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資格統考《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全真模擬金考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下列關於教育家及其著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903年出版的《實驗教育學》的作者是德國的梅伊曼

B.孔子的《論語》是我國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

D.美國教育家杜威是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義與教育》

2.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落實在課程類型上表現為(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

3.新中國的第一個學制頒佈於( )。

A.1951年 B.1950年 C.1949年 D.1952年

4.人類正是通過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財富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培養、造就他們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使文化得以發展,這體現了教育對文化具有( )。

A.交流功能 B.創新功能 C.選擇功能 D.保護功能

5.班主任通過班集體影響學生個體,又通過教育學生個體促進班集體的健康發展。這種班級管理模式屬於(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6.小丹說當她聽到小刀刮竹子的聲音時,就會覺得很冷,渾身不舒服,這種感覺現象是( )。

A.適應 B.對比 C.聯覺 D.綜合

7.提出“讓一切男女兒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

A.杜威 B.誇美紐斯 C.贊可夫 D.布魯納

8.我國西周時期“學在官府”以及歐洲的“政教合一”體現了教育的( )屬性。

A.歷史性 B.歷史繼承性 C.永恆性 D.質的規定性

9.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 )。

A.教師的主導作用 B.學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學生的主體作用

10.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 )。

A.促進個體發展

B.影響政治發展

C.影響文化發展

D.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

11.認知策略是( )。

A.監測信息加工過程的策略 B.調控信息加工過程的策略

C.信息加工的策略 D.輔助管理可用資源的策略

12.教育從生產勞動中第一次分離的時間是(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13.教育與生產勞動中第二次結合的時間是(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14.未經逐步分析、迅速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是( )。

A.邏輯思維 B.直覺思維 C.形象思維 D.動作思維

15.人們常說,“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這充分地說明了教學中( )的重要性。

A.向學生傳授知識 B.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C.雙基教學 D.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6.在理論上論證了班級授課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爾巴特 C.孔子 D.誇美紐斯

17.《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規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開發和利用,該課程屬於( )。

A.國家規定的必修課 B.國家規定的選修課

C.地方規定的必修課 D.學校規定的選修課

18.教育名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作者是前蘇聯( )。

A.杜威 B.贊科夫 C.布魯納 D.蘇霍姆林斯基

19.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主要思想是( )。

A.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

20.根據個人的本性和發展需要來確定目的的觀點稱為( )。

A.社會本位論 B.神學目的論 C.個人本位論 D.教育無目的論

21.主張“任何學科的基礎都可以用任何形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任何人”的理論是( )。

A.學科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 C.結構課程論 D.綜合課程論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題,每題8分,共32分)

2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鬥爭轉化的發展過程。

23.分組教學是為了克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而提出來的,因此它比班級授課制優越。

24.教育對受教育者和社會的影響和作用,只有正向的促進,沒有負向的阻礙。

25.義務教育與普及教育是一個等同的概念。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方法。

27.為什麼說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28.簡述制約課程開發的因素。

29.簡述影響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30.赫鐵軍是以260分的成績進入學校的,他當然不夠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之所以破例錄取他,一是他的書法老師極力推薦,二是他的父母全不在身邊,他一個人在高密讀書。可不曾想到,第二週校園裡就找不到赫鐵軍的影子了,原來他躲到一個書法訓練班裡寫字去了。開學十幾天,把他困在教室裡,除了作業就是考試,一天不寫字就手癢的他,怎麼能受得了這種約束。有人提出不要他了,因為十幾天的學習都不能忍受,要熬過漫長的三年高中生活,對他來說肯定是個神話。

一個喜歡寫字的孩子,為什麼偏偏不喜歡學校,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學校出了問題?我陷入了深思。當時學校的報告廳正在維修,大牌子需要請人題名,我想人選有了,就是這個赫鐵軍。我見過他的字,蠻像回事。報告廳的牌子掛上去了,草書中帶著一點王羲之的風韻,誰見了都要問問作者,都以為這個赫鐵軍是一個書法家呢!實際上我們的行為不就是在創造書法家嗎?這一招還真見效,小赫不逃學了。

然後我們讓他牽頭,組建了一個書法協會,把全校的書法愛好者組織起來,會長就是這赫鐵軍。同學們在一起,關注的事情也多起來。慢慢的小赫把目標鎖定在中央美院,但是同時他也瞭解到,中央美院的文化課成績不低。他開始找到老師們,在文化課的學習上發憤圖強。

內在的動力決定著人成長的速度。小赫就這樣開始他自強不息的奮鬥旅程,而且用他的變化感動著周圍的老師和同學。三年以後,他果真考入了中央美院。但這個時候,人們反而不再震驚了。

結合材料,分析材料中體現的德育原則。並說明使用該德育原則的具體要求。

31.材料:

王雪是初中三年級的女生,智力正常,人際關係良好,上課和平時做作業都比較認真,學習總體成績在班級處於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這次期末考試,她的其他課程考試發揮正常,只有數學沒有考及格。她認為數學沒有考好試因為她比別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數學也是學不好的。

問題:

(1)根據維納的歸因理論,指出王雪期末考試數學失利的歸因屬於哪一種因素,並指出這種因素在維納歸因理論中的三個維度上的表現。

(2)分析王雪的歸因對她以後的數學學習在其心理上產生的影響。

(3)如果你是王雪的數學老師,你會怎樣幫助她正確歸因,提高其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成績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