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等減持新規,三季報期間如何汰弱留強

兩市弱勢震盪,指數普跌,滿盤皆綠。但不要灰心,我們站在了希望的田野上。板塊上,白酒和醫藥,有所調整。長期關注的標的,或許會出現先上車機會。

基本面上,幾個大的方面,除了GDP略有不行外,其他的都算不錯。比如,貿易戰緩和、管理層呵護、股市整體的估值低位等。

另外是時間段問題,三季報未發完,很多大資金在躲業績雷。等到了月底,公司業績都披露之後,或許會有所改觀。

當下低迷,還和這兩天火得不行的減持有關。在天風證券兩個跌停之後,證監會要對減持規則進行修訂。會還在開著,人們的各種猜測已滿處紛飛。

方向上,限制為主概率大,目的是為了避免類似證券次新這類大額解禁帶來的市場恐慌。但實際上,想要把市場理順,並不是一個減持新規就能解決的。

反觀上市公司大股東們的表現,也許是擔心不讓減持,明顯的增多了減持的比例。沒啥辦法,只能等著公佈最後確定的消息。

更深一層的還是公司質地問題,如果公司發展前景好,估值合理,那麼大股東也就不會著急套現。因為錢需要放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才能保證不斷升值。

根本上,還是個股發行後,一上市就大幅拉漲停板,透支了過多未來的業績。如此造成了大股東瘋狂高位減持。換作是你我,也會做這樣的選擇。

市場機會方面,銀行股呈現多頭排列,比較穩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均線向上,很可能是下一個帶動大盤起來的板塊。

第二高價股,長春高新,400多元,市值接近700億,動態市盈率約40倍。三季報靚麗,前三季度同比增長48%,第三季度單季同比增77%;經營現金流是淨利潤的一倍多,手握現金20多個億,沒什麼長期借款。

貴州茅臺,作為第一高價股,被說得太多。第二名,也能給我們很多啟示。穩定高增長才是獲利的源泉,持續跟蹤財報,與那些優秀者同在,賺錢就是順便的事。

其他的個股,依舊以龍頭大白馬為主。選擇範圍,可以參考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三季報持倉。畢竟這些股票,都是上百機構調研過的。

央企暴雷,又出一例造假的。航天通信,子公司智慧海派爆出違規對外擔保,被立案調查;由於佔比較大,後續有退市風險。

這種公司遠離為好,就像三季報很差的大族激光。前三季度淨利下滑64%。前不久還被挖出,在瑞士要建研發基地。結果發現是騙人的,那時候就可以拉入黑名單。

港股最近的新股都非常刺激,上市首秀大都賺足了眼球。昨天的快餐帝國,開盤就先是1倍,盤中最高180%,戲劇性的結尾是-6%。真是蕩氣迴腸,比看小說還精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