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村婦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我在家盡心照顧老人和殘疾哥哥


我於1969年10月出生,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特殊的技能,有的只是眾多農村婦女都有的勤勞、善良和樸實。 我家住在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六龍山鄉,我丈夫長年外出打工,20多年我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家有兩個殘疾哥哥、一個殘疾二叔和年老多病的婆婆,這麼多年我含辛茹苦撫養兩個孩子,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特殊的家庭。圖為我在自己家門前留影。#自拍我的故事#

1996年,我27歲,從相鄰的瓦屋鄉嫁入六龍山鄉牛場村大木坪組,與胡應同相戀組成了家庭,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與丈夫一起耕種家中10多畝流轉土地,一起照顧病殘的哥哥和患病的婆婆。

誰能想到結婚之後的生活並不像想象中的甜蜜,有的只是辛苦和勞累。我老公的大哥是聾啞殘疾人,二哥是視力殘疾人,二叔是智力殘疾人,婆婆也年高體弱多病,為了撐起這個家庭,我們夫妻二人分工合作,老公在城裡打工掙錢,我在家種地。圖為我和兩位殘疾哥哥和婆婆。

老公一走就是一年多時間不回家,我不但要盡心盡力照料三個殘疾家人和體弱多病的婆婆。還要管理好家裡所有事情,這樣一來,家裡的大小事務全部落地了我一個人的身上。雖然每天的日常生活比較繁瑣,年復一年,從早到晚的做的事情差不多,但是每一樣事情都要做,到了晚上躺床上,還是累的腰痠背痛。

二十多年來,家裡兩個孩子都是我一個人帶大。2015年9月,大女兒考上大學,學費要8000多元,二兒子也考上了高中,學費也要2000多元,都是我東挪西借,加上自己兩口子辛苦攢下的一部分錢,勉強算是挺過了,但是家裡一下子變得囊空如洗。回想當時,真是愁死了。圖為我大女兒上大三放假,在家裡看書。 大女兒很懂事,自從考上大學後,自己在學校做兼職賺錢,解決了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減輕了家裡的負擔。”說起女兒

我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飯菜,然後就去地裡幹農活,農活中途要回家照看婆婆、兩個哥哥、二叔和兩個孩子,晚上要收拾家務到很晚才休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農忙季節尤甚。但是無論再忙再累,我都堅持把家裡打理得乾乾淨淨,讓一家人住的舒舒服服。


這麼多年相親們問我婆婆,我這個兒媳婦怎麼樣?婆婆總是跟他們說:“這些年讓她受苦了,要不是她,這個家早已不是家了啊!”雖然我聽到婆婆總是在外人面前誇我,我也挺開心的,證明我這麼多年的辛苦沒有白費。圖為我和殘疾哥哥在家裡。

我心裡總是在想,老公在外面打工掙錢也很不容易,我無論如何也要撐起這個家,我要是都放棄了,還能指望誰。雖然我以前的日子苦是苦,但是還是努力的走到了今天。

我的兩個孩子也很聽話懂事,學習上很努力,大女兒考上大學,現在二兒子也考上了重點中學讀高中,也準備考大學了,看到兩個孩子都這麼懂事,我也非常的開心。圖為我和女兒合影。

隨著婆婆年紀越來越大,神智已大不如前。丈夫老胡是老實巴交的人,打不起啥主意,大事小事都要我想辦法,遇到難題的時候,就只能找人問,但是看到兩個漸漸長大懂事的孩子,我就有了把這個家撐起來的勇氣和希望!圖為劉十月在餵雞。

憑我們兩口子的勤勞,一家四人小日子應當過得很好。我老公打工每月能掙兩千多元,我在家種莊稼的糧食產量也夠吃,加上政府每年提供的低保、高齡補貼、糧補、林補等補貼款也有一千多元。若是兩個哥哥和叔叔稍微有點勞動能力,一家八人經濟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窘迫。


我們農村有句土話,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了一隻羊就得跟著人家漫山走’,既然嫁到了這裡我就要選擇一起承擔、一起面對……圖為我家的老房子。#自拍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