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信託是富人守財的利器?

扯就完事兒8


在國內,越來越多高淨值人群為了資產增值保值,會選擇購買信託。


國內信託現狀


信託理財購買起點是100萬起,年固定收益8-9%,一般都是以兩年期期限為主,風控上有相應的抵押物或股權質押或擔保等等。


好的信託項目可以帶來每年8-9%的資產增長速度,這是富人喜歡它的重要原因。同樣信託項目也是有風險,比如違約風險,有可能會延期兌付的情況。


過去在銀行能購買到信託,銀行的理財資金也會通過信託這渠道進行投資。慢慢地,銀行為了更好地監管表內資產及防止員工”飛單“,減少代銷信託產品。同時信託產品銷售渠道也建立起來了,市面上我們會看到信託公司及第三方公司會銷售信託產品。


家族信託發展


目前信託在國內是處於發展初期,還是信託產品買賣銷售階段,而國外已經是成熟階段,尤其是家族信託備受富人青睞,可以說是真正的富人守財利器。


2019年年初,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將市值約45億美元的融創股權轉讓給離岸家族信託基金。此外,雷軍、王興等境內富豪們紛紛設立離岸家族信託。


設立家族信託的考慮主要有兩類:一些人擔憂兒孫輩因任性離婚而導致家族資產被分割,希望通過家族信託將資產轉移給指定的受益人;有些富豪則要把家族企業資產和債務與家族的私人財富隔離。


這實則有一種傳承的功能,能保障子孫後代衣食無憂,家族資產又不被揮霍浪費。這也是著名明星李嘉欣夫婦,在她公公去世後,她們夫婦每個月從家族信託領200萬港元生活費的原因。


“真正的家族信託是定製化信託,去年銀保監會規定家族信託財產門檻設定為1000萬元。而在實際運行中,離岸家族信託門檻更高,在200到300萬美元。離岸家族信託的設立費用大概2萬美元,每年的管理費在1%左右。


事實上,離岸家族信託不一定比境內的家族信託有優勢。具體而言,多數離岸信託是在英美法系國家成立的,在法律上對信託制度的確有完善的法律體制和社會認同。“相比離岸家族信託,境內家族信託更具‘本土’優勢。具體而言,境內信託公司都是持牌機構,投資信任度程度較高,認知及溝通成本比較低。”


因此,我國國內家族信託之路還是很漫長,同時也是巨大的藍海市場。



財思思


最近有一筆閒錢想找好的投資機會,一個朋友介紹了信託理財,於是才開始學習瞭解一下信託,特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先說起源於國外的家族信託。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如何打破這個魔咒,是世界富豪們永遠關心的問題。關於家族財富的傳承是個世界性難題。

縱觀洛克菲勒、肯尼迪這些國外富豪家族,無不借道家族信託實現財富傳承,成就基業常青。

還有一個國內大家比較熟知的富豪,娶了大美女李嘉欣的許晉亨,就是靠每月在家族信託裡領取資金生活。

許晉亨的父親許世勳還真是有先見之明,誰能知道自己生出個啥。。。。

這個例子是不是大家可以get到重點,作為一個單傳的富N代,平日愛和明星談個戀愛啥的,如何能守住家傳的產業呢?

靠信託,真的可以,還可以娶大明星。

二、家族信託有啥特點?

家族信託是一種信託機構受個人或家族的委託,代為管理、處置家族財產的財產管理方式,以實現富人的財富規劃及傳承目標。

當第一代積累了鉅額財富和產業,而第二代或後代都無意或無力繼承時,信託是財富能有效延續的好方式。

家族信託資產的所有權與收益權相分離,富人一旦把資產委託給信託公司打理,該資產的所有權就不再歸他本人,但相應的收益依然根據他的意願收取和分配。富人如果離婚分割財產、意外身故或被追討債務,信託內資產將獨立存在,不受影響。(這點很重要,那離婚就分一半身家的,那多離幾次還得了。。。。。。)

大家可以複習一下鄧文迪離婚時所拿到的財產。對普通人來說,也算不錯啦,但是相對於默克多的鉅額財產,不過是九牛一毛。

對富豪家族而言,信託傳承財富的方式可以起到保護家族財富、有效繼承、慈善規劃和優化稅務的作用,還具有保密性、延續性的特點。

三、聊聊中國國情吧。

實際上,國內的家族信託市場也很好,因為保密性的原因,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具體哪些,基本要1億資產起。現在對於中國的富豪們,1億資產也不算個啥,所以這個市場前景很好。

就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言,也可以選擇一下收益穩定的信託理財,就短期信託理財,也有許多可以做到10%以上。對不會投資的平頭百姓,年收益率10%以上已經很好了。自己折騰進股市,搞不好虧本金。放銀行,利率太低。有些產品門檻也不高,100萬起通常。

有些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增長率還不到10%呢。

也有一些股權投資類信託,有兜底的還好,沒兜底的也可能是巨坑,謹慎選擇。

四、數據說話。

以下數據只是舉例而已。

本金富人的起點是1億,工薪階層的起點是100萬,窮人是1萬。如果大家都選一個10%的信託產品,五年之後,就本息總和金額而言,窮人和工薪階層比就是笑話,工薪階層和富人比更是笑話。

所以,信託是富人的守財利器,這句話的重點是富人。。。。

如何成為富人這很重要。


八號財務室


遺產稅並不是一個傳說,它真的存在。韓國最大企業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病倒後,其獨子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在繼承其遺產時居然要繳納7萬億韓元,面對如此龐大的遺產稅額,難道就不能有效規避嗎?

其實家族信託和保險都能規避遺產稅,接下來存時君就帶大家細緻分析下。

正當韓國政府為稅收不足而苦惱時,17日韓國最大企業三星集團傳出“好消息”——為加快接班步伐,三星電子副社長李在鎔制定了未來5年繳納7萬億韓元(約合390億元人民幣)遺產稅的方案。這也是韓國有史以來最多的遺產稅!

正在臥床休養的李健熙會長擁有三星電子、三星生命、第一毛紡織、三星物產、三星SDS等公司的股份。李在鎔只需繼承核心企業三星電子和三星生命的股份,就可以全盤掌握三星集團。目前李健熙擁有的三星電子和三星生命的股價總值為11萬億韓元。按照韓國現行繼承法及贈予稅法規定的實際稅率65%計算,未來李在鎔要繳納7萬億韓元的遺產稅。

▌老爸將財產轉交兒子 兒子要繳7萬億遺產稅

但是高額的遺產稅,不僅讓其苦惱。李健熙會長正試圖通過將三星電子擁有的股份轉交給三星福利財團或三星文化財團,避免一次性繳納遺產稅的情況。

一般來說,國際上較通用的規避遺產稅的工具主要有四種:保險、家族信託、委託和遺囑。但它們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由於我國法律與他國不盡相同,即使開徵遺產稅,你也應選擇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方法合理避稅。

在中國,最成熟完善的避稅方案便是家族信託和大額人壽保單,今天就以家族信託為例為大家進行詳細分析。

從法律角度來看,通過家族信託將財產所有權有效轉移,減少應稅財產,從而減少應納遺產稅的做法是合法、可行的。從實操角度來看,家族信託的操作更加簡單、可行。

家族信託為何能規避遺產稅?

這是《信託法》的一大亮點。信託法規定,當委託人不是唯一受益人時,委託人死亡,信託仍然存續且信託財產不作為其遺產,信託財產不必繳納遺產稅。但是,要想實現這一效果,需要諮詢專業人士。

家族信託經過專業人員的規劃後,信託財產不作為遺產,自然不需要辦理繁瑣的繼承手續。按照專業人士設計的方案,家族信託可以實現代際傳承的無縫銜接,既避免了繁瑣手續,同時也避免了辦理繼承手續的各種費用。

有朝一日成了千萬富翁,家族信託是你的必然選擇。

每個屌絲都有一個逆襲的夢,在奮鬥路上的王大錘們都堅信,自己用不了多久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每每想到都激動不已。

可你有沒有想過成為千萬富翁之後的打算?就只是任性的買買買嗎?該如何讓財富得到有效管理和傳承?也許我們現在離千萬富翁還差好幾個零,談這些為時過早,但提前瞭解一下也未嘗不可。

京東董事長兼CEO劉強東算得上是富豪了,在公眾關注他和奶茶妹妹大婚時,此前其簽署的一份為期10年的薪酬計劃也成為外界討論的焦點。這份計劃規定劉強東每年只拿1元現金形式底薪和零元現金形式獎金。我們不得不說劉強東的精明,在財富保障機制方面的謹慎。

如果劉強東選擇家族信託來保障財富,只需要單獨設立就可成行,不必像簽訂婚前協議似的必須公開進行。而且近來耳聞國內即將推出遺產稅及贈與稅的消息,他也不得不考慮龐大的家產能否避免稅收政策導致家產的嚴重縮水、最大程度地傳承給子女。萬一離婚了,婚前的個人財產在婚後成為共同財產,面臨瓜分,如果已經設立了家族信託,就可以免於為婚姻的破裂買單。(人家倆人好好的,為啥非得往分遺產、離婚這些不好的事上想……)

▌說了半天,家族信託到底是什麼?

家族信託是富人玩的東西,是一種以家庭財富的傳承、管理和保護為目的的信託,其委託人一般是個人,受益人一般是家族成員。其根本作用就是保證財富能夠按照擁有者的意志進行分配。同時,在產品存續期間,還可以根據委託人的實際情況和風險偏好來調整資產配置方式和運作策略。在受益人設置及信託財產的分配上,可設置其他受益人,可中途變更,也可限制受益人權利。

如果你是千萬富翁,給你6個理由讓你對家族信託愛得欲罷不能:

➀信託行業是目前我國金融理財機構中唯一一個可以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產業市場進行組合投資的特許金融機構。對於富翁來說,就是想投資啥就能投資啥。

➁家族信託可以根據委託人的要求靈活設置各種條款,如設立期限、資產配置方式、突發情況時財產的處置等,可根據事先約定在信託存續期內進行調整。有錢,就可以想怎樣就怎樣。

➂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家族信託一旦設立,受益人就成為這些委託資產的合法擁有者。你破產了,還債也不能找你的受益人動用信託資產;你離婚了,你愛過的那個人也不能分你的財產。

➃你把資產轉移到信託中,由第三方進行經營管理,實現了財富所有權的轉移,由於是去世前的財富轉讓,不會被納入遺產稅的徵收範圍,所以不用“上交給國家”。

➄家族信託能夠保持股權結構的穩定與傳承。企業可以將股權都裝入信託計劃中,並對股權的實際控制人和其他控制人的權利做出明確的說明,避免股權由於婚姻受到稀釋。

➅你可以在信託條款中明確規定受益人獲取收益的條件,附加對後代的約束條款,比如考上大學或找到好工作的情況下可以多分配收益。萬一你的兒子是個敗家子,一事無成,那你可以約定讓他自由支配的錢少一點,省得你辛辛苦苦一輩子攢下的血汗錢被拿去揮霍。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現在,就差你成為千萬富翁了。奮鬥吧,騷年!

▌信託人士曝范冰冰有意設家族信託

近日,北京信託圈人士向《金證券》記者透露,范冰冰團隊人員曾多次向其詢問過家族信託設立情況,疑似範爺有設立家族信託需求。

在家族信託業務上發展不俗的中信信託方面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也提到,今年以來家族信託客戶群體,除娛樂明星增多外,還出現了體育明星等其他領域的公眾人物家族。

國內各路明星、土豪們對家族信託的認知度不斷提高。所謂的家族信託,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信託手段來實現家族財富的分配和傳承,是國外富豪們最常用的一種財富分配和傳承方式。

此前公開報道中,娛樂明星通過設立信託完成家族財富分配和傳承的就有梅豔芳、沈殿霞、王菲等。

而根據香港媒體報道,王菲設立的信託為兩個女兒今後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經濟保障,不受其離婚、破產等外界因素影響。

有意思的是,《金證券》記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早在2012年,同樣出身“還珠”的紫薇格格林心如曾明確表示,如果她要結婚將會先把財產信託。

前述信託人士解釋,對於這些家庭關係特殊的明星、土豪而言,家族信託確實是實現財富分配與繼承的最好方式。

“拿範爺來說,她的弟弟比她小十幾歲,如果她要和大黑牛(指李晨)結婚,通過設立家族信託,既可以保證自己的財富獨立,又可以為父母、弟弟提供永久的經濟保障。”上述信託人士分析。

從600萬到5個億——范冰冰團隊的舉動和林心如的想法並非個案。

“以我們的家族信託產品來說,入門級600萬就可以做,當然大客戶是可以做個性化定製。”中信信託方面人士介紹。

平安信託方面則介紹,今年保單信託也成為家族信託資產配置的一種,市場上出現了大量高淨值客戶購買高額保險信託的情況。

多門檻家族信託產品的出現,讓商業家族、公眾人物個人有了選擇的餘地。

《金證券》記者摸底在家族信託上做得比較好的國內幾家信託公司,不完全統計顯示,商業家族客戶中,做的家族信託規模目前最大一單在5個億左右;公眾人物家族,做的最大一單在2個億左右。

由於家族信託對客戶資料保密程度要求很高,記者未能獲得更準確的數據。

▌從境內到境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在與信託圈資深業務人士交流家族信託情況時,有人士反映,雖然國內高淨值客戶已經開始注意家族信託的作用,但是實際業務中,很多高淨值客戶會選擇到境外做。今年情況則比去年有很大的好轉,內地明星、土豪等對國內信託的認知度開始提高,且做的類型也多種多樣,包括資金類、權益類和其他組合類。

平安信託人士在接受採訪談及這一現象時解釋,高端的客戶在境內外的資產均有信託的需求。此外,移民及資產轉移也越來越多。高淨值客戶根據不同的需求、資產的屬地、受益人的國籍可選擇合適自己的家族信託,分別設立境內在岸信託或者海外離岸信託完成財富傳承方案。

目前內地已經設立家族信託的商業家族包括龍湖地產吳亞軍家族、玖龍紙業張茵家族、永達汽車張德安家族、SOHO潘石屹家族和雅居樂陳氏家族等。

▌家族信託未來3-5年是爆發期

綜合中信信託、平安信託兩大信託公司的採訪意見發現,隨著國內客戶對於財富傳承、資產隔離的需求愈發強烈,對於家族信託的認可程度越來越高。

未來法律法規完善信託登記制度後,在股權、不動產設立家族信託發生非交易性過戶,完善登記制度後,將會更進一步地促進國內家族信託市場的發展。預計未來3-5年內會是一個爆發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眾人物設立的家族信託中,以梅豔芳和沈殿霞為代表,但是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梅豔芳的母親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福利,沈殿霞的女兒日子卻過得很舒坦。

中航信託資深人士表示,關鍵還是當初信託設立存在漏洞。信託圈中人士提醒,公眾人物應該吸取這兩位的教訓,更應該瞭解家族信託設立制度,做好信託產品設立,防止糾紛。

▌電影《雨人》與家族信託

電影《雨人》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好萊塢編劇巴瑞默羅根據美國猶他州鹽湖城一個自閉症患者的經歷創作的感人親情故事。《雨人》198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等多項大獎,電影中的父子親情、兄弟手足之情讓很多人潸然淚下。電影塑造了自私急躁的查理.巴比特,憨憨傻傻又記憶力、計算水平超常的雷蒙.巴比特,執著忠誠的布魯諾醫生等經典形象。

▌默多克又結婚了,有家族信託了不起?

最近,84歲的傳媒大亨默多克又要結婚了,未婚妻是59歲前超模傑莉·霍爾。默多克又一次佔據了媒體的財經版和娛樂版,成為大家的焦點。雖然默多克經歷了四段婚姻,但對新聞集團的股價和管理沒有造成多少影響,其家族財富也沒有因此而大大縮水。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默多克至少設立了三個信託來持有新聞集團的股份,家族信託在其中起的作用功不可沒。

我不得不說一句

敢嫁給做了家族信託的男人

絕對真愛

因為有家族信託的男人翻起臉來

還真是TM的夠狠

老默估計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瀟灑

歷史上天價分手費也是付過了

智慧總是來自於切膚之痛

學乖了而已

八卦,不確定真實性:鄧文迪獲得的分手費超過媒體先前預測的不到2000萬美元。但與默多克第二位前妻安娜得到的分手費相比,鄧文迪所得僅是零頭。默多克與安娜離婚時支付後者17億美元,為史上最貴離婚費之一。根據婚前和婚後協議,默多克與鄧文迪離婚不會影響新聞集團和21世紀福克斯公司的管理權、所有權和繼承權。

在歐美髮達國家信託是常見的財富管理、財富傳承的重要工具,比如杜邦家族、福特家族就設立了家族信託來管理其鉅額財富。臺灣的信託也方興未艾,比如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家族身家合計近千億元,設立了兩個公益信託,所從事的公益活動支出,都只使用捐贈到信託裡股票所配發的現金股利,而不用拋售股票,並且用現金股利增持臺塑的股票,如今這兩個公益信託的規模不斷膨脹,王永慶家族對臺塑集團的掌控也更加穩固。

大陸高淨值人士對財富管理、財富傳承也顯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根據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推出的《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突破100萬億,達到112萬億元。

隨著財富增多和子女成長,高淨值人士凸顯兩大財富目標:

➀如何在保障現有財富安全的情況下實現穩健增值;

➁如何將財富有效、有益地傳遞給下一代。

財富傳承的工具有很多,比如立遺囑、成立基金會、成立家族信託等,通過律師、財富管理師等專業人士的整體規劃,整合股權、房產、黃金、藝術品等財富資源,綜合運用幾種工具搭建起財富傳承的架構。家族信託堪稱“皇冠上的明珠”,受到全世界高淨值人士的廣泛青睞。古根海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等鉅富都運用信託的方式來管理家族財產,通過設定多樣化、個性化的傳承條件,以確保基業長青,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默多克是怎樣設計家族信託的?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07年2月,默多克家族信託(the Murdoch Family Trust)將它持有的2600萬股新聞集團的A股股票平均分給了默多克的6個孩子(包括鄧文迪為其所生的兩個女兒),這些股票當時的市值約6億美元。但是由於A股股票沒有投票權,且被放入了信託,這些財產分到子女手中只能享受收益,而不能介入公司運營。

新聞集團的決策權由A、B類股權雙重投票機制構成,其中A類沒有投票權,只有B類擁有投票權。默多克家族持有新聞集團近40%的B類股票,其中超過38.4%的B類股票由默多克家族信託基金持有。

同時,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備案的GCM信託公司(默多克家族信託基金運營方)的文件顯示,新聞集團B類股票的投票權跟鄧文迪和她的兩個女兒沒有關係——默多克與前兩任妻子的4個子女(第一任妻子帕特麗夏·布克誕下的普魯登斯,第二個妻子安娜·託芙生下的伊麗莎白、詹姆斯和拉克蘭)是這個信託的監管人,四個子女不但擁有對新聞集團的投票權,還可以在默多克去世後,指定信託的受託人。如此一來,新聞集團的控制權,實際上是掌握在默多克和前四個子女手中。

這樣設計的家族信託最大優勢是:信託公司成為家族股份的法定持有人,而家庭成員擁有受益權和監督權,但沒有所有權。家庭成員的任何變故或者分立都不會帶來家族企業股權的轉讓或者分割,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營運管理。

在與鄧文迪的離婚案中,家族信託幫助默多克達到了兩個重要目的:首先,作為父親,他通過信託把財產分到兩個最年幼的女兒手中,給他們受益權,盡到了撫養子女的義務。他的兩個女兒雖然可定期領取所安排的分紅,但無權處置信託財產,從而保護了企業和家族財產。同時,信託為鄧文迪插手新聞集團業務設置了防火牆。由於信託財產不屬於默多克個人所擁有,也非婚姻共同財產,即使和鄧文迪離婚也不會直接導致股權之爭,影響新聞集團的運作。

因此即便鄧文迪一向精明過人,面對默多克的家族信託也無可奈何,離婚時分的兩套房變便再無話可說。要知道,默多克也是吃一塹長一智。在與第二任妻子安娜·託芙時離婚時,由於當時未曾設立家族信託,默多克分給了第二任妻子17億美元。

▌默多克借家族信託傳承商業王國

根據英國衛報報道,今年6月17日,84歲的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在7月1日卸任21世紀福克斯CEO一職,由次子詹姆斯·默多克出任CEO。不僅是默多克,國內萬達集團的王建林家族、娃哈哈集團宗慶後家族等商業王國也面臨著企業傳承的問題。

創始人把家族企業傳遞給下一代是一個關鍵問題,尤其是在目前創一代們集體面臨退休,而中國經濟又進入新常態的時刻。中國素有“富不過三代”的諺語,如何避免這樣的命運?家族信託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工具。

從信託的角度,家族企業在傳承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傳承是絕對的還是受限的?如果創始人將他的股權平均分配給下一代或按下一代在公司的參與程度來分配,就屬於絕對繼承;如果創始人建立企業繼承信託,那麼就屬於受限繼承。

絕對繼承面臨的困境是:當創始人不止有一個孩子時,將企業交由一個孩子繼承可能會被認為不公平,而交給幾個孩子共同繼承又會導致所有權的分散,最終毀掉整個企業。另一個困境是下一代可能打算將企業出售而非繼承,而這並非是創始人想要看到的。

企業繼承信託則可以避免絕對繼承的弊端。創始人通過建立信託,將家族企業的股份放入信託中,同時把股權的所有權轉移給受託人(信託公司),而他的家族成員僅享有股份的受益權。

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在家族企業問題上,上述信託有它的侷限性。若信託基金內含有家族企業的股權,託管人(即信託公司,股權的法定所有人)通常會需要參與一定的公司操作。

這與創始人所想要的不同——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親自或由指定的家族成員或職業經理人來管理自己的企業,也希望在他去世後他的家族或指定繼承人可以對企業進行管理,避免託管人的干涉。


九州文景愛吃小煎餅


信託的本質即:“受人之託,代人理財”。信託成立的前提是要有信託財產;信託成立的基礎是委託人與受託人之間的信任;信託成立的目的是要以受益人的利益為中心。\r

信託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所有權和收益權分離。也就是說,錢放到信託裡之後,資產的所有權就歸信託公司,不再屬於老王個人了。如果老王事業出現問題,信託裡的資產並沒有被債務追償的風險,不會影響到受益人的生活,生意受挫後也可以東山再起。同理,既然不屬於老王的遺產或個人資產,就免於遺產稅和贈與稅之虞(K線黎叔認為這是為什麼國外信託發達原因之一)\r

信託在靈活性、獨立性等方面有著天然優勢,能夠隔離財產風險,通過最省稅的方式有計劃地傳承給受益人,是私人財富管理/遺產分配的利器,並有效防揮霍、防侵佔、防爭端,可以說是債主追不走,小三分不走,國家收稅收不走,離婚破產亦無憂!



K線黎叔


因為信託理財的原則,是隻賺不賠,而信託的錢財每次必須是巨大數字,因而每次都賺的多,所以說,信託是富人守財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