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在唐代,朝鮮半島分裂成為了三股勢力:高句麗、新羅、百濟。其中,新羅和百濟兩國關係交惡,雙方多次攻伐不斷。在這當中,高句麗、百濟和日本結為了同盟,而被孤立的新羅則選擇和大唐王朝結了盟。

然而到了公元663年,新羅和百濟之間的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而新羅在百濟和日本聯軍的夾擊之下節節敗退,眼看著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新羅國的君主文武王便請求唐朝出兵相助。

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李治

一、半島局勢

相對於朝鮮半島的三個小國家來說,唐朝是他們根本難以企及的“巨無霸”!大唐軍隊的戰鬥力更是讓他們產生了一種近乎絕望的哀嘆,幾乎就是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原先仗著有日本撐腰的百濟瞬間便被打殘,很快便亡了國。

不過朝鮮半島的國家都有一種極為有意思的特質,那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你一打,我瞬間便散攤子,但是隻要你的部隊一撤走,殘餘勢力立刻跳出來鼓動百姓造反覆國。

正是當強悍的大唐軍隊撤走之後,百濟的王子被日本護送回過,然後立即組織百濟故土上的百姓開始作亂對抗唐朝的統治。而日本方面,則是想利用這次機會首先控制百濟國,然後再進一步插手朝鮮半島局勢,所以在百濟王子復國的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錢糧支援,甚至是直接派遣了軍隊。

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唐當時在朝鮮半島鎮壓百濟叛軍的主帥劉仁軌當即將消息傳回了長安,而長安方面亦是出奇的強硬。

唐高宗李治一心想要重現自己父親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天可汗”神話,但是周邊的國家都被李世民給揍服了,現在朝鮮半島出了“么蛾子”,他李治當然也按捺不住了,當即決定:派兵重新進入朝鮮半島,同時命令劉仁軌立刻對百濟和日本聯軍予以痛擊。

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二、日本和百濟的判斷既對了又錯了

當時唐朝軍隊採取水路並進的模式殺奔百濟國的重鎮——周留城。而劉仁軌所率領的是13000餘人的水軍,戰船170多艘,他的目標是封鎖周留城的的出海口,斷絕其海上的物資支援。

面對著氣勢洶洶而來的唐軍,百濟和日本聯軍則是打著自己的算盤。他們都知道唐朝幅員遼闊,軍隊強悍無比,他們也都理智的認識到若是常規狀態下作戰無論如何也不是唐朝軍隊的對手。

不過這一次,日本指揮官樸市田來津還有百濟的王子卻有著另外一種猜想:他們認為大唐軍隊遠道而來,所依仗的便是自己強悍的軍事實力,同時也更加希望迅速戰勝!那麼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必然會出現驕傲情緒,那麼若是能夠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集中打擊唐軍孤軍深入的一部人馬,應該有機會全殲敵人!

實事求是的講,樸市田來津的這番謀劃還是比較合格的,但是現在我們只能說他既對了又錯了!

因為他們並沒有想明白,日本和百濟聯軍與唐朝軍隊的察覺是一個小小的計謀,或者說出其不意打個埋伏就能夠彌補的!

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劉仁軌

三、開戰

劉仁軌率領的13000水師一路南下,最終在白江口這個地方遭遇到了日本水軍的主力部隊。此役,日本為了能夠重創唐軍,集中了自己幾乎所有在朝鮮半島的水師部隊,其中士卒42000餘人,戰船近1000餘艘。

在人數上,日本水軍是唐軍的4倍,戰船數量則要超過5倍,這樣的數據對比也讓指揮官樸市田來津對於戰勝唐軍有著充分的信心。

戰鬥開始了,事情完全出乎了樸市田來津的預料。唐軍的戰艦確實只有170餘艘,但是這些戰艦卻都是艨艟鉅艦和樓船,而日本的戰船和唐軍想必恐怕就是普通的小漁船罷了。

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第一次正面交鋒,唐朝的戰艦幾乎沒有動用任何戰船上的武器,直接就用撞的方式便解決了問題。大量的日本漁船……不是,戰船,在唐軍的鉅艦衝擊下翻覆于波濤之中。

然而樸市田來津並沒有吸取教訓,面對著自己精心設計的計劃即將破產的局面,他的理智已經被自己心中的怒火徹底燃燒殆盡。他隨即下達了全軍總攻的命令!

在樸市田來津的認知當中,他是想用日軍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去彌補質量上的絕對劣勢,簡單講就是:老子人多,堆也堆死你!

可是事情的發展再一次讓樸市田來津大跌眼鏡。在第二次交鋒之中,唐軍利用鉅艦切入日本船隊混亂的陣型之中,將日本的水軍分割成了多個不相聯繫的部分。在此基礎上,唐軍的軍艦開始收尾相連,拼接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包圍圈,竟然是將人數遠多於自己的日本水師進行了分割包圍。

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唐朝軍隊開始對日軍進行最後的收割!被包圍的日軍小船在艨艟鉅艦的打擊下,一艘接一艘的沉入海底。有的唐朝士卒甚至不必箭矢直接登船與日軍進行白刃戰,而正面較量之下日軍士卒才發現,唐軍的鎧甲、陌刀等單兵裝備更要遠遠優於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日軍士卒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的倒在了唐軍的屠刀之下!

與唐軍對比,日本水師的戰船差了個十萬八千里,個人單兵裝備又差了個八萬十千里,這仗還有什麼懸念呢?最終,日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日軍指揮官樸市田來津在亂軍中被箭矢射成了刺蝟,葬身於波濤之中……

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四、落幕

白江口海戰之後,日本終於明白了自己和唐朝的差距巨大到了什麼程度,全軍撤出朝鮮半島,百濟國也徹底滅亡。而這一仗算是徹底把日本打服了,從此之後他們對我華夏文明“由黑轉粉”,向唐朝表示臣服,並從全國各個方面開始向唐朝學習,這一粉就是一千多年……

這裡我們簡單談一下白江口海戰日本失敗的原因:

一是沒有正確評估兩國軍事實力的差距。簡單地說,大唐水師與日本水師根本就不處在同一時代,這是質的差距,絕不是數量可以彌補的。日軍由於缺乏對大唐的深入瞭解,決定打這樣一場戰役,從一開始便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果!

二是日軍作戰時全無戰術章法。實際交戰過程中,日本水師沒有采取游擊戰術,狼群戰術,火攻破敵等有效方法,而是單純的利用數量優勢猛打猛衝,由此可見日本軍隊當時的戰術水平同樣和大唐差距巨大,如此蠻幹的下場自然是碰得頭破血流!

三是不能審時度勢造成全軍覆沒。既然差距是全方位的,日軍指揮官就應該及時撤退,保留自己的海上力量從而對唐軍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懾,但樸市田來津可能被失敗的憤怒衝昏了頭腦,他就像一個賭徒一樣非常乾脆的拼光了自己的本錢。那麼日本軍隊在失去所有海上力量之後,在朝鮮半島便再也難以立足,只能全線撤回本土。可以說,戰術上的失敗最終惡化成為全部戰略層面的失敗。

17000對42000,卻是強勢碾壓,大唐給倭國上了一堂受益千年的課

不過,對於日本來說並非全是壞事。自此之後,日本開始向唐朝學習,整個國家在體制上開始效仿唐朝,中央集權得到迅速加強,國家機器不斷完善,最終才正式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國家。其國家的文化、習俗等等均很大程度上傳承了唐朝,對於他們來說從長遠來看卻是一件真正的好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