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戰國歷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2、問鼎中原

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3、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4、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

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5、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6、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7、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

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8、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

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9、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0、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覆無常的成語。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1、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2、臥薪嚐膽

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越王勾踐受盡屈辱。

勾踐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雪恥,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3、甘拜下風

出自《左傳 僖公十五年》。在秦晉韓原之戰中,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秦兵所俘獲,晉大夫頭髮蓬亂下垂的拔帳隨行。秦穆公勸說道:“二三子何其擔憂也!寡人準備請晉君去我秦國,豈敢太過分呢(這是表面上安慰晉國大夫等人的話)?”

晉大夫於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實際上晉大夫這番話,是與秦穆公約誓,希望他說了話要算數。“下風”的意思就是你的諾言不僅天地共鑑,我們在下這些做臣子的也都聽見了,希望你不要食言。

“拜下風”原是謙恭卑怯的舉止,後逐漸又演化成“甘拜下風”的成語,用為甘居下列的自謙詞。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4、懸樑刺股

出自《戰國策 秦策一》。蘇秦遊說秦王,上書上次,秦王沒有采納他的主張,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好。他傷感之餘,刻苦自勵,夜以繼日的努力攻讀。夜裡讀書至困欲睡時,就用錐子刺扎大腿,以便清醒起來,繼續學習。

這種勤苦自強的精神,歷來被人稱頌,成為舊時勸學的典型事例。後世常以“刺股”用為勤苦讀書、奮發自強的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5、大義滅親

出自《左傳 隱公四年》。春秋時,衛國石蠟之子石厚,與公子州籲共謀殺君篡位。石厚為了安定國內人心,去求計於自己的父親。

石蠟因之而設計,借陳桓公的幫助,乘他們到陳國之機,逮捕了州籲和石厚。衛國派人到濮殺死了州籲,石蠟派家臣到陳殺死了石厚。

《左傳》因此稱讚道:“君子曰:“石蠟,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大義滅親”原指為君臣大義而滅父子私情,後用以泛指炎維護正義而不徇私情。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6、東施效顰

出自《莊子 天運》。越國有一個絕色美女名叫西施。她長得非常漂亮,無論怎樣打扮,一舉一動都是美麗動人的。

有一天,她在村中的道路上行走,突然胸口疼痛起來,疼得緊皺眉頭,便不知不覺地用手按著胸口處,咧著嘴似笑非笑的。東施看見西施皺著眉頭,覺得樣子十分好看。於是,就照樣模仿起來。

村民們看到她一反常態的樣子,莫名其妙的多看了她兩眼,醜姑娘東施卻以為人家喜歡上她了,於是她更加緊皺眉頭咧開大嘴強笑,這一下,把別人都給嚇跑了。後以“東施效顰”來比喻“醜拙”盲目機械地效仿“美巧”,結果適得其反,鬧出笑柄。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7、呆若木雞

出自《莊子 達生》。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為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渻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派人反覆催促,紀渻子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渻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

莊子用這個故事,原義是指為了說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經過人為的訓練,也能積習成性,達到改造“物”的目的。但是傳到了後世,卻用“呆若木雞”來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神態,則全用為貶義。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8、得魚忘筌

出自《莊子 外物》。莊子說:“筌所以能捕到魚,是因為得魚而忘筌。”後世用“得魚忘筌”比喻辦事情一旦達到了目的,便把賴以達到目的的手段忘掉或拋棄。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19、高山流水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伯牙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一天夜裡,伯牙乘船遊覽。彈起一首《高山流水》,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岸上子期叫絕不已,伯牙興奮極了,此後二人成為至交知己。

春秋戰國時期20個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20、高枕無憂

出自《戰國策·齊策》。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馮諼是投奔田文的一個門客,在沒有任何功勞的情況下,再三向田文提出豐厚的待遇,田文都滿足了他。他後來擔任了替田文向農民收租的任務,但是他卻將所有的契約,免去了農民的負擔,為田文在國民中贏得了好的名聲,而在田文受到齊王懷疑的時候,田文封地的民眾爭相迎接。

而馮諼在這個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他通過讓梁國重金聘用田文,從而使齊王害怕田文為梁國服務而使其國家強大,就命請田文為齊國相。於是田文在其後的十年間都在齊國為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