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遼東發家?

公元15世紀中葉,當大明王朝在仁宣之治的承平歲月中日漸中落之時,所有人都認為大明王朝的最大隱患是北方如日中天的瓦剌。漠北與中原的對峙與抗衡,才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然而,在東北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一個新的勢力正在萌發。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遼東發家?

圖/土木之變

01、英烈之後

《李朝實錄》記: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六月丙申日,鹹吉道都節制使馳報:“童倉、凡察等與管下三百餘戶逃往婆豬江。” 當時的朝鮮派兵攔堵, 童倉、凡察棄其資產牲畜,僅三百餘戶衝出重圍堵,來到了今天遼寧東部的渾江流域(豬婆江),從此就在今天遼寧東部的新賓、桓仁一帶山地之中紮根繁衍。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遼東發家?

圖/建州女真首領世系

這場大逃亡事件的主角童倉(董山)就是後來努爾哈赤的五世祖,他的父親猛哥帖木兒在圖們江邊為了保護明朝使者而被仇敵部落所殺害,與之共同殉難的還有他的長兄與弟弟。他所在的建州女真斡朵裡部,意圖向建州衛親族兀良哈部靠近,卻被明朝皇帝否決,朝鮮軍隊攔阻。

在經歷了這場一連串殘酷的血雨腥風之後,這位年輕的首領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這片大明王朝與朝鮮人之間的緩衝地帶,想要生存就必須依靠自己,單純依靠明朝皇帝的詔諭和朝鮮人的許諾根本不管用。

02、建州三衛

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二月,由於董山和自己的叔叔凡察(猛哥帖木兒之第)爭奪衛印,明朝從建州左衛中分出建州右衛,董山掌左衛,凡察掌右衛,而女真兀良哈部的首領則執掌建州衛本部。從此,後世揚名的建州三衛,便在今天遼寧新賓滿族自治區、桓仁滿族自治區所在的長白山餘脈的山地之間瘋狂發展滋生起來。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遼東發家?

圖/遼東山地

當建州女真落戶遼東山地之後,朝鮮曾派人潛赴富爾江上游吾彌府調查,“見水兩岸大野,率皆耕墾,農人與牛佈散於野”,“見人家二戶,有男婦十六,或耕或耘,放養牛馬。” 這就是後來的滿洲典型耕作方式“農幕”的雛型,女真先人在圖們江一帶居住時已零星出現,這時遍佈各地,成為耕作的重要方式。

建州三衛的領導人李滿住、凡察、董山,以及各大首領都擁有很多“農幕”。這種農幕的出現是建立在大量使用農奴的基礎之上,女真貴族利用自身所處的三不管地理位置,大量使用漢人、朝鮮人與本族人為農奴進行農奴生產。這種生產方式一致延續到後來的滿清時期。

03、背叛大明之始

由於明朝在征服遼東之後採用的依舊是羈縻政策,對遼東當地的女真族裔並沒有進行直接管理,這也為女真人在遼河平原之外的偏遠山地發展提供了契機。兀良哈李滿住和斡裡朵部董山掌本衛和左衛後, 拋棄了父祖忠於大明的傳統信念,不斷向南擴張。

他們對明朝玩起了兩面派,“陽為效順,陰從抄掠”,表面接受招撫,貢獻方物,暗地裡卻派兵南犯,“假稱達子,屢寇遼東,俘虜邊民”,使明朝在遼東設立的關堡步步後移。據倪謙的《朝鮮紀事》記載,景泰初年,東部華夷界限”已經退到了連山關(本溪市南芬區)。這也就表示,當時遼東新賓、桓仁、清原、寬甸等與山地區域已經盡入建州女真之手。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遼東發家?

圖/位於新賓的赫圖阿拉故城

正統、景泰年間的明朝正在全力對抗北方愈加強大的瓦剌蒙古勢力,而對東北地區的無力掌控,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女真人在這一區域的發展,為後來遼東局勢的失控埋下伏筆。

參考文獻:1東北史綱要

2.明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