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走10公里很累,但是跑步10公里就很輕鬆?

月光下的溫唇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感受,同樣的距離跑下來相對比較輕鬆,而走著就覺得非常累,我們可以從幾方面來分析這樣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把出現這種情況的人群限制在喜愛運動的人群,而且體力夠好!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少有能跑下10公里的,如果對於體力不夠的人來說,走10公里一定比跑10公里要輕鬆。平時不鍛鍊或者平時主要以走來鍛鍊身體的那些朋友,跑三五公里以後就會大汗淋漓、心跳加速,很多人基本無法堅持10公里這樣的距離,所以也不可能覺得這十公里舒服,對吧!

那麼體力好的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跑十公里更舒服的感受呢?

第一,跑十公里和走十公里耗費的時間絕對不一樣。如果平時經常跑步的人群配速在5~6分鐘那麼10公里可能50多分鐘就完事了。而即使採用快走的辦法來鍛鍊這10公里,配速在8分鐘也需要80多分鐘才能完成。時間長短的不同,對於骨關節以及肌肉的磨損是不同的,所以跑10公里會覺得更舒服。

第二,跑步和行走時對於關節的衝擊不一樣。相信很多人都會認識到在跑步的過程當中關節會受到更多的刺激,這種認識是對的,單純的每跑一次,對於關節造成的刺激確實是比行走要大(下圖紅線是跑步 藍色是行走,確實是跑步對於關節衝擊更大)。


但是我們要增加時間這個量就有意思了,比如我們回到跑十公里和走十公里這個話題上,在跑動的過程當中,我們整個的身體與地面接觸的時間是非常短的,而且跑完10公里總體下來的步數也比要走10公里少很多,而走完10公里,由於腳與地面接觸的時間更長,總體累加下來之後,數據顯示:行走對於關節造成的刺激更大!

而且跑步的衝力對於健康人來說,能使軟骨被重複壓縮、釋放,促進關節內的血液循環,讓更多營養流入軟骨內部,起到更好的營養軟骨的作用,對於維持關節的使用期限有好處(科學合理的量是前提,超量運動就不是這個道理了)。這也解釋了休閒慢跑的人群得關節炎的幾率是3.5%,而靜坐少動的人群的骨關節炎的幾率,反而增加到10.2%,但是那些參加競技性跑步運動的人群骨關節炎發生的幾率超過了13%。


第三,跑步和行走的方式以及調動的肌群不一樣。跑步的時候身體前傾,參與的肌肉多,大家協同作戰完成跑步任務,所以大家都不是很累。而走步身體直立,關節參與負重和調動的肌群也不同,加上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又大,所以產生點兒抱怨導致關節不舒服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在跑步之前可能很多人會重視熱身,跑步後會重視拉伸,然而在行走之前幾乎沒有人會做熱身,因為快走這項運動本身也就算熱身,而快走之後,也幾乎不會有人拉伸,所以也有可能導致出現快走之後的不舒服感。另外本身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也不同,相信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在所有人當中都有一樣的感受,相信肯定有一部分人會覺得走路舒服而跑步非常的難受,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的解答,這個問題其實在英國的紀錄片運動的真相里面有比較詳細的描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的看一看這個紀錄片。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為什麼走10公里很累,但是跑步10公里就很輕鬆?

雖然同樣是10公里。但是兩者運動時間是相差將近一倍。跑步10公里大約用時60分鐘。而走10公里大約用時120分鐘。時間相差一倍,肯定會造成身體上的疲勞。相對來說走的時間越長,更容易疲勞。

即便是可以一次走10公里,不一定能跑10公里。跑步10公里要求是比較高的,沒有經過鍛鍊是不可能完成的。普通人跑個兩3公里都很困難,更何況說10公里了。能夠完成跑10公里。本身身體素質就比較高。一些跑得快的人可能四五十分鐘就跑完了。讓他們一次走10公里,肯定是沒有問題,但是讓他走10公里,快走速度再快,8分多1公里,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走完10公里也要90分鐘,時間拉的越長,身體的勞累度越大,更累。

經常跑10公里的,你讓他走10公里,這是不合理的。短時間內我能跑完10公里,起到高效健身作用,為什麼要去浪費時間,走10公里。並且造成身體上的疲勞。

每個人身體素質不同,選擇的運動方式也不一樣。快走跑步都是使適合大眾來進行鍛鍊的,當下社會各處都在提高效率,節省時間節省成本。我們運動也是一樣,能夠進行跑步的,堅持這種高效運動方式。不適合跑步的,快走進行鍛鍊也是沒有問題。

跑步與快走都能鍛鍊身體,正確的跑步姿勢對於我們的膝蓋有穩固作用。能夠強化腿部臀部腰腹部力量。提高心肺能力。快走運動強度低較為溫和,適應人群廣,運動健身效果次之。

無論是跑步或者快手,過量運動超過自身身體承受範圍,易引起關節肌肉勞損,出現疼痛腫脹等等不適反應。我們是健身為目的,適量健身維護身體健康,走10公里時間過長,有可能造成膝關節損傷,適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傷痛。

跑前熱身,運動完拉伸放鬆,降低運動損傷發生。

大家喜歡跑步運動的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跑起來,歡迎留言交流,我是76老郭!


76老郭


首先,跑十公里可能只需要一個小時,而走十公里至少兩小時以上,能量消耗的持續時間不一樣。

然後,跑步和走路的發力模式不一樣,跑步身體重心前傾,把腿邁開,加上髖關節的發力,其實是比較輕鬆的,而走路時,只是用腿一直在走,走一會兒就會感覺腿很沉。

最後,跑步時可以用前腳掌先著地的落地方式,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而走路時,並不能前腳掌先著地。

綜上所述,跑步可以利用臀部肌肉,大腿膕繩肌肉,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共同發力,加上持續時間比較短,所以跑十公里會比走十公里來得輕鬆。



智慧跑步SmartRunner


對於男生來說,這個感覺會很明顯,自己去跑步二十公里,即使花了三小時都不會覺得自己腿難受,但是要是跟女朋友或者和女生去逛街,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就覺得自己小腿疼痛了。

當然稍微靠譜一點的解釋,我們自己走十公里的時候,步數大部分情況下會比跑步十公里多很多。

我自己跑步一千米,算下來差不多在1000步左右,但是自己走路一千米都是1500步以上。

看似一樣的距離,當我們自己低強度,高時間運動之後,累積下來的強度其實並不算低,加上運動頻次達到一定的量之後,自己那種疲憊感就會產生。

此外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我們身體習慣一個節奏之後,換到另一個節奏反而會覺得很累,經常跑步十公里的人肯定不願意走路十公里,以至於自己走十公里的時候都會覺得累。

這種感覺就像平常跑步,習慣一個高速度後,面對同樣的長距離,放慢速度跑自己也會特別的難受,讓那些馬拉松冠軍去當6小時的兔子,估計他們會要死要活的樣子。



真叫靜靜


這是個量和強度的關係,看效能的輸出,當然也要看承受能力,心理因素也很關鍵。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坐火車到同樣一個地方,普通列車應該比高鐵感覺要累。




吾正自在


哈哈哈哈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043937383666145"} --}

發糕哥哥你


首先,這問題矛盾了。

我是一般鍛鍊者,深深體會:能跑10公里輕鬆的人,去走10公里的路,同樣不會累。只是時間長點而已。

不能跑10公里的人去跑10公里是絕大部人沒法完成,而走10公里大部份人可以完成。

所以矛盾與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