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毒教材”裡,鴉片戰爭成了這樣......

在香港“毒教材”裡,鴉片戰爭成了這樣......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香港《大公報》網站)

網上流傳一份來自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國史教材,竟稱鴉片戰爭源於中英兩國當時的所謂“政治、貿易體制和司法制度衝突”,卻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大量白銀外流,以及鴉片帶來的毒禍等,引輿論爭議。

據香港《大公報》24日消息,涉及鴉片戰爭歷史的九年級閱讀材料《為什麼中英爆發鴉片戰爭?》,疑將鴉片戰爭“合理化”,還反指中國“傲慢”,市民看後無不震驚。該校校長陳偉佳證實,該閱讀材料由校內老師所制,承認老師在處理伸延閱讀材料時有不足,引起家長及公眾誤解,會嚴肅跟進。

陳偉佳表示,經向該校老師及相關同事瞭解,涉及的閱讀材料屬於教科書以外的“額外補充材料”,“讓同學從多角度甚或相反角度換位思考,以立體化地瞭解歷史事件,老師會在課堂上引導同學討論”。

陳說,老師在處理伸延閱讀材料時的確有不足的地方,對解說及運用可以進一步優化,因此引起了家長及公眾的誤解,校方會以專業的態度嚴肅跟進相關事宜。陳偉佳表示,“平日裡的教學會按教科書內容及歷史科教材教導學生有關史實,例如這個題目(鴉片戰爭),也會有教授鴉片在戰爭中的角色及鴉片的禍害及影響,沒有偏離歷史事實。”

香港教評會主席何漢權表示,“無徵不信,孤證不立”,教材中不提19世紀大英帝國的霸道、東印度公司的橫行、重商主義的貪婪、殖民主義的跋扈,而試圖得到“中國被打是理所當然”的結論。他認為,歷史科在整理文件、文獻上有嚴格的要求,不是提供如此單薄的材料,將一些講述“中國如何黑暗”的個人看法放進教材內,這樣實在有欠專業。

此事也引起廣大香港市民的關注,有市民看到後怒問“鴉片戰爭裡的鴉片呢?”網友Vicente Lee看到這份教材後慨嘆:“我會考中國史都得A,而家(現在)再考可能F。”

無獨有偶,有媒體日前在網絡上貼出的一張圖片顯示,香港一所中學的教材將黃之鋒列入“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及名人系列”,還對其所作所為大加讚賞。對此,人民日報評論稱,從這部荒謬的教材,可以一窺香港教育的嚴重問題。無論是通識教育教材,還是校園裡一些教師,都把課堂當成了撒播政治觀點的“土地”。

在香港“毒教材”里,鸦片战争成了这样......

這類教材對年輕學子的影響可想而知,但仍有“黃師”利用通識科等,向學生灌輸偏頗政見和激進思想。早前就有港媒多次曝出,一些別有用心者利用通識教育“不送審、無標準”的漏洞,製作出稱為“教材”的政治宣傳品,煽動學生參與“抗爭”甚至激進、違法行為。全國政協委員黃楚標認為,目前香港的動亂,充分顯示教育體系的崩潰,導致青年學生無學、無德、無禮、無義、無國亦無家。教育界應該痛定思痛,為平息亂局出聲出力,更要為香港的未來,勇於自我批判、自我革新。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10月20日表示,留意到有意見批評香港社會“教育病了”,已瞭解社會對通識科的質疑,正從多個方面檢視,包括為通識課本提供自願諮詢,並會安排通識課程發展主任擔任督學到校觀課審視教學與習作及提供支援等,希望重建社會對通識科的信心。他還認為,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也會影響下一代價值觀,希望能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加強家長教育,包括直接走進企業,向在職家長講解如何幫助子女成長。他坦言,

政治不應走進校園,否則會對不願參與或表態的學生構成壓力,更會破壞校園的和諧。

9月底,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也指出,香港教育局理解民眾對於通識科教科書素質的憂慮。為保證學生福祉,香港教育局決定“特事特辦”,為出版社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以提升現階段已出版的通識科教科書的素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香港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十一”前夕,發表了題為《火鳳凰》的文章,“我們這一代香港人生長在殖民統治時代,教科書並無詳細記載中國近代歷史”,在港英殖民統治時期不會完整地列舉如何侵略與欺壓中國的事實,但看到有一小撮暴徒瘋狂地擲汽油彈、擲磚、放火、四處破壞地鐵,手中還揮舞著美國國旗、英國國旗,令人痛心。

他強調,國家在過去40年勵精圖治,整體國力大大提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無論在經濟、科研、文化、學術、軍事和外交都取得輝煌的成就,重歸世界舞臺。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他祝願祖國繁榮昌盛,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香港重回正軌。

在香港“毒教材”里,鸦片战争成了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