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心情不好時,做些什麼才能夠趕走壞心情?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很多人當遇到壞心情時,往往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被情緒影響到自己,甚至做出一些衝動的事情。

與此同時,另一些人覺得,想要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就需要懂得控制情緒。於是無論喜怒哀樂,統統都壓抑在心底。

其實,對付壞情緒的正確做法,不是壓抑在心裡,而是把找到恰當的渠道,把不好的情緒排解出來。

否則,不良的情緒,對我們的身心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一般來說,消除壞情緒只要有兩個方法:

1,疏導情緒;

2,變通思維;

正所謂“月亮有陰晴圓缺”,而人的心情同樣也有“高低起落”。當壞心情不期而遇時,我們就需要通過恰當的方法,去消除它們了。

當你心情不好時,做些什麼才能夠趕走壞心情?

正確疏導你的情緒

不良情緒是破壞心理健康的常見原因。

所以,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就是及時把不好的情緒疏導出來,把心中的不滿、不爽、不快等煩惱統統找個地方傾斜出去。

值得注意的人,哪怕有一點點壞情緒的苗頭,你也不要放在心裡。如果不及時去處理它,到頭來就會越積越多,直到最後的爆發。

良好的情緒,可以說是成就我們事業和生活美滿的驅動力,而惡劣的情緒,則是這些方面的殺手。

根據醫學界的研究,對健康損害最大的情緒分別依次為抑鬱、焦慮、急躁、孤立、壓力等。長期持有這些消極的情緒,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損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因為人的聲調、表情、動作的變化,淚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而心臟活動的血管、汗腺的變化,腸胃、平滑肌的收縮等,會隨著情緒而變化,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控制。

這樣就造成了,當我們因為某些負面的事情而引起不良情緒時,強行壓制感情的生髮,會讓身體承擔很大的壓力,只有通過自我排解,才能夠消除精神上的壓抑。

那怎麼才能夠正確疏導我們的不良情緒呢?

正如前文所說,疏導法是其中之一的方法。

所謂“疏導”,就是把情緒發洩出來,在不危害社會和他人,不影響旁人的情況下,儘可能地發洩出自己的情緒。

當你心情不好時,做些什麼才能夠趕走壞心情?

大概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補償法:

沒有人是完美的。

一個人在生活或心理上難免會存在某些缺陷,因而影響到某個目標的實現。這時候,我們就會採取種種方法彌補這一不足,以減輕、消除心理上的困擾。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補償心理”。

一種補償是以另外一個目標來代替原來嘗試失敗的目標。例如古雅典的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因為發音微弱和輕度口吃,經常被別人嘲笑,無法進入政壇發展。

後來他就下定決心練習口才,把小卵石放在嘴裡練習講話,並面對著大海高聲呼救。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這就是壞心情促使他取得進步的補充舉措。

2,適當發洩;

當不良情緒來臨時,我們立刻要將其疏導、分解,而不能抑制、阻塞。釋放情緒的方式可以是發洩,可以是傾訴。

發洩就是以運動的方式去將不良的情緒轉化為力氣;傾訴就是找知心對象來訴說自己的心情。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表達,是一種排解心事的有效方式。

當然,無論通過什麼途徑去發洩情緒,都需要適當,不能傷及他人。在言語和行為上,千萬不能過火。

3,暫時迴避;

當人們陷入心理困境時,最先也是最容易採取的方式就是迴避,躲開去接觸導致心理困擾的外部因素。

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中心,迴避了相關的外部刺激,可以讓這個興奮中心讓位給其他刺激,以引起新的興奮中心。當興奮中心轉移了,壞心情的感覺也就會慢慢減淡。

其實,這就是注意力轉移了。把當前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讓你感到開心的事情,這樣就可以讓你的壞情緒得到控制了。

4,調節語言;

語言對於情緒,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當你悲傷、憤怒、焦慮或者不安時,我們會經常用到一些消極的、負面的語言。但如果我們重複運用這種不好的語言時,我們就會陷在這個壞情緒當中,很難抽離出來。

這時,當你想表達我很傷心時,轉移注意力,用其他語言去代替,如”我想去購物“,”我想吃一頓好的“,那麼就能夠避免你用消極的語言去描述生活了。

很多心態不好的人,想一想他們的語言模式是不是一直都是那種偏激、歪曲的感覺?所以想要改變自己,從你的語言入手吧!

當你心情不好時,做些什麼才能夠趕走壞心情?

調整你的思維方式

醫學專家把焦慮、抑鬱、憤怒、恐懼、沮喪、痛苦、悲傷等不良情緒叫做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如果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就可能與其他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引發多種疾病。

這時,如果你懂得調整你的思維,遏制負面情緒的出現,你就在這場”情緒戰爭“當中獲得主動權了。

有一個關於調整思維影響情緒的故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喜歡釣魚。有一天,他命令才子解縉和自己一起到御花園釣魚,解縉一連釣了好幾條,而朱元璋的魚竿始終毫無動靜,他不僅面露難色。

解縉眉頭一皺,笑著對皇上說:“啟奏萬歲,那小小的魚兒是個非常機靈、識禮的小東西。”

朱元璋一時不解其意,解縉就接著說道:“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一聽此詩,朱元璋就轉怒為喜了。

這個故事說明,你用什麼用的方式去解讀事件,你就會產生什麼眼的情緒。

人們之所以產生情緒,通常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產生了相應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就是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

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即便是同一件事,每個人的反應都有所不同。你花錢去一家新的餐廳吃飯,發現不好吃就連忙抱怨,但你朋友就覺得,下一次不來吃就可以了,不用大動干戈。

為什麼會這樣?

當你心情不好時,做些什麼才能夠趕走壞心情?

因為誘發事件A與情緒和行為這個結果C之間,還有一個B在其作用。這個B,就是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和解釋。

你用什麼樣的角度去解讀事件,你就會得出什麼樣的看法和解釋。

你可能會認為花了錢,東西不好吃,覺得很虧。但你朋友卻覺得,花了錢,既嘗試新餐廳,又知道不好吃,那麼下一次不來就可以了。

這就是心態和思維方式的調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絕對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壞事,都是絕對壞的。

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能變成壞事。

所以,當你因為某些事情而引起自己的壞情緒時,試著不要執著壞的地方,調整一下思維,你會更容易熬過去這段艱難的時光。

根據美國心理衛生協會提出的建議,想要獲得好情緒,你嘗試這樣去做:

1,不要過分苛求自己;

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標定的太高,自己又沒能力達到,或者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卻經常因為一些小瑕疵而感到悶悶不樂,這是不恰當的自我認識。

把自己的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自然就會心情舒暢了。

2,對他人不要過高的期望;

許多人都按照自己的邏輯去要求別人,如果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失望、憤怒。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為什麼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呢?

畢竟做好自己更重要。

3,偶爾也要屈服;

一時的得失,並不能影響往後的結果。要讓自己的心胸和眼界廣闊一些,做事從大處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到影響,有時候小事的得失,就沒必要斤斤計較了。

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的,接受這一點,偶爾屈服一些現實,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當你心情不好時,做些什麼才能夠趕走壞心情?

4,找人傾吐煩惱;

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與其一個人悶悶不樂,倒不如找個三五知己,痛快地傾訴一番。某些事情,不快樂的情緒一旦排解出去,人就會立刻感到輕鬆了。

5,培養幽默感;

幽默感是一個人不受外物所影響的有效工具。當一個人發現不協調的現象時,既要客觀面對現實,同時又要不讓自己陷於激動的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幽默的態度去應對。

自嘲,就是其中一個方法。

6,增加愉快的生活體驗;

每個人的生活,都包含各種喜怒哀樂的生活體驗。如果你覺得現在的你,消極的情緒佔據著上風。

那麼從現在開始,增加你生活中快樂的生活體驗,讓自己獲得正面的回憶,積極的反饋,這樣才能消除不良的情緒。

最後,環境對於情緒有重要的影響。

當你感到悲傷、憤怒、焦慮不安時,到外面走一走,逛逛公園,爬爬山,去一趟旅遊,或者看一場電影,吃一頓美食,都可以讓你從環境的變換當中,獲得情緒的改變。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護著不想過度花錢,那麼找個沒人的地方,把不開心的事情喊出來吧!沒有這麼狂放?

寫文章,或者用手機錄下自己的感受,也有同樣的效果。

只要,你真的能夠行動起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