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文|明翊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通過查找資料發現,此句出自“漢宣帝定胡碑文”中。不過如果映照一下世界史,秦漢時期西方也有一個強大國家-羅馬帝國,如此情況下,古人為什麼還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呢?

首先,我國古代人對世界的認知尚處於模糊階段。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有個詞叫做“天圓地方”,和中世紀的外國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些相同,當時古人對地球的認識尚不全面,對王朝有多大的疆域沒有具體的概念,對疆域的劃分也沒有那麼精細。在古人認為,除了腳下的華夏大陸,其他的地方都是沒有人煙的大海或者荒漠,而且並不適合居住。

有這樣的認為並不能怪古人的眼界窄,因為中原王朝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如果我們對照亞洲地圖就會發現,中原往東是太平洋,壓根沒法走。而往西過了群山連綿的崑崙山脈又是海拔非常高的青藏高原,高聳的雪山層層阻絕,也根本走不過去。轉向往北雖然能走,但跨越了貝加爾湖後就是一片“極寒之地”,大家也知道西伯利亞平原很冷,想一想我國是大約南北朝時期才有了棉花傳入,擱到秦漢那時候,古人是有多不怕冷才能接著走下去?最後一個方向往南,那是一望無際的原始熱帶森林,更是人煙罕至。

有點悲劇的說,以當時人們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中原王朝只能在中原盤著,這也是為什麼古人會習慣地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

其次,古代中原王朝鮮有對手。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世界的文明發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農耕文明普遍要遭受遊牧文明的入侵。古代中原王朝沒少受到周邊各遊牧民族的襲擾,看漢朝的歷史,整個西漢基本上除了“文景之治”時期和漢宣帝時期外都在打仗,即便是後來建立的東漢也沒停下,先是匈奴,後又有“大月式”等強國。但即便是實力強大的匈奴,也遠遠不是中原王朝的對手——即便有一個時期我無法和你抗衡,我也可以藉助領先你的發展速度暗中積攢力量,遲早會收拾你。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雖然說西邊有一個羅馬帝國,但因為東西方中間的高山峻嶺阻斷了中西方的武力文化交流,所以兩邊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和底細,就像是亞歷山大也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強。在眾多外族王朝、部落之間,秦漢做到了“打敗天下無敵手”,自然也就敢說太陽照著的地盤都是我的。

最後,中華文明的自信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過斷代的文明,華夏文明有著自己的自信和驕傲。秦漢時期中國就已經擁有了完善的農耕體系,實現了自給自足(雖然種地還是要看天)。對比“四處漂流”的遊牧民族,中原文明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學術體系,發展農業的同時還發展其他如礦業、冶造業、建造業等等,能製造精美的器具、鋒利的武器和建造輝煌的樓宇。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在文明上的領先讓古人覺得,文明未開化的“胡人”、“蠻夷”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入侵你的地盤是我要說是“剿”、“徵”,是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老實待著,我不輕易理你,因為我比你先進,考慮的不是吃喝住,但你要是搞事情挑釁我,我就會讓你明白,“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道理!

……

古人為什麼敢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一個民族要想自立自強於世界之林,必須要有的是自信。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雖然我們飽經風霜,但卻始終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多少民族存亡之際,無數仁人志士以民族自信為動力力挽狂瀾,最終才讓中國屹立於世界舞臺。古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隨著文化傳承到了今天,雖然今天的我們不能再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這種話了,但這種自信自強的精神要始終牢記在心裡,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圖片來自互聯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