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坦克兵挺進蘇聯,硬仗當頭斯大林為何槍決了4個大將?

sunyoson


第二次世界的蘇德戰爭中,德軍奇襲蘇聯,蘇聯在西方面軍陳兵340萬,結果損失殆盡,蘇聯陷入被動的局面。蘇聯正直困難之際,本應上下一心共度國難,可是斯大林卻槍決了包括西方面軍總司令巴普洛夫在內的四個大將,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三國時期的曹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僭越稱帝,曹操代替漢獻帝出征討伐,雖然曹操把袁術的壽春城圍得水洩不通,但是一直沒能攻打下來。曹軍久攻不下後,糧草漸漸不支,管糧官王垕向曹操彙報糧草情況,曹操授意王垕以小斛發糧給士兵。王垕按照曹操的命令執行,部隊士兵怨聲載道,要求嚴懲主使者。曹操密詔王垕,借王垕的頭來安定軍心,王垕成為了曹操的替罪羊。小斛發糧是曹操下的命令,這引發了士兵的不滿,深諳用兵之道的曹操明白這個事情非常嚴重,士兵一旦不滿,部隊的凝聚力就會下降,戰敗就在眼前。為了扭轉局面,曹操需要給士兵一個交代,但是他不能自刎謝罪,於是他只能借管糧官頭來擺平眾怒。

蘇德戰爭西線大潰敗後,斯大林處決了4個大將,其用意與曹操極其相似,讓他們為自己的失誤買單。蘇德戰爭西線的潰敗責任應該由斯大林來承認,他罔顧了所有德國將攻擊蘇聯的情報,這才是蘇德西線潰敗的最大原因。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早在1月份的時候,也就是德國制定攻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之際,美國已經得到了相關的情報,羅斯福提醒斯大林要注意德國,斯大林沒有把羅斯福的話聽進耳朵裡。到了4月份的時候,英國的丘吉爾特意寄信給斯大林告知德國攻擊蘇聯的事情,斯大林根本沒信丘吉爾。5月份的時候,德國駐蘇聯的大使舒倫堡得知了本國攻擊蘇聯的消息後,這位一直希望蘇德能夠和平相處下去的大使偷偷向蘇聯方面透露了情報,但是斯大林把這個消息判斷為希特勒在嚇唬人。

德國進攻前一週,斯大林還允許蘇聯報社發表關於蘇德戰爭即將來臨是假消息的聲明,整個蘇聯都沒有開始準備戰爭事宜。德國進攻前四天開始,邊境的蘇聯紅軍陸續從抓到的德國特務小分隊口中得到了戰爭的信息,斯大林依然不願意相信戰爭馬上來臨。整個世界都知道德國要進攻蘇聯了,就斯大林不願意相信這個事情,他的麻痺大意讓蘇聯失去了戰前準備的最佳時期,德國發動奇襲的時候,德軍機械部隊的猛烈攻擊讓蘇聯西方面軍被打蒙掉,一潰千里。

如果斯大林能夠從各個渠道的信息中判斷出德國進攻蘇聯的意圖,西方面軍肯定會事先做好準備,那麼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們肯定不會這樣一路潰敗下去。斯大林應該為西線潰敗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他卻沒有這樣做,他也不能這樣做,如果他要是這樣做了,那麼蘇聯全國人民對他的信任就會降低,這樣不利於他開展抵抗德軍侵略的工作。如果斯大林要是自己承認西線潰敗是自己大意造成的,那麼很可能會兵變,蘇聯已經在潰敗中,這個時候還換掉最高軍事指揮官,部隊的凝聚力會更散,蘇聯會一蹶不振。

這次被斯大林處決的有西方面軍總司令巴甫洛夫、方面軍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方面軍通信主任格里戈裡耶夫和第四方面軍司令員科羅勃科夫,雖然斯大林有帥鍋之嫌,但是他們四個死得也不冤枉。西方面軍總司令巴甫洛夫作為西線的總司令,即便斯大林大意了,他也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保持警覺性是必須的事情。戰爭爆發前幾個小時,德軍在邊境挑釁,正在軍官俱樂部看喜劇的巴甫洛夫居然沒去深入過問,衝他這個行為,他被斯大林處決就不要怨恨別人。巴甫洛夫本來是一個坦克專家,但是他狹隘的以為坦克只能作為步兵的輔助存在,於是他早早就放棄了對坦克軍新戰術的研究,這使得西方面軍被德軍的坦克機械部隊打的毫無反擊之力。

巴甫洛夫作為總司令員指揮能力一般,那麼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應該好好輔佐他,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早就傳出來了,克里莫夫斯基居然沒有提前做好戰鬥預案,戰爭爆發後,他也沒有快速輔佐巴甫洛夫制定出有效的緊急作戰方案,他應該為戰敗負上一定的責任。德軍奇襲蘇聯的時候,德空軍把蘇聯的通訊系統作為主要攻擊目標之一,這使得巴甫洛夫根本無法獲取己方部隊的具體情況,他只能通過德國的電臺來判斷戰局,這也是西線失敗的一大原因。西方面軍的通訊系統被破壞,通信主任格里戈裡耶夫居然沒有預案來處理這種突發情況,他應該負上他該承擔的責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員科羅勃科夫在明斯克戰役中臨陣脫逃,這是典型的逃兵行為,他被處理是無需置疑的事情。

西線潰敗,蘇聯到了最為難的時刻,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恢復士氣,為此他必須讓該負責的人去負責!


金色漁鉤


4個大將?不是吧 蘇聯衛國戰爭的初期只殺了一個大將~巴甫洛夫,其他三個人不是大將,抬舉他們三了,都是中將軍銜。分別是長裡莫夫斯基赫中將,格里高裡耶夫中將和科羅布科夫中將。其他三個沒啥說的,咱們來說說巴甫洛夫大將。


首先替巴甫洛夫大將審個冤,誠然巴甫洛夫大將有失職的責任,但是當時巴甫洛夫面對的德軍的絕對主力部隊,而德軍的主力部隊則在西南方面軍,別說是巴甫洛夫了,就被稱為“救火隊長”的朱可夫也不能保證就一定勝利,最冤的是槍斃巴甫洛夫的罪名竟然是叛國罪,這純粹是子虛烏有。

但是槍斃巴甫洛夫他一點也不怨。咱們先看看他的履歷,巴甫洛夫在一戰時應徵加入了沙俄軍隊,1919年加入蘇聯軍隊,參加了當時的國內戰爭。1940年擔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司令,第二年獲大將軍銜。蘇德戰爭爆發後,任西方面軍司令。之所以說他的履歷我們可以看出他晉升的有點太快了,能力和責任不平衡,最終落下了一個叛國的罪名。



1941年6月22日德軍出動了數百家戰機對西方特別軍區的26個機場進行了轟炸,一天,就一天西方面軍基本就失去了制空權,這就為巴甫洛夫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戰爭開始,西方面軍亂成了一鍋粥,兵力分散,準備不足,聯絡中短,此時巴甫洛夫竟然躲在了一個集團軍中,在第13方面軍司令部中的巴甫洛夫對整體情況一無所知,怎麼打,部隊怎麼調動,甚至德軍在哪他都不知道,只是發佈命令“堅守與反擊”結果就是上頭一頭蒙,底下的更懵,這就導致了懵比樹上懵比果,懵比樹下你和我,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致使一個西方面軍一個星期直接玩完。所以說巴甫洛夫的確是失職,槍斃他一點也不冤枉,冤枉的是罪名竟然是叛國。


軍武小咖


自古以來臨陣換將便是兵家大忌,更何況殺了大將更是難以理解了,那麼斯大林為何在與德軍激戰之前,槍決了四名將軍?


我們先來看看這四名將軍是誰。這四人中只有一名大將,他就是時任西方面軍總司令巴甫洛夫。少將有三名,分別是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通訊主任格里果裡雅夫,第四集團軍司令科羅布科夫。

1941年,著名的蘇德戰爭打響了,希特勒為了征服世界,德國及其同盟國開始向蘇聯發動進攻。

戰爭初期,斯大林認為德國首先會攻打烏克蘭以及頓巴斯。斯大林為何會做出這種判斷呢?這是因為這兩個地方是蘇聯當時重要的經濟區,這兩個地方有豐富的糧食、石油以及煤炭。

隨後斯大林將主力派往這些地區,而西部方面則由巴甫洛夫為總司令,他帶領的當然不是主力部隊。

事實證明斯大林的判斷是錯誤的,德軍將主力集結到西部地區,率先對西部地區發起進攻。

德軍將蘇軍在明克斯這個地方成功實施包圍,約29萬蘇軍將士全部犧牲,數十名軍長、師長被捕,蘇軍首戰便遭此重創。

蘇軍高層雖有對局勢的誤判之責,卻也不至於近30萬人被全殲。那麼大戰開始之際,身為司令員的巴甫洛夫到底做錯了什麼才導致了蘇軍遭如此重創?

戰爭開始第一天,德軍便取得了制空權,他們將蘇軍的機場及飛機展開悉數的炸燬。轟炸前一天晚上,巴甫洛夫正在作戰會議時喝著啤酒,突然有情報員進來告訴他德國將要炮轟的消息。



巴甫洛夫認為德軍這是虛張聲勢,肯定不會進攻,然而第二天德軍炮火如雨,蘇軍的機場及飛機遭到重創,德軍輕鬆取得制空權。德軍為何會如此輕鬆便取得了制空權,這與巴甫洛夫的戰術佈置有關。

早在戰爭開始前,蘇軍進行了一次軍事演習,巴甫洛夫和朱可夫分別統領紅藍兩軍。巴甫洛夫將飛機集中在幾個區域導致目標過於明顯,演習一開始便被朱可夫全部摧毀。

事後朱可夫也告誡過巴甫洛夫不能如此佈置空軍,而巴甫洛夫卻沒采納其意見,導致蘇德戰爭重蹈覆轍。戰爭爆發之後巴甫洛夫竟然躲到了一個集團軍內部,導致對戰場情況完全不清楚。

當時他對底下的部署只有一個,那就是堅守與反擊。種種情況皆成了他悲慘結局的導火索,然而點燃這跟導火索的確是斯大林的一個電話。

斯大林得知前線潰敗的情況竟是通過德國電臺,這讓斯大林大為火光。他先是打電話詢問朱可夫前線到底出了什麼情況,而位於西南戰場的朱可夫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於是朱可夫便打電話給西方面軍總司令巴甫洛夫。

而巴甫洛夫對戰場情況和敵人部署竟毫不知情,斯大林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十分震怒,當即下令撤了巴甫洛夫的職位並逮捕他。那麼巴甫洛夫是否罪該致死,是否必須死呢?

我認為他罪不至死,但是他必須死。此話何意,我們來看看當時蘇聯最高軍事法庭給巴甫洛夫定的罪:“通敵叛國罪”。

這簡直就是莫須有了,要是說巴甫洛夫不作為,沒有能力導致蘇軍慘敗,那到還說得過去,可這通敵叛國罪可就太冤了。


那為何他必須死呢?當時蘇軍首戰慘敗,斯大林需要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斯大林不可能說是因為自己誤判局勢導致蘇軍打敗,只能將罪責都歸於巴甫洛夫。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巴甫洛夫必須死。此外斬殺大將能提高蘇軍士氣,讓軍官士兵知道蘇聯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地步,蘇聯不能再敗下去,無論是誰作戰失敗都要受到懲罰,以此來激發蘇軍士氣。

我們看看巴甫洛夫的履歷就可以知道他職位升的太快,年僅44歲便與名將朱可夫同級。升的太快導致他的能力與職位嚴重不對等。

他身居高位去無法履行自己的職責,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蘇軍30萬將士的生命。種種經歷都導致了他最後悲慘的結局。至於其他幾個將軍,基本都是朱可夫的手下,他們自然也被牽連了

這便是斯大林為何在德軍進攻之際槍殺大將的原因。而巴甫洛夫是蘇德戰爭中蘇軍損失的最高級別的將領,可惜的是他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史之策


整個西方面的主力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被德軍所殲滅,德軍宣稱僅俘虜就抓獲了30萬,突圍出去的部隊也丟掉了幾乎所有的重武器,西方面軍實際已經失去戰鬥力,後面之所以能繼續抵抗德軍向斯摩稜斯克的推進,是得到大量整建制部隊的補充。不止是兵力上的損失,軍事物資同樣損失嚴重,由於戰事發展太快,西方面軍30%的彈藥和50%的燃料都沒能來得及轉移被德軍所繳獲。

這是蘇德戰爭中蘇軍第一次遭遇的慘重失敗,顯然要有人對這場失敗負責,那就是西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西方面軍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將、西方面軍通訊主任格里高裡耶夫少將、西方面軍第4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布科夫少將。他們被判處叛國罪而被處決,雖然他們在軍事指揮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這種問題在戰爭初期的絕大部分蘇軍指揮員上都有出現,並不是個例,只不過在西方面軍更加嚴重而已,要知道德軍在這個方向上投入了兩大裝甲集群,這種強大的鉗形攻勢直到1943年以前,蘇軍基本無法擋住,更不用說戰爭初期德軍還擁有奇襲的優勢,在當時西方面軍那種環境下,換做誰也難以應付,即便如朱可夫這樣的人物。



巴甫洛夫的方面軍司令部一開始就失去對局勢的掌握,在有線通訊被德軍切斷後,未能及時建立起有效的無線通訊,加之在戰爭爆發幾天內德軍就已經達成了縱深突破,西方面軍主力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巴甫洛夫還算清醒,他及時的下達了戰略撤退的命令,跳出了德軍第一個包圍圈,但是德軍的2個裝甲集群在明斯克以東又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包圍圈,整個西方面軍被包圍了,不過得益於德軍包圍圈的不夠緊密,許多蘇軍在放棄裝備後得以逃出,不過損失還是很大。基本上西方面軍一直在不停的撤退,在當時那種混亂情況下,巴甫洛夫無法掌控部隊也是多少情有可原的,罪並不致死,只不過在當時危難情況下,斯大林需要一些“替罪羊”來為失敗負責,並重肅軍紀。



當時西方面軍能夠免於覆滅的唯一機會就是在德軍發起進攻的一開始就要及時的下達全線撤退的命令,部隊全部嚮明斯克以東的別列津那河一線撤退並據險而守,西方面軍的機械化軍則擔任後衛遲滯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防禦只在那些德軍必經之路的交通要衝上進行。顯然就算巴甫洛夫想這麼做,蘇軍最高統帥部也不會同意,不經頑強抵抗就放棄整個白俄羅斯的廣大地區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就像在基輔那樣,巴甫洛夫和他的司令部決定不了西方面軍的命運。


戰略論


沒用的,殺了就行了。

蘇德戰爭初期,蘇軍一潰千里,憤怒的斯大林連著槍斃了西方方面軍的四員大將,其中就有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顧問長裡莫夫斯基赫中將,格里高裡耶夫中將還有第四集團軍科羅布科夫中將。

這就典型的殺雞儆猴,首當其衝的就是巴甫洛夫,很多人為他們鳴冤叫屈,覺得命不該絕。但是,他們的罪行,實在是不容小視。三天時間,五十萬蘇軍被包圍,明斯克被德軍輕鬆佔領。44個師的兵力,斷送在這些人的手裡。按照常理,打了敗仗就夠丟人的了,一次性損失這麼大,指揮官該處理就得處理。

巴甫洛夫這個人呢,腦子根本就跟不上戰爭的發展,面對德軍的裝甲部隊,這些人一點辦法都沒有,整個方面軍都是一團糟。更可氣的是,這巴甫洛夫人還不見了。巴甫洛夫打的一塌糊塗,這也就說明了,他根本就不適合這樣的戰爭,想打也打不了。也就是說,這個人,沒用了。

沒用了的人,好辦。巴甫洛夫等一眾將領,地位高,功勞大,殺了他們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震懾作用,同時還能鼓舞蘇軍將士們的士氣。殺了他們,只有好處,而沒什麼壞處。他們死了,不過就是少了幾個沒用的人。

也正是斯大林的鐵腕,在危難之時,給予蘇聯將士們極大的震懾作用,戰爭面前,不許後退一步,國家高於一切。


軍武文齋


蘇聯自從大清洗過後,其軍隊內部就存在諸多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優秀的指揮官奇缺,導致了戰爭初期蘇軍成建制的潰敗。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蘇聯大多數軍官沒有死戰到底的決心,更缺乏對蘇聯的愛國情操。


其實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斯大林殺了一大批軍官,導致人心惶惶,更有憤憤不平,敢怒不敢言者。

這些人受夠了斯大林,自然是不會替斯大林賣命,有過自身難保的日子,愛國情操也就缺乏了許多。

所以蘇德戰爭一開始,曾經強大的蘇軍居然是一觸即潰,更有大量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投降。

不得已斯大林頒佈了法令,表示投降就等同於叛國,將被直接處死。並且斯大林還做了大量的廣播演講,表示蘇聯已經沒有退路。



在高壓和誠懇的演講下,蘇聯軍民的愛國心漸漸又被點燃,加上遠東支援的部隊趕到,使得蘇軍為之一振。

在莫斯科保衛戰勝利之後,斯大林信守承諾槍斃了投降的高官,再者便是繼續號召軍民起來保衛蘇聯。


斯大林的演講十分厲害,其從歷史出發,不斷強調偉大的蘇聯有過多麼輝煌的歷史,這使得軍民心中那份民族自豪感被徹底激活。

可以說在莫斯科保衛戰結束之後,蘇軍像是換了一支軍隊,其開始變得頑強兇狠,將德軍節節擊退。

作為蘇聯領袖的斯大林,特殊時期使用特殊的手段和政策,這無疑是極其出色的。

所以今日看來,斯大林當時的選擇是極為正確,戰爭是政客博弈的結果,死的卻是一代年輕人。可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方能教日月換新天!


小司馬遷論史


1941年7月4日,蘇聯以叛國罪逮捕巴甫洛夫, 22日軍事法庭以“怯戰、畏敵、製造恐慌、擅自撤退”的名義槍決原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大將、原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中將、原通訊主任格里洛格夫少將、原第4集團軍司令科羅布科夫少將。

1956年11月蘇軍總參謀部結束調查,認為巴甫洛夫缺乏統帥經驗,能力上達不到戰時決策的要求,但並非怯戰或有意讓部隊束手就擒,對其指控不實,建議撤銷。57年7月蘇共中央為巴甫洛夫等人正式平反。


6月22日晚9時15分,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和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聯合下達三號命令,說德軍的進攻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立陶宛附近的蘇瓦烏基突出部和普里皮亞季沼澤南部的扎莫斯季耶,要求西北和西方面軍進攻蘇瓦烏基的德軍,並於24日前收復被德軍佔領地區。可以說蘇軍最高指揮機關未明敵情給下屬下達了錯誤的命令。



巴甫洛夫決定以第4集團軍第14機械化軍反擊德第2裝甲集群,以第6、11機械化軍組成博爾金集團反擊第3裝甲集群,前調第10集團軍至納雷夫河防禦。由於德軍對蘇軍的通訊系統實施有效破壞,巴甫洛夫只得親自去部隊交代任務,這也造成西方面軍其他部隊包括斯大林與他暫時失去聯繫。

23日回到司令部的巴甫洛夫進一步指示第3集團軍配合博爾金集團奪回格羅德諾,更調動第2梯隊第13集團軍於此地域。這決定導致西方面軍縱深地帶兵力空虛,為德裝甲集群的縱深突破、長驅直入創造了條件。

蘇軍反擊堅決,將士用命,但因組織混亂、配合不力未能阻止德軍的前進。雪上加霜的是從23日夜西方面軍司令部與下屬各集團軍完全失去通訊聯絡,巴甫洛夫只能通過空中偵查和德國人的廣播模糊瞭解部隊大概位置,部隊由此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

6月25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同意西方面軍撤退,但西方面軍第3、4、10、13集團軍此時僅有60公里寬的狹長後撤通道,機動性遠遜德裝甲集群。28日,德第2裝甲集群攻佔明斯克,並與第3裝甲集群會師,合圍西方面軍大部。30日在莫吉廖夫,巴甫洛夫的司令一職被葉廖緬科代理。

西方面軍的失敗首要蘇軍最高層不切實際的反攻命令,巴甫洛夫忽視德軍裝甲集群突擊的威力,對德軍的合圍企圖缺乏應有的預見。槍決巴甫洛夫等人有立威之意,更多是找替罪羊推卸失敗責任。

後世人指責巴甫洛夫容易,紙上談兵更不費吹灰之力,現實中以63萬人的西方面軍對抗德最為強大中央集團軍群的146萬人馬,尤其是兩個裝甲集群的分進合擊,哪個蘇軍將領也是個慘敗二字。


歷史扒糞機




斯大林一向手段狠辣,具有雷霆霹靂的帝王手段,在他手下犯了錯,那就是打開了通向閻王殿的大門。

1941年7月,被斯大林槍決了四個人,有三個是少將,有一個是大將。大將是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名字叫巴甫洛夫,沒看錯,就是這個名字,和那個科學家巴甫洛夫有著一樣的名。

另外三個少將分別是:西方方面軍參謀長、少將克里莫夫斯基赫,西方方面軍通訊主任、少將格里果裡雅夫,第四集團軍司令、少將科羅布科夫。

這四人上了軍事法庭,最終丟了性命,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斯大林殺了四員大將,自毀長城呢?

巴甫洛夫的軍隊生涯很順利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比朱可夫小一歲,有著和朱可夫相似的晉升曲線。和朱可夫一樣,巴甫洛夫曾經進修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曾經是蘇聯最早的兩個坦克團團長之一,另一個,就是朱可夫。

巴甫洛夫曾經參加了西班牙內戰,就是在那裡,他獲得了蘇聯英雄金星勳章。這是他英雄的一大起點,回國後,擔任了汽車坦克裝甲兵總監。不久,和朱可夫一起升了大將。

當朱可夫在基輔特別軍區擔任總司令時,巴甫洛夫將軍也擔任了西部特別軍區司令員。

可以說,巴甫洛夫的軍旅生涯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沒有後面的意外,也許,巴甫洛夫會有朱可夫一樣的前程和地位,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巴甫洛夫和他左膀右臂們的毀滅之路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巴甫洛夫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問題,他能抗住嗎?事實證明,他根本扛不住。

首先,他所率領的西部方面的空軍,一天之內就被德國人消滅了,感覺就像一場夢。事後經過調查,完全是巴甫洛夫的準備工作並不充分,在巴甫洛夫看來,德國人沒有那麼快。實際上,德國人比他想象得還要快,還要猛。

這還不算,空軍被滅後,一週後,德軍就攻佔了明斯克,西方面軍竟然被合圍。有意思的是,巴甫洛夫對於自己的軍隊沒有有效指揮,對於自己軍團的情況,甚至一度通過廣播才能瞭解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長官啊!這是如何混上來的?

當斯大林得知巴甫洛夫的情況後,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此人不除,實在難以平民憤。



(朱可夫)

其實,巴甫洛夫的晉升是快了點,他的能力和他的職位根本不匹配,和朱可夫比起來,巴甫洛夫將軍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他的無能早已顯示了,他通過西班牙內戰的經驗,判定坦克部隊只能給步兵輔助,不能單獨行動。實際上,那是T26這種輕型坦克防護太差而已。通過T26就否定所有坦克,這實在是“目光短淺”。

在蘇德戰爭前,朱可夫和巴甫洛夫曾經一起搞過軍事演習,巴甫洛夫大敗,當時的朱可夫就提出了西方面軍如何調整的建議,但是,巴甫洛夫根本沒太當回事。

於是,當大戰真的來臨時,巴甫洛夫慌了手腳,指揮的一塌糊塗,可惜了幾十萬軍隊。

巴甫洛夫成了斯大林手下的典型



巴甫洛夫軍團的失利,讓斯大林下定決心抓個典型,因為當時正是蘇德戰爭爆發之時。

二戰期間,蘇聯失敗的大將不是巴甫洛夫一個,但獨獨大將巴甫洛夫和他的三個手下被槍斃,因為這是斯大林在表達堅定的信心,誰如果打退堂鼓,誰如果不努力,子彈會招呼過來的。

於是,巴甫洛夫們死了後,無論是莫斯科保衛戰,還是列寧格勒戰役,或是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的將軍和士兵們都非常努力,最終將德國人趕了回去,並在後期侵入了德國。

巴甫洛夫和三個下屬的死去,不冤枉,但也確實很嚴厲,但在那種場合下,也許槍斃這四個人,才是斯大林最好的選擇。


藍風破曉


首先澄清一點——斯大林沒有槍決四個大將,他確實槍決了以巴甫洛夫為首的西方面軍四個高級軍官,但其中只有巴甫洛夫一個人是大將,其他三個人都是少將。


1941年,二戰爆發沒多長時間,德國納粹為了稱霸全球,突然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蘇聯開戰。

面對實力雄厚的蘇維埃,希特勒不敢掉以輕心,調動了德國三個王牌集團軍,統共500多萬精兵對蘇聯發動全面進攻,試圖一舉打敗蘇聯。

猝不及防蘇聯軍隊在德國人的突襲面前招架不住,節節敗退,幾十萬蘇軍血灑疆場卻沒能擋住德軍的鐵蹄,幾百萬德軍很快就兵臨莫斯科城下。

蘇軍兵敗如山有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蘇聯方面對戰前形勢沒有做出正確判斷,沒有讓部隊做好充分準備,在敵人進攻時倉皇應戰,才讓希特勒得逞。


希特勒對蘇聯不宣而戰發動突襲,出乎蘇聯高層所有人預料。

兵不厭詐,希特勒就是靠著閃擊戰起家的,對待蘇聯這個重量級的對手,再一次故技重施。 而蘇聯方面雖然對德國進攻做了一些準備,但完全沒有料到德國敢於在1941年的夏天進攻蘇聯,甚至在拿到了中國方面搞到的德軍要對蘇聯開戰的情報後,仍舊不相信戰爭會到來。

德國高層為了麻痺蘇聯人,直到發動進攻的前夜還讓德國駐蘇聯大使拜訪了斯大林,轉達了希特勒加強蘇德關係的意願。

所以,德軍儘管出動幾百萬軍隊,近四千輛坦克和七千多門火炮,4900多架戰機,巨大的兵力調配居然完成的神不知鬼不覺,蘇聯人對這一切全然不知,整個蘇聯高層都矇在鼓裡。


而且希特勒這個始終不按套路出牌的傢伙並沒有按照常理先進攻蘇聯的經濟發達的波羅的海沿岸,而是出其不從經濟相對不發達、戰略位置不太重要的西線發動進攻。

優先攻打白俄羅斯的西方面軍,出乎了蘇軍統帥部的預料,也出乎了西線蘇軍的預料。

西線的蘇軍的最高統帥巴甫洛夫不僅對此毫無察覺,而且當德軍在出現邊境異常集結動向時,也沒有足夠警惕,沒有采取任何應對措施。

巴甫洛夫在兵力部署上也出現重大失誤。他沒有把三個集團軍分開部署,而是把全部兵力都部署在明斯克附近,給了德軍以集中殲滅的機會。


作為搞坦克起家又有些裝甲部隊作戰經驗的將軍,巴甫洛夫當時手中有五個師,2000多輛坦克,卻沒有部署在第一線,以至於當敵軍兩個裝甲部隊分頭像蘇軍防區挺近的時候,如入無人之境。這種兵力佈置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西方面軍的敗局。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就在德軍開戰的當天晚上,作為西線最高指揮官,巴甫洛夫還在俱樂部興致勃勃看節目呢。

所以當德軍在凌晨三點,萬炮齊發向蘇軍要塞開火時,整個西線蘇軍將士還在夢鄉。


德軍冰雹般的炮火傾瀉而下,蘇軍幾十個飛機場瞬間被炮火淹沒,700多架飛機灰飛煙滅,通訊設施也全部癱瘓。德軍第二第三兩個裝甲部隊分頭向蘇軍陣地推進,將五十萬蘇軍分割包圍。

德軍戰機對失去制空權的蘇軍陣地狂轟濫炸,蘇軍的通訊設施全部癱瘓,失去了通訊聯絡,巴甫洛夫當然無法瞭解前線戰況,命令自然就無從下達。更別說組織有效反攻了。

整個西線部隊像無頭蒼蠅,無法組織有效抵抗。雖然將士們英勇作戰,但奈何缺乏協同指揮,只能被德軍一口一口吃掉。僅僅一週的時間,整個西線50萬蘇軍全軍覆沒。


斯大林對前方戰況也無從得知,居然是從敵方廣播中才得知西線蘇軍全軍覆沒的消息。

而巴甫洛夫由於沒有有效的通訊手段,只能親自去下面的部隊佈置任務。當他被莫斯科聯繫上的時候,是在第三軍的軍部。巴甫洛夫的情況也沒有比斯大林強,他所掌握的部隊情況竟然也來自於德軍電臺的新聞播報!對於自己的部隊毫無掌控能力。

蘇軍西線全軍覆沒讓斯大林震驚、憤怒。更可怕的是,蘇軍的慘敗讓整個蘇聯都籠罩在悲觀和恐慌氣氛中,此時只有將巴甫洛夫嚴厲處罰,才能穩定軍心,振作士氣。


因此,怒不可遏的斯大林在7月30日命令巴甫洛夫火速回到莫斯科。同時被召回的還有他的一個參謀長、一個通信處主任以及第四軍軍長,並立刻把他們四人立即解職移交給軍事法庭審判。

20天以後,法庭以叛國罪,臨陣脫逃罪等罪名將死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並立刻通報全國。 斯大林對巴甫洛夫四個人執行的死刑雖然過於苛刻,但對於及時遏止因為明斯克戰役慘敗,而在全軍中蔓延的悲觀情緒,以及整肅軍紀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也算就明斯克戰役的失利對全蘇聯做了一個交代。


小約翰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法西斯不宣而戰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德軍在歐洲戰場勢如破竹,到了蘇聯也是如入無人之境。

而當時蘇聯高層正為自己把禍水西移而得意洋洋。正盤算著自己如何坐山觀虎鬥,等德國和英法廝殺的兩敗俱傷的時候,蘇聯再演出一場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斯大林怎麼也沒有料到希特勒會這麼快就對蘇聯來這一手。



一直到開戰前,德國還派高官訪問了蘇聯,大談蘇德友好,再說蘇德親如兄弟,《蘇德友好條約》墨跡未乾,斯大林做夢也想不到德國會對蘇開戰,不相信德國人翻臉比翻書還快。

那邊希特勒在制定對蘇進攻的《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卻一點點都不難為情,心說我們從歐洲戰場一路走來不就是這樣玩的嗎?閃擊戰要的就是出其不意,讓你們料到,那還叫突然襲擊嗎?

為了保證德軍進攻蘇聯的突然性,巴巴羅薩計劃只有德軍統帥部幾個高級將領知道。德軍的中層軍官在出發前兩個小時才知道當晚作戰行動的具體目標。德軍每一戰都是以取得制空權為開端,這次也不例外。

德軍首先組織幾百架戰機把蘇聯的26個機場炸個稀巴爛,轉眼之間,蘇軍700多架飛機灰飛煙滅,只剩下了一堆廢渣。緊接著,該出動裝甲部隊了,這是希特勒的老套路。德軍第三裝甲集群從蘇聯紅軍西路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結合部打了進去。

與此同時,德軍第二裝甲集群協同德軍第四集團軍嚮明斯克方向馬不停蹄開進。僅僅一天時間,基輔外圍地區格羅德諾失守。德軍開戰二天,維爾紐斯被攻陷。開戰第三天,德軍對蘇軍西北方面軍形成包圍。這時候,德軍兩個裝甲集群兵臨明斯克城下。28號,明斯克失守,西北方面軍被全殲。

明斯克失守的時候,蘇軍西方面軍第三、第十兩個集團軍十一個師鑽進德軍紮好的口袋。到7月9號蘇聯兩個方面軍被德軍吃掉,35萬蘇軍當了俘虜。

蘇軍首戰失利,舉國震驚,蘇軍高層坐不住了。其實輸掉這場戰役是蘇聯高層麻痺輕敵,當德軍開始調動的時候,斯大林還命令部隊不可輕舉妄動,覺得德軍沒有搞定英國不會這麼快對蘇聯動手。所以當蘇軍戰機全部被德軍突襲幹掉,德軍取得制空權的時候,蘇軍的軍隊就成了盲人瞎馬。指揮部的命令無法下達,前線的戰況無法及時瞭解,部隊無法調動和協調,只能跟著感覺走。


這和多年以後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先掐斷薩達姆和軍隊聯繫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戰鬥打響的時候,巴甫洛夫沒辦法指揮軍隊,下屬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通過德國廣播瞭解前線戰況。斯大林也不知道前線戰況,同樣也是通過德方廣播瞭解情況。

德軍首戰告捷,希特勒親自打電話慰問前線將士,德國舉國狂歡,各大城市的啤酒一夜之間脫銷。但是戰爭和體育比賽一樣,從來就是隻見勝者笑,怎聞敗者哭。

蘇軍開局不利,大軍被圍殲,只有不到兩萬蘇軍僥倖逃脫。其中包括蘇軍最高將領巴甫洛夫和他的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少將、方面軍通信主任格里戈裡耶夫少將、炮兵主任克里奇少將、第4集團軍司令員科洛布科夫少將。


但巴甫洛夫和他的戰友不能說是幸運,他們才下戰場,就上了法場,被軍事法庭處決。在軍事法庭的審判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問:巴甫洛夫,你這個狗屁不通的傢伙,怎麼從一個坦克團長一躍成為方面軍司令員的,你不知道這樣會葬送成千上萬士兵的生命嗎?

答:我也不知道怎麼會突然升遷,也許是大肅反,蘇軍中百分之九十的將領都被鎮壓了,才小卒裡挑將軍。。。

問:你在坦克部隊裡待過,不知道裝甲部隊的重要嗎?為什麼沒有跟德軍一樣把它放到該放的地方去?

答:這是斯大林同志的意見。

問:在6月份,任何一個在邊境的軍人都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火藥味,而你卻無動於衷。

答:經驗告訴我,在鼻子和領袖的指示之間,相信後者永遠是對的,相信前者就會犯錯。

問:你親自到過邊境,卻沒有發現德軍集結,說這是造謠和挑撥,你對此有什麼解釋?

答:麻煩你拿出總參謀部的紅頭文件看看,上面就是那樣寫的。這問題您是不是問錯人了?

問:德軍挑釁的時候,是你說不讓部隊還擊,還說德國人不會打?

答:我請示了斯大林,斯大林同志當時就是這樣告訴我的,斯大林同志還說不讓我們招惹德國人,不準向入侵德軍開火的命令是統帥下達的。

問:緊要關頭,斯大林同志竟然聯繫不到你?

答:通訊線路被德軍炸掉了。我也聯繫不到斯大林同志呀。

問:戰場上我軍的動向你竟然一無所知,是從德軍廣播中瞭解的?

答:斯大林同志不是也是聽了德軍的廣播才知道前線情況嗎?

問:什麼都聽別人的。到底是誰更瞭解戰場局勢,誰更能做出正確判斷。如果斯大林同志能遙控指揮百萬揮軍隊,還要你們幹什麼?

答:別說了,打這麼大的敗仗,總要有人頂缸。


就這樣,巴甫洛夫和他手下那三名軍官走上刑場被處決。    

1956年,蘇軍總參謀部為巴甫洛夫和一同被處決的16名蘇軍西線高級將領平反,認為解除他們所有軍內和黨內職務並處死刑,證據不足,量刑過重。

有段子說,蘇聯人民享有最崇高的公民權利就是被平反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