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评析:让“理性”之水熄灭“任性”之火

申论一点通评析:一句式标题,标题即为文章的核心观点。“理性”与“任性”用引号加以强调,凸显关键词地位,同时形成对比,另外将理性比喻成水、将任性比喻成火,形象贴切,而以水灭火更是符合常理、贴合实际。标题值得借鉴。
申论范文评析:让“理性”之水熄灭“任性”之火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示鞭辟入里,而个人超前消费的行为却不为所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指示掷地有声,而企业盲目开发的选择仍一意孤行;“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的告诫声声入耳,而政府以权代法的横行仍令人发指。当“任性”一词成为流行语,折射出的恰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偏差,社会规则体系的弱化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欠缺,长此以往,必在社会层面产生连锁反应,让“理性”消亡在空白的法治空间和低迷的道德环境中,因此,要让“理性”之水熄灭“任性”之火。

申论一点通评析:开篇段。三条警示、三种做法,一方面形成排比阵势起到了强化作用,一方面形成对比凸显了个人、企业和政法做法的“任性”,顺势引出下文,警示涵盖了古诗句和现任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富有文采和政治高度。接着对“任性”一词进行解析,指出其背后存在的根源性问题,同时指明其危害性,最后引出文章论点。排比句式+问题分析+危害+论点,开篇兼具文采和逻辑,值得借鉴。

“理性”与“任性”是时代的观念与行为映照。“理性”是对客观、公正、平和的态度,“任性”是主观、偏私、盲目的选择,然而,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无论“理性”还是“任性”都是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观念与行为反映,脱离社会时代背景进行的价值判断都会陷入主观主义的误区,进而以单纯的心理调节作为寻找“理性”与“任性”的平衡点。不难看出,百姓、企业和政府的行为选择都是不同人群参与社会运行,承担社会角色,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以法治和德育进行社会环境的优化,才能让社会发展走上摆脱“任性”禁锢,奔向“理性”大道。

申论一点通评析:过渡段。先对“理性”和“任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和解析,通过分析其不同和相同之处,指明“理性”和“任性”都是时代的观念和行为映照,其价值判断都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进而指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作为人群参与社会运行,需结合法治和德治才能摆脱“任性”走向“理性”。本段论述不理想,前半段的分析看似富有哲理,但是结合全文来看,其分析与上下文并无实质连接,论证意义不大,而且第一段段尾已经提出了论点,本段再次提出一个论点,反而使得文章论点不醒目、不突出,扰乱了阅卷者视角。其实本文中开篇段已然写的不错,第二段内容直接删除亦不影响文章结构,若想论点更具体,可以将一、二两段的论点结合起来,改成“因此,我们必须以法治和德育进行社会环境的优化,才能让社会发展走上摆脱“任性”禁锢,奔向“理性”大道,让“理性”之水熄灭“任性”之火”即可。

申论范文评析:让“理性”之水熄灭“任性”之火

依靠法治唤回“理性”空间,才能不敢“任性”。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再到康乾盛世,千年传承的历史演绎了人治的辉煌,也导致了“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信闹不信法”的“任性”行为普遍,“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演进,使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与挑战,也滋生了“任性”的行为空间。只有让法治成为正确处理权与法、情与法、利与法关系的标准才能让“任性”抑制;让法治成为不以言代法、不以权压法、不贪赃枉法的态度才能让“任性”把控;让法治成为政府权力、社会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才能让“任性”消失。因此,“理性”空间必须要用法治维护,方能让“任性”无处遁形。

申论一点通评析:分论点1,指出需依靠法治。从历史角度分析,指出“任性”行为的历史性原因,接着分析当今社会演进中遭遇的矛盾和挑战,滋生了“任性”的行为空间。历史角度的分析可行,当今社会发展的角度不佳,社会演进“为何”以及“如何”滋生了任性空间,文中并未指明。然后用排比句式指出要让法治在标准、态度、平衡三个方面发力,才能维护理性,抵制任性,回扣论点。历史/当今的背景原因分析+对策分析+总结,本段论证突破了传统的论证方式,比较有特点,但是在当今社会演进方面的分析有待完善。

依靠德育营造“理性”环境,才能不想“任性”。“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在集体无规则意识的环境中,会带来巨大的负面社会效应。因此,理性环境的基础是人民对规矩的敬畏和遵守。然而,人民遵守规矩的前提是依靠良好的道德教化凝聚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理性”意识引导能更好地将规矩建立的信仰、权威和精神有机融合,它既划定了内心不可碰的社会价值红线,又标注了不可越的社会制度底线,同时明确了不可出的社会行为界限,成为人民不想“任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唯有依靠德育倡导理性意识,才能让规矩内化于心,去除社会“任性”行为的民众基础。

申论一点通评析:分论点2,指出应依靠德育。以“破窗效应”的理论点明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接着指出规矩需要依靠道德教化,而“理性”意识则在社会价值、制度、行为三个层面依托道德教化使人们达成共识,从而确保人们“不想任性”,最后总结回扣论点。意义+分析+结论,分析部分是有其逻辑性的,但是缺乏案例支撑也是其比较明显的问题。

申论范文评析:让“理性”之水熄灭“任性”之火

告别“任性”,崇尚“理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理性”是底线思维缺失的补给,是纪律至上观念的普及,是法治权威树立的养成,唯有以“理性”之水熄灭“任性”之火,才能心中有畏,行有所止。(共1131字)

申论一点通评析:结尾总结,指出“理性”是必然选择,需要崇尚“理性”、告别“任性”。结尾不佳。既然文章的论点是法治和德育,结尾却突然出现了文中从未提及的“市场经济”、“长治久安”、“底线思维”、“纪律之上”,这对于论点的巩固并无益处。

申论一点通总评析:本文以理性与任性为议题展开论述,本文的亮点有:1、标题设置巧妙,运用比喻手法,融合了双重对比,观点鲜明;2、文章多次运用了排比句式,适当引用了古诗词和领导人讲话,凸显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政治功底,是申论写作的增分项;3、开篇段和部分段落的论证分析还是不错的,突破了传统的论证方式,比较有特点。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1、开篇段和过渡段的设置没有体现出其必要性,尤其是过渡段前半段的分析,与上下文没有连接,显得多余;2、分论点2里当今社会演进“滋生”了任性空间,并未说清楚、说明白,让人看的摸不着头脑;3、通篇分析论证,没有案例分析,显得过于空洞;4、结尾段没有紧扣文章论述内容展开,增加了很多文中未曾提到的词语,显得与文章整体内容脱节。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申论一点通评析鉴赏,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