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鐵票引發的危機:智利經濟“綠洲”中,還有一片失落的沙漠

記者 | 田思奇

在地鐵票漲價引爆的大規模抗議活動發酵半個月後,智利總統皮涅拉終於承認,他和政府忽視了民眾對社會不平等的憤怒。

“我承認這一點,並請求原諒這種短視,”億萬富翁出身的皮涅拉在10月22日的電視講話中說。在政府此前把應對抗議的措施專注於遏制暴力、宣佈首都等地進入緊急狀態後,他宣佈了一系列政策計劃,以期化解這場危機。

一张地铁票引发的危机:智利经济“绿洲”中,还有一片失落的沙漠

智利近年來被譽為拉美繁榮又穩定的“資本主義綠洲”,但這個狹長國家的經濟運行中,也不乏被長久忽視的民生“沙漠”。

從數據上看,皮涅拉的確可以為智利的經濟成就感到自豪。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18年智利人均GDP已接近1.6萬美元,同時經濟增速也近4%,遠超南美洲平均水平。

然而,人均GDP並不足以準確定義全體智利人的生活。許多民眾對低工資和高生活成本不滿,也難以忍受糟糕的醫療教育和微薄的養老金。目前智利人月平均工資水平在58萬比索(約合人民幣5700元)左右。另據智利養老金監管局5月透露,智利退休人員每月養老金平均水平相當於人民幣2600元上下。

幾周前,智利政府宣佈電費上漲10%。到了10月,地鐵票價也出臺上漲30比索(人民幣0.3元)的計劃,意味著高峰時期一趟地鐵的花費需要至少人民幣8元。除了漲價本身,政府官員的傲慢顯然也推波助瀾。經濟部長豐泰內(Juan Andres Fontaine)就公開建議,如果民眾不想支付更高的地鐵價格,他們可以早點起床,避開通勤高峰期的票價。

從更長期的角度來說,智利中產階級也感到被皮涅拉政府“遺棄”了。在紐約大學任教的智利政治學家納維亞(Patricio Navia)對《紐約時報》表示,皮涅拉總統推動了對最富有人群減稅的改革,以吸引投資並促進經濟增長。“這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相對於低收入人群,本屆政府更關心富人,”納維亞說。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博爾(Monica De Bolle)也認為,拉美國家領導人本可以利用本世紀初的大宗商品繁榮投入更多資金擴大受教育的機會,改善基礎設施。“這些國家的許多人都親身經歷過更好的生活。”雖然智利政府比該地區其他國家做的更多,但德博爾補充道,“這還不足以滿足人們的渴望。”

一张地铁票引发的危机:智利经济“绿洲”中,还有一片失落的沙漠

智利是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最早的拉美國家。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在《環球時報》撰文稱,智利軍政府在1973至1990年執政時期大力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主要內容包括歸還收歸國有的外資企業、實施出口導向戰略、貨幣自由兌換、完全放開市場等。

豐富的自然資源也為智利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2010年,智利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為這個“富國俱樂部”的第31位成員。

然而智利人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在OECD國家中“名列前茅”。該組織今年3月的統計顯示,智利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排名第二,僅次於墨西哥。最富有的10%人群平均收入比最貧窮的10%高出19倍,而經合組織國家的這一比例平均為9.3倍。

與此同時,政黨在緩解不滿的方面也有待提高。根據經合組織“美好生活指數”的計算,智利人在該組織成員國中的公民參與度最低,主流政黨的支持率也在下降。

解決問題的顯而易見的途徑是,讓政府花更多的錢改善大多數智利人的生活質量。在10月22日的電視講話中,皮涅拉總統建議提高所得稅的最高稅率、提高養老金水平、引入最低月收入機制。政府將降低醫療成本,停止上漲電費。他還承諾降低議員的工資,減少議員人數,並限制其連任。

面對持續的社會騷亂和商業運行的停滯,富人理解政府“開源節流”勢在必行,而他們也將成為促進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一方。

智利金融和工業集團Quiñenco的董事長安德烈·尼科·盧克西奇在Twitter上寫道,他已準備好繳納更高的稅款,因為“沒有什麼魔法(可以緩解危機)了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