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翰的“中國芯”:從江蘇南京到美國名校,出國就是為了回國

眾所周知,伴隨著當今人類技術文明的不斷髮展,“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芯片是一個企業能夠成功的關鍵,也很有可能與國家安全有關,一些戰鬥機、坦克上都裝有大量的高技術芯片,可見芯片已經在人類“未來化”進程中越來越重要。

可是中國卻一直像是處在一種缺失的困境中,直到2018年美國決定對中興實施長達7年的芯片禁售,中國被冠上了“缺芯”的帽子。

正在國人悲慟之時,卻有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微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專家,他帶著自己的團隊,在中國默默地付出,直至申請了達3000多項專利,將中國的數億芯片打入國際市場,結束了中國“無芯”歷史。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雙聘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的總指揮鄧中翰。

鄧中翰的“中國芯”:從江蘇南京到美國名校,出國就是為了回國

鄧中翰與196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大學畢業之後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修學,僅五年的時間,他就成為了這所學校第一位橫跨了理工商三科的學生,因為他既獲得了電子工程學博士與經濟管理學碩士還獲得了物理學碩士學位。

之後他創辦了一家研製高端平行數碼成像技術的公司,在硅谷自主創業,當時的公司市值在頂峰是已經達到了1.5億美元,生活富裕而安逸,可是忽然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擺脫了這種安逸的日子,踏上了人生的另一個征程。 

事情發生在1999年,當時鄧中翰作為優秀留學人員應國務院的邀請,參加新中國成立50週年慶典觀禮儀式。當時他深有感觸,“祖國有這麼多的成績,這麼多的人在努力,可是我還沒有為哺育我的祖國做過一件事情。”

鄧中翰的“中國芯”:從江蘇南京到美國名校,出國就是為了回國

於是他下決心回國創業,“出去就是為了回來”。同年,他在眾多部門的資金支持下,在中關村創建中星微電子集團,承擔“星光中國芯工程”,並擔任工程總指揮。終於在2001年,他們取得了第一個重要的成就——“星光一號”正式研製成功,這是第一枚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圖像處理芯片,也是第一塊中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多媒體芯片,這一芯片的誕生,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之後的幾年,從“星光一號”到“星光五號”數字多媒體芯片的接連推出,無不昭示著中國芯片的進步。很快在2005年11月,中星微電子集團順利在美國成功上市,這也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第一家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IT企業。

鄧中翰的“中國芯”:從江蘇南京到美國名校,出國就是為了回國

2009年,年僅41歲的鄧中翰憑藉自己的能力當選了中國工程院當年最年輕的院士。

2016年,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鄧中翰依舊奮鬥在實驗室,同團隊的成員研製出了我國第一款領先世界水平的“星光智能一號”嵌入式神經網絡芯片(NPU)

鄧中翰院士當之無愧是"中國芯之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