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讀過《漢書》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西漢時期的爵位制度其實非常有意思,很值得大書特書。從獲爵原因而言,西漢的關內侯主要可以分為功勞類、恩澤類、官爵變動類三種。而西漢關內侯的類型構成主要取決於賜爵權的運行機制,並與政局變遷、統治集團調整、二十等爵制發展、社會等級秩序演變相關。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首先咱們來大致瞭解一下所謂的西漢關內侯類型。其一是功勞類,以軍功型為主,並以事功型和定策型作為補充。其二是恩澤類,以宦官、外戚、宗室和帝師為主,並以功臣家屬、寵臣家屬為補充。其三是官爵變動類,分為官職型和削爵型。西漢關內侯的類型具有階段性、功績化、身份性和鮮明時代性的特徵,反映了高爵群體構成的變遷。

一、功勞型爵位

功臣是西漢賜爵關內侯的重要對象。“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西漢以功臣為賜爵關內侯的重要對象,不僅繼承了漢高帝十二年詔書中“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侯,下乃食邑”的政策,而且反映了“尊崇爵位,以勸有功”的統治理念。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西漢功勞類(特別是軍功型)的關內侯人數較多,具有加強君臣關係、鞏固政權基礎、增強統治集團凝聚力、維持高爵群體活力及二十等爵制活力的社會功能。

軍工類

軍功的概念正如漢武帝時期中書令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商君之法曰:‘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

作為軍功賜爵的重要依據。高祖五年,“(御史大夫灌嬰)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西漢初期和武帝時期,因戰事頻繁,軍功型關內侯規模較大。“(關內侯鄂千秋)以謁者漢王三年初從,定諸侯,有功秩。”“孝文帝元年,舉故吏士二千石從高皇帝者,悉以為關內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戶。”武帝時期,“(趙食其)以主爵都尉從大將軍,斬首六百六十級。

元狩三年,賜爵關內侯”。元朔五年,“將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賜爵關內侯”。元狩四年“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事功類

西漢中後期,事功成為賜爵關內侯的重要依據。“孝武徵和三年,(袁)生曾孫幹,斬賊公先勇拜黃門郎,封關內侯”。宣帝地節元年,“)頗與發舉楚王延壽反謀,賜爵關內侯”。宣帝時期,“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書勉厲,增秩賜金,或爵至關內侯”。郡守、國相因事功賜爵關內侯可考者有膠東相王成、穎川太守黃霸。成帝河平元年,“上曰:‘東郡河決,流漂二州,校尉(王)廷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為著外繇六月。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惟延世長於計策,功費約省,用力日寡,朕甚嘉之。其以延世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哀帝建平元年,“哀帝即位,遣中郎謁者張由將醫治中山小王。由素有狂易病,病發怒去,西歸長安。尚書簿責擅去狀,由恐,因誣言中山太后祝詛上及太后。……張由以先告賜爵關內侯”。西漢中後期的事功型關內侯人數較多,可考者以比六百石及其以上的官員為主。

定策類

西漢中後期,官員因定策之功而賜爵關內侯,成為政府籠絡高官群體以鞏固政權基礎和增強統治集團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西漢定策型的關內侯以比二千石以上的高官為主,具有階段性和功績化的特點。宣帝本始元年(前73),論定策功詔曰:“賜右扶風(周)德、典屬國(蘇)武、廷尉(李)光、宗正(劉)德、大鴻臚(韋)賢、詹事(宋)畸、光祿大夫(丙)吉、京輔都尉(趙)廣漢,爵皆關內侯。”平帝元始元年“太僕王惲等二十五人前議定陶傅太后尊號,守經法,不阿指從邪;右將軍孫建爪牙大臣,大鴻臚(左)鹹前正議不阿,後奉節使迎中山王;及宗正劉不惡、執金吾任岑、中郎將孔永、尚書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詡,皆以前與建策,東迎即位,奉事周密勤勞,賜爵關內侯”。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二、恩澤型爵位

西漢中後期因功勞賜爵關內侯的人數不斷下降,而恩澤類的關內侯規模迅速擴大。西漢恩澤類的關內侯以宦官、外戚、高官、宗室與帝師為主,並以功臣家屬、寵臣及其家屬為補充。他們大多與皇帝關係密切,並擁有較高的政治身份和社會等級地位。

宦官型

西漢宦官型的關內侯可考者僅見於呂后時期。呂后八年“諸中宦者令丞皆為關內侯,食邑五百戶”。不僅反映了西漢宦官集團勢力的發展,而且開創了漢代賜爵宦官關內侯的先例。此後,東漢靈帝建寧元年亦有賜爵“(宦官)十一人皆為關內侯,歲食租二千斛”之舉。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外戚型

西漢外戚賜爵關內侯可考者從宣帝時期延續到平帝時期,以帝舅為主,並以其他外戚作為補充。宣帝地節三年“宣奏王媼悼後母明白,上皆召見,賜無故、武爵關內侯”。“元帝竟崩,成帝初即位,擢(史)丹為長樂衛尉,遷右將軍,賜爵關內侯”。“元帝崩,成帝即位,為太皇太后。復爵太皇太后弟(王)駿為關內侯”。成帝建始元年,“賜舅王譚、商、立、根、逢時爵關內侯”。平帝元始元年,“賜帝舅衛寶、寶弟玄爵關內侯”。外戚賜爵關內侯是皇帝推恩外戚的重要措施,不僅反映了“漢家舊典,尊崇母氏”的歷史傳統,而且體現了西漢中後期外戚勢力的膨脹與皇權對外戚集團的政治優待。

三、官爵變動型爵位

西漢官爵變動類的關內侯以削爵型為主,並以官職型作為補充。

四、關內侯爵位變動的歷史作用

西漢關內侯的類型變動不僅反映了皇權重視調整統治集團構成和社會等級秩序,而且體現了賜爵關內侯的依據逐漸由獎勵功臣向賦予統治集團成員權益、身份、地位轉變。西漢關內侯的類型呈現階段性和多元化的特徵,這既是高爵群體分化的結果,又是多種政治勢力制衡、並存的表現。

西漢關內侯的歷史變動,爵位更替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暗潮湧動

大多數時期,西漢皇帝對關內侯的類型構成及規模變動擁有最終裁決權,這是皇權對高爵群體實施政治管理與身份控制的重要措施。西漢關內侯的類型構成主要取決於賜爵權的運行機制,並與政局變遷、統治集團構成、二十等爵制調整、社會等級秩序演變相關。西漢關內侯的賜爵權經歷了從皇權主導到權臣支配的過程,反映了皇帝和權臣對高爵群體賜爵權的爭奪日趨激烈,他們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

西漢關內侯的類型構成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功績激勵功能,在西漢中前期表現得尤為顯著。西漢關內侯的類型構成既擴大了關內侯的規模與高爵群體的範圍,又成為皇權吸納、整合社會勢力和增強二十等爵制活力的重要手段。不僅有助於皇權維持不同政治勢力平衡,又產生了維護社會穩定、鞏固政權基礎、加強君臣關係、維持社會等級秩序、

調整政治等級結構、推動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韓非子集解》

《春秋繁露義證》

《後漢書》

《由西漢外戚專政談外戚與皇權的關係》

《兩漢關內侯的食邑》

《兩漢關內侯的卹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