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有道理嗎?

Cats貓


因為血緣,因為婚約便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親戚關係。它做為一種“生命力”超強的“特殊”事物而存在,在人際交往中起著橋樑和紐帶的作用。但是親戚關係還是有疏有近的區別,農村對此也有種說法,前句是“人有三不親”,有人認為是姑父、姨夫和舅舅的媳婦。其實,那“兩不親”都以男人說事,後一個應該也是指男人,那就是岳父了。



姑父是姑姑的丈夫,因姑姑的婚姻而締結的親戚;姨父是姨娘的丈夫,也是由母親的婚嫁而形成的親戚。他是母親姐姐或妹妹的丈夫。姑父和姨夫的親戚關係完全是由婚約而產生。他們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而且他們也沒有見證和參與自己的成長曆程,是“半道”上加了進來,才相互認識的。自己會和他們顯得不怎麼親近,即使遇到事的時候也不會找他們幫忙。再如果姑姑、姨娘離婚或者去世了,有的人從此也不會和他們來往了。姑父、姨夫這層親戚關係從目前到將來,總是有點疏遠,沒有親近感。由此也有了姑父、姨夫不是親的說法。


說起岳父的不親,恐怕有人會有異議。畢竟岳父是自己妻子的爸爸。愛妻子就應該尊重岳父,岳父也應該視女婿如己出,百般呵護和關愛。把女婿當“半個兒子”來看待。事實上,有些岳父的做法徹底顛覆了這個關係,是不少的岳父與女婿的關係緊張,有的形似路人,有的形似仇人,有的愛搭理不搭理的。

究其原因來,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兩點:一是彩禮問題。彩禮是垢病,又根深蒂固,還欲演欲烈,動輒二三十萬,有些還要樓房和小車,迫使男方家砸鍋賣鐵了還是債臺高築。大多數岳父還不憐憫女婿,恩怨由此產生。再者,現在有些青年人婚姻基礎不牢固,又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被電腦、手機等交流工具的“迫害”,離婚是太平常的事了。婚姻本是說和不說散的。還偏偏有利慾薰心,“護犢子”的岳父,以至是女婿和岳父反目成仇。


岳父如父般的親情,在女兒婚姻存續期間,也少不“生分”之感,更別說發生了“婚變”。岳父的關係總是漸行漸遠,不少人還是覺得女婿壓根就不是兒。再怎麼說也是不親的。

當然,這僅僅是個人的觀點,也有岳父被女婿當親生父親的。不過這完全取決於岳父的金錢新觀念,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為人處事的正確態度。很遺憾,畢竟這樣的岳父只是少數,再怎麼岳父也是“三不親”之一。


為生活而提神


還有一個應該是舅媽吧!

雖然我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俗語,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這種事情確實存在。

先說說姨夫,姨夫就是自己媽媽的姊妹的老公,一般情況下如果姨母去世不再了,基本自己和姨夫家的關係就斷了,我現在基本上去我姨姨家一年也就一兩次,打心底裡覺得姨媽更輕,畢竟是媽媽的姊妹。

在說說姑父,姑父就是自己爸爸姐姐的老公,爸爸的姐姐相對於媽媽的姊妹來說會更親一點,因為姑姑都是和自己一個姓的,小時候我姑姑就住我們家隔壁,經常會給我買吃的送吃的,對我很好,所以我對於姑姑的印象很深。

最後說說舅媽,舅媽就是舅舅的老婆,但是我沒有這個體驗,因為我沒有,舅舅的老婆與姨夫其實關係層面是差不多的,在我看來是低於姑夫的,因為舅舅和姨姨和自己都不是同姓,但姑姑和自己是同姓,但是舅舅在中國傳統觀念裡是很親的,有句話叫做"孃親舅大",在媽媽那邊就屬舅舅最親了。

之所以這麼認為,還是因為親戚關係的差異化,舅舅、姑姑、姨姨和自己是有血緣關係的,但是他們的配偶和自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中國人其實挺看重血緣這種東西,歷史上的很多種族都是這樣,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其實現實中也有很多非直系親屬的親戚家庭關係處理的很融洽。

其實這種觀念是存在的,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老一輩人都存在這種觀念,記得我小時候奶奶爺爺還在的時候,春節他們的姊妹都很多,但是隨著奶奶爺爺去世他們那輩的人基本上已經不來往的,其實親戚之間的關係和血緣確實有關係,但也和平時的相處有很大關係。


樓盤網


“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妗子”,這是華北地區的一句俗語,這裡的“妗子”,說的是舅舅的老婆,用普通話可以稱為“舅媽”或“舅母”。

為什麼人們會說姨父、姑父、舅媽為三不親呢?這是從血緣上來區分的。姨夫(姨父)雖然是姨媽的丈夫,但姨夫卻不同於姨媽,姨媽是母親的姐妹,與外甥是有血緣關係的,姨夫則沒有。姑姑是父親的姐妹,與侄子有血緣關係,而姑父卻沒有。舅舅是母親的兄弟,與外甥有血緣關係,舅媽卻沒有。

從血緣關係來講,姨父、姑父、舅媽當然是不親的,但是從人際關係上來講,那就不一定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建立在相處和溝通上的,即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人在幼年或少年時期的感情可能是通過親情來維繫的,但到了青年以後走上社會,那就要獨立發展社會關係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都能成為自己的朋友或志同道合的同志。而對於姨父、姑父、舅媽這幾位親戚,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畢竟很熟悉,如果在性格上和三觀上相互認同,比起陌生的朋友要更親密。

反之,如果性格和三觀不同,即使有血緣關係的姑姑、姨媽、舅舅,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兄弟,相處也難融洽。因此,“姨父、姑父、舅媽為三不親”的觀念,在今天開放的時代裡已經過時了。


若愚趣談


如果非要硬加上一個的話那隻能是委屈舅媽了,"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妗(jⅰn)子",這裡面的妗子也就是俗稱的舅媽,是舅舅的媳婦!

當然從面上來講,之所以有這三不親的講法,無非就是從血緣關係上來區分的,姑、姨、舅都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是從骨子裡就流流淌的一種親情,自然從情感上來講就佔了先天優勢。而姑夫、姨夫、舅媽則就和自己毫無血緣上的牽連,屬於外人,說白了就是姑、姨、舅無論到何時他們的身份是變不了的,而姑夫、姨夫、和舅媽則是任何人都有可能頂替的,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過年過節時咱們到親戚家去串門,當別人問去誰家時,我們一般都會回覆去姑家、姨家、舅家,很少有聽說去姑夫、姨夫、舅媽家的,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理?

不過凡事也不都是這麼絕對,再好的親戚如果不常走動,時間長了也都會淡化了親情,所以有時沒事時多去看看這些自己的長輩,勤和表姊妹們多走動著,切莫在咱這一代上把這門親戚給斷了!

當然,如今這個社會也不乏有那些看人下菜碟的勢利之人,親戚間同樣也不乏這樣的小人,如那家有錢有勢都會腆著臉上趕著求人家,如那家無權無勢混的比較差,那怕是再親近的關係,他也不屑和你來往,從骨子裡就瞧不起你。這也正應了那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可是他也同樣還忘記了另一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你瞧我不起,明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山東漢子也柔情


一派胡言!就是這些所謂的古話害了不少人,人在一起親不親,血緣關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後天培養的感情,人為的劃出姨夫,姑父,舅媽不親,這是逆時代而動,現在的人際關係別說親戚,就是八杆子打不著只要對自己有利也是親戚,父母很親吧,但不贍養的比比皆是,現在有很多留守兒童跟父母就是不親,因為父母雖然在金錢方面給予,但沒有守著他們成長,所以不管多親的人,感情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沁園春雪144160832


還有一個就是舅的媳婦,有道理,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 在通常觀念下,人和人之間親密關係是否濃厚跟血緣有很重要關係,和自己血緣最為深厚的肯定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其次就是自己的姑姑,舅舅。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姑姑或舅舅十分喜愛,但是他們的配偶,也就是姨夫,姑父,他們對待和自己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態度,都很冷淡,這就代表絕大多數人,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這三種人最不親。

兩姨親不叫親,死了姨姨斷了根;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我們都知道姨和姑舅都是比較親的。

這就是現實,無法去改變。


布丁小仔


在我們這裡農村有句俗話:“姑姑親,代代親,姨家親,沒了姨姨斷了親。”

意思就是說

和姑姑家親,姑姑老了後和姑姑的後代還是會經常走動,不會斷了親戚,一般會維持兩三代人。但是和姨家親,姨姨去世後,基本很少和姨姨的後代走親戚了,慢慢的也就斷了親情了,

在農村很講究後代人,姑姑嫁出去,自己是姑姑的孃家人,是姑姑的後代,血緣關係近一些,親情一般不會輕易隔斷!而姨姨是外婆家的血緣關係,也就顯得遠一些,所以慢慢就不親了!

這第三不親就是舅媽,和姨夫姑父一樣,都沒有血緣關係,都是後來結的親戚,所以姨夫姑父舅媽就顯得更遠一些了,自然也就沒那麼親了!


農村元強


大實話:這種俗語其實就是之前宗族關係的一種保護,而說多了也就真的不親了。

可能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你說這有道理吧,其實很多情況下也說得過去,畢竟,這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但是,你說沒道理吧,這些又是因為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而聯繫起來的親人,怎麼可能會一點都不親呢。所以,我們今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一下。

首先,咱們總結性地說一下這些人代表的是什麼身份,這三種人其實就是我們父母的兄弟姐妹們的配偶,可能這麼說很多人會感覺有點繞口,但是就是這麼個身份的存在,而從這個身份聯繫來說,和我們最親的是我們的父母,然後比較親的是父母的兄弟姐妹,所以,到了他們的配偶的時候,這個親密程度自然會下降很多。畢竟,遠親還不如近鄰呢,這親密度再往下排序就是陌生人行列了。

而從現實角度來說,這個“不親”其實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因為我們和這些人相處的時間太短,可能也就是每年走親戚時會見一兩面,其餘時間大家是不見面的,所以自然感情就更加無從談起了。而這種相處時間上的短暫以及距離限制的無法見面,就是導致我們感情淺的本質原因,所以說不親其實還是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論證,你會發現這就是個死循環,因為客觀條件限制導致我們之間無法有更多情感上的交流,再加上這種先入為主的“俗語論”就會讓我們天然地認為這些人不親,這就好比你爸跟你說咱們存誰是壞蛋,就算是你沒看見那個人做壞事,你也會相信這個人是壞蛋。

而更加關鍵的一點是,本來和我們比較親的姑姑,舅舅等會和這些人發生矛盾而被我們知道,這就會更加導致我們對這些人的不爽。畢竟,要是姑姑和姑父之間有什麼恩愛的事情,那姑姑估計也不會回孃家說,但是,要是兩個人之間吵架了,那估計就要回孃家訴苦了。所以,因為我們家人的關係,我們對這些人的壞印象就會更深一點,那自然就談不上親了。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摒棄這種觀念,不要被這種先入為主的言論所誤導,親人就是親人,你往前走一步,他往前走一步,關係自然就親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沒有道理,在我們這裡姨夫、姑父、舅媽三者等同於姨、姑姑、舅舅親,沒有區別的。因為他們是合法夫妻,明謀正取的,不能隨便用某種方法把這種親密關係分割開的。除非他們窮,而你嫌棄他們窮,怕他們找你家借錢,拖累你家;俗話說得好:人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若他們三者均都有很多錢,遠遠比你家富有,難道你還說與他們不親嗎?難道你不叫姨夫、姑父、舅媽嗎……?


飛人35523


整天宣佈這些個鬼話。正經事一件沒有。社會風氣就是被這些人搞壞了。我是農村人。今年59歲了。怎麼沒聽過這種話。到了你們年輕人身上就出現了?姑姑的男人姨媽的丈夫都不親,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親?姑姑是你父親的親姐妹,姨媽是你母親的親姐妹。愛屋及烏的道理都不懂嗎?如果有這種心態,你在社會上怎麼立足?五湖四海的人怎麼會和你相處?連親戚都不親,又怎麼能用心對待朋友和同事?沒有朋友和同事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定是混得很差勁的人。農村由於缺乏文化,加上思想落後,觀念陳舊,有些傳言,我們不需要去認真。也許你聽到的傳言是那此不道德的人編造的呢?中華民族有很多優秀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發揚光大下來。優勝劣汰。把不好的東西扔進垃圾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