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醫生不再給患者開輔助檢查,開藥也只開最簡單基本的藥了,會發生什麼情況?

康醫生說健康


不能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醫生看病診斷,根據診斷用藥,對病人救死扶傷,那個診斷該做什麼檢查,你根據病情的初步診斷,開那些輔助檢查,診斷明確後,該用什麼藥,你給病人按病處方,盡一個醫生之責,治療病人之病。而不是現在病人提了意見,建議,希望醫生不要開大範圍輔助檢查單,開藥不要下大處方,你就走向另一個極端,不開輔助檢查單,只開基礎藥,不盡醫生治病之責,那樣醫患關係仍會緊張,病人生病之痛苦只有依靠醫生診斷,治療。所以,每個醫生不要忘記醫生,護士是白衣天使,醫生職責是救死扶傷!


孤獨江L


病人把急性心肌梗死當感冒命令醫生開藥散打發生命健康,醫護人員省心多了!據說小概率事件的急性心肌梗死再怎麼樣也都輪不到自己身上,況且哪有那麼多求醫時突然死翹翹的!

這是當前大家幾乎要自掏腰包醫療所面臨的“過度醫療過度檢查”和“看病難看病貴”所痛恨的事情。

按照某視理念,NNN種疾病一律都給口服藥散,吞服藥片也有風險,會噎死人的。輸液只適合“垂死”的時候,比如感冒後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然後臨陣磨槍血管打不到。

如果是自掏腰包,再便宜的東西也很貴。這就不論男女老少老弱病殘輕重緩急,一律不用檢查假設也沒有醫療儀器設備給查,一律開口服藥散!病人看個小病急性心肌梗塞,不就一點胸痛嘛,花5毛錢。那有多好啊!不過火葬場就熱鬧起來了。

醫生護士也都省心多了!腦出血沒CT、RMI可以做,不能確定腦的哪個部位出血、出血量多少、腦出血性質如何?需要內科藥物保守治療還是緊急手術干預呢?最後還是拉回去順其自然吧。

人均壽命延長的,突然間又回到舊社會40歲已經是老態龍鍾了,很難有60甲子圓滿的。更別想說現在95歲還那麼硬朗帥氣。

都是錢在作怪。如果醫療全部由國家掏腰包,估計病家一天做10個頭顱CT都閒少!免費急救車都被佔為己有:免費急救司機免費急救醫護人員……然後真真正正需要急救的,只能排隊100年。

當人們平均壽命延長,100歲都不是夢。在享受歲月靜好的時候,別忘了還有眾多的醫護人員在如履薄冰負重前行!臨床第一線醫護人員超強度運作連軸轉導致許多30多歲左右就疲勞死,剛剛畢業不久,醫學博士又有什麼用呢?


腦力王子範知旭


過去沒有CT以前腦出血和腦梗死根本鑑別不開,小量腦出血當腦梗死治,大面積腦梗死當腦出血治一定會有,不過那時候患者和家屬都很好,以為腦梗死和腦出血都是必死的病,沒有人去計較患者是不是治錯了。死就死了。那時候家裡都多生孩子,誰家裡要沒死個孩子都奇怪了。

如果人們的覺悟能恢復到從前,那過度檢查和治療一定不會有。

人們如果可以不用手機,不用電腦,不用電子產品,醫生不用檢查儀器又如何?

如果人們的覺悟意識都回不到過去,包括道德也回不到過去,又怎麼要求醫生和診治過程回到過去?掩耳盜鈴而矣。


阿杜279416191


如果真有這麼一天,我想後果一定會很嚴重。會導致疾病的漏診、誤診發生率明顯能加,而且治療效果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數年前“八毛門”這樣一件事。深圳有一個剛剛出生兩天的嬰兒,因為便秘被深圳兒童醫院照了十幾次X光,做了100多項檢查,醫院出具病情告知書,告知孩子有腸梗阻、小腸結腸炎,疑為先天性巨結腸。建議進行造瘻活檢手術,手術費超過十萬。嬰兒的家長帶兒子到廣州市兒童醫院就診,稱接診醫生開了八毛錢的藥,“孩子就治好了,能吃能拉”。陳先生懷疑深圳市兒童醫院過度醫療,要求醫院撤銷科主任,退還3900元住院費,賠償10萬元。此事引發網上熱議,基本上都是一邊倒地指責醫院。

半月後,該患兒因病情反覆,再次進入廣州市兒童醫院治療。醫生告訴孩子家長,症狀較重,先天性巨結腸的可能性很大,這種病光靠灌腸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還是建議儘早手術治療。然而經過兩次洗腸後患兒症狀好轉,家長簽字要求出院,稱現在孩子挺好的。就在一週後,患兒在武漢同濟醫院小兒外科被證實患先天性巨結腸,並予以實施手術。

“八毛門”輿論關注的焦點,由譴責“過度醫療”轉為反思醫患關係。

目前,整個醫療環境不好,醫患關係緊張,襲醫傷醫事件屢有報道,導致醫生成了一份有風險的職業,很多高中畢業生都不報考考醫科大學,即使醫科大學的入學分數下調,低於同等級別的院校。

有些患者一方面覺得醫生離開設備不會看病,一方面覺得不做檢查不放心…還有一方面覺得醫院黑,靠檢查賺錢,那麼回到解放前如何?

不得不說,各種檢查手段的出現,對於提高疾病的檢出率、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對醫生快速做出正確的診療幫助很大。一位合格的醫生,是在詳細的詢問病史以及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根據高度懷疑或需要進行排查的疾病,進行相關的必要的抽血化驗和輔助檢查,然後進行綜合判斷與評估,告知患者所患疾病以及嚴重程度。徐醫生承認有部分醫生過度依賴於輔助檢查,而忽略了體格檢查的基本功,也不否認,由於醫患關係緊張,部分醫生會多開一些檢查以排查某些疾病,避免醫療糾紛。

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必要的化驗與輔助檢查,三者缺一不可,都是醫生進行準確診療的前提。

關於“醫生開藥只開最簡單的基本藥物”這一問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

首先,徐醫生跟大家聊一聊藥品的價格問題,以阿託伐他汀鈣“立普妥“為例。在國外,10mg立普妥與80mg立普妥價格相同,每月不到100人民幣。在國內,關稅、各種環節的競標、銷售等等中間環節抬高了藥品的價格,20mg立普妥每月200多元人民幣。國家”4+7“帶量採購在11個省市試運行,由國家統一競標,藥品直接進醫院,廠家直接給出最低價競爭,北京嘉林藥企的阿託伐他汀鈣”阿樂“競標成功,每盒7片,每片20mg,價格6.6元,其他城市價格目前約為37元左右。徐醫生認為,這的確是一項惠民的大好政策,如果藥品的質量能夠一如既往的得到保證,將會使我國更多的患者吃得起藥,患者的依從性也會得到很大提高,有利於疾病的一二級預防。

但話說回來,為什麼有些藥品價格很高呢?這是由於一個新藥的開發的確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原研藥多為國外研發,進入中國要繳納大筆的關稅,因此,原研的新藥在中國剛上市價格會很高,過了專利保護期以後,許多仿製的藥品就會如雨後春筍,出來很多,價格也會優惠很多,但藥品除了主要起效成分以外,輔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國有的藥企的仿製藥品質量很好,也有些藥品質量就不盡如人意。國內藥企既往主要精力是去做仿製藥品,自2015年國家提出”自主創新“的強國政策,支持國內藥企,並鼓勵藥企自主創新,生產出自己的原研藥品。


由此看來,基本藥物在全國鋪開後,患者有望吃上”質優價廉“的藥物。但進入帶量採購的藥品目錄中目前只有25個品種,心血管藥物佔10個,多為降壓和調脂藥物。雖然已經過了國家的”一致性評價“,但在臨床實踐中,這些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還有待於觀察。

綜上,各種檢查手段肯定是有利於疾病的診療的,患者可以和醫生溝通,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選擇價位合適的藥品,畢竟就目前來講,原研藥的質量、療效、安全性方面還是要好一些,我們期待我國有更多質優價廉的仿製藥和原研藥,利國惠民!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說個故事。前幾天我去找我朋友,她最近在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支農,收了一個病人。門診醫生說那個人是腦梗塞,因為單側下肢無力,沒有其他任何症狀。朋友檢查了病人一下,告訴家屬必須做ct,並且必須馬上做,做了再用藥。家屬和病人不樂意啊,說之前門診醫生一看就知道的病你這醫生搞笑吧,完全就是亂開檢查。門診醫生也打電話給我朋友說先用藥。我朋友不同意,堅持必須做ct。結果出來亞急性腦出血。馬上轉去我朋友的醫院手術。那為了節約錢就不做檢查嗎?按什麼治療呢?隨便想想嗎?


鄧明亞保險


反正我自己的話我會給醫生說能用原研就用原研,能用進口就不用國產,鍵盤俠先別急著噴,我朋友換腎以後需要吃各種藥以前醫院有進口藥24小時一粒就好了,現在一天3粒效果還沒以前好。我老婆懷孕早期孕酮低,不知道醫院那個孕酮叫什麼了國產的8個小時一粒,吃了一個禮拜檢查沒有什麼變化,然後主任推薦了進口的(名字就不說了免得說打廣告)一天一粒一個禮拜去檢查孕酮就非常好了。


11668164


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醫生的技能是"對症下藥"。吃什麼藥,做什麼檢查,根據病情來決定,說真的現在的醫生缺乏臨床經驗,更缺乏對症研究,依賴設備,敷衍開藥,甚至有些醫生還會問患者,你吃什麼藥?或者不去親自觀察,問患者專業性很強的觀察性問題。有一次我帶老人看病,掛了一個主任中醫師的號,在診斷中她問老人你腿腫嗎?老人說不腫,我很疑問,這醫生怎麼不親自檢查?就罷了,這只是提起褲子,壓壓小腿的事,醫生沒做,還是主任中醫師。我回到家中給老人壓了壓腿,發現壓下去不起,說明是腫,但這位醫生除了開X光片和其它映像,藥開的很便宜。一件小的診斷大家是否碰到過?


追逐流失的青春


你以為給病人開輔助檢查就是醫生心黑為了多賺錢?記得深圳有家醫院,有個醫生改行做生意去了,並且生意做的很大,後來有病就經常到自己原來工作過的醫院來看,有次大便帶血,門診大夫認為是腸炎痢疾之類,沒有檢查,給開點抗生素回去吃,時間長了自己也覺得不對勁,做了個腸鏡,發現是直腸癌,把醫院給告了,說不做腸鏡把病給耽誤了,最後醫院敗訴。


潁川老貓


兩年前我們這兒童醫院,一位農村老太太抱著孫女來看病,腹瀉,年輕女醫生沒經驗開點藥讓回去,過了一週沒好轉,又來了還是開點藥讓回去吃,沒做深入檢查,第三週老太太抱著屍體來了,百十號人把大門堵了,做檢查多數人都沒事,就和汽車買保險一樣小概率事件,但出一次事就夠受的。


Power219951154


有一天你去醫院看病,不做檢查,只開普通藥。你還去看病幹麼?在家等死算了。那一天來臨是很可怕的,五十年代的鄉鎮醫院差不多就是這樣子。那時候農村病人,沒錢交通又不方便,得病後拿點退燒藥,止疼片之類的,基本是等死,農村平均壽命年齡40多歲。可能有些人認為那樣多好,看病不用花多少錢,大夫也不用開過多的檢查,也不用開很多藥。也不用很多人說看病生活回到解放前了,真那樣你就見馬克思了。我相信這樣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很多人不會希望這樣吧,但是有些噴子,天天說醫生離開檢查不會看病,不是不會看,是對你的病負責。你去醫院的目的是幹麼,不就是看好病的,看好病首先是需要若干檢查來證實。真要不給你檢查你會說不負責任。這就是人的矛盾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