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那個夜晚,如果不是他值班,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可能爆發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廣場中心,有一個小男孩赤裸身體撒尿的雕像,而製作這個雕像的目的是為了紀念這個叫小於廉的男孩用一泡尿挽救了這個城市。無獨有偶,在30多年前,同樣因為一個人的一個行為,成功阻擋了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否則如今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勢必會改寫,這個人就是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放兩枚原子彈,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也正因此,世界各國都認識到核武器的重要性,紛紛開始加入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之中,當時美國和蘇聯同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對核武器的研究也最為深入。

1983年那個夜晚,如果不是他值班,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可能爆發

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聯合成立“北約”組織,1955年,以蘇聯為主導的一些國家締結“華約”,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國及其盟國展開了數十年的鬥爭。但兩國都深諳核武器的危害,故兩國爭霸以“冷戰”的方式展開,甚至搞起來軍備競賽。時間跨越到1962年,美國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這引起來蘇聯當局的高度重視,兩國的關係一時之間又變得微妙起來。

恰巧,1983年9月的一天,韓國的一架客機突然出現在蘇聯領空,蘇聯航空軍將其當做美國的偵察機擊落,這使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怒不可遏,他們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軍演,蘇聯方面甚至收到了美國要向他們連續發射導彈的情報,一時之間,兩大陣營劍拔弩張,彷彿可以看見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向世界人民招手。

當時,蘇聯領導層積極採取相關應對措施,要求蘇聯核武方面全天候密切監控美國動向。彼時的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在蘇聯的導彈發射井中任指揮,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時刻關注美國核武器的攻擊,必要時給予相應反擊。

1983年那個夜晚,如果不是他值班,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可能爆發

1983年9月26日,正在值班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聽到蘇聯導彈預警系統OKA發出警報,刺耳的警報聲警示美國洲際導彈來襲,但他沒有立馬採取行動,而是趕緊進行多次仔細分析,在認真分析之後他發現OKA顯示美國升空的洲際導彈只有五枚,有些不合常理,於是他判斷這是預警系統的故障導致出現的假消息,按照規定,需要將此事向上級彙報,但是為了避免爆發戰爭,他隱瞞了這個消息。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的確是預警系統出現故障而發出的錯誤警報,可謂虛驚一場。可回過頭來想,如果當時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沒有認真考量,直接將這個消息發佈出去,蘇聯一定會向美國發射導彈轟炸,美國也定會加以猛烈回擊,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不同於前兩次世界大戰,以核武器為主要作戰工具的戰爭必定會給整個世界帶來毀滅性打擊。

1983年那個夜晚,如果不是他值班,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可能爆發

所以彼得羅夫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英雄,但是人民的英雄彼得羅夫並未受到當時蘇聯軍方任何嘉獎,反而因為沒有正確記錄當晚的日誌而受到處罰,直到1998年這件事被公開以後,他才受到獎勵與世界的讚揚。

一隻南美洲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能會引起幾周後北美洲的一場海嘯,正如蝴蝶效應所表示的那樣,一個小動作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也正因為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的一個行為,避免了一場殺傷力極大的戰爭,不得不說他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值得世界人民尊重和紀念。

[1]《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再爆發—中外專家熱議戰爭與和平》 網易

[2]《拯救世界的人》紀錄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