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藝術家排名誰前誰後呢?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崔蘭田都是大家?

趙澤存字墨人


瀉藥,這種問題我不知道是啥意思,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偶像,這是外力不可轉移的。

現在觀眾喜歡聽啥?真是唱腔優美,插渾打科,丑角戲更易被人接受,或者老是那幾段老戲,還能說出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等理由。

看了看評論區,真是,98的老人家手機玩的賊溜,我等汗顏。不過作為98的您,你的評論恐怕不足為憑吧。

說實話,豫劇裡,男的高手不多,論實力唐喜成和李斯忠是成就最高的,至於牛得草,主要是丑角。海連池是曲劇,再往後就要排李樹建,王善樸。曲劇是任宏恩,胡希華。就到這裡吧。

至於女中豪傑,說實話,這不是吹,不管那個角,你不到開封唱,那是差的多,就連馬連良到開封,先是請了諸多人吃飯,才沒折在開封,可見開封人耳朵有多刁。就像說書的不去馬街。

過去第一個在開封唱響的是陳素真,然後是常香玉,小閨女閆立品。還有三鼎甲的司鳳英。不過從諸多方面證據來看,陳素真是35年前成名,包括司鳳英更早,常是36年後大紅,諸多不說大家可能都知道。單說一件事,常在開封的成名作不是秦雪梅,而是西廂中的紅娘,筆者有幸和早年間的老先生評價,豫西調的話,嗓門比較大,因為開始是武戲見長,而西廂是文戲,所以,開始雖然曲調和唱腔確實吸引人,但是從劇情到動作等等吧,缺乏應有的規整,甚至有很多老先生會在舞臺下微微一笑(不知道你們知道這什麼規矩?),後期常請人幫忙才穩住陣腳。直到鞏縣一個煤老闆成立了聞香社才算是真正和陳開始打擂臺。至於常求人的事,那就算了,這事咱是沒聽到。

直到解放後,政治的威力漸漸顯現出來,陳完敗,但在56年比賽還能和常平起平坐,足見陳的功力。甚至當年還有位親戚在河南影劇院倒賣戲票,因為看不到陳素真,只能看別的,工資定的挺高,但是票價並不是最高。(可見黃牛的嗅覺和排名)。而河南在排名時是用的拼音排名,另外,據筆者所知,河南文化屆常的徒弟最多,而陳差的多。所以有些東西,只要自己心中有數,不要非的計較這種無味的排名


汾酒我愛


豫劇大家,不甚瞭解排列名次,只是從小愛聽花木蘭,比較催人奮進的戲。穆桂英掛帥,五十三歲還管三軍的唱詞,慷慨激昂,精忠報國不分男女!

三上轎,那哀怨的唱腔,如同真事就在眼前,聽得我鼻涕一把淚兩行!從此我記住了崔蘭田這位大師!

記得是六五年以後,朝陽溝響遍了城市鄉村,正是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時候,不能說這部戲沒有起作用!熱血青年,唱著朝陽溝裡的詞:在農村幹它一百年而奔赴農村。

楊蘭春先生真是奇才啊!朝陽溝裡的唱腔唱詞真的是達到了顛峰!太美了!響遍了神卅大地。文革時期,除了唱紅歌就是朝陽溝了,開大會時,會前放會後放。甚至於後來抓革命促生產時,也是播放朝陽溝。

朝陽溝劇組的演員每一個都是明星,都是經典!

我說不上哪個大師排行第幾位,在我這裡都是第一!


用戶52670441244夢語


如果從入戲行的時間講,那陳素真肯定是最早的,出名也是最早的,如果說按入行的戲齡講,非常香玉大師莫屬,為什麼呢?一是因為常大師一生沒有離開豫劇舞臺,為豫劇的發展付出了畢生精力,而陳大師在一生中卻有一、二十年離開了豫劇舞臺,二是聲腔,做為戲劇演員沒有好嗓子還唱的什麼戲,包括各個劇種,對於戲劇觀眾來說主要還是聽的多 看的少,看戲包括聽戲,聽戲卻不包括看戲,三是思想境界,常大師捐飛機之舉在中國戲劇界沒人能比,四是對豫劇的影響和推廣,陳與常相差巨大,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總上所述,常大師的影響遠遠高於其他幾位大師,排在第一位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按本人自己的看法,幾位大師的排名應該是:常、馬、崔、閆、陳。


跳動的邙嶺


中國戲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河南豫劇是中國五大戲劇劇種之一,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地方戲劇種,廣泛的流傳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等地,近年來據說在新疆也有不少人在唱豫劇、熱愛豫劇,豫劇的特點是婉轉、悽美、膾炙人口,老少皆宜。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們不斷傳承和發揚,覆蓋面越來越大,參與人群越來越多,上世紀60年代,經當時的河南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部潛心挖掘、整理和表彰,對在豫劇旦角做出突出貢獻的5位藝術家進行表彰,這5位藝術家分別是陳素珍、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形成豫劇著名的5大門派,加上河北的桑振君,共6大門派,如今,這六大門派的創始人稱得上是豫劇界大師級的人物。

關於給這5位豫劇大師排名問題,我覺得大可不必。據說當時推薦表彰5位大師的時候,主要是考慮了她們各自分佈的地域,以及所表現出不同類別豫劇唱腔藝術的代表性等,除了陳素珍大師的水秀、舞蹈等表演多樣性給予較高評價之外,其他並沒有特別強調誰強誰弱問題,多年來,5位大師以及桑振君大師所代表的門派,為弘揚和發展豫劇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都是所有豫劇人心中的永久的神、永遠的大師。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和人的思想觀念不斷變化,特別是受市場經濟的嚴重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正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這其中就包括河南豫劇,現如今,6大流老一輩派創始人除了90多歲的馬金鳳大師依然健在外,其他的5位大師均已作古,好在今天,我們還能欣喜夠看到,在當今的豫劇界,有越拉越多的豫劇名家和豫劇新人依然活躍在自己心中的舞臺上,像虎美玲、牛淑賢、張寶英、張梅瑩、柏青、苗文華等6大門派新掌門人,以及李樹建、賈文龍、金不換、汪荃珍、李金枝、楊紅霞等,老一代藝術家的有王善樸、關靈風、楊華瑞、劉忠河、賈庭聚等,他們或唱戲、或教學、或授徒、或鑽研藝術成就,憤其一生,甘守清貧,正在沿著先輩大師們未走完的路砥礪前行,為傳承和發展豫劇事業做默默無私奉獻,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河南電視臺梨園春節目的強力興辦和不斷髮展壯大,又有越來越多的戲劇愛好者廣泛參與其中,更是對豫劇事業的繁榮、傳播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相信豫劇的明天回更加美好。


715457390177張建軍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眾口難調,都是有自己的成名戲。我覺得不能排名分前後。真有是排名的話,第一應該是閻立品大師。論戲的難度,唱腔。還有民間的傳唱和模仿。閻立品是唯一的大師。稱的上大師的只有閻立品。不喜勿噴,不接受反駁。


愛就愛7


玉添彩

幸福美滿,美大美,梨園大美,月也羞

玉代表,片片梨花,潔白如玉

,,,,梨園大同,梨園春美。











蓋平3


六大流派各具特色,沒有必要褒一貶一


手機用戶64238075456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藝界更是如此,有的是藝術前輩,也有後起之秀,劇種流派各不相同,每個劇種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水準。先後肯定有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人輩出,沒有最後只有更好!!


劉亞剛5


常香玉是大師,戲霸,人民藝術家,其他人雖形成流派也是一般比較突的演員不在一個檔次。第一,解放前只有香玉劇社,共他演員沒有劇社只能在別人的劇社演出,第二,抗美援翔常大師巡迴潢出半年冂票收入買一架戰鬥機,而其他演員一輩子的收入也買不起戰鬥機。常香玉是全國上坐率最高的演員,其他劇種任何人都捐不起包括梅蘭芳也捐不起,半年內賣票能買戰鬥機的只有常香玉。解放後常香玉定工資7o0元,而陳崔馬閆合一塊工資也沒7oO元。現在有些小丑和小編因對常香玉捐飛機不滿,拼命拉黑常大師,蚾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小編和一群小丑一群小蚾蜉能撼動參天大樹嗎?


人文地理2


我只知道!常香玉為豫劇之首

也為抗美援朝援助飛機第一人!是最有貢獻的人!是河南人的光榮!。我看過她的義演!。場面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