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在長沙市區地圖上勞動中路和曙光中路交叉處標記地名為赤崗衝。這是一處緊連東塘商圈的繁華地段,高樓大廈林立、商賈雲集。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地下穿梭而過的地鐵4號線設有赤崗嶺站,市民的出行融入了長沙地鐵交通網。呈現一派現代都市景象。

可是在七十多年前,這裡曾是一片荒郊野嶺和亂石山崗,因土色赭赤、山崗起伏而得名赤崗衝。該處確實是從東南方向進入長沙市區的交通要衝。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1937年長沙地圖中的赤崗衝,還是一片荒郊

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戰場

七十多年前正是在此地打響了抗擊日軍入侵的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進行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那是當年中方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嶽所統帥的國民革命軍共30餘萬人,頑強阻擊日方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幾所統率,裝備精良的共約12萬日軍向長沙進攻的戰役。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薛嶽(圖中間者)

薛嶽是廣東韶關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著名抗日將領,軍事家,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他在抗日戰爭中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等著名戰役,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當年有抗日“戰神”之稱。

1941年12月24日,日軍渡過岳陽市郊的新牆河一路南攻,第三次長沙會戰拉開了序幕。1月3日,長沙南郊妙高峰、杜家山等制高點都被日軍佔領。上午9時左右,日軍悄悄向南郊赤崗衝發動突襲,赤崗衝的平靜被密集的槍聲打破。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駐守長沙南門外左家塘——赤崗衝一線據點的國軍笫十軍曹健生營奮起殊死抵抗,全營500多官兵從上午鏖戰至夕陽西下,500多官兵全部壯烈犧牲。日軍繼續向市區推進。佈置在猴子石、金盆嶺、黃土嶺、東瓜山、侯家塘一線的國軍雖經頑強抵抗但仍未能阻止住日軍的瘋狂進攻。

1月4日,日軍突進市區。在天心閣至八角亭主城區,雙方發生了逐街、逐堡、逐屋的爭奪戰。由於中國軍隊的拼命抵抗,日軍的進攻勢頭得到扼制並逐漸減弱。中國軍隊司令官薛嶽按原定戰略佈署發佈了反攻命令。1月5日,在中國軍隊奮勇反擊下日軍受到重創,全線敗退。血戰數日、經過戰火和鮮血的洗禮後,中國軍隊成功守住了長沙古城。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第三次長沙會戰以中方大勝,日方遭受慘重損失敗退而結束。這是自珍珠港事件爆發以來盟國取得的第一場大勝,其戰果比臺兒莊戰役更輝煌。歷史上稱之為長沙大捷。

新中國成立後,長沙的重工業區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長沙市政府規劃城市發展綱要,將輕工業基地佈置在城市北區,重工業基地佈置在城市南區,從此赤崗衝至樹木嶺一線開始興建機械行業製造廠。長沙鍛壓機床廠、湖南省建材機械廠,湖南工程機械廠、長沙金屬製品廠、南方工具廠、長沙標準件廠、長沙閥門廠、長沙變壓器廠等一大批機械行業製造廠家先後落戶赤崗衝。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長沙金屬製品廠(80年代老照片)

建設各工廠的同時也修建了一大批職工宿舍。那個年代人們的住房都是由工廠自行建造,然後分配給職工居住,僅象徵性地收取一點租金。

隨著工廠及宿舍的落成,一改荒郊野嶺變為工業生產基地及職工生活區,赤崗衝面貌煥然一新,各工廠聯合組建相應配套生活設施、如工廠聯合子弟小學等,各類商店的開業使赤崗衝逐漸形成了南郊的社區。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長沙變壓器廠(80年代老照片)

當年赤崗衝的主幹線就是勞動路,從東到西穿過赤崗衝地區。僅有一條6路公交車行駛在勞動路上。從雨花亭至赤崗衝的曙光南路當年僅是一條砂石小路,曙光中路也未開通。現在的勞動路與曙光中路之間(即湖南龍驤巴士公司停車場和友阿家潤多超市所在地),當年還是一片菜土。

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文革結束,在改革的春風推動下赤崗衝地區相繼拉通了曙光中路、曙光南路,才改變了赤崗衝的道路格局。

在赤崗衝眾多的機械廠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優秀企業。如創建於1958年的長沙市閥門廠,是機械工業部定點生產特殊閥門的專業廠。該廠多種特殊閥門獲得專利。其大口徑閥門為全國多個水電站採用。現為中閥科技(長沙)閥門有限公司,是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主版上市公司,也是為數不多的創辦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仍然活躍在世界機械行業的老企業之一。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赤崗衝的大部分工廠企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抓大放小”的改制改革政策下,被改制或停產破產,如今赤崗衝的“重工業區”早己名存實亡。

改革浪潮中,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赤崗衝也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赤崗衝的舞臺上也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精采故事,那就是處在赤崗衝地區的長沙棕蔴繩廠。

在改革的浪潮中該廠決策者看準了中國“自行車王國”這個巨大市場。大膽突破行業界別,成功跨行轉型成立了長沙自行車總廠。經報輕工部批准生產自行車。其自行車品牌為鯤鵬。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鯤鸝牌自行車商標

鯤鵬牌自行車投放市場後求購者在店前排成長蛇陣。一時名聲大噪,一車難求。一度曾採取了憑票供應的措施。但好景不長,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人們日益追求更高層次的物質需求,自行車市場一落千丈,如入冰窖。長沙自行車總廠瀕臨破產。

此時長沙自行車總廠決策者們又應驗了一句長沙戲言——“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於1988年4月長沙自行車總廠併入航空航天工業部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改名為長沙摩托車廠,轉產生產南方-125兩輪摩托車。當年就生產出南方-125整車1000輛,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南方--125摩托車

但急速轉產也爆露了技術和裝備與動力機械高精嚴要求的差距,同時也在摩托車質量上反映出來了。最為嚴重的是摩托車發動時很難啟動,往往要無數次腳踏發動杆才能啟動。摩托車車主們腦怒之下編出了順口溜——“南方鬧藥,踩一萬腳”。這一順口溜迅速傳遍了摩托車商界,成了擊垮長沙摩托車廠的咒語。

從名不見經傳的長沙市綜繩廠蛻變為長沙市自行車總廠,再華麗轉身為長沙市摩托車廠短短的三十來年,潮起又潮落,花開花又謝,欣然而來,悄然而去。留下的只有無限嘆息和城市的記憶。

2003年12月5日,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成立長沙市摩托車廠關閉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的通知》,正式宣告長沙市摩托車廠退出歷史舞臺。長沙市摩托車廠土地也被長沙捲菸廠收購,長沙市摩托車廠在長沙地圖上徹府消失。

異軍突起的長沙捲菸廠

長沙捲菸廠位於長沙市雨花區勞動中路426號。其前身是1947年興建的歐亞菸廠和新中菸廠,1964年更名為長沙巻菸廠。當時隸屬於長沙市一輕工業局,是一個生產低端捲菸的廠家,以生產嶽麓山牌香菸為主打產品。菸民稱之為嶽麓堆香菸,其實也有戲弄廠家香菸成堆賣不出去的意思。當時工廠經濟效益差,職工人心煥散,工廠瀕臨倒閉,是長沙人認為比較“碩”的單位。

1984年我國改革進入快車道,長沙巻菸廠迎來了一位使長沙巻菸廠起死回生、搖身一變成為湖南省利稅首戶的長煙輝煌事業的開拓者——肖壽松。1984年肖壽松從正園動力配件廠調至長沙巻菸廠任廠長。在肖壽松廠長的領導下,長煙一步步擺脫困境,發展壯大。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長沙捲菸廠大門(廠名系肖壽鬆手書)

肖壽松就任廠長後,在企業管理上狠抓勞動紀律。有一次開會他本人遲到幾分鐘,立即按章罰款5元,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進而迅速扭轉了職工隊伍煥散作風,為扭虧增盈鍛造了一支過硬的職工隊伍。

肖壽松抓的第二件事就是狠抓產品質量和拓展市場。他以1983年因質量問題導致大約價值10萬元的成品捲菸不得不燒燬的鮮活事例為切入口,大張旗鼓地開展了全面質量管理活動。較短時間提升了產品質量。

而銷售市場上他敏銳地捕捉到一個不正常現像:大量的外地香菸佔據長沙市場,本土香菸所佔分額被人為壓制,而影響了長沙捲菸廠產品的銷售。於是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擔當精神據理向上級機關陳述,力爭兼任了省、市菸草專賣局副局長,為長沙巻菸廠產品打通了銷售通道。很快長沙巻菸廠生產的長沙牌、白沙牌香菸暢銷全國。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此刻肖壽松沒有在成績面前停歇而是描準了更高端的外貿市場。他任廠長後所做的笫三件事就是大膽淘汰老舊設備引進當代最先進制煙生產設備,合資組建金沙利等產品外圍鏈,形成產品利益最大化。使長沙巻菸廠成功處於全國菸草行業領先地位。

肖壽松出任廠長兼黨委書記以來,長沙巻菸廠經濟效益連續十二年穩步增長,十二年間效益翻了八番,累計上交國家稅利近百億元,出口創匯近5億美元,1988年時還升為國家二級企業。

肖壽松也十分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對退體老職工更是關懷備至。每逢傳統節日他必請退休職工來廠走走看看,與他們座談交流。會後聚餐他也會逐桌向老人們敬酒祝福。

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要改善提高職工生活水平也受到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肖壽生大膽提出在大託鋪興辦農場,並委派曾被錯劃為右派而下放過農場的周海濱科長負責籌建。一年後農場初見成效,飼養的雞鴨成群,蛋成筐,魚滿塘豬滿圈。還有各種農產品。全部無償供給職工及退休職工。發放物資時雞鳴鴨叫,人們臉上樂開了花!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80年代的長沙捲菸廠

1994年在肖壽生主持下修建了四棟25層高層住宅,極大地改善了職工居住條件。並修建了職工休閒娛樂的小花園,規劃建造了職工醫院、菸廠幼兒園。該幼兒園至今仍是赤崗衝地區家長們的首選。25層高樓建成後成為了赤崗衝地區的地標建築,是當時長沙為數不多的高層建築,也為赤崗衝地區的都市化增添了光彩。

肖壽松在任長沙捲菸廠廠長期間曾多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企業家及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是那個年代改革的先鋒和優秀企業家的代表。1999年聚焦在肖壽松身上的絢麗燈光悄然熄滅。肖壽松消失在各大媒體和共眾眼前。平靜的開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圖為1986年4月26日,肖壽松(前右二)陪領導視察長沙捲菸廠

20年後的2019年5月肖壽松因病去世。按其遺願女兒女婿護送他骨灰重返他曾經付出過汗水和心血的長沙捲菸廠。雖是了卻逝者心願的私密之行,可是聞迅的長沙捲菸廠職工及退休職工自發的聚集在老廠門及廠區,等待著迎送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一一長沙捲菸廠改革事業的開拓者肖壽松。當護送骨灰的靈車緩緩駛來時人群自發呼喊著:肖廠長一路走好!肖老闆安息!不少人失聲痛哭,甚至長跪不起。群眾自發拍攝的視頻迅速傳遍微信朋友圈,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肖壽松之後長沙捲菸廠的繼任者和全體員工再創輝煌。2000年以長沙捲菸廠為核心企業組成的白沙集團正式成立, 2006年長沙捲菸廠、常德捲菸廠合併重組了新的湖南中煙工業公司, 2007年公司更名改製為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全力打造出了一流的現代化企業,支撐著湖南菸草工業持續穩定發展。為長沙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供圖/劉曙文

在赤崗衝這片都市化的土地上長沙捲菸廠80米高的煙筒高聳入雲,顯得格外刺目,其生產過程中隨風飄出的刺鼻氣味也使赤崗衝的市民叫苦不迭。並多次向政府反映投訴,近日終有定論:長沙捲菸廠將在2025年前整體搬出赤崗衝,現己開始籌建搬遷辦公室。這無疑對赤崗衝地區的發展是個利好的消息。赤崗衝地區的宜住指數將會繼續攀升。

公交公司拉動赤崗衝快速發展

長沙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成立於1951年10月,當時全市僅11條公交線路。總公司辦公地址設在原勞動東路157號(現勞動中路96號天洋大酒店),並先後建設了公交野坡小區、公交園小區、和公交新村。極大的增加了赤崗衝地區的人氣指數。在老長沙人的眼裡赤崗衝簡直就是公交公司的代名詞。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攝影/阿信

文革期間長沙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曾更名為人民汽車公司簡稱“人汽公司”。在那個荒唐狂燥的年代,人汽公司有的司乘人員可能也受到了感染,常有開任性車的事情發生。氣憤的乘客們曾斥之為“氣人公司”,文革結束後恢復了原名長沙市公共交通總公司。

長沙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經幾輪體制改革後,龍驤集團獲得了原長沙市公共交通總公司二、六、七分公司經營權,組建了湖南龍驤巴士有限責任公司繼續在赤崗衝設總站。

公司開展了星級服務管理、星級線路及星級駕駛員評比活動湧現出了一大批以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吳曉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浣兵為代表的優秀員工,成為長沙公交行業的標杆。為長沙市公交行業也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長沙市公共交通總公司原址 供圖/劉曙文

體制改革後大批非長沙藉司機進入公司,為穩定司機隊伍,湖南龍驤巴士有限責任公司為一線員工提供了近700套廉租住房,廚房用具、生活傢俱、空調及燃氣設施一應俱全,員工拎包入住,有效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

赤崗衝的公交始發線路有6、11、19、20、120、125、314路,經停赤崗衝的公交線路有近20條線路,是長沙市公交線路駛經最多的地區之一。2017年,設在赤崗衝的湖南龍驤巴士公司智能公交管控中心正式運營。龍驤巴士駕校和長沙公交IC卡客服中心也都設在赤崗衝。初顯公交事業的現代化。只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在勞動路邊設立始發站的11路公交車,三十餘年來仍在路邊停車、洗車、始發車,實在顯得與現代的赤崗衝格格不入。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龍驤巴士公司智能管控中心、公交IC卡客服中心 供圖/劉曙文

便利的公共交通網絡極大的吸引了各行業的投資者、經營者的熱情。使赤崗沖人氣指數快速增長。

現在的赤崗衝

赤崗衝商業圈以友阿家潤多超市為中心。友阿家潤多赤崗店是友阿集團重回超市行業開出的首家旗艦店。全新的友阿家潤多赤崗店擁有20000平米超大購物空間、300餘專屬智能車位,商品、服務、佈局、體驗全面升級,新增現場美食、智慧購物車、服務性配套設施更完善,力求提高顧客的滿意度,逐步開啟了智慧購物新時代,是赤崗衝地區市民購物的首選。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今年5月重新開業的友阿家潤多超市 供圖/劉曙文

環繞著友阿家潤多超市設有友阿家電、小嘴零食、中老年服裝店、友友飯店等各色店鋪。還有與市民建康息息關的老百姓大藥房、千金大藥房,楚仁堂藥房等藥店。百年老店楊裕興也在赤崗衝開有一分店,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沙小有名氣的公交新村粉店。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公交新村粉店 圖源/長沙美食通

這家店原開在赤崗衝曙光中路旁邊的公交新村宿舍裡,不熟悉的人一不留神就可能錯過了,這家粉店只做早餐,收錢、蓋碼、下面粉都是由大媽們操作。店條件差但生意異常火爆,每天五點半開張,營業到中午十一點左右,據說每天可賣一千多碗麵粉。他們店的碼子有牛肉、牛雜、紅燒肉、蒸肉、酸辣、肉絲、炸醬等上十個品種,個個都很有特色。幹拌米粉既滑嫩又清爽,炸醬乾麵更是食而難忘。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易地經營的公交新村粉店 供圖/劉曙文

經十幾年的辛苦經營公交新村粉店終於走出了宿舍區的簡陋店堂,遷入了赤崗衝曙光中路繁華路段,離老店僅一箭之遙。店容店貌步入了全新的階段。

赤崗衝地區屬雨花區左家塘、砂子塘街道轄區,設有砂子塘、紅花坡、車站南路等社區。常住人口約七萬人左右。分別居住在麗星景園、名都花園、公交園、中海佳苑、鑫天佳園、新華園小區、錦繡世紀小區、泰時花園、金昌花園、楊銘花園、頤興家園、白沙小區等十幾個小區。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麗星景園小區(長沙鍛壓機床廠原址) 供圖/劉曙文

赤崗衝地區是個多路口彙集處,勞動中路與曙光中路、曙光南路交叉匯合,砂子塘路斜插出與曙光南路勞動中路交匯。其複雜的道路狀況不但使行人望而生畏,司機行車也如入迷宮,不知如何選擇道路。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攝影/阿信

為了解決這個多路口行人、行車難的問題,雨花區交警隊曾在各路口裝設了自動信號紅綠燈,但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有時甚至全路口堵死變成了一個動彈不得的馬路停車場。

雨花區交警隊曾請國內交通專家現場查看,專家們一致認為該路口路況,複雜不宜裝設信號燈。只能採用立交或拓寬路面的方法解決。故現在所有信號燈全部停用,改為交警在路口人工指揮。

長沙赤崗衝的70餘年:那時還是一片荒郊野嶺

圖中主路為勞動中路,遠處正中的路為曙光南路 攝影/阿信

2019年4月隨著地鐵4號線開始運營,勞動中路拓寬工程結合路側棚戶改造工程已正式啟動。此路段的湧堵及行人過街難的問題可望徹底解決。勞動中路改造後赤崗衝地區道路格局將有較大的改變。一個全新的赤崗衝將會呈現在我們眼前。

END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佈,作者 | 劉曙文,編輯 | 明明,未註明出處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