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大胃王”每天“吃掉”垃圾700噸 記者探訪達城垃圾焚燒發電全過程......

近年來達州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據統計,目前市民生活垃圾每天可達1公斤,從2012年至2018年垃圾量統計數據顯示,年產生生活垃圾已從16萬餘噸增長到26萬餘噸。不過不要慌,我市生活垃圾由達州佳境環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境公司)統一回收,該公司垃圾焚燒爐堪稱“大胃王”,每天可“吃掉”700噸垃圾,每噸垃圾通過燃燒可發電約300度。


達州“大胃王”每天“吃掉”垃圾700噸 記者探訪達城垃圾焚燒發電全過程......


垃圾焚燒前先“冷靜”幾天

目前,我市垃圾主要有焚燒、填埋兩種處理方式。生活垃圾每天由京環公司按通川、達川、經開區統一運送到市內的27座垃圾中轉站,壓縮之後運送至位於通川區復興鎮的佳境公司,鄉鎮垃圾由各個鄉鎮負責運送到佳境公司。

近日,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佳境公司垃圾處理控制中心,從垃圾運送至卸料大廳、垃圾發酵後進料、焚燒溫度等每一個環節都可在大廳大屏幕上進行實時監控。


達州“大胃王”每天“吃掉”垃圾700噸 記者探訪達城垃圾焚燒發電全過程......


“垃圾到了之後,先要‘冷靜’幾天發酵,這裡設置快速門和除臭風幕,廠房、處理設備和輸送設備全部密封,防止垃圾遺灑、異味逸散。我在這邊工作,基本聞不到什麼味道。”在卸料大廳外,身著深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告訴記者,每天的垃圾將由垃圾車統一運送到容積量1萬2千噸的卸料大廳進行5~7天發酵。垃圾的整體含液體量高,焚燒前約20%至30%重量的液體垃圾會轉化滲出。通過發酵,主要作用是脫水,提高低位熱值和焚燒量,使鍋爐的燃燒穩定和充分,而分離出的液體經過處理後將正常排放。

“大胃王”每天“消化”垃圾700噸

接下來就是“高溫焚燒”。經過發酵的垃圾殘渣進入“大胃王”的“消化系統”——兩個鍋爐之中進行焚燒,而餘熱產生的蒸汽便可進行發電。

記者看到,當天上午9時許,1號爐膛溫度為1009.8℃,2號爐膛996.7℃,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爐膛溫度必須大於850℃以上標準。


達州“大胃王”每天“吃掉”垃圾700噸 記者探訪達城垃圾焚燒發電全過程......


“這個‘大胃王’一天能‘消化’700多噸垃圾呢!”據佳境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我市通川、達川、經開區垃圾統一進行焚燒的方式處理,周邊縣城則以填埋方式處理。達州市目前只有佳境這一家垃圾焚燒發電公司,該公司有兩臺垃圾焚燒爐,24小時不停運轉,每臺焚燒爐年運行小時數均在8000小時(333天)以上。每天運送來的垃圾共計約700餘噸,在卸料大廳卸載發酵後就可以進行高溫焚燒了。

將再建兩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通過焚燒,垃圾可減量約80%,無法降解的20%爐渣,則採用破碎篩選後實現綜合利用,基本能達到100%廢物利用。飛灰採用“水泥+熬合劑工藝”進行固化處理後進入填埋場填埋。固、液、氣“三廢”排放處理均達標,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


達州“大胃王”每天“吃掉”垃圾700噸 記者探訪達城垃圾焚燒發電全過程......


一份垃圾完成從垃圾桶、運輸車、垃圾中轉站的轉運處理,最後成為可利用能源“電”,再次服務於市民。

近年來,通川、達川、經開區城區及周邊鄉鎮生活垃圾產生量按年約6%的比例遞增。據統計,2018年佳境年處理生活垃圾26萬餘噸,並利用焚燒產生的餘熱進行發電,發電量達8000多萬度。預計我市還將建設兩座焚燒垃圾發電廠,一座位於渠縣,減少渠縣、大竹縣生活垃圾填埋量;一座位於宣漢縣,減少宣漢縣、開江縣生活垃圾填埋量,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處理,目前已經開始前期工作。

□本報記者 田乙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