手(歌曲《當年情》)。

3、張國榮是首位在韓國舉辦演唱會的香港歌手(1989年)。

4、張國榮是首位香港歌手打破在韓國的唱片銷量紀錄(譚詠麟在韓國沒有任何成績和影響力)。

5、張國榮2000年在日本舉辦10場巡迴演唱會,打破香港歌手在日本舉辦演唱會的場次紀錄(譚詠麟在日本沒有舉辦過一場個人演唱會)。

6、張國榮曾經入選日本最大的娛樂月刊《日經娛樂》評出的“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十大亞洲男藝人”。(譚詠麟從未入選海外國家舉辦的人氣排行榜前10)。

7、張國榮1989年當選韓國最受歡迎國外歌星第一位,韓國舉辦的亞洲十大最受歡迎藝人評選第一位。(譚詠麟從未入選過海外國家舉辦的人氣排行榜前10)。

8、1983年新加坡《聯合早報》選出亞洲十大歌星,張國榮入選其中。(譚詠麟沒有入選。)

9、張國榮1989年的歌曲《TO YOU》長時間榮登韓國流行音樂榜。

10、韓國三大電視臺之一的KBS電視臺評出了韓國人最難忘的六大影視金曲,張國榮憑藉歌曲《當年情》成為唯一上榜的香港歌手。

11、2015年韓國三大主流媒體之一的MBC電視臺評選Music Broadcasting Best 100(常播的100首最佳歌曲);張國榮是唯一一位有歌曲上榜前十的香港歌手,張國榮上榜的粵語歌是:第5位《當年情》(唯一入選前10的華語歌曲,MBC評價《當年情》在全韓國大受歡迎);第35位《奔向末來日子》(MBC評價張國榮因演唱這首歌曲而成為大受歡迎的歌手)至今大量的韓劇和韓國綜藝節目都使用張國榮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韓國還出版以張國榮名字命名的書籍學習粵語,甚至韓國的廣告都使用張國榮的歌曲《當年情》;而譚詠麟在韓國毫無影響力,在谷歌韓國的搜索數據上,譚詠麟最近的搜索指數為0。《電影雙週刊》報道:廣東歌在韓國是絕不流行的,張國榮是第一位享譽韓國樂壇的香港歌手,他打破了只有歐美流行歌手壟斷韓國樂壇的傳統。當年張國榮的情歌專輯在韓國空前大賣30萬張,是一項十分驚人的記錄。韓國當地唱片商亦驚奇原來中文唱片也可賺取豐厚利潤,於是逐漸留意中國音樂。至於譚詠麟的成就,除了在粵港兩地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如超出粵港兩地就沒有任何一點影響力了,連最基本想在臺灣開一場演唱會也要夭折,是他唱得不好嗎?還是他的音域聲線比較窄唱腔不夠厚實呢?相信在這國際音樂界的評判員都是由一些德高望重和有專業水平的人士來做評判的,不會業餘到連誰的水平高低還分不清吧!)。最近《人民日報》開展了一項民意小調查,就是《你最喜愛的經典粵語歌》是那幾首,於2019年6月20日發佈,從大陸三萬多網友的評選結果得出:No.1《Monica》—張國榮;No.2《海闊天空》—Beyond;No.3《光輝歲月》—Beyond;No.4《紅日》—李克勤;No.5《千千闕歌》—陳慧嫻;No.6《富士山下》—陳奕迅;No.7《似是故人來》—梅豔芳;No.8《滄海一聲笑》—許冠傑;No.9《萬里長城永不倒》—葉振棠;No.10《K歌之王》—陳奕迅。很遺憾前10名沒有一首是某些歌迷偶像所唱的歌,單從這結果就足以說明了,譚詠麟儘管擁有經典粵語金曲無數,但除了在粵港兩地尚且還有點人氣之外,其實在中國大陸、在臺灣乃至在整個東南亞,根本就沒有多少人氣和地位可言。


Anlene安怡


憑心論唱歌,譚詠麟留下的傳唱佳作比張國榮多,而且聲音,唱功也比張國榮強。《象我這樣的朋友》,《半夢半醒之間》想必大多數人都聽過,張國榮還是演技上造詣高。



陸青青4


這種問題討論了不下千次,[靈光一閃]最好不要上升到要到國外粉絲群裡去比吧?那是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問題,我們先撇開一邊,就題答題,在香港,他倆都是天皇巨星的存在,是中國人就只在我們的領土上較高低,哈哈!我這麼說不為過吧。但不要惡意貶低對方,其實兩個人各有所長,各有魅力,就如同梅西和C羅,妥妥的絕代雙驕,在歷史長河中也鮮有對手。譚張亦是,前無古人,只怕也難有來者!在他們的立足之地比,比樂壇成績、比歌曲、比唱功!(當然,張國榮在電影方面的成就顯赫,很多人都追不了,譚詠麟更是難以望其項背),廢話少說,開始比劃:譚1950年生,譚出道早,原本溫拿樂隊,就是主唱,後來單飛,趕上了香港情歌式的新潮,或者是萌芽階段,一炮而紅。而張1956年生,1979年開始參加歌唱比賽,84年莫妮卡風靡全港,但到1986才拿到最重要的一個獎項(金曲金獎)的時候,譚已經家喻戶曉了,幾年前的“愛在深秋”,讓全世界華人都知道了他,張在譚退出頒獎禮之後的下一年拿到了最具份量的“最受歡迎男歌手”。音色準、唱歌感染力強肯定譚,有些人說他高音不行,不妨去聽聽他的“再等幾天、Elaine、理想與和平、飛馬”等等,各種風格的歌曲都能駕馭,他是拿實力說話的[呲牙]不過他用聲過度,導致聲帶受損,現在簡直聽不下去啊[捂臉][捂臉]再說張,舞臺表現力太強,舞步那是信腳拈來,他是中音音域,聽著很舒服,但他咬字太過隨意,很慵懶的感覺,加上長期抽菸,嗓子有點發啞。說實話,張是因為去世了之後其才能和作品才被無限放大,因為此等超級巨星,此後怕再也難覓,人們大都懷著一種緬懷的情懷去看待張,以他的準則去看待漸漸遠去的德藝雙馨。張灑脫不羈的形象、風華絕代的氣質,放眼當時或如今,亦難重現,物以稀為貴嘛,這或許是人們對他的思念之情作怪。最後,援引兩個例子,印證其兩人在歌壇中的對比:1、某位資深人士曾說過:整個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其實就是張追趕譚的過程,所謂的譚張爭霸只是媒體渲染的噱頭罷了。2、1994年某電視節目,主持人問作詞大師黃霑,如今歌壇哪個人的唱功最好,這位詞壇宗匠、風流才子想都沒想,直說:就是現在大球場舉辦演唱會那個!


凌楓1


我覺得喜歡粵語歌的還是譚詠麟的經典多一些。張國榮竟是粵語英文大拼匯。沒有多少能一直傳唱的,這個在KTV裡工作的人有發言權。校長的歌感覺首首經典,我的說法可能有人不認同,他們不認同大概也是從電影中膜拜張國榮的,你真讓他認認真真的唱一首張國榮的歌還未必唱的出來,歌就是譚詠麟,影還是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是天王,那譚詠麟就是天王至尊。


思念223441500


唯愛哥哥張國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