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將用什麼辦法打贏甲午中日海戰麼?

船伕聊名著


中日甲午戰爭,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鮮為人知的是,在甲午戰爭的一頭一尾,曾經出現2個難得戰機,北洋水師只要抓住其中1個,就能徹底扭轉戰局,至少可避免全軍覆沒。

但是,清朝北洋水師偏偏全部錯失!

1、仁川租界,清朝曾很硬氣

把時針撥回到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中日均派出軍隊,一番劍拔弩張後,穩定局勢的清朝在朝鮮屯兵監政。2年後又簽訂條約,取得仁川2.5公頃租界地。毫不示弱的日本見狀,也向朝鮮提出在仁川開設了租界。中日兩國租界隔路相望,興建各種商業和軍事設施,暗自較力不休。

清朝開設仁川租界,是為防範和阻止日本侵略朝鮮的野心。日本開設仁川租界,則是為扎穩勢力,以此為跳板侵略中國。因此,仁川港成為兩國展示軍力的地方,北洋水師的濟遠、揚威、平遠艦均曾在此停泊,日本的松島、千代田、八重山,筑紫、大和、赤城艦也停泊過此港。

2、晚到一步,遺恨仁川港

1894年6月,中日在朝鮮牙山打響甲午戰爭第一槍。此戰,清軍失敗。日本陸軍的勝利,刺激了日本海軍的神經。面對增援而來的北洋水師濟遠、廣乙巡洋艦;練船威遠、炮船操江;運兵艦愛仁、飛鯨、高升,日艦發動突襲,不宣而戰,高升號被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下令擊沉。

在這場史稱“豐島海戰”的戰役中,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巡洋艦吉野、浪速、秋津洲全部出發自仁川港。北洋水師的第一個戰機,就發生在這裡:

時任北洋海軍提督的丁汝昌,在牙山戰役打響、北洋水師增援時,敏銳地發現兩軍可能即將發生海戰。立即向總理衙門發出一封電報,請求率軍封鎖出港口。總理衙門爭議2天后才覆電,授權可以相機行事。丁汝昌率軍趕赴仁川港,到達後發現曰艦已全部出港,奔襲北洋水師了。

3、只差2天,歷史沒有如願改寫

假設北洋水師濟遠、廣乙巡洋艦,能護送三艘運兵艦上的3000多名官兵順利登陸,牙山之敗或許就不存在了。丁汝昌在等待命令中,錯失封鎖仁川港的戰機。只差2天,歷史沒有如願改寫。那麼,丁汝昌可以不上報就出軍嗎?儘管是從一品的水師提督,丁汝昌卻沒有這種權利。

對此,日本海軍大尉子爵小笠原長生看得很透徹,他在戰後曾總結:日本艦隊司令官擁有較高自主指揮權,可以不必等待上級命令,直接下令指揮艦隊的軍事行動。“丁汝昌則不然,一切都得等待上級命令,提督是不能隨意出動艦隊的。”

4、一座小山,成了戰役勝負手

第二次戰機出現在威海衛,這是甲午戰爭的最後一戰。經過黃海海戰,北洋水師損失5艘戰艦,但是並沒有元氣大傷,威海衛港內還停泊有26艘戰艦。為根除清朝的海軍威脅,1895年1月日軍2.5萬人在榮成龍鬚島登陸,目標直指威海衛。

此時,一座小山成了這場戰役的勝負手,這也是北洋水師的第二個戰機:

下令戰艦不許巡海,主動放棄制海權的同時,為確保威海衛軍港的26艘寶貝,李鴻章讓沿海炮臺嚴陣以待,防範和阻擊日軍登陸。離榮城縣城30裡處,有一座小山,山上建有炮臺,是通往威海衛軍港的後路要地。但是此時的小山上,只有一名中下級軍官帶著20名清軍守衛。

20人如何抵擋日本蜂擁而至的大軍?日軍奪取了這座小山,進兵威海衛變得一路通暢。更致命的是,日軍佔領炮臺後,掉轉炮口,轟擊威海衛軍港……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5、灑“芝麻鹽”,威海衛怎能守住

假設在這個小山上,清軍有重兵把守,日軍登陸後無法直殺威海衛,北洋水師可避免全軍覆沒。這次戰機為何錯失?由此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時任山東巡撫李秉衡。此人曾在中法戰爭裡,與馮子材攜手取得諒山大捷。甲午戰爭爆發後李秉衡被調任山東巡撫,負責陸上防衛。

日軍進攻威海衛之前,李鴻章已獲知情報,電告李秉衡嚴加防範,不得“稍有疏懈”。李秉衡就佈置兵力進行沿海陸上防務,但是山東沿海防線有“三百里之遙",如何布兵?李秉衡的辦法是灑“芝麻鹽”,東起成山角、榮成,西至寧海、煙臺的沿海炮臺都駐紮了清兵,卻都沒有重點。

李秉衡這種防務佈局自有道理,因為情報只說日軍將進攻威海衛,但是從何處登陸並不知道。情報不明,只能分散兵力防衛,而且"營少勢難措手",也就出現榮城小山上,只“派一典吏,帶兵20名守之”的局面。

當榮成失陷後,李秉衡又沒有果斷抽調其他兵力馳援,封鎖通往威海衛的軍事要路,使局勢惡化,終釀大禍!李秉衡只好負荊請罪,自請交部議處。

中國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軍事古訓,豐島海戰前面對戰機的稍縱即逝,丁汝昌缺乏擔當,不敢越雷池半步,按程序上報請命。總理衙門的一幫大爺,坐而論道,一個“相機行事”就爭論了2天,第一個戰機就這樣錯失了。

第二個戰機的錯失,一來表明清朝情報工作的落後和無力,二來表現了軍事指揮者的思維僵化,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反映在明知日軍進攻意圖後,李鴻章等清朝當局高層心存幻想,沒有破釜沉舟、必戰必勝的勇氣,在軍力動員和準備上瞻前顧後,導致了戰機貽誤……

當然,清朝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兩個戰機的出現,只不過給了清朝一個得以喘息的機會。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息,一切都將改變,只是時間早晚……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徵清國方略》、《日清戰爭實記》、《所聞錄》,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指動濟南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問得好。

方法還是有的。

前提是你地位比李鴻章還高的位置,並且能夠全部掌握軍權。

然後,隨便找個藉口辦了李鴻章,將他的家產全部抄掉。

李鴻章後來留下的遺產,公開的就有數百萬兩白銀,總資產幾千萬兩白銀。

拿著這筆錢,首先全部更換和增添北洋水師的速射炮,這花不了多少錢,一百多兩白銀就夠了。

尤其是,定遠號和鎮遠號鐵甲艦必須拆除老舊火炮,更換速射炮。

隨後,趕在戰前買來類似於艾絲美拉達號這種新式軍艦至少4艘。

價格也不是很高,100多萬兩白銀而已,各國其實都有現貨。水手不足,將老舊的揚威號、超勇號直接轉為二線也可以,官兵都拿來用。

這樣一來,北洋水師實力就有本質的變化,綜合實力不弱於敵人。

然後,開戰以後,在豐島首先集中全部主力,圍殲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艦,務必全部擊沉或者重創。

到了黃海海戰開打,日軍主力艦隻剩下松島、嚴島、橋立、高千穗等幾艘了,實力削減接近一半,北洋水師的實力至少是他們一倍。

這樣如果再打不贏,那就乾脆在甲板上切腹好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海戰打贏又如何?

路上還是一敗塗地,甲午戰爭還是要割地賠款。


薩沙


以本人的研究,要想打贏甲午海戰,最關鍵的是改進北洋軍艦的炮彈裝藥,這樣哪怕其它的一切都按照歷史重現,大東溝一役的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北洋海軍從創建開始,通過外購和自造等途徑獲得的開花彈裝填的都是黑火藥,用火藥來充當炸藥,其威力極為有限,只能通過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和炸開的炮彈碎片來殺傷敵軍、破壞敵艦,這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戰之前的歷次重大海戰中,從來沒有一艘軍艦是被炮彈直接擊沉的原因所在(那會兒全世界海軍都是黑火藥彈)。黃海大戰時,北洋海軍的大口徑火炮曾多次命中日本軍艦,但是從未能直接使得日本軍艦造成大的損壞(“松島”艦中彈爆炸為特例),甚至如排水量不足千噸的淺水炮艦“赤城”,在接連被“定遠”艦305毫米口徑巨炮炮彈擊中後,都能僥倖逃脫,黑火藥炮彈的破壞力之弱可見一斑。

日本海軍使用的是苦味酸(下瀨火藥)和黑火藥的混裝炮彈,這種炮彈具有一系列驚人的特性,首先炮彈的靈敏度極高,即使命中細小的繩索都能引發爆炸,而且爆炸後不僅會形成普通黑火藥炮彈爆炸時那樣的衝擊波和炮彈碎片,還會伴隨有中心溫度高達上千度的大火,這種火藥爆炸形成的火焰會像汽油著火一般四散流動,即使在水中都能持續燃燒一段時間。另外採用苦味酸為成分的下瀨火藥炮彈爆炸時,還會出現有毒的黃色煙霧。如馬吉芬的《鴨綠江外的海戰》中記載:“……敵艦中好像有使用‘梅里那衣特’榴彈,一眼望去其有毒顏色的煙霧和一般火藥不同……”,日本“高千穗”艦某尉官親筆記述的黃海海戰實況也稱“……‘定遠’火勢愈來愈猛,艦體全被黃煙包圍,終於不能自由運動……”,北洋海軍受其荼毒可謂慘重。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被北洋艦隊“鎮遠”艦射出的305毫米黑火藥炮彈擊中炮房後,引發了堆放在炮房內的下瀨火藥炮彈爆炸,形成大火,導致軍艦重創,險些沉沒。


如果穿越者能夠在戰前將北洋艦隊的炮彈裝藥由黑火藥改為苦味酸(當時是一種染料,並不難獲得),只“定遠”、“鎮遠”二艘鐵甲艦就可以把整個日本艦隊轟成渣(日本艦隊多是防護較差的巡洋艦),根本不必要再買什麼新艦艇。

當然要是穿越者能力就是強能買到這個我也不反對

但你要是把“定遠”改成這個樣子就有點過了……


後異史氏


一個農業國家(清朝)跟一個工業化國家(小日本〉打仗,輸贏已高下立判。古今中外,世界上任何偉大的軍事家,都不可能帶領清朝水師艦隊戰勝小日本的艦隊,扭轉乾坤,取得鴉片戰爭勝利。


用戶1495609362175


沒用,誰去都打不贏。記得有個大家評論過那時期的清政府,當時的清政府表面光鮮,內部早已朽爛不堪。貪圖享樂,剋扣軍餉和貪汙腐敗成了一種普遍風氣,這不是靠一個兩個人能夠改變的,說白了,我們不是敗在水師裝備上,而是整個清政府和時代風氣都是腐朽的,完全敗在這上面。相比清政府的作為,日本為了買德國軍艦,天皇節衣縮食,軍部官員全都捐出三分之一俸祿,日本民眾甚至有些為籌集軍費賣身賣藝。說句沒有國家偏見的公道話,要是這樣日本還打不贏甲午海戰,那才叫蒼天無眼呢


德克斯特2711


我說,穿越回去,就算李中堂位置給你當,都沒有P用。

要穿越回去,你只能當娘們,還必須慈禧老佛爺才行。

甲午海戰失敗,不是一個二個原因,而唯一能把這些原因全部消除的只有慈禧一人。

譬如,1.修頤和園的銀子繼續購買軍艦,捨去慈禧還有誰可以?2.堅定和日本一戰的信念,調動全國上下,南洋水師,福建水師一起作戰,捨去慈禧還有誰?3.嚴查水師腐敗分子,全力打造最新火力的北洋水師,捨去慈禧還有誰?4.把袁世凱調回朝鮮,北洋陸軍新軍,在朝鮮鉗制日軍,捨去慈禧還有誰?5.就算戰敗,絕不妥協,不賠一毛錢,死磕到底,除去慈禧還有誰?



種花家的黒化兔


如果真能穿回到清朝,用保家衛國、驅逐外敵的華夏精神,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用英雄善戰、使敵聞風喪膽的十大元帥。毫不人性的倭寇早就舉手投降、喊爹叫娘。


樂天派135319172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系政府腐敗及主導戰爭的人的統帥能力和組織能力低下所致,並非中國的國力、財力、裝備、士兵等問題造成,如果當時的統帥、組織水平有後來抗美援朝的一半的話,應該可以打得日本人哭爹喊娘,當時中國的國力、財力應該是碾壓日本的,至於裝備水平就算有些小差異,也還不致於差異到無法對抗的地步,從黃海大戰軍隊的表現看軍心應該是可用的,對於此戰日本人是早作部署,充分準備,以舉國之力奮力一博,反觀中國這邊,沒有舉國體制的戰爭動員宣傳準備,沒有後勤的統籌保障,各省沒有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援,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統治決策階層根本就不懂什麼叫戰爭、戰爭是怎麼回事、怎樣去贏得戰爭,整天該吃吃、該喝喝,好象打仗是李鴻章北洋艦隊的事。整個甲午戰爭基本上李鴻章以整個北洋艦隊一己之力在同整個日本舉國之力在作戰,後勤供應有人在朝中扯後腿沒有保障,在朝鮮和日本人對戰的清兵主帥競然會搞笑到扔下部隊獨自逃跑,留下士兵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最後敗得一塌糊塗被日本人趕出朝鮮,再到後來日本圍攻北洋艦隊基地時裡面有一艘艦船竟然搞笑地跑去跟日本人說我們是南洋艦隊的,不是北洋艦隊的艦船,跟你們打的是北洋艦隊不是我們南洋艦隊,你們放我們回去,甲午之敗是清政府的腐敗和無知造成的,並非中國沒有打敗日本的實力。當然李鴻章也不是什麼好鳥,在左宗棠還在時,新疆叛亂鬧獨,李就曾主張新疆偏遠不服王化,勞師遠征空耗錢糧,建議朝廷放棄,最後是左公力排眾議以年邁之驅請纓出征幫國家收復了這大片土地。


天道183


答案取決於兩個條件:穿越到誰身上?何時穿越回去?

很多人或許都找不知道,大清朝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不是普通的失敗,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慘敗。相對而言,大家都很熟悉的北洋海軍算是表現不錯了,雖然最終全軍覆沒,但在黃海海戰中好歹還可以打一場你來我往的真正對決,而陸戰呢,基本是我這個戰爭愛好者看過最一邊倒的慘敗,鴉片戰爭尚且還可以用武器不行做遮羞布,甲午陸戰實在是恥辱。

既然是慘敗,那麼即使你順利穿越了,就遠不是什麼憑著對歷史的先知先覺,改變幾個“小決策失誤”就可以解決的結局,而是需要動大手術。

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像很多穿越小說一樣,穿越到一個軍官甚至高級軍官身上解決不了問題的,更別說素人了,必須穿越到甲午年間的清廷高層身上,最好就是慈禧太后、李鴻章,和光緒皇帝身上,像翁同龢這樣的級別都不夠。更重要的是,能穿越到慈禧身上,就別穿越到李鴻章身上,能穿越李鴻章身上,就別穿越到光緒皇帝身上;如果光緒都穿越不到,就別穿越了,穿越了也是找死。

如果是慈禧,就相對靠譜了,畢竟什麼都可以搞定,僅增加軍費大力購艦一條就可以增加勝算;李鴻章,歷史上甲午戰爭的“總指揮”,理論上只要開個天眼至少勝算更高,風險主要是他的革新想法是否能被慈禧接受,畢竟真實歷史中他連北洋海軍的新增購艦都沒搞定;穿越光緒的難度甚至要高於李鴻章,相當於慈禧的“低配版”吧,難度很高。

其次,假設你能穿越到慈禧身上,仍然要考慮穿越時間問題。考慮到甲午戰爭前時局的糜爛,至少要給三年時間,才能起到效果。購艦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週期,這還算是簡單的,練兵更耗時間;如果上升到全面軍事改革,三年都很勉強了。至於更深次的變革,諸如鼓勵興建企業,整理並擴大財政收入,“此次”穿越就不奢求了。

如果給慈禧三年時間,能做的大概是在財政上停掉一切如修建頤和園此類的無關支出,以傾國之力購艦;像之後的小站練兵一樣重整陸軍,特別是政出多門的指揮機制,不僅要將淮軍湘軍迅速現代化,而且最好能練出一支新軍出來;在外交上多下功夫,爭取分化英日同盟……

即使以上的都做了,我個人感覺,此戰也就是五五之分,其他只能指望天佑大清了。


張明揚不說話


首先,海軍需要一座規模不大但必須直接隸屬海軍所有的優質煤礦,這樣不至於在戰時北洋海軍只能從開平煤礦獲取劣質的碎煤。 其次,設法延長醇親王的生理生命和政治生命,盡力延緩慈禧太后歸政的時間和歸政的尺度,因為醇親王和慈禧太后是北洋海軍在朝廷中樞最重要的兩大支持者。有助於清理朝廷中樞對北洋海軍的輿論攻擊。


壓制以翁同龢為首的帝黨的瞎指揮行徑。 第三,需要把握穿越的時間,以中法戰爭結束後朝廷第二次海防大籌議,上下大治水師的政治大環境為契機,穿越點最好選在中法戰爭開打之前的1882-1883年,如此將有兩到三年的時間給自己爭取一定的政治資本和話語權。穿越身份最好是個貝勒級別的皇室宗親(注:最合適的人是慶貝勒奕劻),地位不算高,年富力強,政治地位屬於上升期,宗親身份方便和各路政治勢力保持一定的關係,方便調配各種政治資源。在將來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中也能謀取一個重要的位置。 第四,堅決制止翁同龢之流試圖對海軍建設的阻撓。

諸如著名的《停款要命折》不可能被朝廷批准,強壓戶部保證每年200萬兩的海軍經費不打折扣,使北洋海軍能持續獲得裝備更新的經費。 第五,借海軍事務衙門的名義提前統編全國海軍,按照清末載洵統一海軍的模式將海軍的管理權從南北洋大臣轉移到朝廷手中,也能及時的掐斷翁同龢之流攻擊北洋海軍的一條重要“原罪”——海軍管轄權歸屬的爭議。 第六,在中法戰爭結束後大治水師的決策下達後嚴格甄選外購軍艦的艦型:將艦型選擇在高速快炮的快速巡洋艦的範圍內(以日本浪速級、意大利喬萬尼-鮑桑號等艦型為適中),待大口徑速射炮出現後也方便更換。
第七,將福州船政收歸朝廷所轄,整廠搬遷到上海和江南製造局合併(馬尾則成為修理廠和海軍學堂的所在地),將建造重點放在高速魚雷艦艇和倫道爾炮艇的建造上,以這類艦艇作為守口艦艇,將主力艦艇從守口的牽絆中解放出來,編成巡洋艦隊專事外海戰鬥。 第八,日方在華的情報網已經非常發達,一鍋端不現實,可以利用這個情報網向日方發佈一些希望讓日方知道的情報。待開戰時再將這些諜報網一一拔除。 這些安排不足以在陸地上戰勝日本,但能在海上遏制住日本海軍奪取制海權。至少可以讓甲午輸得不那麼難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