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帶孩子兩年,自己越來越不想跟父母、親人親近了,這是怎麼回事?

88768832


全職帶孩子,並不等於,在生活中只有帶孩子這一件事情。我的孩子出生以後,也是我自己來帶。孩子睡覺的時候,上網查資料,找育兒相關知識,找中醫方法給孩子調理身體,還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從有了孩子以後,大家都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孩子身上,為了調整自己的心態,也是為了孩子的教育,開始接觸到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開始陪著孩子讀《論語》,讀《弟子規》,聽蔡禮旭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逐漸把自己的心態調好,認清自己的定位,自己是女兒,也是媽媽,有責任讓父母開心,有責任照顧好教育好孩子。

懷孕以前,我的脾氣非常不好,還得了膽結石,我知道是因為自己生氣產生的結果,可是,那個時候,沒有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接觸到傳統文化以後,才明白,人的思想甚至念頭,都可以對身體產生壞的影響。抱怨,發脾氣都是負面的情緒,會讓身體出現問題,在讀經典以後,我明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反省自己的問題,調整好了情緒以後,才能有智慧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後來又看了一些教育方面的書,比如《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更加清楚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愛來包容孩子,孩子才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不喜歡聽指責的話,還用這樣的話批評孩子,孩子肯定不愛聽,更談不上聽父母的建議了。

在與父母相處時,在與別人相處時,能不能與對方親密交流和溝通,完全在於自己內心的狀態。只有不斷強大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真誠的愛心與別人相處,做一個能夠理解別人,關心別人的人,根本不用去想不願意和別人不親近了,也沒有必要自卑。

多讀書,多學習,把自己調整到一個好的精神狀態,不發脾氣,還能處處理解別人,你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媽媽。把孩子教育好,孝順父母,與家人和睦相處,你的家庭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愛心談育兒


我的情況比你更糟高,我全職在家帶娃五年了,今年老二上學了,才開始各種面試。

說說我的情況吧!我是一個典型的遠嫁女,婚姻還算幸福,在這裡我一個帶兩個孩子,沒有人幫我忙,連老公都是那種偶爾回家的人。

所以每天和我說話的人很少,我身邊的朋友都是在我帶孩子認識的人,我的親人離我太遠了。

每次,過年過節,我就覺得我像一個病人一樣,我很不開心,那種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很難受,所以我很討厭過節。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像得了憂鬱症一樣,我不敢給我父母親人打電話,我把自己封鎖起來,還會半夜偷偷流淚,那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有一天,終於爆發了,我知道我真的受夠這種日子,在我幾乎快崩潰的時候,我的女兒的一句話,拯救了我,女兒那時才四歲,有天她對我說“媽媽,我會保護你的”就是這樣的一句,讓我明白,我的所有付出都值得。

從那天以後,我開始自我改變,開始和父母親人經常聯繫,和朋友經常聊天,找朋友一起吃飯,聊天,關係著身邊的朋友。

現在的我會覺得很幸福,我有一雙這麼可愛的兒女,我會經常看書,會和家人視頻聊天,經常電話聯繫,久了不見的朋友會打個電話去問問過得怎麼樣?

我總結了我為什麼會抑鬱吧!缺少溝通,心裡有話不願意說出來,也找不到人說,最後,所有的問題越來越多,直到自己到了奔潰邊緣,看到的都是烏雲密佈。

我要感謝我懂事的女兒,她的一句話讓我感動,讓我清醒。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異常的時候,一定找個人說出來。

孩子大了一定要找工作,或者找點事情做。


一月愛八月


看到這個話題,我真的太有感覺。


懷孕前,我是私企的經理人,人脈圈子很廣,滿世界的出差,平均每兩個月要去一趟歐美談客戶,平時和先生週末一有空就會出去玩,而且我自己也是國外留學回來的,圈子也比較廣,生活環境各方面都比較舒服。


懷孕我主動辭職,產後全職帶娃,一開始脾氣真的不好,而且情緒敏感多疑,常常奔潰到哭,和父母的矛盾非常大,一點小事就容易發生爭吵。後來我練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瑜伽以後(至今還在練習瑜伽),才慢慢變得平和。我自己總結下來大概是這幾點原因。


1.沒休息好,太累。我們都知道抑鬱症患者是長期失眠的,其實產後的母乳媽媽也是一樣的。我從生完第二天開始到現在快一年半的時間沒有睡過整覺了,這聽起來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其實每個媽媽都在經歷或經歷過這件事。

晚上要餵奶,吸奶,小孩子哼唧就會醒來,有時候孩子還會夜哭,要抱睡,換尿不溼,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睡不好。雖然我的先生也會一起幫忙,但是心放在孩子那,孩子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醒來。

長期沒休息好導致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易怒,跟親人之間也越發的難以相處。我在產後六個月內,因為長期睡眠不足,我媽媽說點什麼我就容易爆發,覺得他們不理解我。

2.生活圈子變小,重心在娃身上。我現在是一個人帶寶寶,這完全是一個24小時的工作!早上睜眼開始就是孩子吵醒我的,然後做早飯,買菜溜娃陪玩陪上課餵飯陪睡,一天天日子都是一樣的,以前一有空就看手機,現在連刷手機的時間也沒有。等忙完孩子根本就不想跟任何人聊天,孩子睡的時候我也想抓緊睡覺補眠。

3.心態問題。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反正我一開始是有的。就是一種落差吧,因為身邊的朋友都是長輩或者保姆帶孩子,我出於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選擇自己帶,就暫時沒辦法迴歸職場。心裡還是很焦慮的,覺得自己可能幾年後會脫離社會,再次進入職場就得從小白做起等等。但是眼下讓我真的丟下孩子不管去上班又不可能,所以就是越想越焦躁,人思慮過重,覺得家裡長輩都不幫忙或者幫不上忙,為什麼別人家都有人幫我們家沒有等等。



來個分割線吧。因為我要開始說說我現在的狀況。


生活還是沒變,依然是我自己帶孩子,但是我想通了一些事。


做回我自己。現在生活重心依然是孩子,但我會努力抽出所有碎片化時間做自己的事,閱讀,畫畫,練瑜伽,考證。我不僅是一個媽媽,我在沒做媽媽之前也是一個優秀的成年人,我不應該為了照顧孩子而放棄我自己。


當我這樣做了以後,我的心情瞬間就好了。因為看了書寫了書評發在網上有網友感謝我,我很開心;因為畫了畫,在網上學了課程,認識了很多畫友,好多也都是全職媽媽,但是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大家志趣相同,感覺我再也不是一個人;因為每次練習瑜伽,想努力讓自己的身體更舒服(帶娃真的腰太受罪了),就會更加專注去練習,還考出了瑜伽老師證書,我的老師讓我去她的館裡代課瑜伽老師,雖然全職帶娃,但有了技能,被人肯定,我特別開心。


我做回我自己以後,覺得一切都不一樣了,感覺比之前更好。我在朋友圈常常分享自己做的輔食美食,給孩子彈鋼琴做音樂啟蒙,畫一些自己喜歡的風景,分享自己看過的育兒書給身邊的朋友,將自己學到的對身體有益的瑜伽分享給朋友,週末和家人朋友聚會出去走走,我的朋友們都更加願意來跟我聊天,常常想從我身上知道一些育兒的經驗和我興趣愛好的一些收穫。

當我將養育孩子看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心態變了,感覺世界也變了。對於長輩沒有辦法幫我帶孩子這件事,我表示理解,孩子是我的,也應該是我自己帶。試想我自己年老以後,好不容易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這時候還要幫忙帶孩子,身體又大不如前,這也是件很辛苦的事。


所以為什麼全職帶娃久了,越來越不想和家人親人親近,是因為自己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孩子的到來是一種喜悅,看著他在我的精心呵護下成長,開口叫媽媽,會走路,會跑會跳,會講英文,會和我交流,會逗我開心,我覺得只要我們的想法變得積極向上,那麼生活才會更開心。


活著,就是為了讓自己過得開心,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自己過得開心,不是嗎?


90後新晉辣媽,美帝留學海歸,瑜伽老師,喜歡讀書,寫作,繪畫,一個人獨立帶娃,我相信美好的生活,自然經得起各種折騰,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花醬的成長日記一起探討育兒世界裡的小樂趣。


花醬的成長日記


我全職三年,對此問題很有同感,特來回答一下。我對父母的感情變化,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背景是:我和老公一南一北,但最終相聚在北京,無論離誰家,都是千里的距離。月子中(最初的月子是我老公的產假幫我的,厲害不?)婆婆和媽媽來京伺候,她們第一次相見,由於巨大的生活習慣差異,沒兩天就鬧翻了。然後,剛出月子,我媽要趕回去伺候我嫂子的月子(其實她已請了月嫂,並不斷的叫我媽在北京多待幾天),之後,我婆婆整天黑著臉,敏感玻璃心,一天要說八百遍想家,我只好請她也回去了。

1. 來說說第一階段,從出月子到一歲,漸行漸遠。

老實講,她們剛走的時候,我很輕鬆,甚至覺得家裡溫暖、亮堂了很多。但是孩子3個月的時候,孩子遭遇吐奶,脹氣,睡眠又差,老公又正好出差。自己一個人帶娃,簡直要抓狂,疲累到極點,還沒哄好孩子,心裡恨極了。

我恨當爸爸的,自去瀟灑;恨當奶奶的,蠻不講理;恨當姥姥的,隔岸觀火。有時晾衣服,想起奶奶把衣服晾得像抹布,把家裡搞得一團糟;有時看孩子的抓痕,想起姥姥一意孤行,用抱被捂出溼疹來;有時又想,她們真的狠心就那麼跑了。

後來,我每天大部分時間帶孩子出門遛彎,找朋友。不料,小區一些不明就裡的大媽們,當面笑眯眯說還是媽媽帶孩子好,背地裡指著說就是她把婆婆趕走了。大媽們的三八風,令我越發的對婆婆,對自家媽沒有好感。

再說,本來離得也遠,便越來越不親。

2.再說第二階段,從一歲到現在,慢慢靠近。

俗話說,因愛生恨,都是因為有所求,才會有所恨。

孩子日新月異的成長,歡樂遠遠蓋過悲傷。孩子不到一歲時,已經能獨立行走,能說差不多五六個疊音詞,我出門遛娃,常常就像一隻驕傲的公雞。於是,一歲時,娃爸想帶他回奶奶家過生日,號稱回家獻寶,我一向尊重他,便一起去了。奶奶消瘦了很多,對月子的事情也很後悔,也很愛孩子。雖然,我不敢再讓她來京,但已經原諒她了,正如她所說,她本來也沒義務。

理所當然的,我想,我能原諒婆婆,為何不能原諒我媽呢?難道就因為她跟我更親,就得給予我更多?但明明,我對她也已經毫無所求了啊。我偶爾回孃家小住,她一如既往的周到與熱情;我回京,她會掛念我,給我寄她做的小吃或家鄉特產。我對他們無所求,他們反倒不自在,一定要給我點安慰。

我也會自責,我現在養孩子這麼辛苦,我爸媽,我公婆又何嘗不是呢?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每一個小孩子,都熱愛著父母。

也許,等我們長大了,矛盾日深,沒那麼愛他們了。但他們已老,我們作為強者,是不是可以更大度一點呢。

過年的時候,我嬸嬸和我媽聊天,“好像年紀大了,特別盼望能有個親戚走走。”我深有感觸。

不知我是年紀大了,還是有了孩子後,更成熟了。父母也許有很多不願意,很多迫不得已,他們做得不如你意,但是他們仍然愛你,你該深信不疑。


遛娃實錄


對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

我媳婦是個性格很開朗的人,二寶出生之前,因為大寶已經8、9歲了,平時學習也不用怎麼操心,所以她經常跟朋友、同事聚會,也會時不時的發發朋友圈,二寶出生後,因為老丈人、丈母孃身體的原因,不能來幫忙照顧,月子裡面是我父母照顧的,大概孩子2個月大的時候,老人也因為家裡有很多事情回去了,開始由我媳婦負責照顧孩子,一直帶孩子到了1歲才回去上班。

這期間,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媽的狀態發生變化,雖然跟我的溝通還很多,但是跟那些朋友、同事之間幾乎處於中斷的狀態,每天就是帶著元寶玩,做飯,做家務,陪孩子一起午睡的時候就刷刷網劇、手機,問她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她說沒意思,不想分享,而且覺得好像沒什麼話題可以跟朋友聊的。

不過這種狀態隨著她回去上班之後,逐漸恢復了,但是朋友圈則再也不發了。

對於這種狀態的變化,我之前沒有多想,覺得她可能是帶孩子太累了。

但是,我在去年初辭職開始做全職爸爸之後,開始逐漸的體會到了這樣的感覺。

在辭職之前,我的職業生涯19年,做到中高層的位置,收入、職位都還不錯,有收穫有成就,關鍵是有了很好的人脈圈、職業圈子,當然,這些圈子大多是跟你的職業、背景、地位相關的,所有這些,能夠讓我覺得充實、自信,認同感和滿足感十足。

但是這一切在我辭職之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天圍著孩子轉,菜市場、超市、廚房是我的主戰場,陪孩子玩玩具、遊戲、運動、閱讀變成了我的中心工作,做家務、晾曬衣服、打掃衛生之餘,都沒有多少時間能夠坐下來休息一下。以前的工作、行業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都變得那麼遙遠,朋友圈裡那些“熟人”人發的信息、微信群裡聊的內容,變得那麼陌生,我開始逐漸的退出一個個群,開始收縮自己,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變得孤獨了,還是我本來孤獨的性情開始暴露出來了,即便是家族群、老朋友群,我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了。

以前跟家人通電話聊天,還能夠有比較多的話題,工作、社會、生活、時事、歷史、人文,什麼都能跟你扯上一會,現在,關注的焦點全在孩子身上,能聊的話題變得寥寥無幾。

而且,現實的說,即便是親戚,尤其是不少人的親戚,還真是挺勢力的,你有工作的時候,年薪待遇豐厚,有人脈有資源,能幫人解決問題,對你和和氣氣,現在變成不賺錢光花錢的人了,吃老婆軟飯了,也就沒那麼多話跟你套近乎了,這個社會,確實很現實。

之前還有這麼一個經歷,我跟我媳婦單位很多同事很熟悉,我辭職回家做全職爸爸之後,她的一位不知道底細的同事當著我們兩口子的面,帶著戲謔的口吻跟我說,要不來我們單位當保安吧,待遇還可以的,我當時就火了,馬上懟過去了,我說我以前在公司怎麼也是做負責企業IPO上市融資的高管,IT和金融行業的,你這個保安的職位要求太高了,我做不來的!

現實是這樣,全職帶孩子要面臨很多內部、外部的壓力,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很重要!

我現在也看開了,全職帶孩子有很多別人所體會不到的樂趣和收穫,跟孩子的情感更牢固,孩子的心智和綜合能力也能夠更好的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自己看看書,寫寫字,跟老婆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溝通,少了很多功利性的東西,孩子在需要爸爸的時候,不會聽到“爸爸忙,你去找媽媽”這樣的話,隨時可以得到父親的陪伴,可以每天給孩子、老婆做飯吃,這樣的生活,很簡單,很幸福!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到目前為止,我在家全職帶娃快四年了。一開始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寶寶身上,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自己就像被丟棄的嬰兒一樣,感覺自己身體和心靈完全沒有了依靠。自己好孤獨,即使家人各種關懷,可是也阻止不了自己的這種感覺。有一段時間甚至就不想和別人溝通、交流,只想一個人跟寶貝在一起。

我曾無數次在尋找這個答案,可是,我也不太確定。也許有些產後抑鬱;也許是產生社交恐懼症;又或者是習慣了一個人待著……我想說的是,在家全職帶娃,勢必會造成自己心靈上的孤獨感,有時候會感覺自己與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但是,不論什麼原因,我們必須要克服這種不健康,想法設法去擺脫。我覺得:首先,要正視自己,多和愛人溝通交流,讓家人與你共同面對解決;其次,即使全職帶娃,也要發展自己的興趣,比如聽音樂,適當社交,看書等等,要主動與外面的世界接觸;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更好的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

我也是一位全職寶媽,歡迎探討。


會飛的晨曦


我到現在全職帶娃6年了,一算起來真的還挺長的。很多人都會這樣對帶娃的全職媽媽說,等孩子上了小學,就可以上班了。

實際上,誰又會知道,等孩子上了小學後,這個日子是不是還要繼續?

說真的,最初全職帶孩子,並沒什麼感覺,大概那時候,第一次當母親的新鮮感和自豪感還在,而且看著孩子一天天變樣,也很有成就感。

那時候,就算你沒有了全世界,只要每天能圍著這個小人兒轉,都覺得幸福感爆棚。

雖然經歷著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甚至上不好廁所,這些種種足夠讓你崩潰的事情。

感到厭倦大概是孩子上了幼兒園,突然你的時間多了出來。說多了出來,只是因為小人兒不見了,你身邊突然就清靜了許多。

你想去找工作,可是,找來找去發現沒合適的。想找一個有雙休,有節假日,早晚時間還對的上的工作,突然間就變得困難了。

這個時候,你開始焦慮了,開始不願意搭理身邊的人,甚至愛人和孩子。

你開始亂髮發脾氣,開始看愛人和孩子不順眼,你找各種理由,各種藉口發洩自己的情緒,可是,沒有多少人懂你的不容易。

在很多人眼裡,全職媽媽是個最舒服的職業。不用上班,孩子上學了又不用帶孩子,要花錢伸手要,沒事就在家刷手機,追劇。

這樣的神仙日子過著,還挑三揀四,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除了同是全職媽媽的人能理解,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感受。就算愛人寵你,孩子乖巧不用你超心,你心裡的那份失落總是不能言語。

我就這樣,糟心的過了幾年的主婦生活。後來,我突然認識到,如果我這輩子都只能一直做主婦,我是不是就一直這樣過下去?

我想換個活法,既然我現在別無選擇,那麼,我就接受它,並且改變自己的生活。

於是,我開始重新學習,重新看書。我原本就不是什麼厲害的人,也沒什麼能拿的出手的過往。我還是隻能做一個普通的人。

我開始看育兒書,學習如果帶孩子。慢慢的,我不再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

我看家庭類的書,學會體諒對方一人,辛辛苦苦為了家打拼的不易,我不再責怪他忽視我的感受。

我學會讓自己成長,給家人做美食,跟孩子學畫畫,帶孩子玩遊戲,和愛人看電影,家庭開始笑聲不斷,其樂融融。

我開始出門和閨蜜聚會,和她們聚餐,逛街。我平和地接受了她們的優秀,並且學會了真誠的祝福!

因為自己的改變,你會發現,做一個家庭主婦,也可以平和安然!

似乎寫的離了題,但卻是我作為主婦這麼多年的心路歷程。

現在,試著拿起一本書,看一部自己喜歡的電視(電影),為家人做一份愛心早餐,放鬆你的心態,坦然接受自己的現狀,試著去改變!

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蘇閩敏


我是80後,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媽媽很早去世,有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和一個妹妹,生孩子之前還經常給父親生活費,有了孩子以後就基本不聯繫了。我的生活重心基本就是孩子,加上收入也不多,也沒有辦法再幫襯他們。嫁的地方離他們也遠,基本也就不聯繫了。從我離開家上大學開始,爸爸就沒主動給過我電話,之後工作了也是要錢才來電話。

所以我覺得一個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不和家裡聯繫的,如果不聯繫了,那一定是因為情感連接出了問題。你給孩子多少愛,他都可以感受到。


文雅小姐


以前沒有注意,看到你的問題,自己也對比了一下自己,確實是這樣的感覺。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也是全職在家帶娃。大的女兒已經上幼兒園大班,小的是兒子,現在還沒上幼兒園。

以前沒有孩子的時候,經常回我媽那。我媽離我們也不遠,有時候做好吃的了,就跑過去吃。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每年就是爸媽過生日,逢年過節送禮的時候回去,平常真的很少很少去了。再說我弟弟現在也是兩個孩子,和我們孩子的年齡差不多,每次去我媽那孩子們在一起太吵了,還總是搶玩具鬧矛盾。

而且我媽身體也不是很好,除了幫忙照顧弟弟家的兩個孩子,真的沒有精力再幫我了。

兩個月子我都沒有讓我媽陪過一晚上,包括孩子奶奶也沒有陪過我,他們就是負責做飯洗尿布。晚上的事都是老公幫我搞定的。

我覺得之所以全職帶孩子後,不想跟父母、親人親近了。可能是因為多方面原因吧。

01

自己全職帶娃,身體精神都挺累。也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跟父母和親人走動了。

而且孩子現在還太小,不管帶著去哪裡,注意力全部在孩子身上,他們吵的你根本沒辦法跟父母親人好好溝通。

以前逢年過節,親戚家人聚到一起,熱熱鬧鬧的。吃飯,聊天,玩牌,搓麻將,玩具很開心。

現在因為有了孩子,連吃飯都不得消停,別說再聚到一起玩牌搓麻將了。

沒有孩子那會兒,父母那,舅舅那,姨那,誰叫做好吃的,一個電話就跑過去蹭飯了。現在拖家帶口的,哪也不想去。

02

自己全職帶娃之後,孩子幾乎剝奪了你全部的注意力和情感。

人的感情精力都是有限的,給了孩子,就沒有多少給父母和親人了。

以前父母是你的依靠,總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是現在自己有了孩子了,自然而然的就不想著再去依靠誰了,只想做好孩子的保護傘。

正所謂“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自己做了母親,在幼小的孩子面前,只能選擇堅強。而自己,也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給他們。

說白了,這個時候,你的心裡全是孩子了。有了孩子的陪伴,你的精神世界就已經很豐富了,自然就忽略了父母和親人的溫暖。

03

全職帶孩子,其他人都幫不上什麼忙。不管去哪裡都得帶著孩子,孩子現在又還很調皮,自己也擔心帶著孩子去父母那或者親人那給別人添麻煩。

所以只能每天只能自己守著孩子。

人和人之間是在你來我往中感情才越來越濃的。現在天天圍著孩子轉,和父母親人的走動少了,感情自然也就淡了不少。感情越淡,越覺得不想親近。

04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種不想和父母,親人親近的感覺,絕對只是暫時的。

全職帶孩子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由於這個時期時間和精力情感都有限,才導致了不想和父母親人親近的情況。

等以後孩子稍微大一點了,自己和父母親人的走動又頻繁了,親近感還是會回來的。

畢竟,“血濃於水”,與親人尤其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是什麼時候也不會消失的。

一旦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個出手的覺得還是父母和親人。

所以,現在全職帶孩子,就先不要去想那麼多。也不要擔心親情會流失。

既然現在暫時不想去和父母親人親近,就不要刻意的去親近了。過了這個特殊的事情,慢慢一切都會回到從前的。

祝你幸福哦!

我是菩提樹下的豬豬,喜歡幫人們解決一些情感困惑,歡迎關注我哦!


菩提樹下的豬豬


我在家帶孩子帶到老大五歲半,老二兩歲,才出來上班。

你說的這種不想跟父母親近,親戚親近這種感覺我太太太瞭解了。

害怕我打電話給我,害怕過年過節走親戚,害怕又誰誰誰家又有什麼事兒了得聚在一起吃飯。特別害怕,其實我最怕的是聚在一起的七大姑八大姨一起說我,為什麼還不去上班,上班多好多好,供你上大學有什麼用,還不是在家帶孩子,你看你一天天穿的,跟個農村婦女似的,不能把自己收拾收拾嗎?出來吃飯不能不帶孩子嗎?等等等等,我也想,我也無奈,我也缺錢,我也不想。

只是生活的過程到了那裡,逼著你無路可走只能在家帶孩子,我的無奈誰看得見?誰能理解理解,誰可以給我鼓勵而不是一味的通過批判我而得到你們心理上的滿足?

今年在我的爭取下上班了,我自由了,至少親戚感覺,哇,你自由了,可是我還是不想跟他們見太多的面,好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